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汉景帝请大臣吃饭,为什么就是没有给筷子呢

以史为鉴 2023-07-05 16:44:37

汉景帝请大臣吃饭,为什么就是没有给筷子呢

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为什么不给筷子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先说筷子事件是怎么回事。

汉景帝请丞相周亚夫去吃饭,面前给他放了一大块没切开的肉,又没有放筷子。周亚夫不高兴,让管事拿筷子。汉景帝笑着说:“这么大一块肉,还不够你吃么?”周亚夫被批评,满脸通红,跪地谢恩。汉景帝刚说一个“起”字,周亚夫就站起来,转身怒冲冲走了。汉景帝很不高兴地说:“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

(汉景帝)

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却不给他放筷子,这事儿有什么玄机?我们一会儿再说。我们先来说一说周亚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周亚夫出名,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他一生主要打了两场大仗:一场是和匈奴作战,打败匈奴入侵;一场是用三个月的时间平定“七国之乱”。而这两场大战,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倒不是它们有多么大的战绩,而是另外一些东西。

第一场大战,让周亚夫出名的,是“细柳阅兵”。汉文帝去细柳阅兵,周亚夫对汉文帝作了严格的要求,要求汉文帝,就算是皇帝,也得遵守军营的纪律。因为这一点,让他在军中声威大震,军队的纪律性非常高。

古代名将对军队纪律性的要求都很高,孙武为了强调纪律,杀了吴王的两个妃子。但像周亚夫这样,要求皇帝也要遵守军营纪律的,古今还是他独一个。

第二场大战周亚夫得以出名的,是他严格执行作战计划。叛军对梁王进行猛攻,梁王让周亚夫前往救援,周亚夫却不去救。周亚夫不去救的原因,是他因为他是以十万中央军打五十万地方叛军。如果直接去救,和叛军打消耗战,肯定打不赢。他的策略是先断叛军的粮道,再用“示弱”的方法,让叛军骄傲松懈,最后设伏奇袭叛军。这套策略要能成功,就必须以梁王为棋子,让梁王坚持死守以拖住敌人。但这话不能对梁王说,毕竟人家是王,所以只能那样让梁王误解。最后证明这一套组合连环拳非常有效,因而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

(周亚夫)

周亚夫做的这两件事,虽然做得非常好,让他成为一代名将,为汉朝江山国内外的长治久安,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其实也出现了一些隐忧:一是他让皇帝产生猜疑。汉文帝虽然表扬周亚夫,但是,如果军队连皇帝都不当回事,只听将军的,一旦将军想造反,可就太危险了。所以汉景帝要把周亚夫从将军提为宰相。明在提他,实际上也是剥夺他的兵权。二是他得罪了梁王等皇室成员,让周亚夫在政治上树了敌,这也为他当宰相埋下隐患。

周亚夫当了宰相后,显然他很不适应这个角色,他把在军营里的那一套,严格用在朝堂上,讲规矩,讲纪律。汉景帝要废黜太子刘荣,他按规矩坚决反对;窦太后想封哥哥为侯,他按规矩坚决反对;汉景帝想拉拢分化匈奴,封投降过来的五人为侯,他按规矩坚决反对。最后,汉景帝实在受不了了,所以才有上面咱们讲到的,请周亚夫吃饭不给筷子的事件。

汉景帝做这件事,是想告诉周亚夫什么呢?

(汉朝大臣们)

我认为,汉景帝是想告诉周亚夫,你今天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荣耀(一块大肉),都是我们皇家给你的。你既然得到这份荣耀,就要按咱们皇家的规矩来办。不错,传统吃饭的方法是要有筷子,是要切了吃。但是我当皇帝偏不按这样的规矩,我就要你这样吃,而且是手拿着吃。你要是听我的规矩,你就拿起来啃着吃吧。周亚夫最后没有明白汉景帝的打的哑谜,他只是感觉汉景帝是在羞辱他,所以,一谢恩,站起来就走。

