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3年,全欧洲的目光都聚焦在战乱不断的意大利和整个地中海,而孤悬西北欧海外的英格兰则似乎正在成为一个边缘国家。但随着法国与神圣罗马帝国间的洲际大战蔓延,几乎大半个欧洲的势力都被卷了进来。依然保有巨大势力的英格兰人,自然无法免俗。而热衷战争和冒险的亨利八世,也将在这一年首次踏上战场。
青年时代的亨利八世
虽然亨利八世所属的都铎王朝,是在法国人庇护与资助下夺取了江山,却很快就为了利益与法国人渐行渐远。早在他父亲亨利七世时代,英格兰军队就曾经在布列塔尼登陆过。但在百年战争之后,英军进入法国通常只是为了示威和勒索,在拿到补偿金后便会直接回国。
反法同盟的建立 让亨利看到了击败法国的机会
年仅20出头的亨利八世,不愿意顺着父亲的轨迹给自己增加点财路。他一方面需要战功来稳固自己的王位,一方面也希望从法国人手里夺取土地。由于彼时的英王还经常宣称自己具有法兰西的王位继承权,所以亨利八世的行为就不会显得奇怪。加上妻子凯瑟琳的西班牙娘家已经和哈布斯堡联盟,亨利也受到了神圣罗马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的引诱。最终,英格兰加入了反对法国的康布雷同盟,并着手开辟新的西北战场。
亨利派出的首批部队 赶赴巴斯克地区作战
1511年,作为英军进攻法国西前奏的10000名陆海军士兵,被国王派往南方。他们在实力建增的皇家海军护卫下,抵达了位于比利牛斯山脉附近的巴斯克地区。亨利派遣这支部队,主要是为了支援自己的岳飞费迪南二世。后者正带着西班牙军队同法国人作战,准备拿下位于法西边界的小国纳瓦拉。至于真正的英军主力,则将在稍后度过英吉利海峡前进。
亨利八世的旗舰“亨利大帝”号
到了1513的年6月6日,亨利已经初步完成了自己的战争动员。超过20000人的军队被从英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地区被征集起来。其中有8000人作为先头部队抵达了英吉利海峡以南的加莱。这里也是英格兰王国在欧洲大陆的最后领地,更是他们进攻法兰西腹地的桥头堡。国王甚至还在行动前就从大陆盟友境内招募了800名德意志雇佣兵,在约定时间内同主力会合。他自己则在30日带着另外11000多军队抵达。
英格兰步兵中的长弓射手与重甲步兵
英军的首个目标便是诺曼底地区的小城特鲁昂。他们用堑壕围困了城市,并尝试用地道+炸药的爆破方式,弄塌特鲁昂城墙。炮兵部队则在城外筑起了一座炮台,方便火力直接倾斜到城墙背后。法军守备队的兵力非常有限,却不甘于仅仅锁在城墙背后等死。小股部队一直在乡间活跃,袭击落单的英军或辎重补给队伍。
英军的首个目标 特鲁昂
但亨利的英军具有绝对数量优势,并不会被局部骚扰所牵制。国王下令全军继续在城市东部建立稳固的第二个营地,以便在围困之余也挡住了法国军队的可能增援路线。在漫长的围攻战期间,他还有幸会晤了南下的马克西米连皇帝。后者虽然有其他战事分心,却也为亨利提供了更多雇佣兵部队。
亨利八世与马克西米连皇帝的会晤
虽然法国在整体国力和动员水平上都强于英格兰不少,但他们此时却接连陷入了意大利与西班牙边境战场。经过改革的早期王室常备军部队,被大量派往南方作战,剩下的也必须驻守国内的重要城镇。所以他们实际上组织不了太多的部队进行反击。一直到7月,才有800雇佣的阿尔巴尼亚轻骑兵出场。他们成功的突破了英军的封锁线,将部分补给品带入了特鲁昂。在留下80人帮助守军后,其他人又折返突围,将城市的近况报告给决策层定夺。
来自巴尔干半岛西部沿海的阿尔巴尼亚骑兵
8月,法军才匆匆聚集起了第二支7000多人的增援力量。除了数目不少的宪兵骑士连外,还有不少国内的常备方阵民兵和德意志雇佣军部队。这确保他们可以在正面战场上与英格兰-哈布斯堡联军抗衡。在已经熟悉了战场环境的阿尔巴尼亚人雇佣骑兵引导下,缓慢的进入战区。他的总指挥是被授予了宪兵骑士大师的贵族军团--帕里斯。麾下的贵族军官团里还包括了2名公爵和大名鼎鼎的无畏骑士--巴亚德。
