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赵祯,初名赵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42年。宋仁宗在位的时候,虽然他的才华、谋略、经历、军功都算不上十佳,但是他在人格上可以说是中国少有的“好”皇帝,他宅心仁厚,仁慈善良。据说宋仁宗在驾崩后举国痛哭,就连契丹国君主都为其悲哀。宋仁宗到底做了什么,他为何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宋仁宗的脾气好到不敢想。有一次,开封府尹包拯上堂进谏,他慷慨激昂,越说越激动,拉住皇帝的袖子,口水甚至喷到了皇帝的脸上。但仁宗并没有露出任何不悦的表情,还在包拯转身的时候偷偷擦掉脸上的口水,最后依然采纳了包拯的建议。自己提拔的臣子,被喷成落汤鸡也要坐着听他说完。还有一次,仁宗在吃饭时,突然咬到一颗石子,把他的牙都咯出了血。他赶紧把石子吐掉,并把嘴里的血都漱干净。然后吩咐身边的太监和宫女:千万不要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否则那个做菜的厨师就没命了!
宋仁宗的好脾气在历史上都是出了名的,但他身上的优点还不止这些,宋仁宗为人善良,善于为他人着想。有一次,宋仁宗在皇宫中散步,时不时的就回头到处看看,随从们都不知道皇帝是为了什么,很是纳闷。皇帝回寝宫后,着急的对手下说到:“朕渴坏了,快倒水来给我喝。”手下觉得奇怪,问他:“陛下为什么在外面的时候,不让随从人员伺候喝水,而要忍着口渴回来再喝呢。”宋仁宗说:“朕好几次回头,但没有看见他们有人拿着喝水的水壶,朕要是一问,肯定有人要因此受到处罚了,所以就忍着口渴回来再喝了。”
仁宗时期,四川有个读书人,献了一首”反诗“给成都太守,主张“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成都太守认为这是明目张胆地煽动四川自立,就把他绑送京城。按照历朝历代的律法,此人应该严惩不贷,仁宗却说:“这是老秀才太着急要做官,写一首诗发发牢骚而已,怎么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官当吧。”于是就任命秀才做司户参军。
嘉祐年间,苏轼的弟弟苏辙参加进士考试,在试卷里曾这样写道:“我在路上听别人说,当今皇帝宫中美女数以千计,终日里歌舞饮酒不断,纸醉金迷夜夜笙歌。皇上既不关心老百姓的痛苦,也不跟大臣们商量治国安邦的大事。”考官们都认为苏辙是无中生有、恶意诽谤,仁宗却说:“科举考试,本来就是要欢迎敢言之读书人。一个小小的苏辙,就敢于如此直言不讳,应该特别授予他功名。”苏辙仅仅依据道听途说,便在考试中妄言,这要是赶上别人当皇帝,死罪那是必然的吧。
宋仁宗当政期间,知人善任,宅心仁厚,仁慈善良,所以他在朝廷当中人缘极好。相传宋仁宗驾崩之后,契丹皇帝都哭了,他还在自己国家内搞了个衣冠冢供人凭吊。宋仁宗驾崩的消息传到洛阳时,市民们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他的死甚至影响到了偏远的山区,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四川出差,路经剑阁,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驾崩。
读宋朝士大夫轶事,可以非常明显地感觉出他们的精神气质与清朝人完全不一样。简单地说,宋代士大夫是一群有脾气的人——当然不是对老婆发脾气,也不是对下属发脾气,更不是对平民发脾气,而是在皇帝面前有脾气。
宋真宗朝的翰林学士杨亿,恃才傲物,与宰相王钦若不相得,王钦若一进办公室,杨亿就扬长而去,根本就不理这宰相。后来王钦若罢相离京,百官都写诗相赠——这是当时的官场礼节,唯独杨亿不送诗。宋真宗对杨亿说:你就赠他一首诗吧,不要这么意气用事,要讲大局,讲团结嘛。杨亿对皇帝的话也是不听,“竟不肯送”,不写就是不写,皇帝老子也勉强不得。
按宋制,翰林学士有草诏之职。一日由杨亿起草《答契丹书》,杨用了一句“邻壤交欢”,宋真宗可能是出于对契丹之恨,在文稿上注了“朽壤、鼠壤、粪壤”等语嘲笑之。次日,杨亿提出辞呈,说“皇上既然不满意我的文字,我辞职吧”。宋真宗只好挽留这位大才子,又对宰相说:“杨亿不通商量,真有气性。”
说起中国古代的明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不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康熙这样的皇帝一定会是热门的选项。而宋仁宗,在这个问题中,则是不折不扣的冷门答案。以皇帝的标准来衡量,宋仁宗远远算不上是雄才大略的明君。他在位期间,军事上,被西夏李元昊死死压制,还被辽威胁,最后以增加向辽的岁贡收场;内政上,虽然仁宗清政爱民,手下也是能臣辈出,但是北宋的三冗问题却达到顶峰,自此不可收拾;朝政上,朋党之患也一步步趋于严重,总而言之,才华、谋略、军事、内政、经济等等各个方面,仁宗都算不上突出,不过就是这样一位皇帝,历史上的口碑却极佳,乾隆皇帝将他视为最推崇的皇帝。为什么呢?皆因为一个“仁”字,宋仁宗的“仁”,在中国历史上大概无出其右了。