那么,汉景帝为什么又说:“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因为这个少主刘彻是汉景帝立的,是周亚夫反对的。既然周亚夫反对,一心只按规矩办事的周亚夫,肯定会看刘彻不顺眼,他当然不会尽心辅佐他了。

汉景帝决定不用周亚夫,也不能留着他。毕竟他在军队的威望太高了,所以找了个理由(周亚夫儿子买了五百甲盾,准备在今后周亚夫葬礼上用),把他下狱。当周亚夫解释说“这些都是葬礼用的东西,不可能造反”时,廷尉竟然说,那是你准备到阴间去造反。这种荒唐的理由说明,廷尉是明白汉景帝心思的,所以一心要定周亚夫的罪。结果气得周亚夫自杀。

如果我们站在今天的立场来看,其实,周亚夫是做得一点儿也没错的。后世也是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唐朝、宋朝都为他设庙。破坏规矩的是汉景帝。不过在人治的皇权社会,怎么可能有周亚夫存在的空间呢?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暗藏玄机:汉景帝宴请周亚夫,为何不给筷子呢?

周亚夫是汉朝很有名的大将,而且是一个特色鲜明的大将。

他在当汉景帝的宰相的时候,有一次,汉景帝请他吃饭,桌上放了一大块没切的肉,同时,还没给他筷子。周亚夫也没多想,就向旁边的服务人员要筷子。但是汉景帝这时候却笑着说,难道给你这么大份的东西,还不够吗,你还要!

周亚夫这才知道是皇帝故意的,只得跪下来谢罪。不过,汉景帝一个“起”字还没说完整,周亚夫就已经站起来,转身离去了。当时,汉景帝望着周亚夫离去的背影,冷冷地说,这样的人,怎么能够辅佐太子呢?


(周亚夫画像)

这件事情发生后,事情就急转直下。

先是周亚夫向汉景帝提出辞职。汉景帝连挽留一下的意思都没有,直接就同意了。接着,又有人告发说,周亚夫想造反。于是汉景帝又把周亚夫抓了起来,关进监狱里审问。

说周亚夫造反,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当时周亚夫的儿子看周亚夫年老了,就买了五百套甲胄,准备等周亚夫去世以后烧给他。周亚夫进监狱以后,把这件事给廷尉说明白了。说这是冥器,不可能拿着冥器去造反。但是廷尉显然知道汉景帝不想让周亚夫活了,于是说,你不是想活着的时候造反,但你是想死后造反。这样的说话逻辑,让周亚夫愤懑不已,于是他干脆自杀身亡了。

那么,汉景帝当初请周亚夫吃饭的时候,为什么不给周亚夫筷子呢?汉景帝是不是给周亚夫出了一个谜,让周亚夫猜呢?周亚夫猜到了吗?是不是周亚夫猜到了,他就不会落入这样悲惨的境地了呢?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还得重头说起。

周亚夫是名将周勃的儿子,他之所以出名,还是在汉文帝的时候。有一次,汉文帝去周亚夫的军营里阅兵。估计汉文帝想来个突击检查,因此并没有提前给周亚夫说他要去。因此,他去了以后,卫士站在门口,不让汉文帝进去。汉文帝身边的随从一下就火了,说这是皇帝,你怎么敢不让他进!但是卫士却说,谁都不信。在咱们这个军营里,只听士主帅一个人的命令。

这件事之后,汉文帝夸奖了周亚夫,说古今名将都不如他。


(汉文帝画像)

不过汉文帝时期提倡休养生息,周亚夫也没有什么表现的机会。

后来,汉文帝的儿子汉景帝当皇帝。汉景帝当了皇帝后,不满地方上藩王权力太大,想削藩。然后就造成了“七国之乱”。“七国之乱”爆发后,汉景帝派周亚夫带兵去平定叛乱。当时,汉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被叛军包围了起来。刘武着急了,向朝廷求救。于是汉景帝派周亚夫去救刘武,但是周亚夫却不去。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出面,周亚夫也不去。他说,朝廷兵力少,如果去救刘武,就落入叛军圈套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刘武死命顶住。只要他顶得住,牵制了叛军的兵力,这场仗就肯定能打赢。

