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小德张解放后的生活

众妙之门 2023-07-05 21:51:31

小德张解放后的生活

小德张12岁自宫,15岁才进入皇宫。小德张原名张祥斋,天津静海人,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这个小德张也是一个狠人,在12岁的时候,由于活不下去了,他竟然选择了自宫,将自己的命根子给毁了,决定去做太监混一个好前程。但并非是他想进就能进宫的,他在自宫后等了3年,终于在1891年才如愿进宫,成为一名小太监,就此开始了自己的传奇一生。

1892年,小德张被派入宫内南府升平署戏班学京剧武小生,由于技艺精湛,深受慈禧太后赏识。1898年被提升为后宫太监回事。1909年,按照隆裕太后的懿旨,小德张升为长春宫四司八处大总管。这时候,大太监李莲英已经退休,小德张成为紫禁城最大的太监,权倾一时。有权就有钱,于是小德张趁机各种敛财,更是在武昌起义后,收受袁世凯巨额的贿赂,帮其劝说隆裕太后同意清帝退位。

1913年,在清朝灭亡不久之后,隆裕太后去世。失去靠山的小德张果断选择了出宫,就此结束了自己长达22年的宫中生活。出宫后,他跑到了天津做起了寓翁,不问政事,在北京和天津买了大量的房产和土地,并且还有一些当铺和绸缎庄等店铺,其身家比李莲英只多不少。有钱就是任性,先后娶了4个老婆,生活极度奢华。

虽然小德张是个大富豪,但为人低调。在出宫后,他在天津的家中深居简出,不仅很少外出,而且也不怎么与人交往。家中管家、账房先生、女仆一应俱全,甚至还有几个他从宫中带出来的几个小太监,专门服侍他。总之,他出宫后的生活低调奢华,可谓美滋滋呀!

后来,在20世纪50年代,小德张的所有财产被没收了,他只能靠着卖油炸果子为生。1957年4月,时年81岁的小德张因病去世。曾经的大富豪小德张最后却一无所有,死后更是没有葬身之地,只好被葬在天津城外三十多里的“义地”北仓。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批太监到最后去哪了,结局怎样?

我们首先要明确这个概念,中国最后一批太监是哪一批?

指的是末代皇帝溥仪时期在宫里当值的太监们。

辛亥革命以后,时局变化很大,太监大批遣散,有的人送进宫

辛亥革命之后,皇宫再也不是一个安全的地方,宫里的太监,有很多开始寻思逃走。但对于穷苦人家的孩子来说,入宫做太监依然是一条重要的谋生渠道,所以,有的千方百计的逃走,有的想方设法的进去。到了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但依旧住在紫禁城中。

原则上皇宫已经不允许再招太监,但还是有太监被送进宫中。这其中就有孙耀庭。据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的讲述,1922年,尚有太监1137名。

太监也疯狂,他们也看到了清廷的末日

随着局势的变化,人们开始了最后的疯狂,宫中一片混乱,太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偷盗,他们开锁砸窗进入库房偷盗,时不时有火警,还有行凶事件。有的太监居然在外面开起了古玩店,这让溥仪很愤怒,追查毫无结果,溥仪开始下令清点财务,结果在1924年6月27日的夜里,建福宫发生火警,烧了个精光。

过了不久,无逸斋再次发生火警,溥仪越发心慌,他悄悄偷听太监们的谈话,他觉得太监们想要谋害他。接下来的一起行凶案让溥仪敏感的神经再也无法平静,事件的起因是有个太监因为被人告发,挨了总管太监的责罚,于是这个太监在一大清早潜进了告发人的房间,用刀猛戳告发人的脸,随后逃得无影无踪。

由此溥仪想到自己曾无数次虐待太监们,他们会不会向他举起屠刀呢?于是整天提心吊胆,睡觉的时候在床边放棍子,让婉蓉给他守夜等等,但这究竟不是长久之计,过了几天他终于下决心遣散太监。

