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个特殊的朝代,其对外影响力甚至超过了“万国来朝”的盛唐,可能很多人都猜到了,这个朝代就是宋朝。
很多人都知道,近代日本曾制定了详细的“人种改良”计划。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日本的“人种改良”计划并不是近代才有的,且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为中国人所熟知了。当时,中国正处于北宋时期,日本就开始向中国男人借种了。但是当时不叫借种,而叫“度种”。
在《清波杂志》里记录了这样的一件事:
“倭国的一艘船漂洋过海来到大宋,船上有大约二三十个倭人,这群倭人中的女子都披散着头发,一遇到宋人,便挑其中长相俊俏的陪寝,名曰‘度种’”。
并且,在当时不光是日本,别的国家也有向宋朝“借种”的事情。
根据《松漠纪闻》中记载:
“回纥部落从唐朝后开始衰落,本朝(大宋)国力强盛之际,有许多回人迁居到秦川。经常有回纥女子主动向汉人献身,如果,哪户回纥人家的女孩与汉人私通,她的父母往往会对旁人夸耀:‘我的女儿曾与汉人同居过一段时间。’且以同居的次数越多越光荣,这是回纥部落的习俗。”甚至,时至今日,仍有眼窝较深且胡须卷曲的人,他们大多都是回人与汉人所生。
当然,这两段记载都不算正史,真实性有待考量。
这里,我们假设这两段记载为真,那么,为何当时的日本人和回纥人会做出这种事呢?难道将自己国家的美女送给外国人是一种荣耀吗?
实际上,这一切都与当时大宋朝的世界地位、发展程度有关。
此时的宋朝除了军事上比较软弱之外,不论文化、科技、经济均处于世界顶尖水平,这是无法辩驳的事实。就像我国著名史学研究者漆侠曾说过:“在南北宋统治中原的三百年时间里,中国文化、经济的发展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是当时全球文明程度最高、科技最先进的国家。”
而历史学家杨渭也给了宋朝极高的评价:“宋朝三百二十年统治期间,精神、物质文明能够达到的水平,在我国所有封建统治时期位于巅峰,哪怕拿到世界古代史上来看,亦是如此。”不但中国的史学家这样说,外国学者同样如此。
比如:经济学家贡德弗兰克表示:“11、12世纪的中国,是全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单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宋朝经济在这两百年时间里,不论是商业化、货币化还是城市化、工业化,皆远超地球上的其他国家。”
又有日本研究宋史的学者宫崎市定觉得:“宋朝是中国古代最有魅力的王朝。其实,在远古时期,中国文明的发展程度并不高,比西亚落后不少,但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后来居上,到了宋朝达到顶峰,远超西亚国家的文明发展,甚至,站在了世界的巅峰。”
当然,也可以这么说:“欧洲文明之所以能够在13世纪迅速发展,全是受到了宋朝文明的刺激。”
且在外国学者对于宋朝的评价中,法国汉学家谢和耐的评价最高:“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宋朝的娱乐、生活、艺术、技术、政策各个领域,全部领先世界,宋朝有所有理由将地球上的所有国家视作蛮夷。”
我们可以从《清明上河图》上一窥宋朝繁荣之貌,虽说,宋朝城市并没有盛唐时期城市的“大国之风”,甚至,有些杂乱无章,但是,这正是宋朝经济开放、兼容性强的体现。
可以说,宋朝市场之繁荣,是其他朝代无法比拟的。“万国舟车会,中天象魏雄。”仅此一句,就足以表明当时的宋朝走上了一条兼容并包的发展之路。在宋朝时来华的外国人,不论从丰富度上还是人口数量上都远远超过了盛唐。
通过资料我们能够发现,唐朝时来到中国的外国人无非是日本、朝鲜、阿拉伯等亚洲国家,可见,盛唐的影响虽大,却仅限亚洲范围。反观宋朝,开封的市场上甚至出现了欧洲人、非洲人的身影,相比于唐朝,宋朝是非常开放的。“八荒争凑,万国咸通。”“万国舟车会,中天象魏雄。”这是当时大宋王朝开放国门的真实写照。
还有一个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唐朝时期的外贸基本则是以外国人来华为主,史书中很少有关于唐人出国的记录,而宋朝的商人则更具有“世界眼光”,宋朝商人遍布当时航海技术所及的一切国家。《古代经济简史》中有记载:“宋朝的商船已经到达了印度洋、阿拉伯半岛,甚至开到了索马里海域。”
