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太监血洗皇宫,杀掉一半朝臣,皇帝悲叹道:朕还不如汉献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唐朝初期,京城禁军主要分为南衙十六卫和北衙羽林军。唐肃宗时,驻守在西北边疆的神策军参与了平定安史之乱,后来被宦官鱼朝恩掌管。唐代宗时,神策军驻扎在皇宫,正式成为了禁军,并且由宦官独掌兵权。从此宦官有了专属于自己的军队,也因此比以前更能轻易控制皇帝。
唐顺宗时,太监仇士良服侍太子李纯。后来李纯继位,是为唐宪宗,比较宠信仇士良。有一次仇士良与御史元稹在驿站争夺上房,打伤了元稹。唐宪宗非但不为元稹评理,反而罢了元稹的官。
其后仇士良在唐穆宗、唐敬宗时,唐文宗时,多次担任内外五坊使(负责管理雕坊、鹘坊、鹞坊、鹰坊、狗坊),在京城训练鹰犬,所到之处,向官吏索要钱财,比强盗还凶暴。
唐文宗与李训想杀掉专权太监王守澄,认为仇士良向来与王守澄不和,所以提拔仇士良为左神策军中尉,让他们狗咬狗。唐文宗与李训杀掉王守澄后,又谋划诛杀仇士良等掌权的太监。
仇士良发觉了唐文宗的密谋,与右神策军中尉鱼弘志等人挟持唐文宗,派出神策军以搜捕叛贼为名,血洗皇宫,诛杀了李训、王涯、舒元舆、贾餗四个宰相,以及大批官员士卒,死者数千人,血流成河。此外,神策军又在京城大肆搜捕,趁机杀人夺财。经过此次变乱,朝廷官员被杀了一半。事后,唐文宗不得已下诏宣告李训等人是逆贼,并厚赏了仇士良。
两省及金吾吏卒千余人填门争出;门寻阖,其不得出者六百余人皆死。士良等分兵闭宫门,索诸司,捕贼党。诸司吏卒及民酤贩在中者皆死,死者又千余人。——《资治通鉴》
士良因纵兵捕,无轻重悉毙两军,公卿半空。——《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二·宦者上》
昭义节度使者刘从谏割据一方,却以忠义自许。刘从谏愤恨仇士良专权乱政,于是上书为遇害的官员申冤,并严厉指责宦官弄权,又表示如果宦官难以制服,他将起兵清君侧。仇士良听闻后,心中很忧惧。唐文宗虽然不能铲除仇士良,然而依靠刘从谏的言语支持,可以稍微壮壮胆。
后来唐文宗患病,病情稍微好转时,坐在思政殿休息,问左右说:“今天值班的学士是谁?”
左右回答说:“是周墀(chí)。”
于是唐文宗召见周墀,问:“你认为朕是什么样的君主?”
周墀答:“臣不知道,但天下人说陛下是尧、舜那样的君主。”
唐文宗又问:“朕与周赧(nǎn)王、汉献帝相比如何?”
周墀惊恐的回答说:“陛下的圣德,即便比不上周成王、周康王、汉文帝、汉景帝那样,又哪至于和那两个亡国之君相比呢?”
唐文宗说:“周赧王、汉献帝受制于强大的藩臣,如今朕却受制于家奴,朕自以为远远不如他们俩个!”
唐文宗说完悲伤流泪,周墀也趴在地上跟着流泪。从此以后,唐文宗不再上朝,一直到病危。
当初,仇士良、鱼弘志怨恨唐文宗与李训合谋,因此屡次想废掉唐文宗。仇士良召值班的翰林学士崔慎由到一处隐秘的宫殿内,说:“陛下久病不愈,自继位以来,朝政荒废,太后有密令说要更立皇帝,你作为学士,应该起草诏书。”崔慎由大惊,誓死不肯答应。
唐文宗病危时,枢密使刘弘逸、薛季棱、宰相李珏、杨嗣复谋划让太子监国。仇士良和鱼弘志则矫诏立颍王李炎为皇太弟,而太子贬为陈王。最终李炎继位,是为唐武宗。
当初,唐文宗的妃子杨贤妃谋划立安王为皇太子,没有成功。仇士良劝唐武宗杀掉了陈王,安王、杨贤妃,以此断绝别人的念想。至此,仇士良杀掉了二王、一妃、四宰相。
唐武宗英明果断,虽然仇士良有扶立之功,但唐武宗心里很厌恶他,不过表面上还是很尊宠他。仇士良鼓动神策军闹事,众将士们却被唐武宗的一句话震慑住。仇士良发觉自己难以驾驭唐武宗,心中惶恐。不久,唐武宗削去了仇士良的兵权。仇士良年老,请求退休,得到了批准。
仇士良退休回家时,太监们都来送别。仇士良将自己长期专权的秘诀告诉了众人:“不可以让天子闲暇,天子闲暇时必定读书,见群臣,纳谏,由此就会变得智谋深远,就会减少玩赏和出游,那么我们得到的恩宠就少了,权势也就轻了。为你们考虑,不如用玩物声色蛊惑天子的心神,极尽奢侈,使天子乐此不疲,就会排斥群臣,不闻国事。这样万事在我们掌控之中,那么恩宠和权势又能跑到哪里去呢?”
