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李绅为什么会被百姓痛恨他做了什么

以史为鉴 2023-07-05 16:47:31

李绅为什么会被百姓痛恨他做了什么

你们知道写下《悯农》留下千古名句的李绅,百姓为何十分痛恨他,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句诗出自李绅的《悯农》,在今天成为千古名句。而《悯农》也一直出现在小学的课本上,让后世体会到诗人创作之意,感受到农民的辛苦。

因为《悯农》,后世对李绅的印象一直是体恤百姓的伟大诗人形象,但历史中的李绅却有着不堪的一面。作为一个诗人,李绅从来不甘于做一个悠闲山林的诗人,而是一心跻入官场,成为唐朝宰相。

史料记载,李绅在六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从小跟着母亲生活,因为自幼好学,李绅从小就才学出众。青年时的李绅因为遇到农民每日劳作而没有休息的时间愤怒写出了《悯农》,影响颇大。公元806年,李绅中了进士,补国子监助教走上了仕途之路。

之后,李绅前往了金陵入了李锜府中,因不满李琦谋反一事被陷害入狱,在李琦案后长安任校书郎。在为官期间,李绅因为卷入朋党之争,和李德裕非常要好,也因为德裕步步高升,官至唐朝宰相。此时的李绅也一改往日是非分明的形象,变得是非不分,非常暴戾。

据称,在得知李绅进入官场后,李绅的一位友人前专门来拜访他,但还在未见到李绅之前,这位友人的家仆和一位市民发生了冲突,李绅得知后不问缘由就将友人的家仆和市民处以极刑,而专门前来拜访他的这位友人也成了流放的囚犯。显然,李绅在拥有了权势之后,非常暴力。

李绅为官期间的暴乱导致当地百姓纷纷逃亡异乡,然而,李绅却不以为然,变得更加残暴。

就算是到了晚年,李绅依旧如此。公元845年,李绅奉命出任淮南节度使,在此期间,李绅听说扬州江都县尉吴湘为官作风十分不堪,贪污成性不说还强抢民女。同样,李绅在不问缘由的情况下将吴湘捉拿归案,便判处死刑。因为感觉到此案非常蹊跷,朝廷其他官员对此案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调查结果证实了吴湘虽然贪污,但强抢民女一事却是他人栽赃,罪不至死。

不过一意孤行的李绅执意将其处死,李绅此举让人后怕。对于李绅的残暴,后世无法将那个怜悯农民的诗人和残暴的官员联想到一块儿,李绅为官生涯中的种种,不失为是李绅一生中的污点。

写出了《悯农》的李绅,他为何自己成为了一个坏官?

出身于官宦世家,曾祖父曾做过武则天时期的中书令,曾祖父和父亲也是唐代的地方官员,但是父亲早亡,全靠母亲将他抚养成人,并且生活在唐朝的中晚期,藩镇割据,民不聊生,生活也过的十分艰苦,所以在他的早期才写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样的诗句,他十分了解农民的艰苦。他也是个饱腹经纶的人,但是他的仕进之路却异常坎坷,考了三次历时九年才中了一个进士。

李绅当官之后,很受皇帝的欣赏,被升为翰林学士。有一年,李绅回乡探亲,正好遇见了他的同僚浙东节度使李逢吉,这两个人是同年考中的进士,而且还都是好友,自然免不了一叙。两个人一起携手走到了观稼台上,李绅望着田里辛苦劳作的农民,感慨万千,于是吟诗一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逢吉听完之后大加赞赏,夸其才学非凡,李绅也是不禁夸,立马又来了一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逢吉这一听,觉得这李绅是在表达对朝廷的不满啊,心中就有了主意,回到所住之地后,李逢吉让李绅将诗文写下来,赠给他留作纪念。回京之后,李逢吉立马上奏皇上说:"翰林学士李绅,对朝廷不满,还写了反诗已泄私愤。"说完立马将反诗呈上,希望借此能够加官进爵。皇帝一看这诗是有点不高兴,就下令将李绅找来会话。

李绅立即向皇帝解释说,这是自己看见百姓农耕辛苦,但却食不果腹,心中不忍,所以写了这首诗。皇帝听完之后并没有追究,反而对李绅说:"多亏了爱卿提醒朕,朕久居庙堂之上,竟然忘了体恤百姓疾苦,这是朕的过错啊。为了嘉奖你,就封你为尚书右仆射。李绅大喜,立马叩头谢恩。

