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给西施的故事起一个名字叫《一个辗转于三个男人之间的女人》。老实说,这个名字虽然恶俗了点儿,但却很真实。在三个男人中,范蠡毫无疑问是男一号,吴王夫差是男二号,越王勾践虽然只是男三号,却是整个故事里最为关键的一个“配角”!
我说越王勾践是个最为关键的人物,这是从情节的发展上来说的,一般人都以为范蠡和西施最后两个人泛舟五湖之上,过上了神仙眷属的生活,其实这个结果应该存有很大的疑问,而事实远比人们所能想像的悲惨得多。这一切的关键就在这个第三号男人——勾践的身上。
如果不从情节上去看,一个辗转于三个男人之间的女人的故事里,最关键的人物当然不应该是那三个男人,而应该是那一个女子,也就是我们故事的主人公——西施。
可大多数时候,我们在吴越春秋的时代里所看到的西施都是一个比较朦胧、比较模糊的形象,我们知道的比较清楚的信息,第一是她很美,是古今四大美女之首,至今我们还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呢。再一个我们比较清楚的就是,她为了越国的复兴,不惜以牺牲色相为代价,潜入吴国内部,安插在吴王夫差身边,艰苦卓绝地完成了“敌营十八年”的卧底任务,实在堪称现代“无间道”的春秋版始祖。
关于范蠡如何发现西施,民间也有很多传说。其中比较合理的说法就是,西施被从民间带到宫中,被教授举止礼仪,也就是施行美人计之前的上岗培训,而这个培训老师就是范蠡,二人在这个培训的过程中,产生了情感,同时也坚定了帮助越国复国的革命理想。
西施是因为她的美才幻惑了吴王夫差,这正是她使命得以成功的地方。那后来怎么又会成为她死亡的诱因了呢?
其实也不难理解,越王勾践把她献给吴王夫差之前可能不敢染指西施,但在灭吴之后,哪怕他对范蠡西施的爱情清楚得很,他也不会那么轻易地放过西施的美色。
有人说,勾践是因为怕重蹈吴王夫差昏君的覆辙,觉得女色误国才把西施给杀了的,这纯属胡说八道。当时越国贡献了两名美女给吴王,也就是范蠡应该训练了两位美女去实行美人计,一个是西施,一个是郑旦。范蠡只和西施产生了爱情,可见他们是真情。而灭吴后,郑旦被勾践收为后宫,这正可以见出勾践的荒淫与好色。他杀西施根本不是什么女色误国,墨子“其美也”三个字透露出的是他的求色而不得。
如果是这样,西施的伟大之处就突显出来了。我们可以这样推断,在历经身在吴国十年漫漫的风雨艰难之后,在历经心在范蠡矢志不渝的爱情考验之后,西施这样一个柔弱的女子,拒绝了勾践灭吴之后、小人得志之后的飞扬跋扈,这最终导致了“西施之沉”的结局。这也可以明确地看出这个弱小却美丽的女子,在这出戏的最后对戏中三个男人的明确的态度:
第一,她是爱范蠡的。她为了他,不惜用身体和最美的青春年华做代价,却帮助他实现他的丰功伟业,去成就他的人生理想。因此,范蠡才会用心如死灰的后半生、用鸱夷子皮这样的怪名字来怀念他最美丽的爱人。他们的爱情虽然以悲剧而告终,但却有毫不含糊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二,她对吴王夫差应该有着很复杂的情感。她来到他的身边就是为了毁灭他的,但夫差对她的钟爱,而且是十年如一日的钟爱,又怎么会让西施——这样一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全无感动呢?虽然夫差确实是个昏君。但当勾践打到吴国,夫差被逼要引剑自刎时,还在为西施的安危呼叫哀伤,这使西施大为动情,泪如雨下。在这泪雨里,西施对夫差这个男人,是不是也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怀呢?
