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你知道吗,唐朝官员工资制度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5 22:52:33

你知道吗,唐朝官员工资制度

唐朝官员工资分为禄米、俸钱、职田、禄力诸项。而唐代前期与中晚期的俸禄制度又有差异。

隋朝官员禄米是春秋两季支付,唐朝改为一年一给。而且武德年间只有京官给禄,外官无禄(贞观二年改为外官有上考者给禄),而是发给职田,以田租收入代替禄米。其原因是唐初草创,情势所迫。贞观年间户口稍殷,廪仓已实,于是外官也发给禄米,而且正八品至从九品岁禄分别增至67石、62石、57石、52石,春秋两季发给。唐初岁禄是给粟(禄粟),后改为给米(禄米,去壳的糙米)。即使是给粟,也是按照米来折合计算(1石粟=6斗米)。

唐玄宗前期,修改禄制,正四品岁禄增至330石,从四品至从七品不变,正八品至从九品分别为60石、55石、55石、50石(敦煌《唐天宝令式表残卷》,正九品与从八品岁禄相同,疑有抄写讹误)。

唐朝官禄的支给,按照品级而不是职事,京官俸禄优于外官。致仕官员发给半禄。高宗时吏部侍郎刘祥道曾上疏提到,每年致仕退休的官员,约占官员总数的1/30。

除了禄米之外,唐朝官员还发给俸料钱,大体包括月俸、食料、杂用、课钱四部分。月俸钱用于官员购买粮食之外的生活必需品,食料钱用于工作餐和个人生活,杂用钱用于自备必需的工作用品。课钱(防阁)则相当于给官员服力役者的代役钱。唐朝因袭隋制,给京官、外官职田。而且唐初外官无禄米,只给职田,以所收麦粟充当禄米。

古代各朝代的官吏的薪俸是如何领取的?

古代时期与我们现代工资不一样,我们现代人的工资是钱,而古代人的俸禄却不只是钱,还有粮食谷物、丝绸帛绢、陶瓷器皿等。

不同朝代发放俸禄的方式在汉朝时期,俸禄主要是粮食和钱,汉朝朝廷除了发放基本的俸禄以外,还会在节日庆典的时候,赏赐黄金、车马、绢帛等东西给官员。汉朝的俸禄制度在最初的时候是只给官员们发钱的,但是慢慢发展到后来,俸禄的发放变成了钱谷参半,有这样一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朝廷考虑到粮食物价会有变化浮动,在粮食价格高的时候,朝廷给官员的俸禄就是一半钱一半粮食,在粮食价格低的时候,官员的俸禄就全是钱,这种工资的发放方式,可以说是很人性化的。到了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官员的俸禄很少再有钱,他们的俸禄大多数都是实物,因为当时的社会是十分不稳定的,战乱频繁,钱币的价值远远不如实际的物品。

隋唐时期,俸禄制度更加完善,官员们的俸禄变得多样化了,其包括钱币、粮食和田地,其中发放绢帛也是一种发放俸禄的方式,官员们得到的田地可以自己支配,可以自己耕种也可以租给别人的,唐朝是我国古代国力较为强盛的一个朝代,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朝对官员的俸禄也有所提高,发放俸禄也从一年一次改为了半年一次。宋朝时期,俸禄制度更加完善了,宋朝经济发展得更快,宋朝朝廷为了防止官员怠政和贪腐,出台了一个“高俸养官”的制度,宋朝官员们的俸禄除了基本的工资俸禄之外,还有公用钱、田、茶汤钱、差旅费、厨料、薪炭等等,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公用报销。宋朝的经济繁荣使得纸币“交子”出现了,官员们的俸禄中增加了纸币。