相比之下,联军的兵力虽然占有,却被分散在两个独立营地里。大量的德意志、爱尔兰雇佣兵和英格兰地方民团一起,主要负责攻城。英王亨利则带着主要的机动骑兵部队,在城市东面预防法军大部队介入。两个营地之间还有一条河流阻隔,仅仅靠工程师临时修建的五座小桥相连。而且大部分英军此时仍然保持了中世纪后期的军队样式,无论步兵还是骑兵分队,都有不少人在使用传统长弓作战。为他们提供掩护的重步兵也多以较短的戟与钩镰为主要武器。如果遇到法兰西骑士和长枪方阵的夹击,非常容易溃散。加上需要防备守城部队的突围,英军实际上可立刻抽调的部队也比较有限。
在百年战争后期成名的法军宪兵骑士部队
但帕里斯却在靠近战场后作出了错误决策。因为忌惮联军的兵力强势,他担心正面交战失败会让法国暂时失去保卫西北部的野战力量。所以决定首先削弱围城部队,并为城里的守军再次进行补给。然后期望以两头的兵力进行对峙,迫使亨利八世自己主动调离军队。
正在起祈祷的巴亚德 他是当时欧陆驰名的勇武骑士
所以,法军将全部的步兵都留在了后方营地。包括帕里斯在内的全部2000多骑兵,将分兵三路行动。精锐的宪兵骑士将分为两组行动,同时攻击联军的两个营地。在吸引到他们的注意力后,让阿尔巴尼亚轻骑兵再次突入城内运输物资。为此,每个雇佣骑兵的马上都悬挂了熏肉和一袋火药。他们还特意选择了联军防御最松懈的凌晨出击,准备给对手造成巨大混乱。
亨利八世军队中的北方边地骑兵与德意志雇佣步兵
但在行动开始后不久,作为主力的宪兵骑士分队就遭遇了对手的侦查部队。那是一些长期活跃在英格兰北部的边地骑兵,虽然装备寒酸且不被委以重任,却经常肩负起了侦查、袭击和征粮等必不可少的职责。他们显然不是法兰西精锐贵族的对手,在事件不长的遭遇战中被轻松击溃。但也为英军带去了法军已经抵达的消息。亨利八世尽管不清楚法军的总兵力和计划,还是机警的派出了大量兵力布防。首批1100名骑士部队朝着轻骑兵指点的方向冲去,更多步兵和雇佣军也开始从河对岸的营地赶来。
法国人的犹豫不决 让自己错失了全部战机
帕里斯在关键时刻又犯下了第二个错误。因为知道自己的分队已经被发现,他直接放弃了进攻对手营地的想法。但为了确保阿尔巴尼亚分队的补给成功,他又选择在原地驻足观望。尽管麾下的骑士曾建议他加速发起攻击,但他却认为那样做意义不大。
英军的骑兵部队中还保留了不少骑马步弓手
很快,亨利八世派出的英军骑兵部队赶到。在发现法国骑士部队后,他们立刻按照几百年里的旧传统布置作战。贵族骑士与他们的侍从在中路策马集中,跟随他们的弓箭手则开始下马向两翼延伸。当帕里斯还在犹豫不决之际,密集的长弓箭矢开始射入他们的队伍。
宪兵骑士连在当时已经完成了全骑兵化转变
理论上,法国的宪兵骑士们也拥有自己的骑马步弓手掩护。但随着法军陷入各地鏖战,骑兵数量开始供不应求。于是很多原本的弓箭手编制,就逐步将自己重新转型为装备较轻的重骑兵。所以,在面对样式更古老的英格兰骑兵时,法国人反而非常被动。他们在之后的短兵交接中也不再占有任何优势。
英法两国骑士的短兵相接
此时,已经接近特鲁昂的阿尔巴尼亚人也遭到了联军步兵的射击。整个围城阵地都因为敌情而重新警戒起来,让原本要浑水摸鱼的东欧人也没有办法。这些不善于打硬仗的巴尔干轻骑,迅速溃败,并在无意中又冲入了法军骑士的侧翼。
法军骑士陷入了英军骑兵 弓箭手和德国佣兵的包围
最后,大批枪矛林立的德意志雇佣兵方阵也逐渐抵达,大有包围所有法国骑士的架势。法国人的士气瞬间跌到谷底,大部分人转身开始疯狂撤退。纵然有帕里斯和勇敢的巴亚德不断激励和鼓舞,还是阻止不了其他人的求生欲望。一些人不仅丢掉了骑枪或长矛,甚至撤掉坐骑身上的马甲,以便加快逃跑速度。联军骑兵则在后面追赶了几个小时,俘虏了包括主帅帕里斯在内的很多贵族军官。巴亚尔个人战力再强,也双拳难敌四手。索性按照古老的骑士制度,向一名他看到的英格兰贵族军官投降。
正在同德意志骑士交谈的马克西米连皇帝
在战场的另一头,还是有宪兵骑士分队发起了徒劳的进攻。但面对已经严阵以待的联军,小规模骑士部队根本难以为继。这些人也只能加入了逃亡者的队伍。这样战役就在法国人的混乱溃败中结束。他们损失了几乎全部的骑兵,只有少数人得以逃到步兵营地幸免。英军的损失则轻微的可以忽略不计。由于有大量的骑兵阵亡,他们的马刺被英国人搜集出来。“马刺战役”也因此得名。
联军步兵随后也对法军营地进行的了攻击,并迫使法国人撤出了多个据点。遭到围困的特鲁昂城,在马刺战役结束后就失去了全部希望。城里的守备队一直坚持到8月22日,才向英王宣布投降。