第三,她对越王勾践这个决定了情节结局的男三号应该是不屑的。虽然他是王,但西施一定看不起这个曾经靠大便逃生、靠女人复国的君王。西施死的早,他没有看到后来文种的被杀和范蠡的退隐自保。她如果看到,她会更加看不起这个男人。政治,或者说王权,会让一个男人失去男人本应有的善良、温暖乃至去拥有爱的情怀。
现在,当我们再回首,穿越历史的迷雾,去看那位名叫西施的女子的时候,或许我们看到的形象不再模糊,或许我们不仅能看到她的美丽容颜,还能,看到她那颗美丽的心灵。
原标题:自古红颜多薄命,四大美人是例证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自古红颜美女多薄命,这句话虽然有些宿命论,但是看看历史上所发生的事,特别是朝代更迭大多都与美女有关,比如,烽火戏诸侯的褒姒,迷惑纣王的妲己,酒池肉林的妹喜,这些美女害的君王失去了江山,本应该是男人的错,却让这些女人背黑锅,这些红颜祸水我们姑且不谈论,即使为国为君有过贡献的四大美女,其结局也都不太好,我们来看看四大美女的结局和命运,就知道这句话绝不是随便说的。
我国四大美女,通常指的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分别代表的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她们四个人的命运可以说也是非常悲惨的,我们先来看看西施的命运。西施是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女子,当时越国国力羸弱臣服于吴国,越王勾践为了挽救越国,一方面自己当做人质去吴国卧薪尝胆,另一方面在范蠡的建议下,实施美人计将西施作为礼物献给了吴王夫差,西施成功迷惑了夫差,使其荒废朝政,无所事事,同时掩护勾践东山再起,可以说,越国的兴起,西施功不可没;然而,即使西施做了这么大贡献,其命运没没有得到善终,虽说越王谋士范蠡爱上了西施,从此泛舟太湖,据说西施是被越王妻子害死的,绑石沉湖,被沉入湖底。
“落雁”王昭君,本是汉朝皇帝宫女,后被当成和亲公主远嫁匈奴,由于匈奴有兄死弟及,父死子继的传统,王昭君忍辱负重先后嫁个了三个匈奴单于,她先后成为单于的老婆,后来又嫁给单于的儿子,这在中原文明道德伦理中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客观地说,王昭君为汉匈和平作出了贡献,至少为大汉赢得了几十年休养生息的时间,也为这个民族的兴盛立了大功,昭君出塞成为我们汉民族文化中一段佳话;然而,王昭君的命运并不好,她虽然没有被杀,当时处境并不好,“王莽之乱”后,汉匈局势紧张,王昭君夹在中间很绝望,最后在凄清中病逝。
“闭月”貂蝉,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貂蝉,她的出身和命运跟西施很相似,也是多次辗转于多个诸侯王之中 ,董卓之乱时,为了挽救大汉基业,她被作为“美人计”和“连环计”明献董卓,暗中许给吕布,最终成功离间董卓和吕布,吕布除掉奸臣董卓后,又被曹操所杀,最后貂蝉不知所踪,三国演义中,貂蝉最后出现的时候,实在白门楼被曹操所包围,此后,史书上再也没有关于貂蝉的记载;在民间野史中,据说曹操将貂蝉送给了关羽,但是关羽没有接受,最后貂蝉上吊而死,总之,貂蝉不会淘汰悲惨的命运。
“羞花”杨贵妃,李白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描写的是她的奢侈的生活,若非群山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描写的是杨贵妃倾国倾城的美貌。杨贵妃是四大美女中死的最惨的一个,也是最无辜的一个,西施、貂蝉可以看作是间谍、卧底的存在,王昭君远嫁匈奴也是有一定的目的,杨贵妃纯属是自己美丽惹得祸,没有得到爱情,也弄丢了性命,本来是男人犯的错误,却让女人来承担,安史之乱后,杨贵妃在马嵬驿被绞死,为唐玄宗李隆基背了黑锅。