仇士良经历了唐顺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六朝,活了63岁,寿终正寝,死后被唐武宗追赠为扬州大都督。不过第二年,仇士良被人举报在家私藏了几千件兵器,被剥夺官爵并抄家。
一、历史上有哪些假太监 1.缪毐
赵姬原是巨商吕不韦的爱妾,被吕不韦献给当时还是太子的秦庄襄王赢异人.后来她还与假太监嫪毐(lào ǎi )通奸生下二个孩子传说慈禧太后有男宠,若武则天之与薛怀义、张昌宗那样。
2.清代文廷式《闻尘偶记》云:光绪八年的春天,琉璃厂有一位姓白的卖古董商,经李莲英介绍得幸于慈禧。当时慈禧四十六岁。白某在宫里住了一个多月以后被放出。不久,慈禧怀孕,慈安太后得知大怒,召礼部大臣,问废后之礼。礼部大臣说:“此事不可为,愿我太后明哲保身。”当夜慈安猝死。另有野史记载:慈禧好吃汤卧果,每日早晨派人去宫门口买四枚汤卧果,由金华饭馆的伙计派人送来。金华饭馆有一个姓史的年轻伙计,他长得玉树临风,仪容俊美。史某与李莲英混熟了,经常被李莲英带到宫里去玩。有一天,慈禧忽然发现李莲英旁边站着个俊美的少年,便问李莲英那是谁?李莲英十分害怕,因为带外人入宫严重违反宫禁,但又不敢撒谎,只得如实禀告。 慈禧没有表现出生气,反而有些兴奋,将史某留在宫内“昼夜宣淫”,一年后生下光绪。慈禧不敢养在宫中,命醇亲王代为养育,接着将史某灭口。光绪比同治低一辈,慈禧违反立子不立弟的常规,或许因为光绪是她的亲生儿子。 慈禧和太监安德海、李莲英有私的传闻,在史书中查寻不到足够的证据。李莲英在入宫前,因为生活落魄,曾私贩硝磺,外号皮硝李。后贩硝磺被抓入狱,出狱后以补鞋为生。好友沈兰玉见他可怜,将他引进宫里当了太监。李莲英素有“篦小李”之美誉,以一手漂亮的梳头功夫得到那拉氏的赏识。他的值班房离西太后住所不远,有时太后到他屋里看一下,李便把慈禧坐过的八张椅子全部包上黄布,西太后果然称许他忠诚细心,对他愈加信任。 康熙末年规定太监品秩最高为五品,最低者八品;乾隆七年改为“不得超过四品,永为定例”。慈禧执政时,打破祖制,赏李莲英为二品。多年来,慈禧对李莲英宠眷不衰,二人常在一起并坐听戏,凡李莲英喜欢吃的东西,慈禧多在膳食中为他留下来。李莲英为人极为聪敏,善解人意,对待其他人也比较和善,不如安得海那样气焰嚣张,所以能够得到善终。 但安得海、李莲英与慈禧之间的暧昧即使有,也不可能发生切实的性关系。因为若他俩没净身干净,是假太监,这事是瞒不了所有人的。在清朝对太监的检查尤其严格,当太监后隔年还得接受慎刑司验身。
二、历史上有没有假太监 历史上的第一个假太监叫嫪毐,是秦朝时期的人物。嫪毐本是市井无赖,只因某方面能力特别强被吕不韦相中送入宫中,与秦始皇的母亲赵姬 *** 。赵姬为此还生下两个孩子,等于秦始皇还有两个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后来事情败露,嫪毐发动叛乱,被秦始皇镇压,嫪毐也在动乱中被杀。