围城期间 发生械斗的英国与德意志士兵
此后,英国人开始拆除特鲁昂城的防御工事,以便确保本地不再能成为阻拦他们的基地。但英王和皇帝都已经准备开始进攻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图尔奈。志得意满的亨利八世,在自己的首次征战中就获得了大胜。虽然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己方的数量优势与法国人的指挥失误,但对于年轻的国王来说已是非常不错。
但就此时,英格兰北部的急报传来,一支庞大的苏格兰军队开始越境南下。显然,他们是依照中世纪留下的同盟协议,出兵为法国人分摊压力。由于英军主力不可能及时赶回,他们就只能寄希望于留在本土的民兵团了......
圣女贞德,1412年1月6日出生于法国东雷米,法国军事家,天主教圣人,法国人民心中的自由女神像。被法国人认为是民族英雄,她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17岁就能指挥国家军队的女孩。在英法百年战争中,她领导法国军队抗击英国入侵,支持法国查理七世加冕。
圣女贞德为法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勃艮第公国俘获后,很快被英国人用一大笔钱买下。他被英国当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诬陷为异端和女巫,并被处以火刑。才十九岁。当英国军队被赶出法国时,贞德的母亲说服教皇加里斯都三世再次审理贞德的案件,她于1456年被平反。500年后,它被梵蒂冈封为圣徒。
圣女贞德,一个识字不多的农家女孩,据说是受了上帝的指引,拯救了被英军打得落花流水的祖国法国。据说圣女贞德的战前预言是准确的,在战争中可以一一验证,这是神学很难解释的。
以下是圣女贞德领导的法国抗击外敌入侵的著名战役,帕蒂战役。
1429年的帕泰战役,在百年战争结束时,法国骑兵在圣女贞德的指挥下击败了英国军队。奥尔良战役
二良之战是英法百年战争中的一次著名战役。在圣女贞德的领导下,被困多年的法国南部重镇奥尔良得到了缓解,从而为法国最终赢得战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在圣女贞德的领导下,法军先后攻占了亚尔河、卢瓦尔河畔的梅伦、博让西,收复了大片失去的法国领土,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在支持法国国王查理七世登基后,他的巨大贡献被人羡慕,国王也觉得自己是高震之主,于是疏远了圣女贞德。
后来圣女贞德被俘,俘虏被高价卖给法国的死敌英国。然而法王无动于衷,陷入了敌人的魔掌。可以预见,琼的命运会非常悲惨。
后来,圣女贞德被英国军队以莫须有的罪名审判定罪,并被烧死。
一代法国女英雄,17岁领兵,19岁战死。悲哀。
英法百年战争对历史的影响
百年战役发生于1337年-1453年之间。后者也是中世纪结束的标志之一。战役过程中,两边的兵器装备、战役体制、战术思维都有缓慢而深入的改动。
战役开端时,两国主要以西欧本来的贵族兵源制,由各领主征集戎行,有服役时间考量。这对跨海远征的英格兰很晦气,所以转而招募更多来自基层公民的雇佣兵,并配合以有名的长弓兵战术。法国则迫于初期战局失利,有必要扩张王室统合权力以抵御外敌。因此在战役结束时,两边都已走上中央集权的路途。
英格兰在数次战役取胜,严峻挑战了西欧贵族马队的军事独占位置。战后,成功的法国仍保存许多重马队传统,但步卒能够打败马队的思维现已流传四方,步卒的重要性从此不断提升,马队终究则消失了。
百年战役影响
战役体制
战役开端时,两国主要以西欧本来的贵族兵源制,由各领主征集戎行,有服役时间考量。这对跨海远征的英格兰很晦气,所以转而招募更多来自基层公民的雇佣兵,并配合以有名的长弓兵战术。法国则迫于初期战局失利,有必要扩张王室控制权力以抵御外敌。因此在战役结束时,两边都已走上中央集权的路途。