四大美女有很多共同特征,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国家命运,都跟同时代权力最高的男人有瓜葛,都为自己朝代、国家、或者男人付出了代价,都说红颜美女多薄命,其实都是为男人背了黑锅。
红颜美女多薄命,大家对这句话怎么看?笔者认为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一是优质资源自然是人们争夺的对象,大多数美女都会卷入这个漩涡之中;二是,美女受到关注力多,得到诱惑就多,特别是年轻美女,很容易禁不住诱惑而自我膨胀,迷失方向,这也是美女把握不好命运的原因之一,此外,美女美貌是优势,也可以是武器,岁月无情,到了人老珠黄那一天,终究会失去魅力了,而此时美女又忽略了其它技能的培养,导致不在被宠爱。
古代四大美女分别是貂蝉、西施、杨玉环和王昭君,貂蝉嫁给了吕布,西施嫁给了吴王夫差,杨玉环先是嫁给了李瑁后来又嫁给了唐玄宗,王昭君出塞和亲嫁给了两任单于。
她们的命运都不顺利,貂蝉是经过王允的训练和谋划,让貂蝉去离间吕布和董卓,先让貂蝉嫁给董卓,又让貂蝉对吕布暗送秋波,最终使得吕布杀了董卓,最终嫁给了吕布,也许表面上看来貂蝉可能是一个小人,但是董卓无恶不作,而且她也冒着随时可能被董卓发现的风险,在董卓和吕布之间生活了如此之久,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可见她活的很不容易。
西施也是一个被利用的女人,吴越战争中,吴王勾践失败后策划美人计,将西施嫁给了吴王夫差,吴王夫差也因此沉迷美色,最后让越王勾践赢得战争,虽然西施在越王这边可能是个女英雄,但是吴国的人民也会因此谩骂西施,她承受的压力也是常人想不到的。
杨玉环本来是李瑁的女人,后来被李瑁的父亲唐玄宗所迷恋,又嫁给了唐玄宗,她的哥哥也因为他的关系做了朝中的大臣,后来发生了安史之乱,杨玉环死于马嵬坡事变,后人只说杨玉环是红颜祸水,却没有关注到君王本身的失职之责,杨玉环的背上了历史骂名。王昭君是在汉元帝时期去和单于去和亲,因为匈奴所实行的是继婚制,所以王昭君连续嫁给了两代单于,世人都说王昭君是人民的英雄,因为她的出塞,保证了边疆很长时间的安宁,但是一个中原女子去了人生地不熟的边疆,她的孤独无助也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向吴王夫差进献美女西施,夫差从此每日与西施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又急又气的伍子胥,骂吴王会像陈灵公那样因一妖女夏姬而亡国。三国时期,董卓与吕布父子二人为争美貌的貂婵而兵戈相见,也有人说貂婵是三国之“夏姬”。
唐太宗、唐高宗之时,武则天先后为李氏父子二人的侍妾,尤其在她登基做了皇帝之后,荒淫放荡,被当朝诤臣指鼻骂为“‘夏姬’再世”。唐玄宗被闭月羞花的杨贵妃迷倒,沉溺于淫乐之中,不理朝政,大臣劝谏道:“陛下万万不可因这‘夏姬’荒废了国家大事啊!”这几个历史事件中,都提到了同一个人――夏姬。
如果说“女人是祸水”,那夏姬好像便是那红颜祸国的第一人。那么,这“夏姬”又是何许人呢?她真的是罪恶深重的妖女吗?
春秋早期,诸侯国分立。郑国是个不大不小的国家。国主郑穆公治国有方,人民生活安定。
郑穆公46岁之时,他的原配夫人生下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婴出生时便皮肤光滑,粉扑扑的小脸蛋儿,一落地就能睁开的双眼亮晶晶的。大家都祝贺郑穆公得了个如花似玉的女儿。郑穆公也非常高兴,为这个女儿取了个名字叫如花。
如花身为公侯之女,生长在一个极为优越的环境中。吃穿用度,虽不是极为奢华,却也很是阔绰舒适。她自幼聪明伶俐,活泼可爱。
而郑穆公夫妇对她也是倍加宠爱。