这次遣散并没有赶走所有的太监,太妃们和皇后婉蓉身边还留了差不多200名伺候,这些留下来的太监就等着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离开。

那么溥仪时期的这些太监离开了皇宫,离开了皇室成员身边,又去了哪里呢?太监是有严格等级的:总管太监、首领太监、一般太监。他们离开了曾经赖以生存的土壤以后,其结果也不尽相同。

他们到底去了哪里?有的太富有,有的太贫穷

上层太监的代表就是隆裕太后身边的小德张,这些太监除了例银外,还有各种名目的收入。八个字来介绍小德张,那就是?贵敌王侯,富埒天子?,他先是获得了慈禧太后的信任,后成为隆裕太后身边的大总管,基本算是权倾一时,在他还在宫中的时候,什么古玩店,丝绸店都已经开了起来。

1913年隆裕太后去世后,小德张就离开了皇宫去了天津租界区,先是在法租界盖了一座别墅,后来卖出去,又在英租界盖了一座,找了几个姨太太,买了一大批奴仆,过起了逍遥自在的生活,据说他总折磨自己的姨太太们,有一个跑去巡捕房寻找庇护,却被送回来,被小德张打死了事。小德张有钱的那段日子是嚣张得很的。

如小德张这般的太监找不出几个来,但有钱的也不少,置点田产,弄个?像模像样?的家,后半生还算不错。

太监更知道抱团,最可怜的是不为家人接受

中层太监的代表算是孙耀庭,孙耀庭是1916年进的宫,后来成为婉蓉身边的太监,后来,溥仪去了长春做伪满洲国皇帝,孙耀庭还去伺候过溥仪,不过后来孙耀庭患病,就回了北京。

回到北京的孙耀庭住到了万寿兴隆寺,这里是出宫太监的一个居所,要交纳一部分银两才能住进去,抱团生活。实际上太监们还在宫中当值的时候,在宫外就有团体组织,用来解决老年生活和殡葬问题。

这部分太监出钱置买房产,然后租出去,这样来维持他们在寺里的生活,但长期下去也不是长法,有的还要出去捡废品垃圾度日。

这是最可怜的,他们没有多少银子,出宫后没有收留敌,就算是老家也回不得,一是没有劳动能力干不了重活,每顿饭白白多了一副碗筷,二是受不了村里人的指指点点、冷嘲热讽。

他们只能乞讨,或者到大户人家家里去做奴仆,最后难逃饿死的下场。

新中国有政策,1996年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去世

解放后,政府发给存世的太监每人每月16元的生活费,帮助他们找工作,孙耀庭就曾做过出纳,每月有三十五的工资,这让一辈子没有尊严的太监们过上了激动幸福的生活。1996年,孙耀庭去世,时年94岁,世间再无一个太监。

中国最后一位太监!活到1996年,他的晚年生活怎么样?

曾在红墙高筑的紫禁城里,存在过十分的一群特殊男性群体,唐甄在《潜书》中这样描绘他们:"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听之不似人声,察之不近人情。"推敲一番,想必能知晓,这句话指的是太监。

提起太监,也许多数人联想到"指鹿为马"的赵高,又或者大明朝的"九千岁"魏忠贤,多数奸邪太监的形象深入人心,事实上,惑乱朝纲并能让后人记住的只有少数,剩下的极大多数太监往往只是普通小辈,背后承载着更多是平民百姓的辛酸故事,在历史典籍中往往寻不到踪迹。

而有这么一位普通太监没有为虎作伥也没有涉足朝廷,却成为一段历史的重要句号,那么他身上又背负着怎样的故事?他又为什么多次被赶出紫禁城呢?

