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的最终结局表面看是自杀,实际却是被逼杀,而他之所以走到这般境地,还得从头说起。
吕不韦生于公元前292年,是卫国濮阳人,祖籍今河南安阳。吕不韦一生的传奇,乃是从他遇见嬴异人开始。嬴异人,又名子楚,他便是后来的秦庄襄王,也就是秦王嬴政名义上的父亲。吕不韦遇见他时,他仅仅是秦国放在赵国的质子(人质)。
古代能被作为质子放入别国的,往往是不得宠的公子,成为人质后时刻有性命之忧的异人更是如此。也正因为不得宠,他甚至放弃了王位的争夺。让嬴异人重新燃起斗志的,正是他后来遇见的吕不韦。人说,电与石可以生成火,吕不韦与嬴异人碰撞,也能生成燎原之大火。
在吕不韦的筹谋下,嬴异人一改往日的作派,开始利用吕不韦奉献的钱财在邯郸购车买马,修置府第,广交宾客,以显示王孙气势和树立政治声望。与此同时,吕不韦则拿了五百金置办了各种珍奇古玩,整装前往秦国。不久,他就用他的雄辩之才说服了秦孝文王王后华阳夫人“认异人作己子”。
这样一来,异人在身份上便有了质的飞跃,有了华阳夫人的神助力,异人便真正拥有了继承储君之位的资本。后来的故事,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异人继承了秦国王位为秦庄襄王,他依承诺拜吕不韦为丞相、华阳夫人为太后。值得一提的是,秦庄襄王继位前他曾在吕不韦府上看中了吕不韦身边的一绝色佳人,此人正是后来嬴政的生母赵姬。
赵姬本是吕不韦最宠爱的女子,可既然异人开了口,他吕不韦要是不给,那他这秦公子恩人,怕是就要从此变成仇人了。忍痛割爱送出赵姬时,赵姬已经怀有身孕,这点异人并不知情。不久,赵姬便生下了嬴政。原本,这一切都只会被作为秘密永远埋葬,可不巧的是,庄襄王继位仅仅三年,即公元前247年,他便匆匆辞世了。这年,庄襄王年仅35岁,而赵姬则刚刚30岁左右。
女人30正是如狼似虎的年纪,这个年纪守寡,赵姬这夜就长了。夜太长,深宫又太过寂寞,赵姬便不可避免地再次与吕不韦好上了。两人再度交织这年,嬴政年已13岁。13岁在古代是个已经知晓一切男女的年纪,自然,太后与吕不韦每次交织都只得瞒着嬴政。
时间长了之后,吕不韦明显吃不消了,精力上吃不消,心力上也吃不消。思来想去后,吕不韦想到了“金蝉脱壳”法。吕不韦这法子说来很简单,就是找个男人替代自己,这样一来,作为臣子的吕不韦至少不会因被嬴政发现与太后私通而获罪。
吕不韦找来替代自己的这个男子名叫嫪毐,之所以他会入吕不韦的眼,乃是因为他非常清楚赵姬的喜好。他深信,此人可以在生理、心理上完全满足赵姬的需求。可辛苦将嫪毐送进宫的吕不韦千算万算也没算到的是:嫪毐和赵姬最后竟会完全脱离他的掌控。吕不韦本是为脱离赵姬这火坑而找来嫪毐,可最后,他却发现嫪毐才是自己最大的火坑。
嫪毐与赵姬私通后不久便让赵姬偷偷为自己生了两个孩子,他还仗着赵姬对自己的宠幸从嬴政那里讨了个长信侯的封号。在权势上,嫪毐几乎成了能与吕不韦匹敌的一方势力。紧接着,欲望迅速膨胀的嫪毐还发动了叛乱,叛乱的结果是:嫪毐被夷灭三族,他与赵姬所生的的两个孩子也被嬴政杀害,而赵姬则落了个被幽禁的结局。
嫪毐下水后,吕不韦也被直接拖下了水,原因很简单:嫪毐是吕不韦安插的人。然而,捅了这么大篓子的吕不韦却并未受到太大牵连,他仅仅是被嬴政免了丞相职位,被贬回食邑洛阳罢了。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朝中为吕不韦求情的大臣实在太多,毕竟吕不韦“奉先王功大”。
按理说,吕不韦有这个结局已经算是万幸了。换做其他人,此后定是会乖乖呆在老家深居简出了。可吕不韦却并未如此,他到了洛阳老家后依旧高调行事。说来,吕不韦的高调是骨子里自带的,早年,他就在《吕氏春秋》编成后嚣张过一把。编完后,他第一时间在秦都城咸阳城门上悬挂全书,并重金悬赏:“如果天下有人能够修改此书一个字,赏千金。”
吕不韦此举显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书编得好,而是想以此证明:自己在秦国的权威无人可以撼动,包括秦王嬴政。世间所有的“满”都会招“损”,吕不韦的“满”也最终招来了性命之忧。回洛阳后,吕不韦家从来门庭若市,这些来探访的人里,还包括六国使者。他们寻访吕不韦的目的都只有一个:邀请他前往任职。
