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恩令是汉朝汉武帝刘彻推行的一个重要法令,推恩令的作用就在于减少各个侯王的封地,并且削弱各个诸侯王的势力。
其实西汉自文﹑景两代开始﹐封建皇帝就一直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如何遏制和减弱日益增长的的其他诸侯王的势力。武帝初年﹐有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国家仍然有很多的池城,甚至有千里地方﹐他们阻众抗命﹐极大的威胁了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巩固。汉朝初期﹐侯王的王位只能由嫡子继承﹐庶出的儿子和孙子没有继承的资格。
所以﹐前127年,主父偃提出了新的建议在向帝王的上书中,主父偃以为,如果侯王的孩子没有自己的封地,仁孝之道就得不到弘扬。所以他就建议诸侯分别将自己的孩子封为列侯。这样一来﹐表面上是施德惠﹐其实真正的目的是瓜分他们的土地以达到削弱诸侯王势力的目的。这个建议不仅符合刘彻巩固专制主中央集权的﹐也巧妙的避开了各个诸侯反抗的可能。于是这个建议立即被采纳,同年春正月﹐推恩令正式推出执行。
推恩令的作用在于不仅使汉武帝刘彻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中央集权制度,也从另一方面巧妙的减弱了各地诸侯的封地和势力,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自然他们也就不会有和中央集权对抗的胆量和想法。推恩令的作用还在于使国家得到安定,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推恩令的影响
汉朝时期,诸侯的势力与日聚增。文帝,景帝都对这一现象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汉武帝时期,诸侯的势力开始威胁到皇权。在公元前127年,由主父偃上书汉武帝,提倡国家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实施推恩令。推恩令表面上是对各个诸侯的好意,然而,实际上是为了削弱和瓜分各个诸侯的势力。那么,推恩令的影响到底有哪些呢?
关于推恩令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实行推恩令最大的影响就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对皇帝的统治起了重要的作用。还有就是,推恩令让诸侯将自己的土地分给自己的所有儿子,而并不是以前只让长子继承。这对整个诸侯的影响非常大,让那些诸侯手中的势力得以瓜分,而且越来越少,这样以便于国家的统治,并且这个做法也让诸侯不敢违背国家的意愿。
其次,推恩令对人民的影响也非常大,原因是诸侯手中的势力被瓜分,他们手中的势力根本就不能和国家相抵抗,以便于国家对诸侯的统一管理,从而,诸侯就不敢在封地胡作非为,百姓也能过上安稳的生活。因而,汉武帝实施的推恩令,对整个国家,从中央到诸侯再到百姓,都有不同程度的益处。故而,汉武帝还是非常明智的,他主要运用儒家的思想来管理整个国家,并且听从主父偃的意见,实行了推恩令,让汉朝的国力整整上涨了不止一个层次。因此,推恩令的实行对汉朝的影响相对来说还是非常大的。
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
这项政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
西汉自文、景两代起,如何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胀的诸侯王势力,一直是皇帝面临的严重问题[1]。
文帝时,贾谊鉴于淮南王、济北王的谋逆事件,曾在《治安策》中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其具体办法是,让诸侯王各分为若干国,使诸侯王的子孙依次分享封土,地尽为止;封土广大而子孙少的人,就虚建国号,待其子孙生后分封。
汉朝原来施行的是郡县制,所以制定推恩令是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做的改进,由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由诸侯王的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
汉武帝的推恩令如何
在历史上,每一位职权者为了加强中央权力,都推出不少政策,其中较为经典的,莫过于汉武帝的推恩令,究竟推恩令的作用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下汉武帝的推恩令如何
汉武帝的推恩令如何1 汉武帝登基后,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在全国上下推行了著名的推恩令。推恩令实行前,诸侯王的爵位与封地都是由嫡长子单独继承,其他庶出的子孙则不能分到一块土地。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采纳了大臣主父偃的意见,开始实行推恩令。规定不仅嫡长子能继承王位,其余的庶子也能在原封国内封侯。
但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管理,地位相当于县。另外,如果诸侯王没有子嗣,国家有权收回封地。这样一来,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最小的也不过十里地。推恩令在名义上没有对诸侯王国进行任何的削藩,也因此避免了武装反抗的可能。
汉武帝的推恩令如何2 推恩令是汉朝皇帝为了打击藩王制定的法令,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中央的总体权力。
其利在于朝廷不用贬斥诸侯王,就使得偌大的王国自己分崩离析了。用推恩令替代了削蕃,在此之后,侯国辖地仅有数县,彻底解决王国封地过大问题。
其弊端在于:在中央集权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当皇帝势弱出现第三方大势力时,无人可辅佐皇帝。这也是分封藩王的最初原因。下面我们从最初的分封制开始,看看汉朝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推恩令的实施:
分封制
汉初时期,刘邦鉴于秦王朝孤立而亡的教训,广建王侯。先封“异姓七国”(韩、赵、楚、淮南、燕、长沙、梁),继而在消灭异姓六国(长沙除外)的过程中建立“同姓九国”(楚、荆、代、齐、赵、梁、淮阳、淮南、燕),实行了郡、国并存制。