小如花8岁的时候,郑穆公专门为她修建了一座宫殿。尤其是她的卧房,是郑穆公夫妇用尽心思派人给她布置的。当黄昏笼罩着大地,暮色轻拥着殿堂,小如花回到父母精心为她布置的舒适的卧房,如同进入梦一样美的境地。屋外,小径的两旁种满了五颜六色的花草,那些花怒放着,花团锦簇地拥抱着小屋,草花映着夕阳摇曳,像一首诗,像一幅画。窗上垂的是粉红色的绸缎长帘,雅雅的、素素的,干干净净的,让人感觉是那么的惬意,那么的舒适,那么的安全。在这间小卧房中,在这座惬意的小宫殿中,小如花度过了活泼快乐的童年与绚丽多彩的少年,逐渐长成一个妙龄少女。
年方二八的如花,发似青云,面如桃花,樱桃小口,形容姣小,婷婷玉立。尤其那一双水汪汪、亮晶晶的大眼睛,左顾右盼,神采斐然。
但是,随着如花年龄的增长,容貌一天美似一天,郑穆公夫妇的心情也一天天紧张起来。原来,如花自小活泼好动,最讨厌安安静静地呆在一个地方。她常常在花园里赏花、戏蝶,那银铃般的笑声,那婀娜多姿的神采引来许多人的观看,尤其一些年轻的贵族,常常借故到郑穆公的花园里来,为的只是一睹如花那娇美的容貌,听一听如花那清脆的笑声。如花为此很觉得意,认为正是因为自己容貌出众,才会吸引如此之多的少年郎。于是她更加经常一整天地呆在花园里,与那些贵族青年玩闹、嬉戏。对这样一个不安分的女儿,郑穆公夫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多么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平平安安地度过一生啊!因此,郑穆公夫妇把为如花选一如意郎君当作头等大事。
郑国许多贵族人家得知郑穆公要为爱女择婿,都纷纷想方设法巴结。如果自己的子侄能成为公主的丈夫,那么全家岂不也要跟着沾光了?于是,凡是有15岁以上30岁以下男子的家庭,都纷纷带着孩子入宫拜望郑穆公。明说是看望主公,加深君臣的感情,实际上都是冲着郑穆公的女儿――如花公主来的。公主如花因此常常被父亲郑穆公唤出来,名为见客侍茶,实际上是要双方互相相看。公主如花的年轻美貌使许多贵族子弟倾倒;如花也常常挑逗那些贵族青年,为此,郑穆公很是恼火,但又无可奈何。
谁让如花是他们夫妇最疼的女儿呢?只盼望女儿早些嫁出去,以防止有损家门的事情发生。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嘛!在郑穆公夫妇的苦苦等待与多方挑选中,一个青年贵族――子蛮出现在郑穆公夫妇的视野中。
子蛮是郑国大夫之子,长得不甚英俊,却饱读诗书,谦虚恭谨,非常得郑穆公夫妇的欢心。郑穆公于是便把公主如花许配给他,择定吉日完婚。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一片吹打声中,郑穆公的爱女――如花公主与大夫之子子蛮成亲。
新娘一身大红缎袍,头盖绣着牡丹图案的红盖头,由郑穆公亲自主持了婚礼仪式。
新婚之夜,公主穿着大红小袄,散挽乌云,满脸春色,比白日更添了几分姿色,尤其那水灵灵的大眼睛映着烛花点点,显得更加迷人了。
“子蛮,你看我漂亮吗?”天性活泼的公主也显得羞羞答答的,低着头,红着脸,不好意思地问。
风流倜傥的子蛮只觉眼前一亮,禁不住脱口吟诵道:“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言罢,子蛮取出五弦琴,抚琴而唱。
如花心下异常欢喜,问道:“夫君唱得这么好听,是首什么歌?”子蛮一边抚琴,一边答道:“这是我前几年出游各国时听到的一首民歌。我非常喜欢这首歌的歌词,就背了下来。如今见了你,不由得唱了出来。”
公主更是心花怒放,欢喜得双颊布满了红晕,眼底写满了醉意。
子蛮注视着她,心为之动,魂为之迷,神为之摧。他不由自主地停下了抚琴的手,痴情地凝望着公主,公主也含情脉脉地望着子蛮,二人终于忘情地拥抱在一起。
月光从窗外射了进来,朦朦胧胧地照射在榻前,似乎铺罩了一层薄纱。
洞房花烛夜,子蛮拥抱着她,那么温存,那么体贴。年少的公主感到新奇,感到快乐,感到无限的满足。
月光依然照射着,皎洁而凝净。当月光中显现出如花公主那姣美却又充满了淫欲的面庞时,月亮则好像是一个顽皮的孩子。
突然间一蹦,钻进了厚厚的云层中;又好像一个世故的妇人,哀叹地紧蹙着双眉,旋即闭上了眼睛。它在哀叹什么?它不愿看到的是什么?
