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末年,契第十四代孙汤时,商已成为东方一个比较强大的方国,“云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孔甲下传四世,夏朝的最后一位国王履癸(桀)继位。
相传,夏桀非常残暴,百姓已不堪忍受。“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为摆脱孔甲以来的日益衰败的局面,桀加强了对内的统治,坚决镇压异己力量,据说他斩杀黎民如砍伐草木一般。但高压手段并未达到其目的,而是加剧了人民对他的痛恨,人民甚至发誓要与之同归于尽。
到夏桀之时,夏王朝的统治已处于严重的内外交困之中。与此同时,兴起于东方的商族则有较大发展,并逐渐强盛起来。夏朝中期,契的六世孙王亥通过进行商业贸易,使商的势力逐步强盛起来。
夏朝末年,商的势力由黄河下游发展到中游,渗透到夏的统治地区,契的第十四代孙商汤灭夏后,返回亳都,以“商”作为国号,建立商朝。在商汤的领导下已积蓄了灭夏的实力。汤即天乙,姓“子”,甲骨文称大乙,后世习惯上称之为成汤,是一位很有修养的商族首领,他在成商部族首领后,看到夏王朝日益腐朽,夏的暴政已引起众叛亲离,便着手建立新的王朝。
商汤为了准备灭夏,在夏桀十五年,将商国的国都由商丘(今河南商丘商丘古城附近)迁至亳(今河南商丘虞城县谷熟镇西南35里)。汤在亳这里营建新国都、积蓄粮草、招集人马、训练军队,为灭夏之战创造有利条件。汤以德立威,厉兵秣马,使临近部落纷纷归附。商族在灭夏前尚处于氏族社会末期。此时商族内部的不平等、奴役和剥削等现象亦早已产生,但相对于夏王朝的统治来说要宽松、缓和得多。
汤亦注意取得国内的拥护和支持。“汤以宽治民,而除去邪”,“夙兴夜寐,以致职明。轻赋薄敛,以宽民氓。布德施惠,以振穷困。吊死问疾,以养孤孀。百姓亲附,政令流行”。成汤的勤政薄敛体恤民情等举措,对笼络人心,巩固统治,积蓄灭夏力量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他的行为不仅得到本族人的拥护,也使得夏人及其他方国人民十分向往。因此,也就有了“汤修德,诸侯皆归商”的局面。
商汤的活动自然引起了夏桀的注意。此时商的力量虽已有较大发展,但相对于夏仍然弱小,不得不暂时臣服于夏。夏桀出于猜忌将商汤召来并囚之于夏台。汤在兴兵伐桀的誓师大会上,历数夏桀的罪恶及人民对桀的痛恨,假借上天的旨意指出灭夏战争的正义性和必要性,指出灭夏是上天的命令而不可违背,有功者将受到奖赏,不从者要受到严厉惩罚。这就是保存至今的《尚书·汤誓篇》。
商汤从亳起兵,矛锋直指夏都。在与夏桀决战之前,先灭掉了此时仍然听从夏王指挥的个别方国部落。《诗·商颂·长发》:“韦、顾即伐,昆吾夏桀”郑玄如是注释:“韦,彭姓也。顾、昆吾皆己姓也。三国党于桀恶,汤先伐韦、顾,克之。昆吾、夏桀则同时诛也。”说明汤之所以伐韦、顾、昆吾三国,是因为它们仍在助桀与商为敌,即“三国党于桀恶”。三国之中最后灭亡的是昆吾,“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
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代昆吾,遂伐桀”。至此,夏桀羽翼已被全部剪除。然而,此时夏桀对商汤的进攻并未做认真防备,“桀亡待汤之备”。因此,当商汤的军队到来时,“未接刃而桀走”。夏军逃至鸣条(山西夏县之西),一战被商军击溃,夏桀逃奔南巢而死。
灭夏后,汤回师亳邑,大会诸侯,正式建立了商王朝,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虞城县谷熟镇西南三十五里)。“汤乃践大子位,代夏朝天下”。至此,商汤完成灭夏重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
王权并不能如周朝那般,通过宗法制度,商朝也是属于联邦加盟制,只是国慢慢变成了诸侯,大家都拜商汤为大哥,自己继续经营自己的小家庭,有事喊一声就来了。类似于滴滴快车,所有权是加盟者所有,承认你是领导。在周天子和诸侯之间形成严密的从属关系,所以夏朝和商朝的首领,根本无法像周天子那样非常舒服的发号施令,也就不显得属下不听话,也就不存在割据了,根本还没有一体化嘛。
夏殷两代,应当类似于一种部落联盟。夏族、殷族为盟主,其统治下应为诸多部落,这些部落并无周王朝宗法制的亲疏观念。为了削弱诸侯的势力,所以制定“分”诸侯的策略,嫡长子可以继承父亲的爵位,其他儿子则降级继承,分割父亲的领地。计划是几代之后,原来的诸侯王就变成多个“部落”,没有实力来对抗中央政府。