奢侈的生活在李绅步入官场之后,那颗赤子之心已经被名利所腐蚀,同时代的刘禹锡曾做了一首诗《赠司空妓》说的就是李绅,诗句是这样的"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当时刘禹锡被贬做苏州刺史,当时的李绅在当时做的是司空,邀请刘禹锡去他家做客,谁知刘禹锡看到李绅家里,美女歌妓成群,生活骄奢淫逸令刘禹锡感到不满,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司空见惯"这个成语也是出自于李绅和刘禹锡的这个典故。据说他为了吃鸡舌而杀鸡三百。

据说他曾让他的族叔叫他爷爷,对待朋友也是忘恩负义,在当地为官鱼肉百姓,还参加当时的"牛李党争",站在李德裕这一方。后李德裕被罢免职务,李绅等同党也被定性为酷吏,子孙三代不得入仕。

写悯农的李绅、凿壁偷光的匡衡,功成名就后,为何成为巨贪?

人性大概是在世界上最复杂的一种东西了,比如,现在绝大部分老百姓都会十分痛恨贪官,然而,这种痛恨虽然是正确的,但是原因却未必那么光明。很多人痛恨的,也许不是贪官贪污腐败的行为,而是痛恨他们自己没有机会贪污腐败。

如果真的让曾经痛骂贪官的人当上了官儿,也许他们贪婪,比他们所痛恨的贪官更厉害。也不知道幸与不幸,事实是,痛恨贪官的人,绝大部分是没有机会真正坐上那个位置的,然而,终究有些人是有这样的机会的,例如李绅,例如匡衡。

在九年义务教育制中,《悯农》大概是全国几乎所有小学生最早接触的一首诗了,从《悯农》中,我们知道了农民的辛苦和粮食不易,也一直相信,能够写下这种体会百姓疾苦的作者李绅,肯定是一位好官;有同样观感的还有凿壁偷光的匡衡。儿时听别人讲凿壁偷光的故事,出生寒门的匡衡凿穿了墙壁,借以微弱之光奋发学习,最终位极人臣,这种励志故事,不知鼓舞了多少国人奋发图强。

悯农

写下?粒粒皆辛苦?的李绅,曾经亲眼目睹过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正因为他经历过这种生活,才能够写下这首妇孺皆知的千古诗篇。然而,当他步入仕途,坐上宰相之位以后,却完全变成了一个只懂贪图享乐的贪官。

有野史记载,李绅很喜欢吃鸡舌,每吃一盘鸡舌,下人就要为他宰杀几百只活鸡,这可是当时贫苦人家一年的口粮。这种骄奢淫逸的程度,简直令人发指。除此之外,他利用手中职权结党营私,犯下冤假错案,与往日的诗人形象严重不符。

李绅

匡衡也是如此,出身贫苦的匡衡,立志求学的精神至今都在广为流传,他也凭借自己的努力,在汉元帝年间坐上丞相之职,元帝封他为安乐侯,享有封地3100顷。然而,成为百官之首的匡衡,逐渐被眼前利益迷惑了双眼、蒙蔽了他的心智。

当时,匡衡手中封地在进行丈量时出现错误,多划了400顷给他。他的手下发现这件事以后,将错误告知匡衡,谁知他却无动于衷,反而一错再错。最后,匡衡从这块多出来的土地上,多获得了上千余担的粮食。

凿壁偷光

李绅和匡衡二人明明都有着贫穷身世,通过自己的努力位极人臣,是典型的寒门贵子。到底是何原因,让他们忘却了过去的奋发图强,忘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成为了贪婪无度的贪官呢?

其实细数历朝历代的贪官,出生于贫农家庭的贪官不在少数。这与他们所生活的大背景有关,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走上高位,所以当他们将权势富贵位于手中之时,这些人都觉得这些东西都是他们应得的。这样一来,当他们贪污的时候,丝毫不会有羞愧之心。

匡衡

这也是这一类官员的可悲之处,经历了社会底层的挣扎,他们不愿意让自己在活在原来的苦难之中。所以他们开始放纵自己,将手中权力肆意挥霍,再加上周围人对他们的趋炎附势,贪官就开始结党营私,得意忘形。

最终贪污的数量越来越大,导致他们的世界观被金钱和名利重新塑造,让他们忘了自己原本的初心。李绅和匡衡都属于这一类人,这种世界观的重塑,这种身居高位的得意忘形,最终也导致了他们的身败名裂。

吴湘案成李绅一生最大污点,李绅和吴湘有什么恩怨

李绅是唐朝宰相,也是一名诗人。李绅有一首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我们都非常熟悉的《悯农》就出自李绅笔下。能写出这样一首诗的人,想必是最能理解民间疾苦的人,不过李绅的一生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光彩。吴湘案便是李绅为官路上的最大污点,他可能是为了报复,执意将吴湘判以死刑,实际上这是一场冤案。等李绅死后,吴湘得到平反,而李绅根据唐法,被处以“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惩罚。