新婚之夜是永远难忘的。初为人妇的如花公主与初为人夫的子蛮饱尝了爱情的甜蜜。在以后的日子里,公主与子蛮相亲相爱,如胶似漆。
如花公主就像一块磁石,不断地释放出能量,牢牢地吸引着子蛮;同时,她也吸引了她所认识的所有男人,使众多的男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甘心情愿地受她驱使,却只为博得她一笑。
如花公主是个美妙绝伦的女子,有着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这姿色就是她风流的本钱。她自小就聪明伶俐、活泼好动,是个不甘寂寞的人。公主与子蛮成婚后,二人恩爱异常。但是,一个算不得风流倜傥的子蛮却很难满足专门喜欢“追新求异”的如花公主的需要。婚后几个月,如花公主失去了新婚的新奇感,便立刻觉得生活过于单调无聊了。
做为贵族子弟的子蛮,常常外出。公主则独留家中。
一天,正当如花公主独对梳妆台,感到百无聊赖时,子蛮的一个叫良的旧日好友前来拜访子蛮。如花听到下人的禀报,刚想让丫环打发良走,却又转念一想: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找个人陪着说说话,也好解解烦闷。
如花公主在众多丫环的簇拥下来到客堂。良正等得不耐烦,听到丫环报:“夫人到。”便慌忙站了起来,整了整衣冠,行礼见过夫人。
如花公主望着眼前的少年,只见他生得眉清目秀,目若朗星,颊如彩云,神采飞扬,潇洒异常,和自己那相貌平平的丈夫子蛮比,良真可称得上是一个风度翩翩,仪表堂堂的美少年。如花公主心中不由暗叹,便对身旁的侍女说道:“你们都下去吧。我要在厅堂里与少爷的朋友谈话。没有吩咐,你们不必上来。”侍女退出了厅堂。
如花公主对良微微一笑,说道:“哎呀,你今天来得真是不巧,我家夫君刚好出去了。不过,你不妨留下来等等他,如何?”闲极无聊的良见到子蛮的夫人如此年轻貌美,心中酸溜溜的,听到如花公主的话,真是求之不得,慌忙拱手道:“盛情难却,良怎敢不从?”如花公主听了大喜,忙请良落座。
如花公主与良相对而坐,却又没有个合适的话题可谈。如花公主只是一个劲地上下打量良,良也偷偷地打量着如花公主。两人一时无语。
如花公主直直地注视着良,眼睛里充满了挑逗的神情,像火焰一样,喷出炽热的光芒,在她心中,子蛮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满脑只有良那白白净净的脸,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和修长健美的身姿。
望着如花公主挑逗的神情,望着她那迷迷蒙蒙的眼睛,任何一个男人都会感到无法抗拒,都会被那“热情”融化得体无完肤的。而良――这个正是青春勃发,且又风流成性的贵族少年更是心痒难搔,把持不住,全然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一步步地向如花公主走过去,如花公主迎着他站了起来,也不说话,只是向他微笑。良情不自禁地拉住了如花公主的衣袖。“你怎的这样?你竟敢欺侮人家,人家不睬你了!”如花公主心中窃喜,却又故意作出发怒的样子,转身便走。只走了几步,公主的身子忽然一歪,险些就要摔倒。良连忙抢步上前,抱住了如花公主。而公主呢?就乘势倒在了良的怀抱中。
良扶起怀中的娇躯,放在躺椅之上,百番抚弄。
“轰!”在一声惊天动地的雷响之后,几道惨白的、扭曲着像蛇一样的闪电,劈开了阴沉沉的黑布般的云幕,猝然掠进天空,又匆匆而去。
屋中,如花公主发出一声声不堪入耳的 *** 的笑声。
有了初尝婚外情的经历,如花公主越发耐不住寂寞,除了良以外,她还与子蛮的几个朋友私
通,许多贵族青年,像饿猫闻到了鱼腥,常常专找子蛮不在家的时间去拜访如花公主,其目的不言自明。
不久,子蛮得了重玻病情一天重似一天,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子蛮竟然命丧黄泉了。
年轻美貌、不甘寂寞的如花公主在子蛮死后,根本不披麻戴孝。
她也伤心,但伤心的只是自己要独守空房了。