英格兰在数次战役取胜,严峻挑战了西欧贵族马队的军事独占位置。战后,成功的法国仍保存许多重马队传统,但步卒能够打败马队的思维现已流传四方,步卒的重要性从此不断提升,马队终究则消失了。
战术思维
战役初期,法国在各次大会战都运用重马队正面冲击,到了1415年的阿金库尔战役,已仿照对手让部分马队下马步行战斗,这说明马队步卒的战场人物已大幅改动。法国借由布衣出身的圣女贞德鼓舞士气获得终究成功,更突显骑士贵族为主的法军于战役中屡屡失利,标识出贵族骑士阶级的阑珊和民族战役特性的兴起。
兵器装备
百年战役中,两边的兵器装备也经历了改良和演化,14世纪开战时,当时最好的盔甲依然为锁链甲,这和之前数个世纪比较并没有本质上的进化和改善,而15世纪战役中后期时,新形态的板甲现已成为了贵族骑士们的普遍装备。在连续不断的围攻战中,两边也重视攻城兵器的设计和应用,在后期,法军开端大规模运用火药及火炮作为兵器而取取成功,并在这些新型兵器上具有科技领先位置,即由此促进了新形态的战役方法。
总结:
1.英法百年战役完全将英格兰和法兰西这两个曾经有着诸多根由的民族划开,英格兰王室的法兰西情节也随之淡去。
2.战后两边都走向复兴:英格兰由于失去了大部分欧洲大陆的土地(除加莱),转而专注经营国内,经过都铎王朝的一系列变革,终究最先走入现代,称霸海上。法兰西则完成了本质意义上的统一,为其称霸欧洲大陆打下了根底。
3.在一定程度上改动了中世纪欧洲传统作战方法。英格兰的长弓在战役中大放异彩,让法兰西的骑士老爷们颜面扫地。以往马队只是依托简略的冲击对步卒的那种天然生成的优越感化为乌有,骑士之花也随之开端凋落。战役后期两边对火炮的运用也初见中世纪后期战役形式的端倪。
英法百年战争是世界上最长的战争吗
百年战争是指英国和法国,以及后来加入的勃艮第,于1337年-1453年间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百年战争中,发展出不少新战术和武器。战争胜利使法国完成民族统一,为日后在欧洲大陆扩张打下基础;英格兰几乎丧失所有的法国领地,但也使英格兰的民族主义兴起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百年战争中,发展出不少新战术和武器。
战争胜利使法国完成民族统一,为日后在欧洲大陆扩张打下基础;英格兰几乎丧失所有的法国领地,但也使英格兰的民族主义兴起。英法百年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依旧困扰着很多人,原来当时北欧维京海盗骚扰侵略法国海岸由来已久。卡洛林王朝时期,法兰克统治者查理三世同意这些北欧人在法国海岸诺曼底定居下来,他们后来建立了诺曼底公国。
1066年诺曼底人在征服者威廉的统帅下成功地入侵英格兰,他们同时统治着英格兰和诺曼底。1216年盎格鲁—诺曼统治者失去了对诺曼底的控制,12世纪中,英国金雀花王朝在法国占有广阔领地,12到13世纪,法国国王逐渐夺回部分被英王占领的土地。
14世纪初,英国仍占据法国南部阿基坦地区,成为法国政治统一的最大障碍,法国人试图把英国人由法国西南部赶走,从而统一法国。英国当然不愿退出,并欲夺回祖先的土地如诺曼底、曼恩、安茹等。当时英法两国因为贸易利益的关系,均对佛兰德斯作出争夺,使它们之间的冲突加深。1328年,法国占领佛兰德,英王爱德华三世下令禁止羊毛出口。佛兰德因失去原料来源,转而支持英国的百年战争中战场上的反法政策法国也一心想要夺回自己的领土,这就是英法百年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
百年战争的影响:
战争体制:战争开始时,两国主要以西欧原来的贵族兵源制,由各领主募集军队,有服役时间考量。这对跨海远征的英格兰很不利,于是转而招募更多来自下层人民的雇佣兵,并配合以有名的长弓兵战术。法国则迫于初期战局失利,必须扩张王室统治权力以抵挡外敌。因此在战争结束时,双方都已走上中央集权的道路。
英格兰在数次战役得胜,严重挑战了西欧贵族骑兵的军事垄断地位。战后,胜利的法国仍保留许多重骑兵传统,但步兵能够打败骑兵的思想已经流传四方,步兵的重要性从此不断提升,骑兵最终则消失了。?