相信很多人小的时候,都曾读过这首《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主要是想告诉大家,农民种田非常辛苦,希望大家要注意珍惜粮食。而说到这首诗的时候,想必不少人一定很清楚他的作者是谁。没错,他就是一个叫李绅的官员。

按理来说,有此觉悟的官员本应该是一位清官才对。但是实际上,李绅在当上官员后,便逐渐踏上了腐败之路,成了被朝廷和老百姓们唾弃的渣渣。

那么,写出《悯农》一诗的李绅,在当上官员后,最终会踏上腐败之路,成为祸害百姓的贪官呢?

一、家道中落,李绅尝尽人间疾苦

李绅降生的那个家庭,条件刚开始是挺好。起码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官员,吃穿方面向来不用发愁。不过这种好日子并未维持多长时间,在李绅的父亲逝世后,年幼的李绅便跟母亲一起过上了非常凄苦的生活。好在李绅的母亲比较会打理生活,所以即便他们家的情况已经变得比较糟糕了,李绅照样有机会读书和参加科举考试。不过李绅的科考之路走得也非常艰难,直到将近三十岁的时候才考中进士。

而在他没有考中进士之前,遭受了很多人的白眼。就算是到亲戚家去串门,也会被对方冷言冷语的讽刺一番。正因为如此,李绅才更乐意去跟那些条件远不如自己的农人接触。也正是因为有了跟农人们接触的机会,他才意识到普通老百姓们所过的生活,远比他所过的生活还要艰辛很多。于是,他在看到农人在烈日下种田的场景后,便写出了那首流传千古的名诗《悯农》。

二、进士及第后的李绅,情况并未发生明显的好转

二十七岁的时候,屡试不第的李绅总算顺利考中了进士,并因此得以踏上仕途。本来他以为如此一来,他的境遇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实际上,情况远没有他想得那么好。因为他当时的官职并不大,所以谁都能欺负他。他觉得这样很没意思,便干脆辞职去给别人当幕僚了。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伺候的那个人竟然生了谋反之心。为了不跟着对方一起担上谋反的罪名,他便想逃跑。只是还没等到他采取行动,对方就率先将他给关押了起来。直到对方被杀,李绅才得以重见天日。

后来,无权无势无财的李绅,去一座名为惠山寺的寺庙中住了一段时间。但因他当时的情况非常糟糕,所以连寺庙里的和尚都常常欺负他。也正是因为这样,原本心地善良的李绅,渐渐变得心狠手辣和不择手段。等到他因为巴结权贵而得势后,甚至还曾专门去报复过惠山寺的那些和尚们。而且自此以后,李绅便尝到了有权有势的甜头。甚至开始为了得到更大的权势而做更过分的事情,完全忘了他当初曾立下要当个清官的大志向。

三、得势后的李绅,过上了无比奢侈随心的生活

李绅得到了高官厚禄后,不仅无心为天下的百姓们谋福利,而且还让自己过上了足够奢靡的生活。他在家中养了很多歌妓,吃饭只吃食材中最精华的那一小部分。据说他吃鸡的时候,就只吃鸡的舌尖。剩余的部分,他通通会让人给扔掉。

于是每次厨房的厨师给他做这道菜,都得提前杀好数百只鸡才行。除此之外,每每遇到不服他管束或者他看不顺眼的人时,他便会瞬间化身成恶魔,然后想方设法将对方给弄死。正因如此,他经手过的案件中,才会出现那么多的冤假错案。

吴湘案中,有人认为李绅执意处死吴湘,是为讨好李党老大李德裕而实施的一次报复行动。吴湘的叔父吴武陵当年得罪过李德裕的老爸李吉甫,两家是世仇。为了取悦李德裕,李绅将吴武陵的侄子吴湘也列为报复对象,因而罗织罪名,处其死刑。

按理来说,像李绅这样的人理应不得善终。但是实际上,李绅却得到了善终。他死的时候已经七十多岁了,而且死后还得以被朝廷追封。好在他死之后,他经手的那些冤假错案得到了平反。所以没过多久,李绅的报应便都报在了他的子孙后代们的身上。

总结

如此一来,不光天下的百姓们纷纷咒骂李绅,就连他自己的那些子孙后代们,也都因跟他有血缘关系而感到无比羞耻。由此看来,李绅的结局也算不得有多好。若是他能坚守本心,踏踏实实做个能为百姓们出力的清官,最起码死后不至于会祸及子孙。可惜他曾经表现出来的很高的觉悟,全都被仇恨给弄没了,实在是有些可惜了。