刘克明是唐朝大宦官的养子,年龄和当时的太子李湛相仿。他长得细皮嫩肉,英俊帅气,可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白脸”,而正好也符合了太监的那种“伪娘”气质。因此,靠着这种先天的优势,以及干爹的势力,刘克明根本没有切掉自己的小弟弟就进了皇宫,成为了皇宫中,除了皇帝以外,各项零件一样不缺的“假太监”。为了伺候好太子李湛,刘克明投其所好,苦练太子喜爱的麻球和搏击等技能,博得了太子的欢心,成为了太子最信任的玩伴和信心腹。
不过,说到底刘克明是一个真正的爷们,在宫里带的久了,那方面的需求是愈发强烈,而恰巧的是,没多久之后皇帝驾崩,李湛坐上了龙椅,但是李湛天生好玩,整日四处找了子,根本不管前朝后宫里的任何事务。于是乎,刘克明动起了花花肠子。
开始的时候,刘克明只敢偷偷摸摸地找宫女快活,不过很快就无法满足自己的淫欲,于是胆大包天的他,将视线瞄准了美女如云的后宫。董淑妃是后宫妃子当中较为年轻貌美的一位,不过可悲的是经常被到处寻欢的李湛晾着,时间一长,难免寂寞难耐,这正好让刘克明钻了空子。俩人一见面,可谓是久旱逢甘露,一拍即合,很快就合伙给李湛戴了一顶绿帽子。而此时的李湛对此一无所知,仍然过着“游戏人生”的日子。刘克明于是放开了胆子,恣意的与董淑妃寻欢作乐。
要说刘克明要是一直如此,倒也是活的潇洒痛快,不过他并不自足,总觉得自己在皇宫之中受到的限制太多,想和那位妃子亲热都得小心翼翼,他不想一直过着这种偷偷摸摸的日子,而且一旦东窗事发,自己肯定是小命难保,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闪现在了他的脑海之中——杀皇帝。
此时的李湛迷恋上一种新奇的娱乐项目——打夜狐。这是李湛到骊山行宫泡温泉的时候发现的,因为行宫有不少庭院许多年没有住过人,反倒住了一群狐狸,当有人来泡温泉时,狐狸们晚上就出来捣乱,这把李湛和一群妃子做鸳鸯戏的好事给搅合了。李湛气得要命,便命身边的宦官去打狐狸,宦官们怕狐狸成精了,畏首畏尾都不敢动。李湛急了,就亲自拿弓上阵,对着狐狸就是一通乱射。他的箭法不错,不一会儿就消灭了十来只狐狸。射到后面,他都停不住手了,觉得打狐狸简直比击球摔跤还有趣。从此以后,李湛就被打夜狐迷上了,一天不打个几只,浑身就不舒服。
但是,打夜狐是个苦差事,白天要蹲点,晚上要带路,活得比狐狸还难受。唐敬宗生性急躁,打猎失手或收获不多的时候,就会发火,把气撒到宦官们身上。轻则打骂,重则捶挞。有几个宦官就是因为打夜狐时,配合不得力被免削职的,搞得人人畏惧,个个怨愤。这种情绪经过长期积累,终有爆发的一天,只是需要有人挑这个头。可想而知,这个挑头的人非刘克明莫属了。
宝历二年(公元八二六年)十二月初八,李湛又带着身边的一干人上山打夜狐。这天他发挥得特好,端了好几窝狐狸,心情特别地爽。当夜在宫里大摆宴席,和刘克明、许文端、苏佐明等二十八人举杯畅饮。李湛当晚喝了很多酒,醉醺醺地跑到更衣室里换衣服。造反的机会终于来了,刘克明、苏佐明和同伙趁机熄灭了大殿的灯火,在黑暗中把小皇帝杀死在更衣室里。李湛死时,年仅十八岁。
大概李湛到死都不会想到,杀死自己的,竟然是给自己戴了无数顶绿帽子的假太监,自己最信任的心腹,竟然是个白眼狼!