而最终,正是由于刘武的作用,周亚夫才扑灭了“七国之乱”。

扑灭“七国之乱”后,汉景帝把周亚夫调到中央,让他当宰相。

但是在当了宰相以后,周亚夫有好几件事,和汉景帝搞得不愉快。一是汉景帝想换掉太子刘荣,立刘彻为太子。但是周亚夫不同意,说太子刘荣没错,不能换。二是在汉景帝母亲窦太后的强烈要求下,汉景帝决定他的舅舅封侯。但周亚夫却说这个舅舅没有功劳,不能封侯。而且他还搬出刘邦来说事,说这个规矩是刘邦定的。三是有五个匈奴人投降过来,汉景帝想对他们封侯。可是周亚夫说,这种投降过来的人,连骨气都没有,怎么能够封侯呢?,

这一连串的事情发生以后,汉景帝就摆了这么一桌酒宴,然后就发生了前面我们说到的事情。


(汉景帝画像)

那么,汉景帝究竟在打什么哑谜呢?

显然,汉景帝是想要给出一种规则,让周亚夫来执行。意思是,我请你吃饭,不给筷子,那你就用手抓,你必须适应我的方式。但是周亚夫很傲娇,他不愿意执行汉景帝给他的方式,所以最终就有了这样的结局,

说起来,周亚夫一生坚持原则,不徇私舞弊,人格确实是很高尚的。不过呢,他很明显不太适合当宰相。性格太直,没有工作方法,和直接领导都处理不好关系,又怎么能处理好朝廷中的事情呢?

当然了,也不得不说,汉景帝实在太狠了。周亚夫已经辞职回家了,让他安度晚年也就得了,为什么还一定要逼死他呢!

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为何不给他筷子,这背后有何深意?

我们知道,刘邦开始的时候,分封了几个异性诸侯国,后来因为担心这些诸侯国威胁自己的统治,最后都被清算,任用了刘姓宗亲来当这些诸侯国的王,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同姓诸侯王也不安分,所以在汉景帝时期,在晁错的建议之下,汉景帝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削藩运动,后来结果大家也都知道,削藩成功,周亚夫在此次削藩战役中,给汉景帝立下了赫赫战功,于是作为奖赏,周亚夫被封为丞相,一时风光无限!

但是,周亚夫是一个军事天才,但是要他处理政务,就显得力不从心了,他根本就不是做丞相的料,所以后来落得个悲惨结局!

为何说周亚夫不能担当丞相这个职位呢?因为丞相作为百官之首,是起到调和皇帝跟大臣矛盾的这么一个作用,所以必须具备圆滑的能力,而周亚夫是军人出身,他们耿直,眼里进不了一点沙子,所以慢慢汉景帝就厌烦周亚夫了。

虽然汉景帝厌烦周亚夫,但两人关系还不至于恶化,一直到后来的封侯事件,当时匈奴的几位将军投降汉朝,景帝想收买人心,想对其封侯,遭到周亚夫拒绝,周亚夫认为这是在鼓励敌人投降,不光彩!

但愤怒的汉景帝没有理会周亚夫,受冷落的周亚夫称病辞去丞相职位,汉景帝同意。

后来汉景帝身体状况变得越来越差,所以开始考虑继承人问题,打算选一位辅佐刘彻的大臣,汉景帝想到了周亚夫,但是担心周亚夫有怨恨,所以想先试探一下周亚夫,于是汉景帝邀请周亚夫到宫里吃饭,故意给周亚夫一大块肉,不给他筷子。周亚夫见状,不耐烦地向侍从要筷子,并且最终愤懑离场,根本没有理会汉景帝。

汉景帝看到周亚夫这种态度,于是起了杀心,不久后找到周亚夫的把柄,将其下狱,周亚夫绝食而死,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大臣,就这样死去,实在是有些惋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66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