李绅的故事传说

唐朝时候,亳州出了一名大诗人,名叫李绅。李绅自幼好学,二十七岁中了进士,皇帝见他学识渊搏,才学出众,招官翰林学士。 有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亳州探亲访友。恰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经亳州,二人是同榜进士,又是文朋诗友,久别重逢,自然要盘桓一日。这天,李绅和李逢吉携手登上城东观稼台。二人遥望远方,心潮起伏。李逢吉感慨之余,吟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何得千里朝野路,累年迁任如登台。”意思是,如果升官能象登台这样快就好了。李绅此时却被另一种景象感动了。他看到田野里的农夫,在火热的阳光下锄地,不禁感慨,随口吟道: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逢吉听了,连说:“好,好!这首作得太好了!一粥一饭得来都不易呀!”
李绅仰天长叹了一口气,接着又吟道: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逢吉一听,这不是在揭朝廷的短吗?这小子好大胆,回到书房,李逢吉对李绅说:“老兄能否将刚才吟的两首诗抄下来赠我,也不枉我二人同游一场。”李绅沉吟一下说:“小诗不过三四十字,为兄听过,自然记得,何必抄录?若一定落笔,不如另写一首相赠。”李逢吉只得说:“也好,也好。”于是,李绅又提笔写下一首:
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
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写好,递与李逢吉斧正。李逢吉看了,觉得这首诗在指责朝廷方面,比上两首更为具体。第二天,李逢吉便辞别李绅,离亳进京了。李逢吉表面上对李绅很好,可内心里却想拿他作垫脚石,再高升一级。他回到朝中,立即向皇上进谗说:“启禀万岁,今有翰林院学士李绅,写反诗发泄私愤。”武宗皇帝大吃一惊,忙问:“何以见得?”李逢吉连忙将李绅诗奉上。武宗皇帝召李绅上金殿,拿出那首诗来,李绅看看,说道:“这是微臣回乡后,看到民生疾苦,即情写下的,望陛下体察!”武宗说:“久居高堂,忘却民情,朕之过也,亏卿提醒。今朕封你尚书右仆射,以便共商朝事,治国安民。”李绅叩头道:“谢皇上!”武宗又道:“此事多亏李逢吉举荐。”李绅则对李逢吉感激不尽。而李逢吉呢,听说李绅反而升了官,又惊又怕,正胆颤心惊,李绅却登门向他表示谢意。李逢吉更是蒙在鼓里,只好哼之哈之。不久,李逢吉被调任为云南观察使,降了官。这时他才感到自己是偷鸡不着蚀把米。李绅的三首悯农诗,千百年来人们只见到前两首。第3首《悯农诗》被传到皇宫,直到近代,人们才在敦煌石窟中的唐人诗卷中发现。 李绅为人刚直,当谏官时得罪过一个显官李逢吉。李逢吉趁敬宗刚登基,就参了李绅一本,敬宗就找个借口把李绅贬为瑞州司马。李绅被贬,一路上翻山越岭到了康州。康州到瑞州没有旱路,只有一条水路——康河,而康河水浅难以行舟。地方官说:“李司马有所不知。这康河有条老雌龙,这河水涨不涨,全看它高兴不高兴。康州人凡有急事上端州,都备下三牲礼品,上媪龙祠去求水,只要老龙高兴,马上河水就涨。李司马,你不如备上礼品,上媪龙祠祷求一番,试试如何。”李绅说:“礼品还分多寡么?”“礼品多,水涨得就大就快,礼品少了,恐怕就不好讲了。”
李绅勃然大怒,说道:“世上贪官污吏勒索百姓,犹令人愤恨,没想到龙为一方之神,竟也如贪官恶吏一般,可愤可恼,我偏不上贡,还要作文骂它一顿!”
地方官连忙说:“司马千万不可莽撞!惹恼了老龙,恐怕要误大人行期……”
李绅说:“当今天子恼我,尚不过把我贬到端州,水中一鳞虫,看它能奈我何?”来到媪龙祠,李绅命书僮摆出文房四宝,研好墨,伸好纸,手指着老龙塑像,写道:“生为人母,犹怜其子,汝今为龙母,不独不怜一方子民,反效尘世贪官恶吏刮民骨髓,岂不耻为龙乎……倘不,吾当上表天庭,陈尔劣迹,定伐鳞革甲,汝不惧雷霆耶?”写好,在老龙面前点火焚了,一道清烟升起。地方官吓坏了:“李司马,可闯大祸了!这老龙十分灵验,你这檄文一下,恐三月也涨不了水啦!”李绅傲然一笑,说:“误了行期,大不了丢了这顶乌纱帽。要是惹恼了我,拼着一死,我也要毁了这老龙祠,教世人不信这等恶神!”话没落音,家人禀道:“老爷,河水涨了!河水涨了!”