法国人谢和耐还说过一句话:“在11世纪之前,外国人从来不知道中国人有经商的本事,但是,从宋朝后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大为改观,卓越的经商能力成了中国人的标签。”由此可见,当时宋朝商人将中国人的商业头脑带出国门,走向了世界。
既然,宋朝在世界的地位这么高,那么,在当时相对不开化的国家看来,宋朝无疑是天国,是最繁荣、最强大的国家。所以,当时不论哪个国家都不乏“崇中媚宋”之人,外国女人们想要找个宋人当老公也无可厚非了。
唐朝当时的开放不仅仅是在思想上,在对内政治还有外交上都非常开放,皇帝不仅能积极听取大臣的意见,也能吸取外国的知识,不对外国抱有敌意。
一提到中国古代最繁华的朝代,大家肯定一同想到的就是唐朝。唐朝疆域辽阔,民风开放,与国外联系密切。商业往来,不仅学习了国外的知识文化,而且也传播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并且将中国陶瓷、丝绸、茶叶等独具中国风味的商品远销海外。文化是相互影响的,唐朝文化远播海外,同时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当时不管是周边国家还是海外各国,都可以到中国来进行商业贸易,他们除了进行商业贸易,也会到中国各地欣赏美景活着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说国外有些文化也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例如日本的文字、服装、建筑物等,就连他们的茶道都是从中国传出去的。
唐朝风气之开放也是令现代人吃惊的,唐高宗曾纳武则天为妃,而武则天曾是他爹唐太宗李世民的妻子。唐玄宗李隆基抢了儿子寿王李瑁的妻子杨玉环,这些事不仅在当时引起全国的震惊,就连现代人竟也不敢想象。
除了唐朝的皇帝比较开放,唐朝的大臣也很风流,“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唐朝的开放是全面的开放,是人心的充实,是社会的喜悦,是一种超级自信,是前所未有的多元包容的大国气息。
在中国历史上,哪一个王朝最能打,是实至名归的第一王朝呢?关于这个话题,很多人第一印象会是汉朝,明末湖南人王夫之有一句评语,“国恒以弱灭,汉独以强亡”,可见汉朝的强硬!
然而,如果翻开史书仔细查看,就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即:汉朝并非最能打,唐朝才最能打,几乎每年都在打仗,所以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
至于元清就更不能打了,大家都知道,犹如古人哪一句评语,“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即兴起和衰亡,都很突然很短暂!有人说,清朝并非如此,其实清军入关后不到20年,八旗就腐化了,衰败的很忽然,后期主要靠绿营维持统治!
唐朝存在于618年—907年,一共持续了289年。笔者大致统计了一下,在这289年中,其中仅仅对外战争,至少有130多场对外战争。关于唐朝的对外战争,有两个关键点。
第一个,对于周边国家,唐朝的信念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所以周边只要是稍微强大一些的国家,唐朝都会去教训一顿。行为乖张的国家,唐朝直接灭其国,比如高句丽、突厥等。
第二个,在唐朝时期,有一个诡异现象,即周边国家都相当强悍,几乎没有什么弱鸡。比如高句丽、吐蕃、突厥等,换一个朝代,这些都对中原王朝构成巨大威胁。然而,他们遇到唐朝之后,最终却都灰飞烟灭!
在这130多场对外战争中,主要和这十个国家打,绝大部分都打赢了,分别是:(1)唐与突厥之战,(2)唐击与吐谷浑之战,(3)唐灭高句丽之战,(4)唐与吐蕃之战,(5)唐与奚、契丹之战,(6)唐与大食之战,(7)唐与突骑施之战,(8)唐与勃律之战,(9)唐与南诏之战,(10)唐与回纥之战。
很多人认为,唐与大食怛罗斯之战,失败而归,是唐朝不敌大食。其实,这场仗唐军只有2万人,由于遭到后方其他部落叛乱,最终也只损失大几千人,还有一战之力,大食损失了几万人!后来由于遭遇安史之乱,才没有报复大食。、
说完唐朝的对外战争,再来看看唐朝九大内部战争:(1)唐初统一战争,(2)李敬业反武之战,(3)安史之乱,(4)德宗削藩,(5)宪宗削藩,(6)武宗削藩,(7)庞勋起义,(8)王(仙芝)黄(巢)起义,(9)唐末藩镇战争!
