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刘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东汉十三州中,荆州面积仅在益州之下是天下第二大州,而且荆州治下的南阳郡有三十七个县、两百多万人口是东汉最大的郡,荆州自古人杰地灵,加上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也是荆州南阳人,所以汉末三国时期荆州堪称是人才辈出。
自初平元年(190年)刘表执掌荆州开始到208年死后其子刘琮投降曹操为止,刘表统治荆州长达近二十年之久,其麾下可谓是人才济济,那么刘表麾下阵容有多豪华?六位谋臣,九大名将,带甲十余万,我们一一来看一下。
六位谋臣:蒯良、蒯越、伊籍、刘先、庞季、邓羲
刘表之所以能迅速稳定荆州局势,和当地大族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所以他麾下谋臣大多数来自荆州当地大族,比如蔡氏、蒯氏、黄氏、庞氏等等,其中以蒯良、蒯越、伊籍、刘先、庞季、邓羲等人较为出名,和刘表麾下大将多数效力于刘备不同,谋臣效力于曹操的更多,比如上述六人除了伊籍效力于刘备之外,其余五人都北上为官(蒯良可能在赤壁之战前去世)。
值得一说的是蒯越,蒯越出身于襄阳蒯氏,长于谋略曾出任过大将军何进的东曹掾,他是荆州大族中最坚定的亲曹派,所以曹操南下荆州刘琮投降后,曹操曾说:“不喜得荆州,喜得蒯异度耳。”
九大名将:黄忠、魏延、甘宁、文聘、李严、霍峻、黄祖、蔡瑁、张允
刘表麾下其实不缺名将,从日后的成就来看,黄忠、魏延、甘宁、文聘、李严五人成就和名气最大,其中黄忠和魏延是蜀汉名将;甘宁是江东十二虎臣之一,文聘为曹操镇守江夏达数十年之久,关羽和孙权都奈何不了他。
李严是刘备临终前的两大托孤大臣之一,或许有人奇怪李严不是刘璋部下吗?怎么又算在刘表头上?其实李严是荆州南阳人,原先是刘表麾下的南郡秭归县令,208年曹操南下荆州时因为秭归离益州较近,所以李严就由秭归入蜀投奔了刘璋。
霍峻是南郡人,和其兄霍笃一同效力于刘表,赤壁之战期间霍峻率众依附刘备,被任命为中郎将,刘备入川之战中霍峻立下很大功劳,如果不是他坚守住刘备唯一的根据地葭萌城,刘备很可能会被刘璋南北夹击,所以刘备入主益州后把益州北部的重要关隘都委托给霍峻镇守。
黄祖是江夏太守,其实黄祖能力并没有演义中说的那么弱,不仅孙坚死于其手,孙策和孙权先后五次攻打江夏,历经十余年才击败黄祖拿下靠近江东的部分江夏之地。
刘表麾下战斗力最强的是水军,掌管水军的正是蔡瑁和张允二人,他们两人的水战能力连周瑜都不敢小觑。
九大名将中,黄祖在赤壁之战前战死,曹操得到了文聘、蔡瑁和张允三人,孙权得到了甘宁,刘备得到了黄忠、魏延、李严、霍峻四人,相对而言刘备的收获最大。
得益于荆州大族的支持,单枪匹马入荆州的刘表很快平定了各郡的割据和叛乱势力,在北方群雄征战不休无力南顾的情形下,刘表的实力增长很快,《后汉书》记载:“于是开土遂广,南接五领,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
在当时能拥兵十余万的诸侯并不多,可能也就袁绍和袁术兄弟有这个实力,以曹操在官渡之战时前线只有三万多兵力来看,他的总兵力都未必有巅峰时期拥兵十余万的刘表多。
不过刘表过多的依赖于荆州大族的支持,其他出身一般之人就很少有表现的机会,比如甘宁就是因为得不到刘表的重用才会离开荆州前往江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刘表的发展。
谢邀。这个问题子渊之前曾经专门撰文写过,在我个人看来,刘表麾下其实有七位武将名噪一时,不过都被刘表埋没,他们分别是文聘、蔡瑁、张允、魏延、黄忠、霍峻和甘宁。下面子渊就具体加以论述。
众所周知,三国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谋臣武将。纵观东汉末年崛起的各路军阀,其麾下无不是人才济济。荆州一带作为当时富庶的兵家必争之地,自然也是能人辈出。遗憾的是,身为汉室宗亲的荆州牧刘表,虽坐拥荆州这等战略要地,却没有镇守这“四战之地”的能力。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刘表“跨蹈汉南,绍鹰扬河朔,然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至于后嗣颠蹙,社稷倾覆,非不幸也。”
▲荆州牧刘表剧照