春秋时期,社会风俗还带有原始性。那时还没有什么“守节”、“贞操”之类的观念约束妇女。因此,改嫁并不是什么罪过。但是,“水性杨花”、“风 *** 荡”却自古受到世人的谴责。
如花公主丧夫后,便急急忙忙地做改嫁的准备。因为她出身公侯,地位显贵,因此,改嫁也要选择门当户对的人家。
不久,如花公主又成了郑国又一位大夫的夫人。如花公主的美貌绝伦闻名诸侯国,慕名前来追求她的人很多。几年后,如花公主的第二个丈夫暴亡。如花公主有的是追求者,根本不必为再嫁发愁。她经过一番挑选,又嫁给了一个小国的国君做了皇后。
如花公主似乎也是受命运的捉弄,她结婚时间不长,丈夫又因故而亡,她便一再改嫁。几年中,如花公主竟做了两次皇后,五次夫人。
如花公主再次出嫁,嫁给了陈国大夫――夏御叔,因为夫家姓夏,公主又美若天仙,因此,世人把她称为“夏姬”,夏姬由此更为闻名。婚后不久,夏姬为夏御叔生了一个儿子――夏征舒。
夏御叔生就五短身材,皮肤黝黑,若不是因他巨富,如花是绝不会嫁给他的。这种以金钱为目的的婚姻,婚后生活幸福与否自不待言。
仪行父是陈国的大夫,陈国国君――陈灵公的宠臣。他身材魁梧,面方口阔,很有男子气概。
一天,仪行父到夏御叔家做客,夏御叔唤夏姬出来坐陪。风流倜傥的陈国大夫仪行父结识了绝代佳人――美艳妖媚的夏姬。二人一拍即合,频繁地接触起来。进而,仪行父与夏姬趁夏御叔不在之时,悄悄私通。
后来,仪行父倚仗自己权倾朝野,竟不顾及夏御叔的存在,公然与夏姬打情骂俏,二人通奸之事尽人皆知。
陈夷公治理国家无多大的建树。他只是一味地饮酒作乐,贪恋女色。朝臣为了投其所好,拼命搜罗美女献给灵公。陈灵公身边美女如云,那些得宠的美女个个不可一世,真可以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陈灵公也是贪得无厌地索求美女,且要求越来越高。于是,那些奸佞之臣就挖空心思向他进献美女。
奸臣之中就有大夫仪行父,还有一个叫孔宁的。而且,这两人都与夏姬通奸。有时,仪行父与孔宁共同与夏姬寻欢作乐:他们在一起饮酒、弹唱、歌舞,旁若无人,举止放荡,仆人们看不过去,尽自躲了出去仪行父与孔宁一心想讨得陈灵公的欢心,以便升官发财,荣华一生。他们看到中年的夏姬美艳绝伦,而且具备妇人特有的丰满、成熟之美,魅力无穷,便在夏姬身上打起了主意。
一天,仪行父带着一些首饰来找夏姬。他一边抚弄着夏姬那乌黑亮丽的长发,一边说道:“你生得如此美貌,光彩照人,为什么要嫁给夏御叔呢?”夏姬不明其意,便道:“我倒愿意嫁个君王呢,你乐意?”仪行父一听,忙笑着说道:“陈灵公好色,倘若他看到你,一定会被你迷祝你若讨得他的欢心,从此便是人上之人!”“话是这么说,但我也是个有夫之妇,如何可以去见灵公?生得漂亮,又有何用?再说,如果让御叔知晓了,那又该怎么办?”夏姬颇为心动地说道。仪行父连忙答道:“这个你就别担心了,一切都由我安排就是了。”
几天后,仪行父找到夏姬,让她打扮一下,随自己进宫。
陈灵公正在宫中饮酒作乐,仪行父参见灵公后,就讨好地说:“主公,我又带来美人为主公献舞,可好?”灵公一听,很是高兴,说:“美人?快快让她进来见我。”一阵鼓乐声响,夏姬身披薄纱,翩翩起舞,慢慢舞到陈灵公近前。陈灵公一看,眼前这女子散挽青云,面若桃花,一对柳叶眉下生就一双亮晶晶的丹凤眼,勾人魂魄,且这女子身体丰满,不似宫中美女的娇弱。灵公不由大喜,忙道:“这位佳人,来自何处?”仪行父忙道:“这是郑穆公之女”。随即压低嗓音对灵公说:“她现在是夏御叔的夫人。”陈灵公一听,说道:“夏御叔竟然娶了个如此美貌的夫人!”夏姬盈盈拜倒,低声道:“奴家愿意侍奉主公。”陈灵公见夏姬如此主动,喜不自胜,当晚把夏姬留在了宫中。
就这样,灵公、仪行父及孔宁这一君二臣都与夏姬通奸,而夏姬的丈夫夏御叔却对此无能为力,只得任其发展。纵使这样,他也被他们看作眼中钉、肉中刺,未能逃脱被杀的下常夏姬等一妇三夫,同欢共乐,荒淫 *** 。
一次,陈灵公、仪行父和孔宁这三个 *** 之徒竟然在庄严的朝廷上解襟撩衣,互相炫耀夏姬所赠的汗衫,淫词秽语,不堪入耳。朝中有个正直的大臣叫泄治,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对灵公说:“君臣这样 *** ,怎能治国安邦?”灵公虽然无言以对,但不久以后就借故处死了泄治。
