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一年,大明王朝正在内忧外患的重重围困中苦苦挣扎。崇祯皇帝虽然费尽心机、呕心沥血,想扭转明朝灭亡的趋势,但十余年辛苦忧劳,却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关外的皇太极带领八旗铁骑攻城略地,所向无敌,甚至几度突破长城进入内地。关内的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义军,更是像一股不可遏制的洪流,把明朝中原、西北、江淮等地搅得地覆天翻。
明朝的有识之士,都在为国家的未来深深忧虑。就在当年十一月,苏州却发生了一件震动天下的怪事。一贯雨水丰沛、风调雨顺的苏州,那一年却遭遇多年不见的大旱,连续十余个月滴雨未见,田地禾苗干枯,百姓们连饮用水都成了问题,有的打井找水,有的四处奔波去山上取水。
苏州承天寺的僧人们,日常用水全靠寺院中的一口古井。大概是当年天气过于干旱,这口古井也日渐干枯,水量越来越少。僧人们于是组织起来动手淘井,想把井底的淤泥全部挖出,看看是不是有泥沙堵塞了泉眼。如果能让这口井“起死回生”重新出水,僧人们也就不用再为天旱发愁了。
谁知这次淘井大有收获,不仅让古井有了水,而且还淘到了“宝贝”。寺僧们在井底挖出了一个浑身裹满淤泥的“铁疙瘩”,把淤泥清洗干净后,发现原来是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子,边角开口处都以蜡漆封死。寺僧们打开铁盒后,里面又是一个密封严实的锡盒。再打开锡盒后,是用蜡漆和油纸层层缠绕包裹的一个小包。打开这个小包后,一卷书赫然出现在众人眼前。
由于密闭封存手段得力,这卷古书“纸墨如新,古香触手”,保存完好。经过众人仔细审视查看,不由得大吃一惊。原来这卷书名叫《心史》,作者是三百多年前的南宋爱国诗人、学者郑思肖。郑思肖对南宋忠心耿耿,宋朝灭亡后,他披发入山隐居不出,对南宋故国的思念和对元朝暴虐统治的痛恨,使得他煎熬不已,于是把心中所思所想形诸笔墨,写成一卷奇书《心史》。
由于此书全都是缅怀宋朝、痛恨元朝的内容,郑思肖写成后一直不敢公之于众。他老年病重之后,不忍心让这部书就此沉沦泯灭,于是把书重重封闭保存,扔到了他寓居的承天寺井中。结果到了三百多年后的明朝末年,这卷书居然意外地重见天日,使得人们得以窥见南宋遗民郑思肖的心路历程,并获知了南宋灭亡的真正原因
南宋灭亡后,郑思肖痛定思痛,对宋朝被元朝灭掉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反思。从表面上看,宋朝比元朝明显要更得人心,崖山海战中,十余万南宋军民宁肯蹈海自尽也不肯归降元朝就是铁证如山。其次,南宋灭亡后,南方各地的反元起义此起彼伏,持续了十余年。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宋朝如此得民心,有句话叫“得民心者得天下”,宋朝怎么反而丢了江山?被元朝取而代之?
郑思肖为此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此时,他听说了当时流传的元朝皇帝忽必烈和大臣之间的一番对话,才恍然大悟。忽必烈说:“俺闻江南百姓率怨俺行事,惟思大宋旧政,既得民心,胡为又失国?”
大臣火鲁火孙说:“大宋爱民之道有余,用兵之政不足”。郑思肖认为火鲁火孙所说“其见甚有理”,把这句话记载入了《心史》中。这句话也非常准确地揭开了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国家富而不强,国泰民安却武备虚弱,才会导致北宋和南宋两次被灭国。
故宫里面的水井也是堪称一绝,占地七十多万平方米的故宫拥有70多口水井,这些水井在当时的作用仅仅是防火,所以故宫虽然经历了多次的火灾,但是依旧屹立了六百多年,这些水井的功不可没。
庚子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仓皇西逃。当时的故宫中的宝贝和古玩数不胜数,但是西逃的车队不可能将宝物全部带走,时间匆忙又不能放在更加隐秘的地方,只能够将希望寄托在故宫的水井当中。
宫里的人匆忙的将宝物一股脑的丢入井中,而随宝物一起进入水井的,还有珍妃,所以故宫的水井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聚宝盆,里面就像宝藏洞一样积聚着财宝,那么真的是这样的吗?为什么没有人去故宫的水井当中打捞文物呢?