后来,随着专制主义不断强化,皇帝对太监的检查也是越来越严格。清朝的太监是每年一检查,如果出现了 *** 不干净的还要再挨一刀,叫刷茬。在这样的背景下,假太监的出现就不太可能了。
头条推荐>>;美国发现甲骨文印第安人是中国人后裔:毋庸置疑
如果你喜欢类似的文章,请关注作者鼓励下,谢谢~
三、史上最牛假太监仇士良的简介有哪些呢 唐宪宗时,仇士良任内给事,数出为监军,复入为五坊使。
大和九年(835年),为神策左军中尉。文宗与李训、郑注等谋诛宦官史称“甘露之变”,因计划不周,未能成功,仇士良逼使宰相王涯等承认谋反,与右军中尉鱼弘志(一作志弘)等大肆诛戮朝臣,挟持文宗。
控制了文宗后,仇士良他更加为所欲为,以致文宗也哀叹自己受家奴控制,还不如周赧王、汉献帝两个亡国之君。 仇士良几次要废文宗,甚至假传太后命令,召崔慎由入宫草另立嗣君的诏书,对着崔慎由当面历数文宗的过失,文宗也只能低头不语。
武宗即位后,唆使他杀了废太子陈王;安王和杨贤妃。 会昌三年(843年),仇士良因病退职,不久就死了。
仇士良在宫中四十多年,乘皇权削弱,国事纷乱,掌禁军大权并把持朝改二十多年,精于驾御皇帝的权术,所以恩宠一直不衰。 退休时,留言在职宦官,只有引诱皇帝终日寻欢作乐,不读书、不接见儒臣、不知宫外事,才能控制皇帝,夺得权力和财富。
他这番话确实说出了历代宦言得以专权擅政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后世影响很大。
四、中国历史上有好多假太监 赵姬原是巨商吕不韦的爱妾,被吕不韦献给当时还是太子的秦庄襄王赢异人.后来她还与假太监嫪毐通奸生下二个孩子传说慈禧太后有男宠,若武则天之与薛怀义、张昌宗那样。
清代文廷式《闻尘偶记》云:光绪八年的春天,琉璃厂有一位姓白的卖古董商,经李莲英介绍得幸于慈禧。当时慈禧四十六岁。
白某在宫里住了一个多月以后被放出。不久,慈禧怀孕,慈安太后得知大怒,召礼部大臣,问废后之礼。
礼部大臣说:“此事不可为,愿我太后明哲保身。”当夜慈安猝死。
另有野史记载:慈禧好吃汤卧果,每日早晨派人去宫门口买四枚汤卧果,由金华饭馆的伙计派人送来。金华饭馆有一个姓史的年轻伙计,他长得玉树临风,仪容俊美。
史某与李莲英混熟了,经常被李莲英带到宫里去玩。有一天,慈禧忽然发现李莲英旁边站着个俊美的少年,便问李莲英那是谁?李莲英十分害怕,因为带外人入宫严重违反宫禁,但又不敢撒谎,只得如实禀告。
慈禧没有表现出生气,反而有些兴奋,将史某留在宫内“昼夜宣淫”,一年后生下光绪。慈禧不敢养在宫中,命醇亲王代为养育,接着将史某灭口。
光绪比同治低一辈,慈禧违反立子不立弟的常规,或许因为光绪是她的亲生儿子。 慈禧和太监安德海、李莲英有私的传闻,在史书中查寻不到足够的证据。
李莲英在入宫前,因为生活落魄,曾私贩硝磺,外号皮硝李。后贩硝磺被抓入狱,出狱后以补鞋为生。
好友沈兰玉见他可怜,将他引进宫里当了太监。李莲英素有“篦小李”之美誉,以一手漂亮的梳头功夫得到那拉氏的赏识。
他的值班房离西太后住所不远,有时太后到他屋里看一下,李便把慈禧坐过的八张椅子全部包上黄布,西太后果然称许他忠诚细心,对他愈加信任。 康熙末年规定太监品秩最高为五品,最低者八品;乾隆七年改为“不得超过四品,永为定例”。
慈禧执政时,打破祖制,赏李莲英为二品。多年来,慈禧对李莲英宠眷不衰,二人常在一起并坐听戏,凡李莲英喜欢吃的东西,慈禧多在膳食中为他留下来。
李莲英为人极为聪敏,善解人意,对待其他人也比较和善,不如安得海那样气焰嚣张,所以能够得到善终。 但安得海、李莲英与慈禧之间的暧昧即使有,也不可能发生切实的性关系。
因为若他俩没净身干净,是假太监,这事是瞒不了所有人的。在清朝对太监的检查尤其严格,当太监后隔年还得接受慎刑司验身。