又有一天,这一君二臣在夏姬家里喝酒。酒至酣处,陈灵公对仪行父开玩笑说:“你看,夏姬的儿子征舒多像你,他该不会就是你的儿子吧?”仪行父也醉醺醺地笑着说:“我看征舒一点儿也不像我,反而很像主公,他是不是主公之子啊?”孔宁听得有趣,在一旁插嘴说:“征舒的爹爹很多,夏姬自己也搞不清。”
这时,恰巧夏征舒走到屏风后面,恰好听到了陈灵公与仪行父等人的谈话,尤其是“征舒的爹爹很多”,更是令他又羞、又愧、又恨、又恼。夏征舒年纪只有13岁,却生得膀大腰圆。他自小受到父母的溺爱,骄横无比,目空一切。他哪里受得了这种奇耻大辱,不由得怒火冲天。但他知道自己势单力孤,硬拼绝不是陈灵公等人的对手,要报仇,就要寻找时机。于是回到自己的房中,拿了弓和箭,躲藏在马厩旁,准备刺杀这三个恶棍。
陈灵公与仪行父等喝完酒出来,灵公走在前面。夏征舒迎了上去,掀住灵公的衣领,怒喝道:“你们刚才都说了些什么?你为什么要污辱我的母亲,污辱我?”“你干什么,想犯上作乱吗?我刚才不过是说了些真话,怎么,不受听了?你以为你母亲是贞洁烈女吗?哈哈哈”陈灵公大笑道。“你”夏征舒气急败坏,一把将陈灵公推倒在地。
陈灵公爬起来要跑,被夏征舒一箭射死。仪行父与孔宁二人见事情不妙,早跑得无影无踪了。他们连家都不敢回,便似丧家之犬一般地逃到楚国去了。
太子见朝中已乱,无法控制,便出奔晋国。夏征舒带人杀人宫中,自立为陈侯。因为一个女人,荒淫的灵公被杀,陈国发生内乱。夏征舒自立为陈侯,却引来了更大的灾难。
四、伐陈为美人美人归巫臣
陈国的内乱引起邻国楚国的注意。其国君楚庄王有勇有谋,野心勃勃。他看到了一个占领陈国的良机,又听说夏姬美艳无比,于是便纠集一些诸侯,以I卫正统为名,讨伐陈国。最后一举杀死了鲁莽的夏征舒,并将陈国的疆域查明,作为一个县,并入楚国国境。
楚大夫申叔时在楚灭陈以后,出使齐国,返归。向楚庄王复命后就退下了,并不再说话。庄王喊住他,责备道:“夏征舒无道,杀其君,寡人率诸侯之军前往讨伐,杀戳了叛逆,诸侯和楚国的县公都庆贺寡人的业绩,唯独你一言不发,没什么表示,为什么呢?”“臣不会随声附和,您如果想听,我就谈谈自己的看法吧!”申叔时平静地回答道。
“我倒想听听你有什么高见。”庄王往后一靠,不屑一顾地说道。
“夏征舒杀死国君,罪大恶极。大王您讨伐并且杀戳了他,这是很正确的事。”庄王听了,满意地点点头。
“不过――”申叔时话锋一转,“人们常说这样的一句话:‘牵牛践踏别人的田地,就把他的牛夺过来。’牵牛的人诚然有错,但夺走他的牛,对他的惩罚就太大了。诸侯们跟从君王您,是因为讨伐有罪的人,而现在您却把陈国变成了楚的一个县,这就是贪恋它的富有,与号召诸侯时的目的完全不同,您以正义开始,却以贪婪结束,我为什么要庆贺您呢?请您好好想一想吧!”楚庄王权衡利害,认为占据离齐、鲁、晋等国都不大远的陈国可能会招致诸侯国的一致反对,将不利于楚称霸,于是便听从了申叔时的建议。他派人到晋国,迎接在晋的陈灵公的太子午返陈继位,午即陈成公。复封陈国后,庄王命令从陈国每一乡取一人到楚国,集中住在一起,这个聚集处称为夏州(今湖北省武汉市北),以纪念伐陈成功。此后,楚庄王又任用隐居民间的陈叔敖为“令尹”,发展了生产,人民安居乐业,国势从此蒸蒸日上。
且说楚庄王早就对夏姬的美貌有所耳闻,在占领陈国后,看到夏姬美艳绝伦,更是垂涎欲滴,便想纳夏姬为妃。这时,大夫巫臣却说:“大王您万万不可这样做。您召集诸侯的目的是为了讨伐有罪之人,而您若纳夏姬为妃,则属贪恋女色,贪恋女色叫淫,淫是要受到重大惩罚的。您三思而后行吧!”于是,庄王忍痛放弃了纳夏姬为妃的打算。
又一个大夫子反想娶夏姬为妾,巫臣又说:“夏姬是个丧门星,她不仅使子蛮早死,御叔被杀,陈灵公被弑,夏征舒受诛,孔宁和仪行父逃亡在外,而且使陈国灭亡。你若娶她,下场恐怕会和他们一样,你何必一定要她呢?”大夫子反也打消了娶夏姬为妾的念头。
巫臣真的是那么地讨厌夏姬吗?不,绝对不是。巫臣是一个有着勃勃“野心”的人,他对夏姬早就心动已久,之所以要这么做,是想自己一个人霸占她――这个摄人心魄的风流公主。只不过觉得时机不成熟而已。
最后,楚庄王将夏姬赐给了襄老――一个常年征战在外,很少回家,年迈的老将军。不耐寂寞的夏姬于是又和襄老之子黑私通。