通常,遇到这种情况,稍谨慎的人便会用最快的速度拒绝或者干脆闭门谢客,可吕不韦却选择了“既不回绝也不应允”。这样一来,本就余恨未消的嬴政自然就忌惮他了,嬴政最大的顾忌是:万一吕不韦被别国请去再来一次政治投机,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嬴政此人向来心狠手辣,他岂会容许这样的威胁存在。于是,忍无可忍之下,嬴政给吕不韦写了一封催命信,信里,嬴政向吕不韦抛出了两个问题:“一,质问吕不韦有何功劳,何以能当河南食邑十万户。二,质问与秦王无亲缘关系的吕不韦凭什么要自己叫他仲父。”这两个质问,实际只有一个目的,即告诉吕不韦:你的功劳我不认,你的身份(很可能指他为自己生父的身份)我也不认。
紧接着,嬴政还在信里说到:“所以,请你与家属迁到蜀地去吧。”这名义上是秦王嬴政对吕不韦的再一次贬谪,实际上却是嬴政对吕不韦的一次“诛心”。嬴政这一招,比直接给吕不韦送刀子严重多了。
对于吕不韦而言,世间再也没有比君王不认臣子功劳、子不认父更厉害的诛心了,这就等于将吕不韦一生引以为傲的所有事全部击碎了。人最可怕的便是精神被击垮,嬴政这一封信,不仅击垮了吕不韦的精神还击碎了他的尊严,在这样的“诛心”面前,吕不韦终于体会到了绝望。
绝望之下的吕不韦捶胸顿足,他甚至开始做起了自己被嬴政诛杀的噩梦。此生,他最怕的便是这出了:子杀父。偏偏,这出已一步步逼近了。这样的人间悲剧,他吕不韦怎能让它发生?
思来想去后,吕不韦终于用一杯毒酒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说到底,吕不韦的死因概括之便是:嫪毐叛乱是诱因,六国延请是外因,君权相权之争是内因。
吕不韦是自杀的,嫪毐事件是他自杀一个诱因,最后决定自杀,是秦王政要把他流放到穷乡僻壤的蜀地,他的人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一国之相到一个流放的罪人。他曾自以为天下之事,尽在掌控之中,殊不料自己毕竟只是个人,而不是神,岂能把一切都算得精准无误。冒险是有代价的,他在赌局中曾经赢得盆满钵满,到头来又输得一干二净。 流放蜀地,意味着吕不韦的政治生命结束了。一个曾经大权在握的强者,突然又跌回普通小民,这种落差是很难承受的,自杀就可以理解了。
嫪毐事件对秦国晚期历史有极重要的影响,直接导致吕不韦下台。嫪毐不仅是吕不韦送人宫的,也是吕不韦给了他假宦官的身份。后宫丑闻的始作俑者就是吕不韦,他是不可能置身事外,这对秦王政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他终于有了吕不韦的小辫子,有充足的理由把吕不韦一脚踢开,名副其实地做皇帝。嫪毐事件后的第二年,宰相吕不韦终于被免职,赶出咸阳城,出居河南。吕不韦机关算尽,最后还是棋差一着, 阴沟里翻了船。
权臣吕不韦下台了。不过,他经营秦国这么多年,势力遍及全国。在自己的封地里,他仍然可以呼风唤雨。特别是吕不韦在免职后一年, 他的封邑几乎成了秦国的另一个政治中心,各国宾客使节络绎不绝前来,仍然像对待秦国宰相那样对待吕不韦。
这让秦王政如坐针毡,一山难容二虎,他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以责备的口气说道:君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享十万户食邑。君与秦王有何亲属关系?却号称仲父。秦王政否定吕不韦的功劳,撇清与他有血缘关系,紧接着,收回河南封地,把吕不韦全家流放蜀地,他没有去蜀地,选择自杀结束自己一生。
01 饮鸩自尽而死
吕不韦虽然对秦国有很大的功劳,但是他权倾朝野,还以仲父自居,嬴政对他十分忌惮。于是趁着嫪毐叛乱罢免了吕不韦的相国之位,发配到洛阳封地,谁曾想吕不韦在封地还不安分,依然结交许多朝臣权贵,嬴政便写信斥责他。受到威胁的吕不韦害怕被杀,于是饮鸠自杀了。
吕不韦曾是卫国商人,后来成为秦国的丞相,位高权重的他,不仅得到了大家的敬畏,还曾把持着朝政大权,嬴政没有亲政之前,朝堂上几乎是吕不韦说了算。像是吕不韦这样的存在,对王权本就是个很大的威胁。更何况他跟嬴政的生母赵姬还是老相识,嬴政更加不能容他。
嫪毐叛乱对于嬴政来说是个铲除吕不韦最好的机会,不过一开始嬴政只是罢除了吕不韦的相位,让他到洛阳封地。谁曾想吕不韦在封地还不安分,依然结交许多朝臣权贵,嬴政听闻心中既气愤又担忧,他怕吕不韦会谋反,于是就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信中处处透露着对吕不韦居功自傲的讽刺。
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与其家属徙蜀!这封信是嬴政对吕不韦政治地位和亲情关系的彻底否定:第一,你吕不韦对于秦国无功,不应该享受租税食邑;第二,你吕不韦与我无亲,不该称仲父。一个既无功又与我不沾亲的人,跟我有何关系,赶快远远的离开这里!