一朝醒来富贵梦折

1912年,末代皇帝宣统宣布退位,南京临时政府与清政府议和商定而成的《清室优待条件》发布,其中第六条规定:"以前宫内所用各项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得再招阉人。"象征着从此以后延续千年的宦官制度取消了。

封建统治留存的非人制度的废除,对于多数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解放,可对于孙耀庭来说这消息却犹如五雷轰顶,因为这一举措,他成为一位没有来得及进宫就"净身"的太监,阴差阳错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太监。

往前推几年,这样"私自阉割"的事例见多不怪,多发生于贫困地区,且盛行一时,《日下旧闻考》中记录,人们生了男子以后,经常阉割,觊觎的是身为能享受非常人之福的太监指职。据考证,明代以后,京城附近多县竟然形成净身争当太监的惊人传统,自阉成风。

而孙耀庭也是如此,他出生于出生在天津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早些年,父母在一个私塾里的先生手底下谋生,孙耀庭凭此也得以上学读书,一家人勉强还过得去。

可惜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由于私塾先生突发变故,父母一朝沦为乞丐。迫于生计,一家人起了让他在家"净身"的念头,在当时医疗条件低下的情况下,稍有不当就可能一命呜呼,可是他实在想要成为飞黄腾达的"小德张"了。

同是天津老乡的"小德张",是慈禧太后身边的大红人,也是由于生活无奈在家中私自"净身",而后进宫当太监,为人八面玲珑,因而深得慈禧的喜爱,可谓攀上了高枝,是诸多贫苦人家畸形的向往。

于是,抱着一步登天的想法,孙耀庭到鬼门关走了一遭,可如今,皇帝退位,纵使是另一个"小德张",也难有什么光明前程,闻此噩耗一家人痛哭流涕,孙耀庭心如死灰,美好的富贵梦折在了这一天,万般期盼连通宦官制度一同土崩瓦解。

再度逢春坎坷万千

进宫这一念头断了,可是一家人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并不妥协,没有选择第一时间直面残酷现实,反倒是在绝望中苦苦寻求生机。

终于有一天,老天开眼,孙耀庭在一位远方亲戚的帮助下,前往原清朝摄政王府,赶上原清朝载涛贝勒处要人,孙耀庭顺利到他底下当差,而这也成为他实现夙愿的跳板,几年后他"入职"紫禁城。而等待他的是诸多复杂的繁文缛节,且稍有不当就可能受皮肉之苦。

"要想人前显贵,必定人后受罪。"用来形容太监再合适不过,尽管如此,孙耀庭没有轻言放弃,如同少时净身一样的坚决,凭借善于察言观色的处事态度和天生的聪明机灵,他一步一步地靠近梦想中的荣华富贵。

但世上事事不一定都能能如愿,据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道,由于局势的不同,人们陷入最后的疯狂,宫中混乱不堪,太监利用一切机会偷盗,时不时就会出现火警,甚至发生行凶事件。

某夜,建福宫起火,火势蔓延之大烧毁大量房屋及珍贵宝物。起火原因虽没有查清,可溥仪坚信这是收入微薄的太监利欲熏心所为,不久便将紫禁城里的太监全部裁撤赶出宫外,其中也包括孙耀庭。

走出宫墙的一刻,不甘与心酸如同潮水涌向孙耀庭,他落寞归乡,本以为这是他"事业"的终结,却在阴差阳错中,迎来了太监生涯的第二个春天。

不久,由于宫中人力不足,他再度进宫,且"走了运"成为皇后身边的贴身太监,这一刻无异于是梦想成真,据他回忆道,皇后所有的沐浴工作全权由宫女、太监伺候,洗澡时一动不动,由他人帮忙。作为贴身太监的他便曾服侍过当时的婉容皇后洗澡。

好景不长,1924年直奉战争时,冯玉祥进京将末代皇帝溥仪连通皇后太监一并逐出紫禁城,这一行人辗转到了什刹海的醇亲王府,太监宫女们被遣散,而孙耀庭无奈回到家中。

兜兜转转得获自由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利用前清废帝溥仪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征召太监,于是孙耀庭再度进宫,而后因患有肺病,不能留在宫中,只得打包走人。离开紫禁城的这一天,这位清朝末路宫廷生活的见证者,脱离了太监这一职业的桎梏,兜兜转转,一切都结束了。