仅仅安史之乱,就打了8年。在这八年内,可谓是天天都在打仗,根本停不下来。至于其他的各种削藩战争,镇压黄巢起义等战争,那就更是多如牛毛了。
另外,对羁縻州内的僚人、西原蛮、岭南蛮的平叛战争,时断时续,因为是羁縻州所以不好区别是内战还是外战,又因规模不够大,所以不再多说。所谓羁縻州(jī mí),相当于个高度自治的区域,就是后来王朝的西南“土司制度”!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一个惊人的事实,即:唐朝实在太能打了,与其说唐朝哪些年份打了仗,不如说唐朝哪些年份没打仗!当然,正因为唐朝对外的强硬和诸多军事胜利,所以才有后来唐朝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如今“唐人街”仍是唐朝余威的延伸!在某些国家,中国人也被称为“唐人”!
值得一提的是,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在周边众虎环伺的情况下,唐朝不得不打,否则就可能被吞掉,所以唐朝战争多,也实属无奈!如果唐朝软弱一些,或许根本就不可能有大唐盛世的出现!
首先,中国人也很怀念盛唐,唐朝在历史上的辉煌是之后的任何朝代都不能比拟的。直到清末时期,两广地区的汉人都自称为?唐人?,称呼中国为?唐山?,在海外建立的华人社区称之为?唐人街?。
相比唐朝,中国人对明朝的怀念更多的是带的惋惜和悲痛的心情。
作为夹在蒙元和满清之间的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汉族人对明朝心情是复杂,因为这个朝代是汉人最后的辉煌。
从文化习俗等角度来讲,唐朝的影响要大于明朝。唐人街更是海外华人的居住地和代名词。
但多数网友认为,唐朝的繁荣,什么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都是文人杜撰出来的,而明朝的洪武之治、永乐之治以及万历盛世等都是实打实的发生的事儿,可谓是庙堂江湖皆知,清朝想要掩盖其光辉都是不太现实的!
唐朝在人们的眼中是十分开放的,也是民族关系最为融洽的一个朝代!之所以这么说,一方面是由于唐朝确实是一个大一统的比较强势的国家;另一方面,唐朝很多的对外关系都是通过通婚解决的。而且,唐都由于政治体制等因素,害得国度7次陷入危机。更是让一个女人当上了皇帝!
而明朝虽说后期实行了闭关锁国,但郑和七下西洋的作用大家都不言而喻了!而且,明朝的东厂和锦衣卫作为特务机构,相关题材的电影和电视也是宣传的比较多的!很多人因此对明朝更有怀念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时,明清四大小说,以及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更是加强了明朝的文学地位,纵使唐诗的知名度也相当高,但由于语言和现代已有较大差异,多数文字无法引起热门内心的共鸣!
总的来讲,唐朝太遥远,而且存有一定的吹嘘成份;明朝更为实在,能受大众喜欢也就不足为奇了!
秦汉史 秦汉时期包括秦、西汉、东汉三个王朝,历时四百余年。本阶段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初级阶段。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为新事物,要求统治者从巩固统一和巩固地主阶级着眼建立一套统治制度,同时进行经济、文化建设,处理好与周边各族关系。因此在这一时期,新的政治、经济制度相继开创, 文化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主要线索 秦朝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战国后期实现统一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王赢政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的十年间,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个诸侯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秦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民的愿望。因此,秦始皇的统一行动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的。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在中央建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开驰道,筑长城,秦朝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巩固,对后世中国政治体制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学会评价人物的基本方法。 秦朝中央集权制的政权形式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一切政治、经济、军事大事均有皇帝亲自决定。中央机构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是奉常、郎中今、卫尉、太仆、选尉、典客、少府、治粟内史、宗正。三公九卿及列卿各有自己的机构。大事总汇于丞相,或最后由皇帝裁决。地方行政为郡县两级制。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县设县令、县丞、县尉等。县下设乡、亭、里等基层组织。 由于秦朝徭役繁重,刑罚严酷,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反秦风暴席卷全国。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的起义队伍攻占秦都咸阳,煊赫一时的秦朝被推翻。 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推翻了秦王朝,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促使后来的统治者调整政策,减轻剥削,从而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产生影响,因此人民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力量。 汉朝 楚汉相争与西汉建立 项羽分封。鸿门宴。刘邦进袭。项羽乌江自刎。西汉建立。 汉初稳定社会秩序的措施。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推动了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中华帝国自此进入了一个长期的繁荣时期。由文景之治到汉武帝的强盛,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期。