按说,君主处死一个失势下野的大臣,用不着说这么多的话,可是嬴政却非要对吕不韦给个说法。可是这个说法却泄漏了天机,所谓无功、无亲纯属正话反说,恰恰是有功、有亲。面对这样一封绝情信,吕不韦无言可辩,他后悔自己的失误,感叹自己的命运不济,但一切都晚了。不久他喝下毒酒自杀。关于吕不韦之死,还有一种说法,他是在迁蜀路上服毒自杀的。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学术界不少人认为,吕不韦得知迁蜀而自杀,未曾至蜀。
从吕不韦弃商从政,建立显赫功绩,到一再失误,落得悲惨结局,可以看出,他始终以商人投机的心态和赢利的价值观处理事务。他的谋略和活动能量都是超一流的,任丞相一职也名副其实,但他在处理个人问题上就不那么聪明了,他私心太重,有利就钻,见便宜就占,终于使嬴政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政治关系取代了情感关系,吕不韦晚节不保,身败名裂,为后人留下深深的思索。
一生受制于人的秦始皇。
看完这个题目,读者可能会有疑问,认为我考虑不周或者是笔误了。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认为秦始皇是个伟人。有人说他英明伟大,统一了全国,成为“千古第一帝”,是两千多年帝王的鼻祖。有人说他专制暴虐,严刑峻法,焚书坑儒,做了一辈子害老百姓的坏事。他是古今少有的暴君。不管他是被表扬还是被贬损,总之他必须是一个有性格,独立,勇敢,果断的人。他怎么会是一个一辈子受制于人的无能之人!
我不妨坦率地告诉你,我是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才作出这一声明的,并不只是一时的胡言乱语。窃以为:仅凭道听途说和先入为主的观念判断历史人物是不合适的;还是信那句老话,如别人所说。关于2000年前的历史,现存史料不多。我们能不能用手去翻看它们,然后用脑子去想一想,看看是不是这样?如果发现秦始皇一生中确实有很多时间是被别人控制的,而自己又做不了主,在铁的历史事实面前,我们怎么能不相信呢!