而后,解放战争将人们的思想从旧社会中拯救出来,对于孙耀庭的特殊身份不会带着如同古人一般的有色眼镜,且国家对于他们这一类特殊群体也多有照顾。

起初他受着政府接济,每月有固定的生活费,后来负责寺庙管理工作,也因此有了更多收入,他成了一名可以挺起腰板走的自由人。孙耀庭曾坦言道,太监们也收获了幸福生活。

1996年,孙耀庭去世了,享年94岁。他几次进出巍巍宫墙,亲身经历紫禁城繁荣深处的辛酸无奈,他目睹宫廷奢华生活的终结,也幸运地享有新时代的待遇,成为意义不一般的"活历史"。

今时今日,我们透过他了解到当时生活的痛楚与坎坷,当下想起"净身"这一非人待遇便细思极恐,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美好的事物往往来之不易。如果不是前人的不息探索与勇于争斗带来时代的进步,那些残忍的封建约束将继续残害多少家庭?所以,心怀对前辈们的感恩,铭记过去,方能走向未来。

太监小德张身体残缺,娶四个老婆,天天让她们做什么,让人听闻后恶心?

或是伺候人伺候的心理有些许问题,以恶心的习性折磨人为乐。小德张因为爱好抽大烟嗓子不太行,常年有痰,他娶那么多老婆就是为了把老婆当成“行走的痰罐子”,要求老婆半跪着张开口,吐痰到老婆的嘴里,要这个人形美女碳罐含着他的痰过一会,他才容许她吐掉。


一、小德张的离宫后的生活状况。

小德张的主子其实是隆裕太后,在1913年隆裕太后去世之后,他就想了个法子出了宫到了天津的英租届,在宫里得势后敛的财也终于找到了用处,他广置田产,只要看得顺眼的家丁都带回了家,每天大鱼大肉,即便吃不完,排场也一定要足,甚有些小人得志翻身做主人之势。



之后他仍然觉得这样的生活空虚寂寞,觉得自己现在已经是个“主子”了,不管能不能行,也要娶媳妇儿,所以他一口气就娶了四个老婆试图给这个屋子添点生气。

二、四太太张小仙的心酸路。

张小仙是个长相姣好的女生,跟所有青春期的女生一样对未来的夫君充满了无限的幻想,但随着小德张一次出行看见了她给了她父母1200元“娇妻费”之后,她过去虽然平淡但充实的人生戛然而止。她“嫁给”了小德张之后小德张因为身心都存在缺陷,对她以及其他三位姨太非打即骂,每天都要做一个人形痰罐让她觉得人生毫无意义,于是她奋起了反抗,当然了,这里的反抗并不是指她把这小德张弄死,而是她…逃跑了。

一路逃到了英国巡捕房寻求庇护,然而小德张心理有问题之余别的没有就是有钱又特闲,他觉得这个女人让他失去了所有的面子,于是他不惜代价花了大把银子去疏通把这位姨太太抓了回来,并当着这三位姨太太的面用各种酷刑将她折磨致死。

于是,其他三位姨太太害怕了,即便是做个人形痰罐,好歹还能活着不是?