战术思想:战争初期,法国在各次大会战都使用重骑兵正面冲击,到了1415 年的阿金库尔战役,已模仿对手让部分骑兵下马徒步战斗,这说明骑兵步兵的战场角色已大幅改变。法国借由平民出身的圣女贞德鼓舞士气取得最后胜利,更突显骑士贵族为主的法军于战争中屡屡失败,标识出贵族骑士阶层的衰退和民族战争特性的兴起。
武器装备:百年战争中,双方的武器装备也经历了改良和演化,14世纪开战时,当时最好的盔甲仍然为锁链甲,这和之前数个世纪相比并没有本质上的进化和改善,而15世纪战争中后期时,新形态的板甲已经成为了贵族骑士们的普遍装备。在连续不断的围攻战中,双方也重视攻城武器的设计和应用,在后期,法军开始大规模使用火药及火炮作为武器而取得胜利,并在这些新型武器上具有科技领先地位,即由此促使了新形态的战争方式。
英法百年战争的评价:英法百年战争在两国历史上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获得胜利的法国在之后进行着欧洲大陆的扩张,失败的英格兰也没有就此一蹶不振而是日后成为了日不落帝国。那么历史对于旷日持久的英法百年战争的评价究竟如何呢?
正如每一个硬币都有正反两面,对于英法百年战争的评价也有好坏两面。首先负面的评价:双方爆发百年战争是皇室及贵族为了获得利益的原因,可对于当时的无辜的百姓来说这无疑是一场持续了一百多年的屠杀,是一场大灾难。当时除了无休止的打仗,黑死病在那个年代也十分流行,在两者的打击下,双方的经济都收到了重创,民不聊生。有西方学者在评价这场战争中写到:这场战争持续了多久,人民就哭了多久。起初这场战争是因为争夺王位而起,后来变成了英国侵略法国,而法国反对侵略的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也完全超出了当时两国统治者的预料。
对于英法百年战争的评价较好的一面则表现在:它激发了法国人们民族意识。他们开始意识到靠国王之间的联姻并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反而会带来王位争夺等种种问题。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贞德姑娘,为了捍卫民族的利益,促进民族的解放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使法国人民团结起来,摆脱了英国的统治。法国和英国从此之后都成为了君主专制的国家。
古代史:英法百年战争
英王爱德华三世的母亲是法王查理四世的姐姐伊莎贝拉。1325年,为满足伊莎贝拉的要求,爱德华二世(爱德华三世的父亲)将奥斯坦德公国(位于法国)交给他的儿子统治,查理四世也欣然同意。这样,年轻的王子就变查理的属臣1327年1月13日,年仅15岁的爱德华三世被拥立为英王。一年以后,查理四逝世留下妻子和女儿,没有儿子。查理四世的堂兄弟以继承人只应限于男性为由,于5月29日加冕为法兰西王,就是菲利普六世。消息传到英国之后,伊莎贝拉大感不悦,因为她的儿子在开普坦世系中更有理由获得法王的继承权。英国派了一个使团从伦敦前往巴黎为爱德提出继承权要求,并对非利普的篡位表示抗议但由于英国宫廷没有贯彻这项要求实力,所以抗议只是一纸空文。不久,菲利普就以牙还牙,也派出一个使团到伦敦对爱德华说:在菲利普的所有臣子中,只有他还没来朝贺,希望他也能照办。