使中国人和汉人划上了等号,从此“汉人,汉字,汉族”就用到今天。 西汉前期鉴于秦朝速亡的教训,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文帝和景帝时期的赋税降到了十五税一和三十税一,凋敝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同时打击各地诸侯割据势力,国家进一步统一。 文景之治:西汉刘邦的儿子文帝和孙子景帝统治时期,由于社会稳定,广大农民积极生产;也由于他们父子进一步改善政策,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使社会经济由恢复到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安定,物资丰厚,史称此时为“文景之治”。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汉武帝刘彻即位后,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改革,继续削弱地方割据势力;积极经营边疆,通西域,大规模反击匈奴的侵犯;实行盐铁官营、货币专铸;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西汉进入全盛时期。西汉时期,社会经济获得很大发展。铁制农具已普遍使用,牛耕得到推广,耕作技术有显著改进,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在各地兴修。手工业生产门类众多,绚丽多彩的丝绸、精致轻的漆器等,都达到很高的水平。西汉时期的对外贸易也很发达,丝绸之路就是典型的代表。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政治方面:建立中朝。汉武帝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加强皇帝的权力,就重用身边人员,以他们为主,组成“中朝”,原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为“外朝”。把“中朝”作为决策机构。设置刺史。汉武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把全国分为十三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另外,还在国都设司隶校尉,掌纠察京师百官和附近七郡。颁行《推恩今》和《附益之法》。汉武帝采纳主公偃的建议,下《推恩令》,使诸侯王国由于众建列侯而越分越小,中央的直接辖地不断扩大。又制定了《附益之法》,不许诸侯王招结宾客,限制他们的活动,不准参与政事。严刑峻法。增加律条,重用酷吏,以加强中央集权。 军事方面:在征兵之外组建了侍从皇帝的期门、羽林、孤儿等三支待从军。招募职业兵组成保卫京师的禁卫军,由八校尉率领。 文化方面: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利用儒家思想加强思想统治。 财政方面:汉武帝时期,对匈奴连年进行战争,物资粮饷耗费严重,国家困难。为了扩大财政收入,支援战争需要,汉武帝进行了财政改革。改革的主要措施有:改革币制;总一盐铁;均输、平准;算缗、告缗。 西汉末年,土地兼并剧烈,奴婢数量激增,社会危机日趋严重。外戚王莽于公元8年代汉帝,改国号为新。他为了摆脱困境,托古改制,把私田改为“王田”,土地和奴婢都不得买卖,又多次改革币制,但皆遭失败。南北各地相继爆发绿林、赤眉、铜马等农民起义。公元23年,王莽的新朝被推翻。 东汉 新朝亡后,汉皇族刘秀于公元25年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依靠豪强势力建立的东汉王朝,代表豪强地主的利益。豪族大姓往往世代高官,有众多的“门生”、“故吏”和私家武装,实际上控制着中央和地方的政权。东汉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牛耕进一步推广,铁农具应用更加普遍,水利建设也有进展。冶铁、陶瓷等手工业生产取得新的成就。南方得到更多的开发。豪强地主经营的田庄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具有自给自足的经济特点。东汉后期政治腐败,社会危机严重。巨鹿人张角利用太平道组织农民、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为口号,于公元184年发动了黄巾大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 两汉时期,边疆得以开发,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呈现新局面。汉族的形成。汉与匈奴的关系。汉与西域各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汉与西南、东南各族的关系。汉与东北各族的关系。 中国和亚洲各国交流频繁;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一条自首都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和天山南路,直达中亚、西亚,进而连接欧洲和非洲大陆的陆路通道。精美的中国丝绸输往西方国家,西方国家的物产也传入中国。这条东西方交流的通道被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生活,并成为后世中国与中亚、西亚,以及非洲、欧洲国家人民加强联系和发展友谊的桥梁。 汉代的科学文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与高度发展的经济相辉映,使中国站在当时世界文明古国的前。这一时期,许多科学技术发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文学艺术绚丽多彩,哲学、史学有杰出成就,儒学成为主流思想。佛教传入中国,道教形成,对后世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西汉时,人们发明了用废旧麻料制成原始型的植物纤维纸,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技术,扩大原料来源,制造出质量较好的植物纤维纸,人称“蔡侯纸”。西汉时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太阳黑子和新星的记录,东汉张衡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地动仪。汉代的张仲景奠定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华佗在世界上最先施用全身药物麻醉以进行大手术。 西汉武帝时确定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儒家经典立为官学。东汉思想家王充在哲学问题上跳出经学的圈子,阐发了唯物主义思想。源于巫术、神仙方术的道教在西汉后期形成,东汉时逐渐兴盛。