明朝时期,是俸禄比较低的一个朝代了,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对于俸禄制度制定了一个十分严格的制度,而这跟朱元璋的经历有关,他是平民翻身当上皇帝,而且疑心很重,所以对于官员的俸禄他进行了严格的把控,官员俸禄大不如前朝,而这也导致了一个后果,就是贪官污吏增多,官员们的俸禄低,甚至还不足以养家糊口,所以就使得贪官层出不穷。到了清朝时期,实行了“低俸禄,高养廉”的制度,这一制度提高了官员的俸禄也整治了贪污腐败的现象,清朝对俸禄的发放是在春秋两季,一年发两次,俸禄除了银两钱币、粮食之外,还有一些生活用品。

古代的官员每年都有多少工资

宋朝百官的俸禄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最为优厚,月薪饷最高达400贯(一贯为千文),是汉代的10倍,清代的2至6倍。除俸钱外,还有禄米,宋朝大小官员锦衣美食,生活奢华。
正一品官,月领禄米150石,俸钱12万文,外加每年绫20匹,罗1匹,绵50两;
从九品官,月禄米5石,俸钱8000文,外加每年绵12两。除以上薪饷外,各种福利补贴名目繁多,计有茶酒钱、厨料钱、薪炭钱、马料钱,等等。
从白居易的诗里可以大约了解到唐朝时做官人拿的工资是多少。白居易当时与王司马同级,五品官。他贬到江州不久,即写信给元微之,略云:今虽谪佐远郡,而官品至第五,月俸四五万。这个按照唐时一文铜钱约折合后世人民币三毛计算,月俸四五万相当于人民币12000至15000左右。
王安石深得宋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官员首次大幅度加薪,仁宗嘉祐年间正式制定“禄令”,宰相、枢密使月俸三百贯,有人据当时每石米价约六七百文到一贯文折算,得出宰相的月薪几近90000元人民币。
包拯“倒坐南衙开封府”时,头上戴有三顶帽子,即龙图阁直学士、尚书省右司郎中、权知开封府事。按宋仁宗嘉佑年间颁布的公务员薪水法规《嘉佑禄令》,包拯作为龙图阁直学士,每年有1656贯的货币收入,还有10匹绫、34匹绢、2匹罗和100两绵的实物收入。
按《宋史·职官志》,包拯在开封府做第一把手,每月有30石月粮,其中包括15石米、15石麦。此外每月还有20捆(每捆13斤)柴禾、40捆干草、1500贯“公使钱”。
作为外任藩府的高级地方官,朝廷划拨给包拯20顷职田,也就是2000亩耕地,允许他每年收租,并且无需纳粮。这2000亩耕地按每亩租米一石估算,每年也有2000石米的进项。再查《嘉佑禄令》,权知开封府事每月还有100贯的添支,每年冬天又发给15秤(每秤15斤)的木炭。
根据史料包拯每年的各项实物收入都换成钱,加起来大致是1022贯,加上20856贯货币收入(工资),总共是21878贯。这就是包拯任职开封府时的年薪。按当时400文铜钱的购买力和现在25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是相仿的,21878贯铜钱合计1367万元。
东晋陶渊明辞去了他仕途生活中的最后一任官职——彭泽县县令。按照《晋百官注》记载,当时县令的年薪是四百斛,按月发放,每月米十五斛,钱二千五。十五斛米除以每月三十天,恰好是五斗米。无论怎么讲,这份收入不算是太低。
苏东坡晚年被贬海南时,所有财产只剩下一所透风漏雨的“桄榔庵”,连吃饭都成了大问题,于是写信向友人发牢骚,说朝廷还欠他三年的俸钱共两百贯钱币,按京都币值计算也有一百五十贯。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天性乐观的苏大学士,这时也苦恼得像被欠薪的民工。
老板追逐利润,不要工资。其实也不是,就像一家大企业,董事长除了分红,还有薪水;一个皇帝则除了威权,还有“好用”。“好用”就是皇帝的工资。以北宋为例,自太宗赵光义以降,几乎每个皇帝都有1200贯的“好用”,而且每月如是,相当于月薪。
与此相仿的是蜀国丞相诸葛亮,他借“晒薪”来表达自己鞠躬尽瘁、精忠报国之志。他晚年时在《自表后主》中写道:“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刘瑾:明代正德朝大宦官。根据陈洪谟的《继世纪闻》记载:刘瑾被抄出的家产,有黄金1205.78万两(按最新国际黄金牌价每克306元计算达1153.24亿元);白银2.59亿两(按最新国际白银牌价每克6.5元计算达526.5亿元)。总计:1679.74亿元。
和珅(1750—1799),清代乾隆时大贪官。其事迹不再赘述,和珅贪污的总额约是9万万两白银,嘉庆抄家时所获财产相当于乾隆盛世18年的全国赋税收入,难怪时谚要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了。
梁冀(?—159),东汉外戚,两个妹妹皆为皇后,广敛财富,鸩杀皇帝,时称“跋扈将军”。汉桓帝时被收,缴得家财30亿多。顺帝时任大将军,专断朝政近
20年。聚敛财富,大肆搜刮,并向求官者收取贿赂。建私家林苑,方圆近千里。桓帝治其罪,被迫自杀。

