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世昌、丁汝昌、刘步蟾、林永升、黄建勋等。
1、邓世昌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原籍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广州市海珠区),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
有《邓世昌传》、《英雄邓世昌》等多部文学、影视、戏曲作品歌颂其丰功伟绩与英雄壮举,有墓冢、纪念馆等多处可供纪念、瞻仰、凭吊。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
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邓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舰相遇,遇到危险,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1894年9月17日,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一场海战打响了,这就是黄海大战。战中,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
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日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
邓世昌感到最后时刻到了,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
这时,一发炮弹不幸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使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
邓世昌坠身入海,随从抛给他救生圈,他执意不接,爱犬“太阳”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
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狠了狠心,将爱犬按入水中,一起沉入碧波,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享年45岁。
2、丁汝昌
丁汝昌(1836—1895年),原名丁先达,字禹亭,号次章,安徽合肥石头镇人。清朝晚期将领,官至北洋水师提督。
明朝初年,祖先从凤阳迁居庐江。同治四年(1865年),迁居巢县汪郎中村。早年参加太平军,随队归顺湘军。不久,隶属李鸿章淮军,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官至记名提督。光绪五年(1879年),李鸿章调入北洋水师。
光绪七年(1881年),统率北洋水师官兵200赶赴英国,接带“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威海卫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
未得上峰命令,无奈港内待援,致仕北洋海军陷入绝境。弹尽粮绝,援军未至,拒绝日军将领伊东祐亨劝降,服食鸦片自尽以谢国人。宣统二年(1910年),平反昭雪。
3、刘步蟾
刘步蟾(1852(清朝咸丰二年)-1895),字子香,汉族,出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市)。清末海军将领、北洋水师右翼总兵。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
1875年被送往英国学习枪炮、水雷等技。回国后,由李鸿章推荐,升游击,会办北洋草房,协助制定海军军制、营规。1882年赴德国购领船舰,任北洋水师右翼总兵。
1894年中日战起,黄海战役中丁汝昌受伤,他代为督战指挥,鏖战三时许,多次击中敌舰。次年,为威海卫海战中英勇抗敌,以身殉国。
4、林永升
林永升(1853-1894)字钟卿,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毕业,参加了中国近代海军学校的第一次远航实习,周历南北洋。后以千总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77年作为中国海军第一批留学生赴英国皇家海军学校深造,在英国海军装甲战列舰“马那多”号实习。回国后调入北洋升任守备、都司,曾任“镇中”舰管带,1887年赴英国接收“经远”舰,升任游击管带“经远”舰。
北洋成军后升任左翼左营副将,后迁至总兵。甲午战争中以身殉国,清政府以其在海战中“争先猛进,死事最烈”,照提督例从优议恤,并追赠太子少保。
5、黄建勋
黄建勋(1852(壬子年)-1894),字菊人,福建永福人(今—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1867年,以文童应船官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
1871年,结束课程后,登“建威”练船实习,巡历南至新加坡、槟榔屿各口岸,北至直隶湾、辽东湾各口岸。
1874年,充任"扬武"快船正教习,又调任“福星”炮舰正教习。次年又调回“扬武”,赴日本及中国各口岸梭巡,以增长阅历,荐保千总。
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师和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展开大战,日本海军以游击队四艘战舰攻击北洋水师阵脚的“扬威”、“超勇”二艘弱舰,黄建勋“为人慷慨,尚侠义,性沈毅,出言憨直,不作世俗周旋之态,而在军奋励,往往出人头地”。
在他指挥下,全舰官兵无不誓死作战,但“超勇”毕竟是舰龄十余年的老舰,终究敌不过日本游击队的四艘主力舰,激战中“超勇”舰中弹甚多,特别是一敌弹击穿舱内,引起大火,刹那间“超勇”全舰被黑烟笼罩。
由于“超勇”舰是木质舰身,舱内起火无法施救,不久就右舷倾斜,难以行驶,最终被烈火焚没。黄建勋落水后,“左一”鱼雷艇驶近相救,抛长绳援之,不就而没,时年43岁。
民族英雄邓世昌在中日甲午海战中驾驶弹尽粮绝的?致远舰?撞向日本军舰,壮烈殉国。
晚清时期,清政府在?洋务运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大力发展海军,北洋水师正是洋务运动的标志性产物。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单从战舰和火力配置来看,二者的胜负在五五之间。但战争从来不只看武器装备,还要看国内政治环境及后勤补给的保障程度。此时的日本政府正一门心思谋发展,几十年前他们就结束了封建的幕府统治,开始效仿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效仿西方成为日本政府改革的?准绳?,这让日本的实力在短期内得到巨大发展。
日本政府非常重视甲午海战,如果这场仗能够打赢,日本将会在中国?分到?更多利益。因此,日本政府举全国之力供应甲午海战。不同的是,腐朽、黑暗的清政府在备战方面非常佛系,就连原本拨付给北洋水师的军费都被慈禧用在自己的生日宴会上。至于北洋水师需要的炮弹、火炮等从何而来?慈禧表示不用慌,等她把沙子装到炮弹里,一样能打仗。说干就干的慈禧果真把军费挪作他用,还把炮弹里的火药换成沙子,这可真是实力?卖队友?。
甲午海战爆发后,北洋水师拼命还击,在战争前期一度占据优势。但打着打着,他们发现自己的炮弹居然是?臭蛋?---填充了沙子的炮弹。满心绝望的邓世昌看着周围的战友和日本军舰,咬咬牙,命令士兵驾驶致远舰冲向日本军舰,拼死也要拉着对方陪葬。
如果武器弹药供应充足,甲午海战鹿死谁手还未可知。就因为慈禧的自私自利,导致民族英雄邓世昌在甲午海战中逝世,这位为中国海军奔走一生的英雄就此谢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69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你知道吗,唐朝官员品级和俸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