如果爱德华不向法王宣誓效忠,那么奥斯坦德领地将予以没收。在威胁面前,爱德华不能不表示臣服。1329年6月6日,他如约入朝,在亚眠大教堂中,正式成为菲利普的臣子。英国的国王是法王的臣民,这种复杂的臣属关系构成了百年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百年战争并不仅限于王朝和封建的问题,而是那个时代各种条件所造成的。教皇的权威已在消亡之中,帝国的影响趋于湮灭王国开始兴起,贸易逐渐成为王国之间的主要竞争手段;制海权的问题开始出现了;从十字时代产生的骑士精神也已经演变成了好勇斗狠的风气。最重要的是,西欧太小了,不能两个强国发展。这一切因素以爱德华的继承权的面目出现,造成所谓百年战争。1331年11月,7岁的大卫在斯科尼加冕,成为苏格兰的国王。苏格兰和英格兰随即爆发了战争,法王菲利普给苏格兰提供了资助,后来又收容了大卫,这就使英格兰和法兰西站到了对立面。爱德华决定经过低地国家进攻法兰西,1337年11月11日,英军登上了法国的坎德萨岛,百年战争自此开始。
14世纪的法兰西是一个巨大而繁荣的国家,人口达到了2千万。但在经过了黑死病之后,英国的人口只有370万。然而,中世纪的法国仍然保持着封建制的战争观念,军队以精选人员为基础,而不是依赖广大的人力。法国的骑士在数量上多于英国,但纪律却较差,仍然认为步兵在战场上出现是有辱尊严的,其战术还是设法将敌人挑下马来加以生擒以便勒索赎金。而爱德华却比较注重“杀伤在观念上,他的战术要比封建式更为“近代化”些的第一阶段(1337~1360年),英法双方围绕争夺佛兰德尔和基恩展开战事。英王忙于扩大同盟,而法王则不声不响忙着对英吉利海岸作战。他利用诺曼底人、西班牙人不列颠人和热那亚人的舰队扫荡海峡。没有一艘离开英格兰的船只不被抢劫,所有人员不是被杀就是被俘。不过,在1340年的斯鲁伊斯海战中,英国海军重创法国海军夺得了制海权从而确保战争可以拖延下去。
1346年8月底,英法军队在克勒西会战。英军共有8500余人,包括重装甲兵、弓弩手。据说爱德华还有3门火炮。法国共有重装甲兵8000人,支援他们的是4000名步兵,其中包括一批热那亚十字弩手,法国的骑士(重甲兵)也分为三个集团。这是一支强大的兵力在中世纪,从来没有在一个战场上集中过这样多的骑士。8月26日,菲利普沿着阿伯维利一赫斯丁大前进,另派莫尼勋爵和三个骑士先去侦察敌情。莫尼说爱德华正在克勒西,建议国王暂停前进,宿营过夜,以便后队可以赶上来,然后在次日上午再用全军进攻。菲利普命令照计行事。然而就在这一过程中,法军发生了很大的意外,结果使会战一败涂地。一位名叫弗罗萨特的人记载道:“前面的人停了,可是后面的却说必须前进到与前排平行的位置再停止;由于后面在推进,所以前排也就停止不了,国王和元帅们都无法使他们停下来。于是他们虽未奉命,还是照样前进,直到看见敌人为止,当最当面的法军看到英军后,马上秩序大向后倒退,这又使后面的部队受到惊骇以为已经发生了战斗。在阿伯维利和克勒西之间的道路上,到处都挤满了人,虽然距离敌人还有三个里格’(约等于三英里),他们却拔出刀剑,大声喊杀好像疯了一样。除非在场的人,否则很难想象其混乱情形。黄昏时候,大雨倾盆,雷电交加,发生了常恐怖的日食现象。大雨过后,法军开始向洼地中央进发。当他们接近英国人时,法军高声大喊,恐吓他们,但英军沉静异常。他们再喊一次,英军还是不动。
他们大喊三次之后,开始发射方头箭。英军的弓弩手前进一步,霎时间,箭矢如雪片一样向法军飞去,射穿了他们手臂和头部,透过了装甲,甚至割断了弓弦。法军纷纷向后奔逃。射到法国骑兵身上的箭,使他们的马匹乱跳乱跑,践踏在那些逃走的步兵身上。骑士们用刀剑在乱军中砍路前进,“弓弩手就把箭向他们中间射去。几乎不需瞄准就可箭无虚发,每一箭都可以射中人或马,射透他们的头、臂或腿,并使马发狂。有的站立不动,有的向两边冲,有的回过头来跑,于是秩序大乱。在被击败之后,法军第一列并未让出正面好让第二列来进攻。于是当第二列冲锋时发生了极大的混乱。每当法国骑士退却之后,爱德华军中的威尔士人就挺着长刀冲上去杀人,被杀死的有许多公侯贵族。法王菲利普头上受了箭伤,坐骑也中了箭。在整个会战中,法军完全没有一个具体的计划,每批骑士都只有一个观念,就是接近敌人,自始至终法军一直混乱不堪。而爱德华始终控制着他的部队,整夜严阵以待。