历史上哪个朝代官员工资最高

中国古代各个朝代官员工资排行
1、秦朝:0.6万元—11万元
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从低到高”:1公士,2上造,3簪袅,4不更,5大夫,6官大夫,7公大夫,8公乘,9五大夫,10左庶长,11右庶长,12左更,13中更,14右更,15少上造,16大上造,17驷车,18大庶长,19关内侯,20彻侯
秦朝官员
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是在商鞅变法中,商鞅设立的。目的在于提高秦军战斗力。为奖励军功,商鞅规定,凡行伍中人,不论出身门第。一律按照其所立军功的大小接受赏赐.即便是秦国的宗室也是这样。宗室未立军功者不得列入宗族的簿籍,不得拥有爵位。
俸禄,以实物的形式向各级官吏发放俸禄。主要是粟米。可兑换布匹。还有的时候,国君会发给一些官吏,以钱币,黄金,但数量少。不属于正常俸禄。俸禄发放的时间单位。秦国以年为单位发放俸禄,叫岁俸。及一年发放一次。俸禄,主要是粟米的记量单位是‘石’。秦1石=30.75公斤
由于秦朝还没有工资制度,所以我们按照爵位大小差异进行比对。秦朝爵位划分为二十个等级,其中最低的是公士,年收入是50石(约1537公斤),大约是6000元人民币;而爵位最高的彻候,年收入是1000石(约30740公斤),大约是12万元人民币。