五、历史上是否有类似"韦小宝'这样的人,混进皇宫当了假太监的 吕不韦见始皇渐长,怕事泄招祸,便来个金蝉脱壳之计,将其舍人??龆ド稀??鲈谧鲇蜗肥保?耙豕赝┞侄?小!保ā妒芳恰ぢ啦晃ち写?罚┮氤上执?埃?褪怯蒙?称魈糇磐┠咀龅穆肿幼呗贰U饩?篮?椎男形惶?笾?懒耍斐P朔埽?⒓此饕?B啦晃び胩?竺芤椋?蜃鍪质醯娜诵谢撸?笏?窒铝羟椤5?斯?娜伺路纾?朐诿苁依镆?匾话偬欤?盼尬O铡L?蠹鼻心讶蹋私??龅拿济油ㄍò蔚簦?俺涮?嗵崆笆褂谩K?胩?笊印J蓟屎罄吹弥?耸拢?拿??鋈?澹?饬礁鲂 暗艿堋弊叭氩即?に馈R桓黾偬?啵?钌锨О偬跣悦蓟驶共话招荨R残硭?醯茫?虑榫突翟谀腥松砩隙嗔四掣隽慵谑怯纸?庵址吲蚱渌?薰颊摺!耙叫陶咂呤?嗤蛉耍?朔肿靼⒎抗?⒒蜃麈晟健!保ā妒芳恰で厥蓟时炯汀罚┱饬较罟こ蹋?褂玫拿穹蛉?鞘鹾笾?恕1鹚笛似呤?嗤蛉耍?褪茄似呤?嗤蛑患Γ?彩且桓龊拼蠊こ獭5笔笔侨绾卧俗鞯模恐两袢匀晃薹ㄏ胂蟆? 假太监像一粒老鼠屎,一旦瞒过皇上,皇宫那锅靓汤就完全变味。
王室对于那些羞宗败祖的事,一经发现都严惩不贷,不过采取方式不见得都与始皇相同。如南北朝时的魏宫,有个宦官叫高菩萨,也是漏阉分子。
魏主长年在外,忙于征战,他便乘机而入,填补真空。魏主得知他与冯后私通,便匆匆赶回洛阳锄奸。
他一不动刀,二不动剑,三不披枷戴锁,而是要他们详细交代 *** 经过。 承认通奸容易,要讲出是如何“通”的,就难以启齿了。
好在只有他们三人在场,属“闭路电视”,详情外人不得而知。魏主的目的,是当面羞辱冯后,出口恶气。
假太监如想与宫女亲热,机会有的是,但很难保密,所以都不敢妄为,而与皇后、妃子有染,人多不知,知之也不敢轻易泄密。 有些皇上觉得这类事情无损毫毛,不伤筋骨,也就糊里糊涂地让它过去。
如东晋皇帝司马奕,身边珠环翠绕还嫌不足,偏偏又要宦官朱灵宝参侍内寝。他是漏阉分子,与二美人生三男。
在这漫长过程中,就真的一点不发觉吗?司马桓温策划将他废黜时,说他阳痿,不能御妇。 事情真假难辨,无从考证,姑妄听之可也。
唐代的太监最乱,有的纳妇,有的育儿。比如大太监高力士,有人说他娶过三个老婆。
如果你不相信,那么,他娶过一个老婆是绝对有根据的。《新唐书·高力士传》写道:“河间男子吕玄晤,吏京师,女国姝,力士娶之。
”吕玄晤出身刀笔小吏,从此一家显贵。死之日,送葬的队伍望不到边,这不都是看在高老头的面上?如果他被阉过,弄一个美女在身边,岂不累赘?那女的当然也是活受罪,但日子却过得相当和美。
我曾想,高力士可能是出于攀比,“后宫佳丽三千人”,自己也弄两个解闷。 或者他是属于“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那一类,但这“条件”怎么“创”?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这就逼使我们从当时的环境去找答案。唐代皇室与西北胡人渊源甚深,性生活开放,父子共用一妇都不以为怪。
宫中男人乱,女人也乱。武则天的面首,有的是御医,有的是和尚……不拘一格,择优录用。
她才不要那些动过刀、动过剪的二等残废、三等残废,来扫自己的雅兴呢。韦后也是招蜂引蝶的巾帼浪人,中宗眼睁睁地看着她胡闹而不加制止。
杨贵妃让比自己岁数大的安禄山做“干儿子”,“母子”情深,不时从宫中传出绯闻。这时即使发现有假太监,也“英雄无用武之地”。
大环境如此,高力士娶妻还不是小菜一碟?我不能证明高力士就是假太监,但对他的身份有充足的理由怀疑。 明太祖对太监管理极严,在宫门挂出铁牌,有敢乱说乱动者,“格杀勿论”。
但先朝的过失,祖宗的告诫,最易为后世子孙所遗忘。他们也许觉得,太监就跟女人一样,用不着提防。
只要是好丑拉过几刀,留下个把疤痕,就算检验合格,可以放心使用。《明史·魏忠贤传》载,他是个无赖,赌输无钱偿还,为恶少所苦,便躲到一个角落里,拿剃刀“自宫”,没有麻药,痛得死去活来,汗珠打滚,只好半途撒手。
后来混入宫中,生机恢复,完好如初。王孙乳母客氏,原与一个漏阉分子魏朝私通,后发现魏忠贤生猛有力,便狼狈为奸,把朝政弄得乌烟瘴气。
太监都得阉过,不阉者极少,阉而不彻底的大有人在。本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关关有人把守,或出于内外勾结,行贿作弊;或出于马虎从事,放松职守,所以怪事层出不穷。
世上假冒之风不绝,大多类此。 。
唐诗:
浪漫主义代表--李白.(人称诗仙...特点大气 富有想象力.浪漫...比如望庐山瀑布..比如月下独酌..比如将进酒..)