面对着黑那宽厚的胸膛,夏姬只觉得自己春心荡漾,难以自制,就好像黑的身上能发出电流传入地下,再经过她的两腿传入她的内心。她暗自感到周身有一种无比的 *** 后来,襄老战死在外,却没有找到尸首。
聪明的巫臣为了达到长久占有夏姬的目的,便找到夏姬,对她说:“美人,我非常想娶你,你先回你的娘家郑国住几天,我一定会去接你的。”
夏姬望着眼前这个钟情于她的男人,感到巫臣还算个有心计的英武男子,再想想自己的处境,便故作羞涩地答应了。
为了使夏姬能够顺利地离开楚国,巫臣又对庄王说:“襄老的尸首找到了,但必须得让夏姬去接才可以。”庄王没有表示任何异议,便打发夏姬回郑国去接襄老的尸首。
夏姬知道离开楚国后,就不会再回来,便假惺惺地对送行的人说:“如果接不到襄老的尸首,我就不回来了。”
后来,巫臣奉庄王之命出使齐国,他设法带走了自己在楚国的所有家财,完成使命后便直奔郑国,迎娶夏姬后双双逃往晋国。从此夏姬的故事便不得而知了。
一代风流公主就这样在历史舞台上消失了。
她会平平凡凡地跟随着巫臣过完后半生吗?她会和巫臣长相厮守吗?这还是一个千古之谜
红颜祸水
西施的命运,有若干种传说~~ 第一种是沉湖说。沉湖说又分两种,一是传说吴王自刎而死时;吴人把一腔怒火都发泄在西施身上,用锦缎将她层层裹住,沉在扬子江心。据《东坡异物志》载:“扬子江有美人鱼,又称西施鱼,一日数易其色,肉细味美,妇人食之,可增媚态,据云系西施沉江后幻化而成。”二是越国将其沉湖。这当中也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西施因为国家需要跑去敌国当美女间谍,失了贞操,侍奉敌人,虽然光荣回国,但不被国民接受,于是西施被迫沉湖自尽;二是范蠡说她是红颜祸水,勾引了夫差,为了不让勾贱步上夫差的后尘,范蠡建议勾贱把西施沉湖,勾贱照做了。 第二种自杀说。当吴国灭亡之时,西施并无苟活之意。她将剑递于夫差,甘愿死于这个男人的剑下。而夫差却舍不得下手,最终西施自杀身亡。 第三种是隐居说。范蠡帮助勾践打败夫差后,大夫文种和他都认为勾践可以同患难不可同富贵,于是携着美人西施先是浪迹五湖,先在无锡一带隐居,最后辗转来到了齐国 到齐国后,他变易姓名,自号“鸱夷子皮”,在海边结庐而居。他和妻子西施以及儿子们“苦身戮力”地“耕于海畔”,开垦荒地,种粮食、种蔬菜,兼营副业,养猪、养羊、养鸡,农闲时也做生意。由于他治家有方,又善于经营,不几年就成了当地的大富翁。又由于他怜贫恤苦,仗义疏财,所以名气越来越大。不久,齐王听说他是个贤人,就把他请进都城临淄,拜他做了相国。范蠡在相国的位置上待了两三年,感叹地说:“居家则拥有千金之产,居官则达到卿相之位,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老百姓来说,这已是到了极点了。长久地处在尊贵的位置上,只怕不是吉祥的征兆啊。”于是将相印归还给了齐王,把钱财分给了知交好友以及在海边垦荒时的那些老乡们,自己则带着妻儿,一身布衣,悄悄地离开临淄,向西而去,又在陶地(今山东定陶,是我的家乡,定陶因范蠡隐居而得名)隐居下来。陶地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居于“天下中”,是个理想的经商之处。范蠡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转运货物,“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时而动。过不多久,又成了大富翁。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于是,他便自称“陶朱公”。渐渐地,陶朱公之富,名扬天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69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三皇五帝指的是哪些人
下一篇: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多少个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