水井口不便于操作 故宫的水井和民间的水井有很大的区别,最为显著的就是故宫水井口特别的小,如果人要进入水中打捞文物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所以还有很多人怀疑珍妃是怎么被扔入井中的,那得是要所娇小的身材。
而故宫中的水井也是珍贵的文物,所以破坏水井去打捞宝物显然是不可取的,唯一的做法就是让宝物静静地躺在井中。
有宝物的可能性非常小 慈禧西逃之后还是回到了北京,如果井中真的有大量的宝物,慈禧断然不会忘记,而是会将井中的宝物重新打捞起来。
也许当时没有打捞干净,还有一小部分留在了井中,但是宫中还有着大量的太监和宫女,这些人的消息自然是十分的灵通,他们也会将井中遗留的宝物想方设法的打捞出来,不可能会留给后人的。
水井中的宝物或已经被冲走 故宫中的水井与地下河相联通,也就是说只要是宝物,都会被井水沿着地下河冲进附近的河流,水井中早已空无一物。
用长棍子捅进去, , ,如果是常规砖头的话,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 ,如果在灌溉时被水泵吸到了,直接把下到井里吸水的一个叫皮笼的水管拔出来就带出来了,前提是得让水泵一直工作着吸着它,拔时会特沉, , ,沉下去也可能会吸不到的, ,
北宋灭亡直接原因
北宋灭亡的直接原因是靖康之耻。靖康二年,北宋的统治者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二人被金兵俘虏,金兵攻破北宋都城,北宋皇室成了金兵的阶下囚,北宋灭亡。当然,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还是国家内部出现了问题。
北宋在建国之初,在地理上就面临十分危险和尴尬的局面。
首先是丧失天险,北方强大的契丹辽国占据了天险,对南方的中原王朝有绝对的兵种和地理优势,在以后崛起的金国也一样。
其次是首都地理位置十分被动,中国古代建都往往在西安、洛阳、成都、北京等地,这些地方无一例外都是凭借天险易守难攻的城市,可开封不是,开封汴梁地处黄河南岸,周围皆是一马平川的平原,无险可守,这种地理上的先天不足造成的军事劣势是十分致命的。
在这两点中,前者北宋无能为力,因为在北宋建立之前几十年的时间中,从割让开始,这种局面就已经形成,北宋不过是受害者。
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
南宋灭亡的直接原因是漠北游牧民族对宋朝农业生产关系的毁灭性打击。
南宋在政治、军事等诸多领域都沿袭北宋。在中央地方权力、官僚机构、司法、军权等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措施。
军事上在招收溃兵和勤王之军等基础上,开始军事重建之路,最终形成几支较强大的军事力量,于是有了岳家军、韩家军的出现。南宋虽偏安于秦岭、淮河以南,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昌盛,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王朝。
扩展资料
宋文帝在位期间,发起过三次北伐但成果寥寥,文帝晚年因继承人选未决定而为太子刘劭所弑,文帝第三子刘骏起兵讨伐并消灭刘劭,史称孝武帝,孝武帝执政前期大力推行改革并取得了对北魏第一次青州之战的胜利,但后期因宗室斗争等原因走向衰败。