现实主义--杜甫.(诗圣...他的诗称为"时史"因为一生关心民众疾苦嘛...比如三吏.三别...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居易.(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山水田园派--王孟 (王维和孟浩然)
边塞派--王昌龄(他的诗也不错)、高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很有气势厄..)
晚唐--李商隐(呵呵..很喜欢他 喜欢这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还有这个..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农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哦.对了...他和杜牧并称"小李杜"..李白和杜甫是"大李杜"嘛...杜牧还是多不错的...)
宋词:
豪放派--苏辛(苏轼和辛弃疾)
(苏轼我很喜欢了...算作豪放派绝对够实力比如赤壁赋.....但是苏轼也是个很有性情的人...比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的对亲人的思念 对未来的希冀..比如记承天寺夜游里被贬后的抑郁乐观相加杂的心情....比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里的深情...比如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淡淡的无奈与忧伤.....)
(辛弃疾也很不错啊...喜欢他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很壮阔的军营场面..写得豪气又不缺细致.也表达了作者的报国壮志...不仅是个好词人,也是个骁勇善战的好将军)
婉约派--李清照 .柳永
(李清照 .历史上都少见的才女..婉约自然比其他男词人更胜一筹..基本首首都是好词...所以我也就不介绍了 ..)
(柳永...本来是写词给青楼女子唱的..由于当时很流行..居然名垂千古了..真不错啊...)
另外提一个 .李煜.(南唐后主...只爱诗词美人..结果国破人亡.沦为阶下囚..但是他的相见欢..虞美人..都还是很有名呢.个人很喜欢这首 :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定要选我啊....这真是算我个人积累了..不是复制的...算我以前初中的只是还没白学.至少还没忘...希望你看了长点知识...
唐诗代表人物: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众多伟大、杰出的诗人把我国诗歌艺术的发展推向高峰。今天可考的唐诗作者三千七百多人,可见存世唐诗五万四千余首。
唐代初期的代表人物是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在初唐的后期,出现了两位重要诗人:陈子昂和张若虚。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此时诗坛群星辉映。王维和孟浩然善于表现山水田园的美,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种宁静平和的心境。盛唐有一些诗人,善于写边塞生活,如王昌龄、高适、岑参、祖咏等。
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盛唐诗歌高度艺术成就的,是伟大诗人李白。他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理想色彩。他的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极大地丰富了古体诗的表现技巧,把乐府诗的写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七言绝句和王昌龄的七言绝句一起被后世推为唐人七绝的代表作。他是一位富于想像的诗人,他的诗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又由于他性格开朗豪放,他的诗意象明丽清新、色彩鲜艳。他纯然是一位天才的诗人。
当时另一位伟大诗人,是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唐代没有任何一位诗人,像他那样深广地反映安史之乱的历史,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唐诗到杜甫是一大转变,题材转向写时事、写底层百姓的生活;写法上采用叙事和细节描写,在叙事和细节描写中抒情。
唐代中期,诗歌的发展走向多元化,出现了有明确艺术主张的不同流派。韩愈、孟郊和李贺是一个流派;另一个诗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主。他们主张诗应有为而发,应有益于政教之用。
晚唐时出现了大量写得非常好的咏史诗,杜牧、许浑是代表。晚唐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是李商隐。李商隐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惊人的才华,开拓出一个充满朦胧、幽约的美,让人咀嚼回味的诗的境界,达到了新的高峰。
宋词代表人物: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晏殊、欧阳修、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范仲淹、苏轼、辛弃疾、岳飞等。
唐诗宋词诗人介绍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今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出生于当时唐安西大都护府所在的碎叶城(今吉尔斯坦境内)。天才横溢,被誉为谪仙人。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只做过中下级官吏,安史之乱时,于还江宁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以写宫怨、边塞、送别为佳,尤长于七绝,有“七绝圣手”之称,时人推为“诗家天子”。
丘为(694-789?),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天宝年间进士,历官太子右庶子,与王维、刘长卿等友善,活到95岁,相传是唐代享寿最高的一位诗人。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说江西南康人。开元十四年进士,由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迁左拾遗,终著作郎,后归隐江东。诗多写山林隐逸生活和方外之情,清秀俊丽。
常建(708-765?),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岑参(715-770),南阳人,一说湖北江陵人,少时隐居河南嵩阳。天宝三年进士,初为小官,后做过嘉州刺史等官,世称“岑嘉州”。诗以写边塞生活著称,与高适齐名,合称“高岑”。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曾避难入猗于洞,因号猗于子,河南人。天宝十二年进士,因招募义军抗击史思明有功,广德二年授道州刺史,后迁容管经略史。诗多讽喻时政,反映人民疾苦。
韦应物(737-791?),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天宝末年曾在宫廷担任过玄宗的侍卫官,早年为人任侠,狂放不羁,后来发奋读书考中进士。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德宗贞元年九年进士,又举博学鸿词科。官礼部员外郎,因参与变革的王叔文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诗文在当时都很有名,和韩愈共同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河南嵩山,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只做过县尉一类的小官。一生困顿,性情耿介,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炎凉世态。语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年轻时使年任侠,睿宗文明元年进士,武则天执政时,任时麟台正字、右拾遗等小官。他对自六朝以来浮华绮丽的诗风深感不满,力求改革,在诗歌创作与理论上都作出过重要贡献。