作者不赞成称秦始皇为“千古第一帝”,因为这个称号对他来说太高了;但我同意称他为“千古第一帝”。无论是才华横溢的大皇帝,还是历史悠久的大暴君,总是第一个发起“皇帝”这个称呼,第一个登上皇帝的宝座。不管你怎么评价他,这绝对是个好名字。
大投机商的投机产品
秦始皇嬴政名义上出生于战国时期的秦国皇室。秦皇室姓嬴,所以他姓嬴。事实上,他与秦国皇室没有血缘关系,而是魏国大投机商吕不韦的私生子。他的生母是赵女子,邯郸歌手,高级三陪。多亏了吕不韦的苦心经营,他做出了当时最大的投机买卖,他的私生子得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秦国的皇宫登上王位。
战国末期,赵国的首都邯郸是北方最繁华的大城市,魏国的大商人吕不韦在邯郸经营珠宝生意。有一天,他偶然遇到了一个叫makes的穷王子,突然灵机一动。他觉得有一笔巨大的投机生意可做,就故意和他交朋友。此人乃秦王之孙,太子安之子,后被秦虏为人质,送与赵。因为秦国和赵国经常发生矛盾,赵国对秦国恨之入骨,当然也不会善待外族。一个陌生人远在异国他乡,处境艰难,生活悲伤。即便如此,他未来重返秦国宝座还是有一线希望的。如果和他成了知心朋友,说不定以后就有机会登顶了。因此,吕不韦把结交人视为“生活的舶来品”,不惜重金有计划、有步骤地与他建立友谊。使人们在困难和困境中不断得到吕不韦的帮助。自然就很感恩,互相倾诉,互相认识,无话不谈。于是,他们渐渐成了铁哥们,经常互相商量如何谋求秦国的王位。
当时,在秦国执政的赵浩棋已经老了,安也老了。安郭俊有20多个儿子,每个人都在努力成为继承人,但还没有决定。这时,在安郭俊面前,季华阳夫人是最受宠爱的。不幸的是,华阳夫人自己不能生育。她很担心,如果青春逝去,她会失去一次力量。如果一个郭俊人死了,他将没有孩子,也没有赡养。会很惨的。在一个郭俊的儿子中,他想把一个养子认作知己,他愿意为此出力,努力成为一个继承人。可惜没人来问她。当吕不韦发现这些秘密时,他非常高兴。一个大投机者有赚钱的诀窍。如果他执意要捞钱,他是过不去的!吕不韦当即劝异人拜华阳夫人为母,尽孝道。华阳夫人是楚国人,改名为子楚。每次去探望她,都换上楚服讨她欢心。从那以后,吕不韦一直在邯郸和咸阳之间奔波,不断地在邯郸寻找珍贵的狐裘,并把它送到子楚夫人的府邸。这样过了几年,阿谀奉承确实起了作用,子楚终于得到了郭俊家族的认可,他被确立为继承人,他的继位也在意料之中。这时,吕不韦做了更多的梦。她在邯郸市找了一个叫玛吉的,先把她怀上了,然后找个合适的机会送给子楚作为礼物。到了家,“姬”藏了起来,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吕不韦的投机生意非常糟糕,他偷偷把自己的儿子塞进了秦国的皇室,后来成了秦国的国王。也可以说,秦始皇在还在子宫里的时候,就成了吕不韦一生中做过的最大一笔投机生意的回报,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投机产物。
吕不韦的如意算盘后来像变魔术一样实现了。公元前251年,秦王赵浩棋去世,安郭俊继承他的王位,成为秦孝文王。前250年,秦孝文王病死,子楚继位为秦庄王项。庄襄王感谢多年来的支持,封他为丞相、文亲王,以洛阳十万户为食邑。这时候吕不韦家有了几千客人,一万奴婢,大富豪,大大臣,马上就从大商人变成了大贵族。秦庄王在位三年后去世,太子继位。太子是嬴政,赵霁之子,吕不韦的私生子。他登基时只有13岁。吕不韦在一场大赌博中成为赢家并不罕见,因为他的机会主义行为,讨好权贵和寻求财富。只是他把赵霁给了子楚,就想着把自己的私生子塞进秦国的王宫,真是荒唐。这种巧合发生在后来。秦王在五六年内连续换了三次,吕不韦的妄想症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就职之前,他生活在吕不韦的控制之下。
嬴政13岁继位,22岁时朝廷大乱,被迫走上前台,实行“亲政”。从13岁到22岁的9年间,他被称为君主,但实际上他只是一个傀儡。所有国家大事都由他的“管仲”吕不韦决定。他只是一个“见习君主”。
作为一名投机者,吕不韦人脉很广,利润丰厚,在各方面都很成功。可惜他缺乏政治眼光和手腕,做事优柔寡断,慢条斯理。他一生的伟大事业都是从赵霁的肚子里出来的,但他成功之后,却管不住这个任性的赵霁。自从赵霁登上王太后的宝座,她的任性就一直给吕不韦制造麻烦。虽然吕不韦掌权,但他对与王太后有染仍有所顾忌。他是个爱国的人,而太后是土生土长的赵。如果他这样胡作非为,很容易引起秦国诸侯的敌视。一旦发生冲突,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灾难。他想摆脱太后的纠缠,于是找了一个美男子老艾,老艾假扮成太监,被送到宫里服侍太后。之后,太后又和这个人生了两个儿子,真是胆大包天。