明帝继位前一个月江州长史与雍州刺史拥立孝武帝第三子刘子勋讨伐前废帝刘子业,明帝继位后演化为以明帝为首的文帝系诸王与以刘子勋为首的孝武帝系诸王内战,北魏也趁机对宋发起第二次青州之战拿下青州将宋军赶出山东半岛,史称“泰始之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宋
蒙古国历任元首
蒙古历届总统:
1、彭萨勒玛·奥其尔巴特1990年3月21日—1997年6月20日蒙古人民革命党
2、那楚克·巴嘎班迪1997年6月20日—2005年6月24日蒙古人民革命党
3、那木巴尔·恩赫巴亚尔2005年6月24日—2009年6月18日蒙古人民革命党
4、查希亚·额勒贝格道尔吉2009年6月18日—今蒙古民主党
蒙古国1996年通过宪法规定,实行有总统的议会制。蒙古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兼武装力量总司令,任期4年,最多可连任一届。
北宋灭亡事件简介概括
靖康之变靖康元年二月,金将宗望率军匆匆北撤以后,一面继续在黄河以北攻打尚未占领的州县,一面作再次大举攻宋的准备,宋朝却恢复了文恬武嬉的故态。宋徽宗赵佶被接回了东京。宋徽宗、宋钦宗赵恒父子以为,天下从此太平了,一头栽进了酒肉声色之中。在宗望率金兵渡黄河退却时,老将种师道向宋钦宗建议发动一次袭击,将金兵消灭。宋钦宗不但不采纳种师道的建议,反而还撤了他的职。宋朝统治者不作任何防御金兵再次进攻的军事准备,各路勤王军队也被下令遣还。他们想入非非,企图暗中联络在金朝的辽降将耶律余睹等人,里应外合搞垮金朝,以求获得意外的成功。于是,金朝以此事和宋朝不履行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镇的诺言为口实,于靖康元年八月,再次出兵南侵。金太宗命令宗翰为左副元帅,宗望为右副元帅,分东西两路进军。宗望率领的东路军从保州出发,连续攻陷真定、庆源,并经恩州,由大名府魏县取李固渡渡过黄河。宗翰率领的西路军继续围攻太原。北宋朝廷一再破坏河东的抗金部署,太原外无援兵,内无粮草,被围困250多天后,终于在九月间被金兵攻破。接着,宗翰率军越过无宋兵守卫的险隘南北关,直逼黄河北岸的河阳。守卫河阳对岸的宋军有12万人,金军不敢渡河。金军将许多战鼓集中起来,敲了一夜,宋军吓得连夜溃逃。西路金兵顺利渡过黄河,进占西京、郑州。两路金兵同时进逼东京。金统治者对宋朝采取的是“以和议佐攻战”的策略,一面加强军事进攻,一面又不断派使者同宋朝磋商议和条件。金军渡过黄河以后,宗翰派使臣到宋朝,提出划黄河为界,河北、河东的地方全部归金国。宋钦宗对金国提出的要求百依百顺,他立即派门下侍郎耿南仲和开封知府聂昌去办理割地事宜。钦宗还下诏给河北、河东的军民,令他们开城降金。河北、河东的人民异常愤怒,立即掀起了反割地的怒潮。聂昌走到绛州,被绛州人民杀死。耿南仲和金使臣到卫州,卫州人民要捉拿金使臣,金使臣吓得仓惶出逃。耿南仲再也不敢提割地的事了。靖康元年十一月底,金兵东、西路军会师汴京城下。金兵再次包围了宋朝京城。这时京城危在旦夕,宋钦宗还在幻想与金求和。汴京虽然还有7万宋兵,但宋钦宗根本不组织这支军队进行有效地抵抗。汴京城中的百姓坚决要求抵抗金兵,自动起来杀死抵抗不力、有奸细嫌疑的东壁统制官辛康宗。宋钦宗一伙害怕京城百姓造反,在杀死辛康宗的事发生后,赶忙把参加守城的汴京百姓赶下了城头。宋钦宗不让汴京百姓抗金,却想依靠汴京的市井无赖,组织所谓“六甲正兵”、“六丁力士”、“北斗神兵”来保卫汴京。闰十一月二十五日,自称懂得“六甲法”的郭京命令由一帮无赖组成的7777个“六甲正兵”,大开宣化门出战。这帮“神兵”一出城就被金兵击溃。郭京见势不妙,推说下城“作法”,带领残兵南逃。洞开的城门还未来得及关闭,金兵就蜂拥而入。汴京失守了。