这一段话可谓入木三分。刘表此人谨慎多疑,却又无志无谋。当然也要承认的是,刘表执政时期,荆州却也相对安宁,而这显然与其麾下一众优秀人才息息相关。事实上,刘表麾下不仅有蒯良、蒯越等著名谋士,更有七名一流武将,他们在刘表逝世之后纷纷各寻明主,其中曹操与刘备帐下各接纳三位,虽然只有一人投奔了孙权,但此人却是名气最大、武力最强的一位。
▲文聘剧照
先说投奔曹操麾下的三人。这三人乃是文聘、蔡瑁与张允。文聘,字仲业,南阳宛城(今河南南阳)人,曾经是刘表十分信任的大将,奉命驻守荆州北部的襄阳一带,任职期间确保荆北的安全,使曹操不敢轻易南进。刘表死后,其子刘琮向曹操投降,文聘也随之降曹。曹操素来是爱才之人,文聘因此得到重用,奉命镇守江夏,此后多次击退了来自南方孙权与关羽的进攻,展现出卓越的防御才能。
▲蔡瑁剧照
蔡瑁和张允早年掌管荆州水师,其中蔡瑁还是刘表后妻蔡氏之弟,是荆州当地名副其实的实权派,地位极高。劝说幼主刘琮降曹后,蔡瑁和张允二人受到曹操赏识,凭借威望和能力继续长官水军。关于二人的结局,《三国志》中没有明确记载,而在演义之中,周瑜巧施“离间计”,让曹操误以为蔡、张二将谋反,在赤壁大战之前将他们二人斩首。后来曹操虽十分后悔,却也无可奈何。
▲蜀主刘备剧照
投靠刘备集团的是魏延、黄忠、霍峻三人,此三人在蜀汉政权均表现活跃,战功卓著。魏延,字文长,义阳平氏(今河南桐柏县)人,早年服侍刘表,在投靠刘备之后逐渐表现出不凡实力。魏延文武双全,其武力在三国属一流水平,其智谋更是非寻常武将能比。诸葛亮北伐途中,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虽然由于太过于冒险而没被诸葛亮采纳,但后世普遍认为,如果这一计策得以实施,那么三国的历史将可能被极大地改写。汉中争夺战中,魏延更是作为拿下汉中的主力,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刘备进称汉中王之后,魏延被封为汉中太守,负责镇守这一要地,可见刘备对他的信任程度。
▲老将黄忠剧照
黄忠,字汉升,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武艺超群,尤其擅长箭术,是中国古代“老当益壮”的代表人物。在荆州刘表集团覆灭之后,黄忠与魏延最早投靠荆南韩玄,在“长沙之战”中,黄忠与关羽厮杀多个回合而不落下风,可见其实力之强。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蜀军与曹军为争夺汉中展开拉锯战,黄忠担任先锋先行,在定军山砍杀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渊,从而打开了进攻汉中的突破口。在刘备成功夺取汉中之后,黄忠备受重用,后来官拜后将军,赐关内侯。
▲霍峻雕像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是三国时期最擅长防御的将领之一。霍峻出身荆州望族,早年间曾随兄长霍笃召集数百乡勇投奔刘表。霍笃死后,霍峻统率兄长余部,刘表死后,霍峻遂追随刘琦投奔刘备。刘备入蜀时,霍峻曾以数百人硬抗数万敌军的猛攻,对刘备成功拿下蜀中之地立下汗马功劳。后来,霍峻任梓潼太守,负责守卫成都北部的门户,其子霍弋才干不输其父,是蜀汉后期重要的将领之一。
▲孙权召见甘宁场景剧照
比起曹操和刘备各收获的三员大将相比,孙权仅仅得到一人,但此人却是刘表麾下七名猛将中实力最强的甘宁。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年少时是江上的著名匪徒,有着“锦帆贼”的绰号。甘宁曾先后效力于刘表与黄祖,但都没能受到重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甘宁投奔孙权,随后便在与黄祖、曹操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在“合肥之战”中曾经创下以一百人突袭曹营,杀得曹军七零八落而自身未折一人一马的壮举。孙权高度赞扬甘宁:“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陈寿也赞其为“江表之虎臣”。
参考资料:
《三国志》《襄阳耆旧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6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