到8月27日上午,当最后一批法军被击退之后,爱华才允许部下解散行列,去搜劫死人身上的财物这时才发现被杀的人中有波希米亚国王、洛林公爵和10位伯爵以及1542名骑士,普通士兵可能在1万人以上。英军的损失据说非常轻,只有两位骑士、一位乡绅、40多名士兵和几十名威尔士人。克勒西一战中,法国被打晕了,英格兰却被灌醉了。它成了百年战争的精神基础。1347年,经过11个月的围攻后,英国占领了海岸要塞加来港。这个要塞保留在英国人手中达200年以上,直到1558年1月8日才被斯公爵攻陷。9月28日,双方同盟国之间签订了一个休战条约,有效期到1348年7月9日为止。将近10年的休战之后,1356年,英军在普提埃战役中再次击败法军。在这场战役中英军弓箭手和马下的武装士兵与法国的骑士对,法军的战马很容易受伤,结果被轻易击败。法王和他的一个儿子沦为英军的阶下之囚1360年,英法签订和约,从卢瓦尔河至比利牛斯以南的法国领土被割让给英国。为了夺回英占领区,法王查理五世改编了军队,整顿了税制他用雇佣步兵取代部分骑士民团,并建立了野战炮兵和新的舰队。法军采用突袭和游击战术到70年代末已逐步迫使英军退到沿海一带。英国与法国签订停战协定。
1415年,英国重启战端,在阿金库尔战役中大败法军,迫使法国于1420年5月21日签订丧权辱国的和约,法国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英王亨利五世宣布自己为法国摄政王有权在法王查理六世死后继承法国王位。法国遭到侵略者的洗劫和瓜分,处境十分困难。法国民众开始发动大规模的游击战争,其代表人物是圣女贞德。贞德出生在法国北部香槟与洛林交界处的杜列米村,艰苦的生活使她逐渐成为一个性格坚强、不怕困难的少女。1428年,她3次求见王太子,陈述救国大计。1429年4月27日,王太子授予贞德以“战争总指挥”的头衔。她全身甲胄,腰悬宝剑,捧着一面大旗,上面绣着耶稣马利亚”字样,跨上战马率军向奥尔良进发。4月29日晚8时,贞德进入奥尔良,全城军民燃着火炬来欢迎她。
5月8日,被英军包围209天的奥尔良终于解围,战局朝有利于法国的方向发展。接着,贞德又率军收复了许多北方领土。贞德变成了“天使”,受到人们的称颂。但是宫廷贵族和查理七世的将军们不满意这位“平凡的农民丫头”影响的扩大,他们蓄意谋害贞德。1430年,在康边城附近的战斗中,封建主竟然以4万法郎的价格将她卖给了英国人131年5月29日上午,在备受酷刑之后,贞德在卢昂城下被活活烧死,骨灰被投到塞纳河中。死时,贞德还不满20岁。贞德之死激起了法国人民的极大义愤和高度的爱国热情,在人民运动的压力下,法国当局对军队进行了整顿。1437年法军攻取巴黎,1441年收复香槟,1450年夺回曼恩和诺曼底,453年又收复基恩。1453年10月19日,英军在波尔多投降,战争结束。百年战争持续了116年,给法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促进了法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加速了法兰西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法兰西以一个崭新的统一的民族国家进入世界民族国家之林。战后的英国,在经历了一段内部的政治纷争后,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66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