老艾假太监,如果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只是个男妓,职责就是睡太后。不要管他自己的事,也许他还能平静的生活一段时间。但他懵懂无知,以为可以和太后睡觉,他就当了太上皇,想治国,想夺权。据史记_秦始皇本纪年的记载,“隆鑫侯弼感有作乱之事,王娇于西、西太后派郡卒、禁卫,官骑,征讨国君、侯爷,舍其妻,欲攻年年宫制造作乱。”这样一来,积压多年的矛盾一旦爆发,那就只有首都温德尔迪金森了,大家兵戎相见。本来朝廷的丑事大家都可以不闻不问,秦国的诸侯们也已经忍够了。这时,由于出现了公开的叛乱,秦国的诸侯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得不奋起镇压。双方激战的结果是,老艾战败,被宗族杀死。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责任,吕不韦应该受到责备,所以他被免职了。
在吕不韦被牵连的时候,嬴政背后一直有两股势力在勾心斗角。一个是秦国的地方官员。他们知道一群外国政客在秦国掌权,导致了这场混乱。为了维护秦国的利益,他们极力主张驱逐外宾,嬴政的驱逐令反映了他们的意愿。另一股力量是吕不韦的客人,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吕不韦长期以来一直是核心人物,在秦国一直掌权。虽然吕不韦已经下台,但他们的潜在力量仍然不小,而且他们永远也不愿意退出政治舞台。于是,李四作为代表,谏逐客书去找嬴政,请求撤命,尽量保住自己的位置。表面上看,是嬴政的优柔寡断。他一会儿要追客人,一会儿又要撤命。看来李四的文章写得不错,因为他撤回了自己的生活。文章写得再差,也不会撤销。所以谏逐客书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篇。其实事情没这么简单。如果忽略了两大政治势力的长期斗争,把驱逐和退兵看成嬴政和李斯之间的偶然事件,那就看问题太肤浅了。
经过一年多的斗争,两股势力终于达成妥协。在嬴政率先摆脱吕不韦控制的前提下,所有没有参与叛乱的客人都可以留任,不被驱逐,所有人都会效忠秦国。然而,吕不韦已经掌权很长时间了,要解除它的权力并不容易。在秦诸侯的支持下,嬴政对的处理分三步走:一是免官罢官;二、贬谪,迁蜀;三是强迫自己自杀。这三个过程花了三年时间。
吕不韦自尽,并非是因为秦始皇的那封信。那封信充其量只是个导火索,真正令吕不韦自尽的是他之前做的事情。
吕不韦与太后有染
吕不韦曾经只是一个商人,正是因为他资助了嬴子楚,并且帮助他登上了王位,吕不韦才能够位极人臣。只不过,在吕不韦帮助嬴子楚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事。
那就是嬴子楚看上了吕不韦的侍妾,赵姬。尽管吕不韦十分不愿,但是作为一名商人,他能够权衡利弊。就这样,赵姬便前往了嬴子楚的身边,并诞下一子,那便是嬴政。
随后,嬴子楚登基不久便驾鹤西去,只留下了年幼的嬴政和太后赵姬。二吕不韦就这么顺理成章地接管了秦国的政务。
都说权力越大,胆子越大,吕不韦也不例外。本来当初送出亲爱的赵姬,吕不韦就不是很情愿。现如今自己位高权重,嬴政年纪也还幼小,吕不韦自然就想和赵姬再续前缘。
于是,吕不韦就和当时已经是太后的赵姬私通在了一起。
吕不韦将嫪毐献给太后
随着嬴政年纪逐渐长大,吕不韦也越来越害怕自己与太后的事情被发现。于是,为了明哲保身的同时又不得罪太后,吕不韦献上了嫪毐。
没想到,吕不韦献上嫪毐以后,很快就迷恋上了嫪毐,渐渐地将吕不韦忘记。而吕不韦也乐得如此,只是他万万没想到,嫪毐此人的野心可比吕不韦还大。
随着嫪毐受到的恩宠越来越大,依附他的人也越来越多。随着时间的流逝,嫪毐逐渐成长为秦国仅次于吕不韦的第二大政治集团。
与此同时,嫪毐还和太后诞下二子,这极大的刺激了嫪毐的野心。最终,当嫪毐同太后的事情被揭发以后,他终于进行了谋反。
结果大家已经知晓,嫪毐谋反失败,被灭了族,太后赵姬亦被赶出咸阳,而作为此事始作俑者的吕不韦也被革去了相位。
吕不韦被革职以后,继续结交天下豪杰
本来依照嬴政的性格,作为罪魁祸首的吕不韦应当保不住性命。只是嬴政念及其功劳和在众人的求情下,才决定赦免吕不韦的死罪。结果吕不韦却丝毫没有收敛。
在吕不韦在封地的一年内,来往宾客依旧络绎不绝,俨然还是依附丞相的模样。这一下,终于让嬴政动了杀机,随即写了封信给吕不韦。吕不韦看完信后,也已经明白了嬴政的心思,为了不祸及家人,便自杀谢罪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68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你知道吗,玄汉,西汉与东汉之间的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