汴京城破后,宋军将士和城中百姓纷纷要求与敌人进行巷战。他们宣誓:人在城在,誓与京城共存亡!宋钦宗吓得面无人色,哪里敢抵抗。他狠狠地说:“巷战巷战,无异于加速死亡。君不见精通‘六甲法’的郭京也被打败了?金胜宋败,这是天意!”钦宗派宰相何栗去金营求和。何栗吓得连马背都爬不上去,手中的马鞭一连落下来三次。何栗到了金营,宗翰、宗望对他说:“我们不想灭掉宋朝。请宋朝皇上前来商议割地。谈妥了,我们立即退兵。”宋钦宗带领几个大臣赶到金营,向宗翰、宗望交了降表。钦宗交了降表,可金兵还是不撤退,他们提出要废除宋钦宗的帝号,另立一个宋国的国君。钦宗回到京城,痛哭一场,觉得一切都完了。接着,金军派人进城,查封府库的金银财物,抢去金1000万锭,银2000万锭,绢1000万匹。宋钦宗还派出24名官员帮金兵在皇亲国戚、官吏、和尚道士等家里前后查抄了二十多天,金兵除了搜去大量金银财宝之外,把珍贵的古玩文物、全国州府地图档案也一抢而空。靖康二年正月,宋徽宗、宋钦宗被拘押在金营。金太宗下令废掉了宋徽宗、宋钦宗。四月初一,金兵把钦宗父子连同后妃、宗室、朝官3000多人俘虏北去。北宋王朝覆灭了。这次事变是在北宋靖康年间发生的,所以历史上称作“靖康之变”。金兵退走前,立宋朝投降派头目张邦昌做傀儡皇帝,国号楚
金国灭亡的惨景
公元1127年、公元1232年,相隔105年,在同一地点青城,金朝蒙受了比靖康之难更加悲惨的亡国之耻。一百年前北宋的帝王被百般羞辱,北宋王室贵女们被当作娼妓一般备受虐待。而一百年后的女真皇族,他们所有的皇室男性皆被一个不留地砍杀,女性遭受的痛苦不亚于当年北宋的帝姬和妃嫔。历史就是如此,报应不爽。
当年金哀宗御驾亲征,汴京的军民们皆以为他会大胜而归,而他们迎来的却是来势汹汹的蒙军。蒙军围困汴京,城内粮绝,又逢瘟疫,金史之中记载,城中惨状“有自食妻子者,诸皮器物皆煮充饥”。而他们的帝王早已经以东征的名义逃出了汴京。
金史崔立传之中记载,金末大将崔立投降蒙古,胁迫太后,烧掉京城城墙之上的防具,乘乱奸污数名官员的妻女。他搜刮皇宫之中的财富,帮助蒙古兵掠夺金银。岂料蒙古兵来到汴京,第一个抢夺的就是他的妻女和财宝。后来崔立被属下所杀,汴京军民将他的心挖出来吃掉。
金史之中记载了金哀宗被俘之后,面对蒙军的说降,不屈自缢。在临死之前金哀帝将皇位传给了金末帝完颜承麟,希望他能像西辽一样突出重围开辟一片新天地,只是金末帝这皇位还没有坐上半天,蒙军就已经攻来了。从不屈殉国来看,金哀宗要比宋二帝更值得尊敬。元人甚至悲叹:思其亡国之惨,方比于北宋;而国君之烈,当胜出徽、钦二帝几倍。
金史·卷一百一十五,蒙军押送金皇室贵女北行,这一场景如此熟悉。不过就在百年之前,金人曾经对宋二帝用来抵债的皇族贵女和平民女子疯狂施暴,一路下来死了大半女子,剩下的都已经奄奄一息。蒙军押送的这批官女子乘坐三十七辆宫车,车中哭喊声不断。打头的是太后,还有金哀帝的皇后,嫔妃,“次取三教、医流、工匠、绣女皆赴北”。
靖康之难之时,宋朝的王妃和公主都留下了名号、去处,大部分被金人占有为妾室,而金后宫的这些女子们在正史之上都没有了记载,只留下四字“不知所踪”。正是因为没有了记录,所以她们的遭遇才更为悲惨。凭借蒙古人的野蛮程度,不难想象她们在押解途中遭到了如何残酷的对待,或者大部分已经随着金哀宗一同殉国。
说来也有意思,当年更加文明的北宋被野蛮的女真人所灭,而在女真人经过百年的汉化之后,又被更加野蛮的蒙古人所灭。而缺乏文明的民族,在夺了汉人天下后,最终又甘心被汉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66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