因此,汉初高祖刘邦设立郡县,分封诸侯国,最初的原因便是为了稳固统治,后来更是与群臣立下“非刘氏不王”的誓约。诸侯国受汉庭节制﹐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这种分封诸侯国制度的好处在吕后专权后提现的尤为明显。吕后虽掌权柄,但由于众多诸侯国环绕,难以轻动,天下依然姓刘。而最终吕后死后,天下又重归刘氏所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刘邦最初设立分封诸侯国的目的实际上已经实现了。
然而此时,随之而来的是另外一个隐患,外姓人叛乱,刘姓诸王可以帮助皇帝平叛,但若是刘姓诸王联合反叛,皇帝又当如何呢,如后来的“七国之乱”。
且汉文帝正是借平叛“诸吕之乱”而登上皇位,与其他诸侯王几无不同。所以文帝需要防范的不仅是外姓人的叛乱,更多要注意的是同姓王的不服。
削藩
这样的情形下,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就迫在眉睫了。景帝时期开始实行“削藩”政策,削减王国的封地,限制其的发展,逐渐加大中央直接管辖的地盘,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但是作为一方诸侯也是有脾气的,削藩令一下,人人自危。吴王刘濞打出“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旗号,串通胶西王昂、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淄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等举兵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景帝虽以雷霆手段平定了“七国之乱”,而后便免除了诸侯王的行政权和官吏任免权,削减了王国官吏,规定诸侯王不再治民,只能衣食租税,进一步加强了统一,巩固了中央集权。
推恩令
但“削藩令”到底过于激烈,极易引起诸侯王的'抵触,若有反抗还需大力镇压。因此,到了武帝时,朝臣主父偃上书武帝,建议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混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这种做法,要比“削藩”柔和的多,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其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这一建议既符合了汉武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因此立即为武帝所采纳。
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也先后分为若干侯国。之所以名为“推恩令”,即推广恩惠,同被恩泽。
推恩令将原本只能由嫡长子继承的藩王土地,改成藩王的儿子们都能继承各自的封地。原本一个人掌控的土地不断被分成几个人所有,这样一来每个人分到的就都是原本藩国的很小一部分了。且众多列侯还会感激天子圣恩,更加忠于皇室。
推恩令之利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因此,封地大的王国被分成封地较小的侯国,这个过程直接导致了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在此之后,侯国辖地仅有数县,彻底解决王国封地过大问题。
推恩令之弊但是其弊端也很明显,将最初的诸侯国拆分,使其失去了强有力的实力。固然减小了其对皇帝的威胁,但若是再出现如吕氏一族的叛臣,诸侯国却也很难起到威慑和平叛的作用了。
至东汉末期,诸侯王国也相继没落,如三国中的刘备称自己为中山靖王之后,虽未必是真,但从其地位也侧面体现出,诸侯王旁系分支庞杂,不再有一家独大之势。
结语
无论是汉初的分封制还是武帝的推恩令,最终的目的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为统治者服务,为加强中央集权。“削藩”与“推恩令”理念相同,只是“推恩令”手段更为怀柔,兵不血刃地将诸侯王国势力蚕食分割,使其无力反叛。
无论是哪一种政策法令,都是因时而生,因势而行,且在其统治范围内,亦是分别实现了其最初的目的。因此,推恩令虽然很好地解决了诸侯王日益增长的威胁,但也使得汉室衰微,为东汉末年的群雄并起,汉室难扶提前写下了铺垫。
刘邦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帝王,他成功建立西汉离不开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等他建立汉朝之后,他选择了分封制,这在当时是必然的选择。可是这也给后来的皇帝出了难题,毕竟诸侯国的存在,对中央政府来说是一种威胁。几任帝王都打着削弱诸侯国的注意,一直到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诸侯国的问题才得以削弱。推恩令不是汉武帝自己想出来的,他是采纳了大臣主父偃的建议,推恩令实行之后增强了中央政府的实力,巩固了统治。
当汉武帝上任的时候,他也面临着上几任皇帝面对的问题——诸侯国实力过于强大。他一直在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好在他底下有一些有用的大臣。主父偃就提出一个办法,现在只有嫡长子可以继承封地,传来传去,封地还是完整的一块,我们要削弱诸侯国可以将诸侯国们的封地碎片化。那么,就可以实行一个政策,让诸侯国的其他儿子也可以继承一部分封地,有几个儿子就将封地分为几份。汉武帝认为这个主意不错,就采用了主父偃的办法,并将这个办法命名为“推恩令”。
推恩令推行之后,诸侯国就越分越小,几代下面,诸侯国的实力就变弱了,不再是中央政府的对手,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在顺利解决诸侯国问题之后,解决了内忧,汉武帝就把精力放在了处理外患上面,他派了卫青、霍去病去抗击匈奴,使得匈奴不敢再在边境挑起战事。
可以说,推恩令的推行,帮助汉武帝解决了内忧外患的问题,使得西汉走上了强盛之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68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汉宣帝名气不大的五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