网络配图
2、汉朝:0.5万元—2万元
汉承秦制,官职多因袭秦代,如相国、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奉常、博士、郎中令、卫尉、任尉、治粟内史等官职都是沿用秦制。汉代的官秩,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官阶在100石以上者,这类官中如'三公'每月有俸350斛,中二千石官月俸180斛,最低一百石官月俸16斛。第二类是斗食、佐史之秩。斗食月俸11斛,或岁俸不满百石,计日而食一斗二升,故称斗食。佐史月俸八斛。第三类是少吏,秩无规定。第一类高官俸禄异常丰富,难怪他们'家日以益富,身日以益尊'。小吏却俸禄甚薄,汉宣帝时,张敞反映小吏俸率不足,常有忧父母妻子之心,虽欲洁身为廉而不能,提议增加俸禄,宣帝乃增天下吏俸什二。
汉朝建立了俸禄制,以官秩作为发放工资的标准。最低的佐史年俸是96石(约1296公斤),大约是5050元人民币;而秩比万石的官员,年俸是420石(约5670公斤),大约是22110元人民币。
3、隋朝:7.44万元—86.8万元
隋朝的官俸比较高,并且官员数量也较多。据统计,隋代官数为12576员,其中中央官员2581人,地方官员9995人。从隋代俸禄制度来看,地方上9995名官员,都属于国家官员,是由朝廷任命的,国家财政要发放俸禄。但地方上除了这一批国家任命的官员外,还有一批不是国家任命的胥吏,这些人国家没有明文规定的俸禄制度,看来他们的俸禄是由地方政府发放的。
由于隋朝的俸禄并不仅按照品级发放,还与其所担具体职务有关,比如虽然都是第五品,但是丹阳令尹就是中二千石(2160石),会嵇太守则为二千石(1440石),皇子府长史为千石(960石),皇子府谘议参军为八百石,而太子中舍人只有六百石,所以不能简单地用品级确定官员工资。
隋朝官员分九品,最低的九品官年俸是360石(约19080公斤),大约是74400元;一品官年俸是4200石(约222600公斤),大约是868000元。
4、唐朝:13.7万元—172.6万元
唐代的官员俸禄一般由禄米、人力、职田、月杂给、常规实物待遇和特殊实物待遇几部分组成。以唐朝前期正三品京官(相当于今国务院各部部长、北京市市长级别)为例:每年禄米400石,职田9顷,杂役38人,每日发常食料九盘(细米二升二合,粳米八合,面二升四合,酒一升半,羊肉四分,酱四合,醋四合,瓜三颗,盐、豉、葱、姜、葵、韭之类各有差;木橦、春二分,冬三分五厘;炭、春三斤,冬五斤),大概约合每月8000文;每日可享受免费工作午餐,每年元正冬至各赐绢5匹、金银器、杂彩不等(包括夫人),依据品级国家配发至少五种不同场合的服装(包括全套衣帽鞋带配饰);本人或祖父母、父母亡故,给营墓夫60人役使10天,按品级配给丧葬所需一应器物,赠绢、布、绵等100段,粟百石。遇有特殊情况,还有赏赐。一般官吏每三年考核一次,业绩突出者可加俸禄,反之则减扣。
唐朝官员除了工资收入外,还有禄米、人力、职田、月杂给、常规实物待遇和特殊实物待遇等。九品官年俸15.6两(约62400元),禄米54.5石(约2888公斤),大约是11260元,算上职田、人力等其他补贴,一年收入大约是13.7万元;一品官年俸81.6两(约326400元),禄米650石(约34450公斤),约134355元,算上其他收入,一年总计172.6万元。
5、宋朝:16.2万元—324万元
历代官吏俸禄之薄莫过于明朝,这在古代官员的俸禄--明朝篇中已有所介绍.而历代官吏俸禄之厚莫过于宋朝,执行高薪养廉制度的就是宋朝。

网络配图
宋代官俸制度十分混乱,官员无实职者可以领俸,有实职者则可以另加钱。除正俸外,还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匹刍粟、添支(增给)、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地方官则配有大量职田。官员有差遣职务者另加津贴,作为职务补贴。这种职钱依官员本官与差谴职的级差按等发给,故虽任同一官,职钱并不相同。在判、知等字前加守、试者,说明低于差谴职一至二品,每月分别加55贯和50贯。在判、知等字前加行字或不加字者,说明本官高于差谴官或与之平级,每月加60贯。
宋朝官员工资制度较为复杂,这主要是宋朝官员分实职和虚职,除工资外,还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匹刍粟、添支、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津补贴。级别最低的县丞年俸合计是540两,总收入大约是162000元;级别最高的宰相年俸合计10800两,总收入大约是3240000元。
6、明朝:1.3万元—14.1万元
明朝官员的俸禄是制定得很低的,很多低级官员靠官俸很难维持生活,而高级官员则根本不可能靠官俸维持其豪华生活。所以地方官的实际收入大多来自地方税收的截流(俗称“火耗”),而京官的很多收入来自地方官馈赠。举例来说,一个县官,正七品,年俸90石米,也就是6372公斤米,每人1年就算吃掉180公斤米(在这个时候不可能那么少),这些米也只够35个人吃一年。更可怕的是,有40%的米他是拿不到的,那一部分就光明正大地被皇帝折换成别的东西,例如绢布、棉布,甚至一些零碎的小东西。
难怪,当初洪武年间,宏文馆学士罗复仁过得很清廉,因为没钱买不起房子因此只能住在郊外一座破房子里,朱元璋有次跑到他家里去看,看见两间破瓦房外一个民工正在提着桶刷墙,他就问了,罗复仁在哪里?没想到这位仁兄一见皇帝大惊失色,跪下来说道:“臣就是罗复仁!” 这令朱元璋也感觉到尴尬和惊讶。可想而知,如果都按照明朝制订的官俸标准,十个大臣有十个吃不饱穿不暖。所以大多数官员不得不去靠以权谋私来混点吃喝的银子。
明朝从九品官员年俸66石大米,大约是16200元,正一品年俸576石大米,大约是141360元。不过明朝官员的工资比较特殊,之所以特殊是因为这些只是名义工资,实际发放时常常拿布匹、胡椒、纸钞顶替,从九品官实际年工资大约是13000元人民币,这其中还包括支付给吏员的工资。
7、清朝:1.8万元—290万元
清朝官员的俸禄分为俸银与禄米两种,每年春秋两季发给。由于官员的年俸并不高,难以维持其庞大的家族开销,所以还存在所谓的养廉银制度,其中京官的养廉银由国库支出,一般很少,主要要年俸,而外官的养廉银则要远高于其工资。