<<--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幼孤贫刻苦好学,德宗贞元八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因上疏请免关中赋役,贬为阳山县令。后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迁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做过吏部侍郎,死谥文公,故世称韩吏部、韩文公。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与柳宗儿合称韩柳。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重气势。
<<--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号士。其先世为太原人,后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出生于河南新郑。贞元十五年进士。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哪《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因处于牛李常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其诗构思新奇,风格农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
高适(702-765),字达夫,德州莜(今河北景县)人,少潦倒落拓,四十岁后举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县尉,不久即辞去,后来在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幕中掌书记,接触了大漠神奇风光和戍边士卒的艰苦生活。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与岑参齐名,也称“高岑”。
<<--
唐玄宗(685-762),一称唐明皇,姓李隆基,睿宗李旦之子,公元712年受禅即位,次年十二月改元开元,初期任用姚崇、宋景等贤相,政治清明,史称开元之治。后来相继任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宠幸杨贵妃姐妹和边将安禄山,酿成安史之乱,逃往蜀中,其子李亨即位后,尊之为在上皇。能诗,通晓音律。
<<--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十四岁应幽素科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交趾探望父亲,不幸溺溺水死,年仅二十七岁。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
骆宾王(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早年落魄无行,但诗文早有名,平生只做过主簿一类的小官,参加过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义兵,为徐起草了《讨武氏檄》,后来兵败亡命,不知所终。也是初唐四杰之一。
<<--
杜审言(约646-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
<<--
沈亻全期(约656-714),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上元进士,官至太子少詹事。诗与宋之问齐名,合称“沈宋”,所作多应制之作,意义不大,但对律诗的定型所起作用较大。
<<--
宋之问(约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进士,武则天时官尚方监丞,中宗时入选为修文馆学士,因诌事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为士林所不齿,玄宗先天年间赐死。诗与沈亻全期齐名,合称“沈宋”,所作多粉饰现实,歌颂升平,价值不大,但律诗在初唐时有一定地位。
<<--
王湾(?-750),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开元五年任荥阳主簿,终洛阳尉。诗作流传下来的不多,这首《次北固山下》为最著名。
<<--
刘长卿(709-790?),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两遭贬谪,移睦州司马,官司随州刺史。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受,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五言诗成就较高,被称为“五言长城”。
<<--
钱起(722-780),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天宝十年赐进士第一人,曾任考功郎中,翰林学士,与韩雄(左)羽、李端、卢纶等号称大历十才子。又与郎士元齐名,人为之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题材多偏重于描写景物和投赠应酬。
<<--
韩雄(左)羽(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十三年进士。德宗时,除驾部郎中,知制诰,经中书舍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诗词藻华丽,以七绝《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一首为最有名。据说当时有两个韩雄(左)羽,都善诗文,一次要授官,上命下来,不知该授给哪一位,皇帝只好批曰:“与咏‘春城无处不飞花’之韩雄(左)羽。”可见此诗知名度之高。
<<--
刘缭(右上部)日(704-745?),江东(今江西奉新)人,开元十一年进士,曾任校书郎、洛阳尉、夏县令,为人淡泊,喜结交方外之士。诗多写自然景物。
<<--
戴叔伦(732-789),字幼公,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也有反映人民生活痛苦的作品。
<<--
卢纶(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曾因安史之乱,迁居今江西波阳。屡举进士不第,后得宰相元载赏识,才得以做了几任小官,累官检校户部郎中。大历十大才子之一,诗多赠答应酬之作,无甚特色。但边塞诗写得很有气势,一些描绘自然景物的诗也不乏佳作。
<<--
李益(748-827),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宪宗时官秘书少监,终礼部尚书。诗风豪放明快,尤以边塞诗为有名。
<<--
司空曙(约720-790?),字文明,一作文初,广平(郡治今河北永年东南)人。曾举进士,为剑南节度使幕府,官水部郎中,也是大历十才子一,诗多写自然景色和乡情旅思,长于五律。
<<--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贞元九年进士,登博学鸿词科,授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变法,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因宰相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诗风格清新,宛转含蓄,善于吸收民歌的精华,并多反映社会生活。
<<--