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土,东汉时开始译佛经、立佛寺,后来传播渐广。汉代散文、辞赋都有不少佳作;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东汉时出现了一些模仿其风格写成的五言诗。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史书的范例;东汉班固的《汉书》开创了断代为史的体裁。汉代的绘画、雕塑富于写实,艺术水平很高;乐舞百戏融有外来成分,更加丰富多彩。 一般掌握的内容:1.秦统一货币与文字的大致内容;2.秦长城、焚书坑儒;3.秦末农民大起义;4.楚汉之争、“七国之乱”;5.张骞通西域;6.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7.王莽改制;8.党锢之祸;9.黄巾起义;10. 秦汉文化。 重点掌握的内容:1三公九卿;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措施;3. 东汉政权的建立及其巩固统治的措施;4.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5.文景之治;6.董仲舒的新儒学;7、《史记》和《汉书》。 魏晋南北朝史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形成的地方豪强势力,在东汉末年争战不已,从此开始了中国历史上近500年的分裂战乱时期——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时期:一方面这一时期战争频繁,生产遭受破坏,人民生活痛苦;另一方面,却是我国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在此期间,北方的少数民族和汉族依次向南大迁徙,大同化,大融合,北方的割据势力之间、民族之间激烈争战,而江南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发展较快这一时期的发展,为隋唐时期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主要线索 东汉末年,连续几十年的内战,黄淮流域杀戮惨烈,人民逃亡,经济破败,成为苦难世界。 曹操集团以拥护汉朝皇帝为名,击败吕布、袁绍、刘表、韩遂、马超集团,据有黄淮。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废汉建魏,定都洛阳;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并重张汉朝名号,史称蜀;公元229年, 吴王孙权称帝,迁都建业。 三国政权努力恢复经济,建立了官府直接经营的屯田系统,有民屯和军屯。221年、227年,魏国诏令恢复使用五铢钱。刘备、孙权政权也发行了大面额货币,以解决财政问题。263年,魏灭蜀。 公元265年,司马炎取代魏政权,建立晋朝,仍都洛阳,史称西晋。 280年,晋灭吴,南北统一。西晋政权为稳固皇权,授给皇室王公中央、地方的行政、军事大权,但却造成变乱。皇室王公在诛杀了专权的外戚杨姓、贾氏集团后,为争夺最高统治权,相次攻杀取代,由宫廷政变演化成大规模战争,史称“八王之乱”,中原地区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西晋政权的凝聚力和军力被削损。北部地区的匈奴族趁势而强,308年,匈奴贵族刘渊称汉帝,匈奴汉军先后攻陷洛阳、长安,316年西晋灭亡。 西晋灭亡以后,司马氏在江南重建政权,史称东晋(317年~420年)。在北方,从刘渊建国到北魏统一北方的一百三十多年的时间内,各少数民族上层和汉族官僚地主纷纷建立政权,历史上称之为十六国时期。南北朝(420年~589年)南北朝是南朝与北朝的合称,北朝的朝代有:北魏、东魏和西魏,然后是北齐取代了东魏,北周取代了西魏,北周又灭掉了北齐。南朝则比较简略,先后是宋、齐、梁、陈。南北朝是我国民族大融合时期。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认识这不仅是北魏历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也是中国民族关系史上一次有影响的重要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容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汉化改革等。孝文帝改革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有利于促进民族的融合,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南北朝时期虽然处于分裂时期,但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得到相当的发展,这要归功于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力创造性实践。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科学文化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阶段。在科学技术领域内,数学、天文学、农学、医药学、冶铸和机械制造等方面,都出现了许多有突出成就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创造和发明,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文学、史学、地理学继承了汉代的优良传统,有许多重要作品问世;书法、绘画和雕刻,名家辈出,更有不少优 秀作品流传至今。由于民族的融合,佛教的传播,同时汲取了许多外来文化的影响,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内容极其丰富,异彩纷呈,开启了历史性的新风气。 一般掌握的内容: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内容;2. 诸葛亮治蜀;3.“五胡”的名称;4.“王与马,共天下”的含义;5.六镇起义的大致内容;6.南朝和北朝的更替情况;7.建安文学的代表性人物;8.主要石窟寺的名称、地点;9.祖逖与桓温的北伐;10.《神灭论》、《水经注》。 重点掌握的内容:1.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 九品中正制;3. 南北朝;4.淝水之战及其影响;5.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 隋唐五代五代史 隋唐是我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隋场帝实行残暴统治,导致农民起义爆发,隋朝被推翻。唐朝前期实行的政治经济改革,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是中国少有的繁荣昌盛时期。