果然,汹涌大水从媪龙祠后滚滚而出,片刻之间,康河成了十几丈宽,深不见底的大河。地方官又惊又喜,喃喃说道:“难道老龙也怕李司马的檄文么?” 《云溪友议》中记载,李绅发迹之前,经常到一个叫李元将的人家中作客,每次见到李元将都称呼“叔叔”。李绅发迹之后,李元将因为要巴结他,主动降低辈分,称自己为“弟”、为“侄”,李绅都不高兴,直到李元将称自己为“孙子”,李绅才勉强接受。
还有一个姓崔的巡官,与李绅有同科进士之谊,有一次特地来拜访他,刚在旅馆住下,家仆与一个市民发生争斗。得知是宣州馆驿崔巡官的仆人,李绅竟将那仆人和市民都处以极刑,并下令把崔巡官抓来,说:“过去我曾认识你,既然来到这里,为何不来相见?”崔巡官连忙叩头谢罪,可李绅还是把他绑起来,打了20杖。崔巡官被送到秣陵时,吓得面如死灰,甚至不敢大哭一声。当时人们议论纷纷:“李绅的族叔反过来做了他的孙子,李绅的友人成了被他流放的囚犯。”
由于李绅为官酷暴,当地百姓常常担惊受怕,很多人甚至渡过长江、淮河外出逃难,下属向他报告:“本地百姓逃走了不少。”李绅道:“你见过用手捧麦子吗?饱满的颗粒总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随风而去,这事不必报来。” 李绅实为李党骨干
发迹后的李绅热衷于拉帮结派。唐朝中晚期,士族势力逐渐衰微,庶人阶层通过科举进入了政权的核心。而原来掌握大权的士族又不甘心放弃政权,于是同庶人出身的官员争夺权力。士族官员以李德裕为首,故称李党。庶人官员以牛僧孺为首,故称牛党。牛李两党水火不容,双方互相倾轧了近40年,史称“牛李党争”。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权力斗争中,李绅紧跟李党老大李德裕,是李党中的骨干分子。 酿成一生最大污点
李绅一生中最大的污点,是他晚年经手的“吴湘案”。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74岁高龄的李绅出任淮南节度使。其时,扬州江都县尉吴湘被人举报贪污公款、强娶民女。李绅接报后立即将吴湘逮捕下狱,判以死刑。但此案上报到朝廷后,谏官怀疑其中有冤情,朝廷便派遣御史崔元藻前往扬州复查。崔元藻调查后发现,吴湘贪赃属实,但款项不多,强娶民女之事则不实,所以罪不至死。但李绅却一意孤行,强行将吴湘送上了断头台。
按照奏章中的说法,事情的起因是扬州都虞侯刘群欲娶流落广陵的美女阿颜。不料阿颜的养母却悄悄把阿颜嫁给了江都县尉吴湘,刘群闻讯后非常气愤,就唆使他人举报吴湘贪污公款、强娶民女。《册府元龟》中的说法是,李绅欲夺阿颜献给李党老大李德裕,所以一心想干掉吴湘这个绊脚石。
有人认为,这种说法不见得真实。毕竟李绅和李德裕都是老之将死之人(李绅在此事后第二年就死了,李德裕死于五年后),不太可能为争夺一美貌女子谋人性命。而且,李绅家中私妓成群,完全没有必要夺人所爱。诗人刘禹锡吟了一首《赠李司空妓》:“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李绅见刘禹锡如此着迷,便将自己的家妓送给了刘禹锡。所以,李绅还没有疯狂到想把所有的貌美女子都占为己有的地步。
还有人认为,李绅执意处死吴湘,是为讨好李党老大李德裕而实施的一次报复行动。吴湘的叔父吴武陵当年得罪过李德裕的老爸李吉甫,两家是世仇。为了取悦李德裕,李绅将吴武陵的侄子吴湘也列为报复对象,因而罗织罪名,处其死刑。
大中元年(847年),“吴湘案”终于得到平反。这时李绅虽已去世,但按照唐朝的规定,酷吏即使死掉也要剥夺爵位,子孙不得做官,因此,死去的李绅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处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66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