张籍(768-830?),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少时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郎”或“张司业”。又因其家境穷困,眼疾严重故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是韩愈的学生,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
<<--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和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及剑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 ,终中书舍人。诗豪爽清丽,自成风格,人称“小杜”。又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
许浑(生卒年不详),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人。屡试不第,直到文宗太和三年才中进士,官虞部员外郎,睦州、郢州刺史,自少苦学多病,喜爱林泉,诗长于律体,多登高怀古之作。
<<--
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今山西祁县人。文思敏捷,精通音律。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诗辞藻华丽,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亦作词,是“花间派”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
马戴(775-?),字虞臣,今陕西华县人,一说河北人或江苏人。屡试不第,直到武宗会昌四年才中进士。宣宗大中初年在太原幕中掌书记,因直言得罪,被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尉,后官太常博士。诗风与贾岛相近,严羽认为其律诗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
<<--
张乔(生卒年不详),今安徽贵池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因避黄巢之乱,曾在九华山隐居。诗清雅巧思,风格也似贾岛。
<<--
崔涂(854-?),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僖宗光启四年进士。终生飘泊,曾长期羁旅于四川和陕西一带。诗多以飘泊生活为题材,情调苍凉。
<<--
杜荀鹤(846-907),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相传为杜牧出妾之子。昭宗大顺二年进士,但示授官。后任五代梁太祖朱温的翰林学士,仅五日而卒。其诗语言通俗,部分作品反映唐末军阀混战局面下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悲惨遭遇,当时较突出,宫词也很有名。
<<--
韦庄(836-910),字端已,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昭宗乾宁元年进士,年轻时生活放荡,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建为前蜀皇帝,任命他为宰相,诗词都很有名,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拟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但诗中对黄巢农民起义军颇多诋毁。所作词语言清丽,多用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
<<--
僧皎然(730-799),字清昼,本姓谢,为南朝宋谢灵运十世孙,湖州(今浙江吴兴)人。曾与颜真卿等唱和往还,又与灵彻、陆羽等同居吴兴杼山妙喜寺。诗多送别酬答之作,部分篇什宣扬佛教出世思想。情调闲适,语言简淡。
<<--
崔颢(约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官司勋员外郎。早期有过一段风流不羁的生活,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历边塞,诗风变得雄浑豪放。
<<--
祖咏(699-746?),洛阳(今属河南)人,后迁居汝水以北,开元十二年进士。曾因张说推荐,任过短时期的驾部员外郎。诗多状景咏物,宣扬隐逸生活。
<<--
崔曙(约704-739),宋州(今河南登封)人,开元二十三年第一名进士,但只做过河南尉一类的小官。曾隐居河南嵩山。
<<--
皇甫冉(716-769)字茂政,今江苏丹阳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诗清逸可诵,多飘泊之感。
<<--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早年家贫。举贞元九年明经科,十九年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后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最后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与白居易同为早期新乐府运动倡导者,诗亦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其实,无论是反映生活的广度与深度还是诗歌艺术,元稹都远不能与白居易相比。
<<--
薛逢(806-876?),字陶臣,今山西永济人,武宗会昌元年进士。官宏文馆学士、尚书郎,后出为巴州、蓬州、绵州刺史。持论鲠切,以谋略高自标显。终秘书监。诗多草率而成,未免失之浅露。
<<--
秦韬玉(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应进士不中,僖宗中和二年赐进士及第。曾从僖宗入蜀,依附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官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诗以七律见长。
<<--
裴迪(716-?),关中(今属陕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早年与王维友善,同居终南山,相互唱和。现存诗多为五绝。常描写幽寂的景色,思想倾向与王维的山水诗相近。
<<--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
王建(约767-830?),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大历十年进士。曾作过县尉、县丞、司马一类的小官,又从军到边塞,晚年退居今陕西西安市。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政治的腐朽和人民生活的痛苦作了不同程序的反映,语言也较朴实。
<<--
权德舆(759-818),字载之,今甘肃秦安人,一说为陕西略阳人。少有文名,曾官礼部侍郎同平章事,因与李林甫不合,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诗多而无甚特色,只有少数乐府诗为人称道。
<<--
张祜(生卒年不详),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一说河南沁阳人。早年寓居苏州,后至长安,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诗以宫词为最有名,深得同时代诗人杜牧的推重。
<<--
唐诗的代表人物
是李白和杜甫了,因为他们俩的影响是其他诗人无法比肩的,不过要说细点,可以以时间为序.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陈子昂
盛唐: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
高适、岑参——边塞诗
李白 杜甫
中唐:韩愈、孟郊、李贺
刘禹锡、柳宗元
白居易、元稹
晚唐:杜牧、李商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66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