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在文人的带动下,“飞将军”李广成了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倒霉人。身为一个武将,他生在适合的年代,汉武帝立志驱逐匈奴,重用武官。可惜即便李广参加过许多战争,名声远扬,直到最后也没有完成自己封侯的心愿。后人关注的是结果,当时的人关注的却是过程。李广确实武功高强,在战场上所向披靡,让匈奴人闻风丧胆。但是他领导的战争,胜利的次数却寥寥无几,这样没有战功,皇上不治罪已是万幸,哪里会给他封赏。只能说李广是一个有能力的战士,却不是一个有实力的领导者,战争的胜利靠的不仅是上阵杀敌,还有运筹帷幄,排兵布阵。李广只占了一条,所以他在领兵打仗方面,确实不如后来者霍去病。
自汉高祖时期,匈奴就开始在边境虎视眈眈的看着,随时都会对汉朝的边境城镇烧杀抢夺。面对匈奴的侵犯,汉朝的几代君主都没有与其决一死战的勇气。但是到了汉武帝时期,这个雄心勃勃的年轻帝王,不允许自己的江山受到任何威胁。开始一步步的策划,如何驱逐外患,坐稳自己的江山。霍去病十七岁就开始带兵打仗,并且在对阵匈奴骑兵的时候,第一次就取得了胜利。难道他靠的仅仅是运气,并不是,是实力。作为一个年轻的将领,霍去病并没有很多战场上的经验,但是他善于深入思考,寻求机会,一击中地。
经过文景之治,汉朝的国力空前强大,与匈奴相比自然是汉朝的实力更为雄厚。但是汉军在面对匈奴骑兵的时候,一直没有取得过显著的胜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匈奴骑兵流动性强。他们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逐草而居,居住地点十分不稳定。草原广袤千里,要找到他们的大本营何其容易。汉朝的边塞城镇就在那里不动,他们草原缺了什么,骑马来抢就走。等到汉军得到消息去追赶的时候,只怕人已经不见了踪影。草原不像城镇一样,有道路可寻,茫茫草原去寻找一队骑兵,困难有多大可想而知。当霍去病来到边塞的时候,想到了先发制人的方法。
李广虽勇斩获却不多,为何霍去病能让匈奴闻风丧胆?此方法最管用,霍去病是个难得的军事天才,面对匈奴的骚扰,他并没有向前辈那样盲目的去草原寻找,而是找了大批的向导。这些向导是他在战争中,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这些人有当地的百姓,有与匈奴做过生意的商人,还有匈奴降将,霍去病善待这些人,对他们寄予厚望。这些向导果然发挥奇功,领着霍去病的军队找到了匈奴的聚集地,趁其不备,俘虏了大批的匈奴王室人员。战争胜利的消息传到都城的时候,汉武帝终于扬眉吐气了。对这些在战争中立下功劳的各位向导,汉武帝也是大加封赏,有不少人甚至因此而封侯。
这也许就是帝王的权衡之术了,谁在最少的损失下得到最大的成就,谁就能得到加官封爵的赏赐。看起来这些向导,只是带路,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贡献,而像李广这样的将领在战场奋力拼杀,竟还得不到封侯的赏赐,不怪后世人对此事不平。只是站在汉武帝的立场上或许能理解,一个国家在战场上需要的不是个人英雄,而是战争的胜利。谁在胜利中发挥的作用大,谁就有资格接受赏赐。霍去病的领导是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他善于观察,识人善用。发现了向导的重要作用,没有精准的情报和地理位置的定位,即使再精锐的部队,充足的粮草,在茫茫草原当中,也是无法施展自身的实力。这些人加官进爵,战场拼杀的人少有寸功,看起来不公平,却也在情理之中。
23岁的霸道少年霍去病,之所以能让匈奴闻风丧胆2000年,说白了主要是因为他打服了匈奴,我们从他的战绩中就可以看出来。
霍去病17岁便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此时他还没有什么成绩,说白了就是一个愣头青。不过,也正是这一年,霍去病开始了“开挂”的人生。
元朔六年,霍去病跟随卫青出征漠南,在行军过程中,他竟然率领800铁骑脱离了主力大军,与匈奴大军遭遇,后一举歼敌2000余人。不仅如此,在这场战斗中,霍去病还斩杀了匈奴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甚至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此战之后,霍去病名震天下,他也逐渐成为了令匈奴胆寒的汉朝将领。
霍去病19岁那年,他被汉武帝提拔为骠骑将军,后两次进击河西地区,歼灭了匈奴大军40000余人。当时匈奴人怕极了霍去病,甚至还编了一首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公元前119年,霍去病与卫青各自领兵50000人,向匈奴发起进攻。在这场战争中,霍去病率领50000大军深入漠北,与匈奴的主力部队遭遇,后一举歼敌70000余人,堪称是一次史无前例的胜利。
这一战,霍去病俘虏了3个匈奴的诸侯王以及83名将军、相国等。此战之后,匈奴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汉朝争雄,后退往漠北深处。漠北之战是霍去病真正名扬天下的一战,也是汉朝与匈奴实力发生逆转的一战,此战之后,汉朝开始对匈奴实施主动攻击。
霍去病一生之中曾经6次领兵攻打匈奴,他是西汉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战神,他打服了匈奴,使得匈奴闻风丧胆2000余年!