所依据的就是“宗法制”,即周天子的庶子分封出去立为诸侯,当然庶子不一定能够分封,新封诸侯也不完全是天子庶子,但这是一种典型形式。而一到西周春秋之际,周天子势力衰弱,就走向了诸侯争霸时代。然后人口比较多,生产力比较发达,有了国家的形式,又顺从于商王朝的统治,因此被商王封为周国。这样以来,周边能封成诸侯的并不多,反倒是部落一片片,那像犬戎这样的部落和商朝开战只能叫蛮族入侵。
并非分封制国家,而是货真价实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时代早中期的原始部落联盟制的国家。说实话,夏代和商代称之为国家也勉为其难,实际上这两个王朝的中央集权远没有后世那么强大,只是很松散的部落联盟罢了,而夏王和商王,就是部落联盟的首领。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夏朝在经历了“少康中兴”后,由辉煌慢慢走上了下坡路,而最终毁在了夏桀的手里。由于夏桀刚愎自用的个性,在夏桀统治的末期,夏桀手底下剩下的臣子除了可以陪夏桀吃喝玩乐的人以外再无贤臣。此时的夏桀和他的夏朝再也抵挡不住来自商族的蚕食和进攻了。
而在商汤积极发展族群势力之时,商汤的用意终于被夏桀的三个支持者韦国、顾国和昆吾国发现了。于是夏桀将商汤召进京城后,顺势将他囚禁在了夏台。若夏桀就此了了商汤的性命,夏朝也许可以继续安然的存活下去,可是夏桀又把自己的江山葬送在了自己的贪欲里。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从前商朝的兴起,是由于重用了在夏为臣的伊尹;周朝的兴起,是由于重用了在殷为官的姜子牙。所以,明智的国君、贤能的将帅,能用极有智谋的人做间谍,一定能成就大的功业。这是用兵作战的重要一着,整个军队都要依靠间谍提供情报而采取行动。
此句话出自孙武编写的《孙子兵法之用间篇》,而这里面提到了对于商汤来说非常重要的一个大臣——厨神伊尹(加上厨神是因为厨子这个身份实在是有点勾人眼球)商汤娶了有莘氏家的女儿后,得到了这个不太值钱的陪嫁品伊尹,两个人见面以后惺惺相惜情不自禁,走上了让商族崛起之路。不知是因为商汤自认为当时地位低微、实力不足还是两个人一拍大腿决定把伊尹送到夏朝去做间谍。总之,在进了夏朝的朝堂后,伊尹为商汤灭夏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
第一回,便是救了被困在夏台的商汤。夏桀二十三年,伊尹得知自己的主公被夏桀囚禁了以后,深谙夏桀脾性的伊尹立马叫了仲虺搜集了许多珍宝和美女献给夏桀,请求夏桀释放商汤。玩性极重的夏桀怎么可能放过这些新鲜东西,立马下令把商汤放了。而此时在各氏族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每一个氏族首领都害怕成为下一个被关起来的商汤,于是纷纷前往商汤属地拜访表示愿意助汤灭夏。而此次的囚禁的痛苦经历,更让商汤坚定了灭夏的决心。
第二回,是伊尹发现夏桀和他的夏朝确实无药可救后,打算加快与商汤灭夏的步伐。在这一过程中,充当间谍角色的伊尹,找了一个得力帮手。而这个人,是夏桀曾经极其宠爱的女人——妹喜。这与解救商汤出夏台一事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伊尹知道夏桀喜好女色,于是在解救商汤时送去了琬、琰两位如花似玉的姑娘。夏桀有了新欢便忘了旧爱,他忘了曾经为了她“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的妹喜,他也记不住他曾经为了这个女人撕尽夏朝绢帛只为讨妹喜一笑的过去。
沉迷在爱情里的女人是可怕的,妹喜忍受不了曾经一心一意爱自己的男人竟然去讨其它女人的欢心,她又嫉妒又怨恨。她怨恨夏桀只顾眼前新欢忘了昔日恋人。于是,本就与夏桀有着国仇家怨的她,联系了伊尹。两个人在伊尹在朝野之时秘密来往,泄露夏朝的机密。而只顾眼前新欢的夏桀哪顾得上这么多,没过多久便在伊尹和妹喜二人联手下,走上了崩坏的道路。
“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夫美女者,亡国之物也,王不可受。”自古以来,江山社稷的崩坏总有那么几回遗臭万年的都是因为红颜祸水。红颜催人老,也许是因为妹喜的出现让夏桀走上了统治的末路。可是即便没有妹喜,夏桀的性格也早晚会为自己造好绞首台上的绳索,亲手勒死自己、毁了江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71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你知道吗,历史上唯一的男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