网络配图
另外清朝领取俸禄的人员大体可分为3类——文官、武官和皇族宗室(即王爷、公主等人)。根据本博客前文——《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清朝1两银子相当于现在175元左右,清代一斛米约为现在200斤,现在的米价大约为1.8元/斤,据此本文进一步计算了各级年俸相当于现在的工资水平。
清朝官员的俸禄分为俸银与禄米两种,有时还有所谓的养廉银。文官九品官年俸33两,禄米40斛,一年工资大约是18000元人民币;一品官年俸180两,禄米180斛,算上养廉银子,一年工资大约是2900000人民币。武官则比文官要少一些。
可见,历代官吏俸禄之厚莫过于宋朝,遇到官员有差遣职务,还要另加津贴,所以即使最普通的宋朝官员,其年收入都已经是如今的小康级别了。而收入最低的要数明朝了(秦朝奖励军功,爵位收入实际上并非是官员的工资收入),很多低级官员靠官俸很难维持生活,所以地方官往往通过“火耗”等形式增加隐性收入。

唐朝朝廷为何不给食封爵位官员发工资?

唐朝朝廷为何不给食封爵位官员发工资?

根据唐朝的法制规定,朝廷为何不给食封爵位官员发工资?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

在中国古代,官员的合法收入最高的朝代就是唐朝和宋朝。而根据史料记载分析,唐朝中下层官员的合法收入要高于宋朝,但唐朝高级官员的合法收入却要低于宋朝,特别是拥有爵位的官员。

根据唐朝的法制规定,朝廷一般不给拥有了食封爵位(有食邑人口)官员或贵族发工资(俸禄),比如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基本都是没有合法工资(俸禄)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唐朝官员的合法收入主要是四项:一是禄米;二是职田;三是月俸;四是力课。“禄米”和“职田”类似于如今的基本工资,而“月俸”和“力课”则类似于如今的福利待遇或者奖金。

根据史书记载,唐朝官员的最高合法工资约为每年2932石粟米(不同时期的粮价格不同,该数字并不完全符合整个唐朝情况)。而唐朝每一户每年上交的赋税约为45石粟米(最低标准)。

唐朝级别最低的爵位食封是50户,即拥有爵位的人每年可以拿到等于50户赋税的合法收入(2250石粟米)。也就是说级别最低的食封爵位每年的合法收入与最高的合法工资相近。

正因如此,唐朝官员一旦有了食封爵位,朝廷便停止发放“禄米”和“职田”,毕竟不能什么好处都让封爵的人占了。何况有食封爵位的官员贵族也不在乎那些合法工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73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