晚清最后一批太监出宫后晚年生活怎样 解放后怎样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太监。这行是干什么的大家都知道,跟正常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大家也都清楚。这个特殊的群体在清朝灭亡后就消失了,那么清末的最后一批太监出宫的晚年生活都是怎么样的呢?
香港曾经有一部电影,叫做《中国最后一个太监》。说起这个,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
溥仪十六岁的有一天去看了一下宫里储藏珍宝的地方。看完以后他想到一个问题,宫里的珍宝到底有多少呢?会不会被这些看管的太监给偷去去?想到这个他决定清点一下珍宝的数目,可就在他刚宣布这个决定的第二天宫里就着火了。没错,着火的地方就是存放珍宝的建福宫。
这让溥仪就更加怀疑这些太监了,他甚至怀疑这些太监会偷偷的谋害他。他在回忆录里这么写道:“太监既是把我恨到这种程度,谁敢说他们不能聚众谋乱或是对我施行暗害呢?既是如此,倒不如先发制人,把太监一齐驱逐掉。”于是就给内务府下了个命令,把宫里的太监全部驱逐出宫一个不留。
自此开始,太监这个职业就从中国的历史上消失了。那么这些太监出宫以后都怎么样了呢?他们的晚年生活又都怎么过的呢?太监们被驱逐出去的时候按照级别给发了一笔遣散费。首领太监每人200元,普通的小太监每个人就可怜了,只有20元。至于他们出宫后的生活,我们分开来讲。
首先是职务高的、有钱的太监。
这些人平时在宫里得宠,可以得到不少的赏赐。有很多职务的油水还特别多,比如负责采购的。其中很多人出宫前就都在北京置办有了产业。除了衣食无忧,有的甚至还纳了几房小妾。比如慈禧跟前的红人小德张。他出宫后经营了好几家绸缎庄、当铺。除了自己纳妾,连他过继来的儿子都有三个老婆。家里面的仆人都有三十多个。不过解放后产业都被充公,沦落到了上街卖卖油炸果子。但是不管怎么说,好歹落了个善终。
普通太监,手上稍微有点钱的。
太监们为了养老,曾经自发的组织了一个养老义会。就想点类似于现在的养老保险,这个最初是在明朝时候就有了。因为普通人都看不起太监,不愿意接纳他们。他们为了养老就集资建庙,出宫了以后就到庙里生活。在宫里的时候趁着能捞钱,就多攒点钱交给庙里。这样年纪大了出宫了就有了去处,不交钱的太监是没资格到庙里住的。现在北京周边的很多寺庙最初就是太监们兴建用来养老的,比如最出名的万寿兴隆寺.
这些太监们死后会被埋到一个专门属于他们的坟场。现在大名鼎鼎的中关村以前就是一片坟地,埋的就都是这些太监。中关村以前的名字是中官村,中官既太监。
最后一部分,最穷的太监。
在任何时代,没钱的人过的永远都是最惨的,这些太监也不例外。很多太监在宫里的时候被人欺负,职务上也捞不到什么油水。一辈子没攒到钱,以至于出了宫以后日子也非常凄惨。因为没有钱交给养老义会,没有地方住只能流落街头。据记载,溥仪把太监们驱逐出宫后有大概三百多人沦落到街头当乞丐。到了第二年这些人就少了一半,大部分被饿死冻死。
电影《中国最后一个太监》的原作者,也是故事原型的太监孙耀庭曾经这么回忆:“出宫之后,我们这批太监痛苦极了。一方面是生活无着,找不到工作,还被人看不起;另一方面也不习惯紫禁城外面的社会生活。比如说,我们在大街上个厕所都成为问题,进男厕所呢,还是进女厕所? 在被逐出宫的太监中间,大约有三十四人手中存有财物,这些人大多在西郊置地盖房,自立家业, 大部分的穷太监则流离失所。我同二十多个穷太监,最初住在北长街的兴隆寺,一天吃两顿饭。冬天,人家只管炉子不管煤,我们就得天天上街去,拣煤核来烧,在衣不御寒的情况下,不生炉子可怎么过呢?如果不是解放,我们这批生无依靠的人,恐怕早就冻死在街头垃圾箱边。”
到了解放后,还有不到十个太监健在。政府将他们接到一起进行赡养。每个人每月有16块钱的补贴,识字有文化的还被安排了工作。孙耀庭就被安排到北京寺管组去当出纳,每月有35块钱的工资,在当时可算是高薪了。
到了八十年代,还活着的太监就只剩下孙耀庭和马德清两个人了。政府又给他们安排了一个和尚去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
1987年马德清去世。1996年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去世。至此,最后的太监彻底从历史舞台消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72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