举两个例子,两个都是关于吃的。第一个,一次仁宗处理朝政到深夜,很想吃羊肉汤,但是他忍着没有说,第二天,他跟皇后说了这件事,皇后问他为什么不吩咐太监,仁宗回说,我偶尔一次想吃,就会被当成惯例,以后每天都要准备一只羊,为了我一次宵夜,要浪费这么多东西,实在于心不忍。一个皇帝,那还不是想吃就吃?可是仁宗愣是像个小媳妇,委屈了自己。实际上这样的事情,仁宗干了很多次。第二个,一次仁宗用膳,突然吃到一个沙子,牙口一阵巨疼,这时,搁一般皇帝,估计直接就怒了,但是仁宗非但没生气,还很贴心的嘱咐身边的宫女,叫她们千万别声张,否则就会有人被判死罪。
宋仁宗算不得一个伟大的皇帝,不过绝对是一位好人、好皇帝。一个皇帝,能够处处为别人考虑,实在是历史罕见,《宋史》赞宋仁宗道,“为人君,止于仁”。当然,宋仁宗也有“污点”,那就是好色。仁宗虽然好色,不过作为一个好人,仁宗还是做到了最大限度的克制。他不扰民,“活动”范围限于宫中,而且在宫中,除了极个别长得很漂亮、又碰巧赶上仁宗很急的时候之外,他也基本不会去“骚扰”宫女,当然,太监就更不会了。
仁宗的后宫中,有两位大美女,一位叫尚美人,一位叫杨美人,这两位超级美女深得仁宗宠爱,有多受宠呢?这个尚美人与郭皇后不和,曾经嚣张到当面嘲讽郭皇后,大意就是骂郭皇后黄脸婆、仁宗三千佳丽独宠她尚美人一人云云。郭皇后大怒,与尚美人撕了起来,仁宗赶过来后,一看两个女人扭打在一起,上去劝架,不料这时郭皇后一个不小心,一掌打到仁宗身上,纵然脾气好如仁宗,也怒了,顶住各方面压力,废了郭皇后,当然了,这件事,更像是仁宗早就有废后的心,只是借了个由头。废后之后,仁宗与这两位夜夜缠绵,每天除了朝政就是跟尚、杨泡在一起,花样频出,爽的飞起,至于解锁各种新姿势新玩法云云,不表。群臣眼见仁宗气色越来越差,开始担忧起来。不时有大臣进谏,劝仁宗“悠着点”,把那两位美女赶走,但是仁宗却充耳不闻。这仁宗虽然不同意,但是他是个好脾气,大臣们摸着了他的脉,天天在他耳边叨叨叨,把仁宗烦的,但是他也就听着不发飚,终于有一天,一位名叫阎文应的大臣,又在仁宗耳边墨迹这个事,仁宗实在耳朵听着起茧了,随口答到“行行行”。
然后,等宋仁宗上完朝,回到后宫一看,两位美人不见了,原来这阎文应得了皇帝口谕,十万火急,拔腿就跑,找了俩马车,上后宫接了尚、杨二人就给拉出去了,为什么这么着急?阎文应知道,宋仁宗只是一时心烦,心里根本不想赶走美人,阎得赶紧把生米煮成熟饭,造成既定事实。
这时,后宫诸位太后、妃嫔、太监都出来了,纷纷给仁宗点赞,赞扬仁宗英明,仁宗在既定事实面前,有苦难言,只得顺势领取了这张好人卡了。最后,命尚、杨出家做了尼姑(皇帝的女人,怕泄露机密)。
1063年,仁宗驾崩于皇宫,享年54岁。他的死据一些历史学家分析,与后宫的私生活有一定关系。当然,无论如何,仁宗算得上一个好皇帝,也是一个好人,他死后,上至群臣,下至百姓,“远近皆泣”,甚至连辽国皇帝听闻他的死讯,也很悲伤,并为他建衣冠冢。
这个人就是大宋王朝的宋仁宗,其实大宋开国就是以仁义治国,所以大宋的仁君不在少数。他十二岁就继位了,但是到了二十三岁才正式亲政,这主要是因为有个刘太后一直不放下手中的权力。按照常理,生活在这种被太后把持朝政的小皇帝按说心理或多或少不会那么的阳光,但是宋仁宗却在刘太后临朝称制的阴影下成为了一个比谁都阳光,都积极向上的仁君。这一点真的实属不易,从这里也可以侧面说明宋仁宗本性就很善良,并没有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
宋仁宗时期出过很多名人,这和他本人一直实行仁政也是分不开的,比如说这个时期敢于说真话的青天大老爷包拯;还有发明了指南针的沈括;更有很多写下千古名句的骚人墨客像王安石,欧阳修等等;倘若不是宋仁宗这么的仁慈,如果像清朝一样大行文字狱,那么恐怕也不会出这么多如今我们都耳熟能详的名人。
宋仁宗的仁义之名不仅仅在大宋广为流传,而且还传到了国外,国外听到宋仁宗过世的消息都特别的难过,还哭了起来。从这里就不难看出,宋仁宗当真是一个为国为民的好皇帝。
包拯是一个特别喜欢直言进谏的好官,但是有的时候他也会很让宋仁宗头疼。记载包拯曾经多次在进谏的时候越说越激动把唾沫星子都喷了宋仁宗一身。那么宋仁宗呢?他非但没有生气,反而仍旧和颜悦色地听包拯和自己进谏。在这里不得不说,宋仁宗真是个脾气好的皇帝,估计要是换个人早就治包拯的罪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71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段祺瑞和张作霖谁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