因为霍去病有深入的研究过匈奴部落的地形,加上霍去病手下有不少匈奴人作为向导为他指路,再加上霍去病天资卓绝,方向感好,骁勇善战为他准确找到匈奴部落增添了不少优势。而相比较年轻的霍去病老将李广就显得比较死板,没有霍去病的灵活,所以导致迷路。李广事后也因自知羞愧,自杀身亡。
?
而这件事就是北漠之战,当年卫青作为北漠之战中的主帅,统领着霍去病、李广等将领。李广作为征战多年的老将军,他对匈奴当地的生活习性比较了解,所以卫青采取的策略是将有名气的李广老将军调往东路吸引大批的匈奴,让霍去病去偷袭匈奴放牧的农场,匈奴左贤王知道李广在东路出于忌惮,便将大批人马调往东路去防守李广。
而李广作为拦截匈奴的主力军,不仅路程遥远而且天气多变,道路也十分崎岖艰难,在这些困难的条件下,李广迷路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李广也有自身的不足,他的属下很早就劝告他如果能耽搁一天出发,待沙尘暴过去后,再出发比较有优势的,天气好了除了减少迷路的可能性还能更有战斗力与匈奴作战,可是相对于比较死板的李广认为会耽误军令并没有采纳。
此时李广已经在东路迷了路,相对于李广的任务霍去病的会比较容易,放牧的农场目标比较大,而且霍去病本身了解匈奴的地型,加上他有匈奴人作为向导,所以并没有耽误军令。
霍去病和李广都是汉朝有名的将军,但是打击匈奴,霍去病屡战屡胜,而李广却多次受挫,我觉得是战术不同导致的。
霍去病没有被传统的思想束缚住,他去剿灭匈奴时,没有带后勤部队,而是一个士兵操控两只马,这样两只马又能轮流休息,不至于太累。要是突然遭遇匈奴的偷袭,其中一只马刚好精神饱满,军队的战斗力会大大提升。
而李广他的家族是很重视骑射的,李广本人在这方面也是做得很出色。但是李广在对匈奴的作战中却要求自己的士兵也要用这种方式去跟匈奴硬拼。要知道骑射才是匈奴的优势,而李广不去找匈奴的弱点,反而要在匈奴的优势方面一较高下,难怪他会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
要想打败匈奴,只能把他们的骑射优势控制到最小,然后以肉搏的方式取胜。李广是知道这个道理的,但是他始终放不下骑射战术。而霍去病就能抓住这一点去克制匈奴,从而达到屡战屡胜的效果。
李广在军队管理方面其实也做得不好,他没有严格要求自己的士兵,导致军队松散,如同一盘散沙,凝集不起来。李广虽然也有立过功,但是在抗击匈奴方面做得真的不好。艺术化的骑射对于匈奴不管用,松散的军队导致他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最终以自杀结束自己的一生。不过司马迁对于李广还是比较怜惜的,可能是因为家族原因吧,反而对屡次战胜匈奴的霍去病评价不是很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66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