在这一阶段,不论在政治、经济、军事,还是在科技文化等方面,均呈现出一种盛世繁荣的景象。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由盛而衰。唐后期出现的藩镇割据,最终演变成五代十国的纷争局面。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有许多新的建树,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隋朝重点和要求: 一、理解隋朝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充分认识隋朝政治经济措施的历史作用,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朝代,奠定了古代社会繁荣的基础。 三、隋炀帝是一个争有较大争议的历史人物,对其地位学会运用实事求是的原则加以分析。 四、隋朝是一个短命王朝,比较分析秦、西晋、隋三朝不同的历史作用。 唐朝重点和要求: 1、唐朝是我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方面都有重大建树,充分认识唐朝的历史地位,以及唐朝对后世的影响。 2、理解唐朝初年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阶级实质。 3、理解为什么人们习惯于以安史之乱为分界线,把唐朝分为前期和后期? 4、了解唐朝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在唐朝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5、掌握唐朝后期统治的腐朽黑暗,分析唐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和意义。 6、充分查询史料,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历史地位。 主要线索 581年,北周贵族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270余年的南北分裂局面。隋的建立和统一,为唐朝盛世准备了条件。隋朝建立后,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地方为州、县两级制,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始行科举制。同时减轻赋役,发展生产,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获得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当时主要的手工业部门是丝织业、陶瓷业和造船业。 隋代开凿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建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弧拱桥”——赵州石桥。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统治集团日益腐化,尤其是隋炀帝统治时期,大兴土木,巡游江都,穷兵黩武,终于被农民起义推翻。 618年,隋朝贵族李渊建立唐朝。 唐前期国力强盛,政治清明,赋役较轻,经济文化呈现繁荣昌盛景象,相继出现了历史上称道的“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成为当时居世界前列的文明国家。755年爆发“安史之乱”, 唐朝由盛而衰。唐朝后期,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加剧,加上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终于导致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唐王朝陷于崩溃。 唐前期的政治和经济:唐王朝的建立与统一。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武周政治。武则天功过。唐玄宗与“开元之治“。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唐后期的政治和经济:天宝形势与“安史之乱”唐后期的政治斗争。藩镇割据。中枢政制的演变。南衙北司之争。朋党之争。安史之乱后的经济改革 刘晏的理财。两税法的实施。经济地理的变化。 唐代国家长期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生产力有较大发展,经济呈现高度繁荣的局面。唐朝的东、西两京是长安和洛阳。西京长安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城周长约35公里,建筑宏伟。城内居民约百万,各国商人和留学生常住的就有数千人。东都洛阳则为交通枢纽,是漕运粮食、物资至西京的必经之路。当时洛阳城的大型官仓含嘉仓,面积40多万平方米,粮窖数百座,储粮可达数百万石。 唐代出现了便于耕作的曲辕犁,利于灌溉的水力筒车和牛挽高转筒车,注重兴修水利,扩大了耕地和灌溉面积,提高了粮食亩产量,促进了经济作物的发展。 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内部分工机制的加强,使这一时期官营和私营手工业都获得了显著发展。唐代创新的花釉瓷、绞釉绞胎瓷、釉下彩绘瓷及三彩釉陶等,以新的工艺技法,展现了唐代陶瓷装饰多样化的特点。出现了利用纬丝显花的纬锦,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经锦。绞缬、蜡缬、夹缬等印花工艺广泛使用,使唐代丝织品的纹饰色彩更加斑斓。精美富丽的金银器,铸造精良的铜镜等,均显示了唐代手工业发展的成就。 唐代交通发达,商业繁荣。特别是唐中期以后,商业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夜市、储蓄和支付钱币的“柜坊”、类似汇票的“飞钱”以及“行”的组织等,为宋代封建经济的高度繁荣创造了条件。 唐朝在全国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设立边疆行政机构、通婚、会盟、册封、茶马交易等方式,扩大并加强了与边疆各族的密切关系。当时有不少边疆各族人士在唐朝做官,或任军事将领。 唐代建立的地方性民族政权有北部和西北地区的突厥、回纥、西部地区的吐蕃,西南地区的南诏,东北地区的渤海等。边疆各族在发展进程中,吸收了汉民族先进的经济文化,同时也影响和丰富了汉民族文化。在相互交往融合中,不断加深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 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开放的时期,中外交流更加频繁。东起首都长安,西至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横越亚洲腹地的丝绸之路空前畅通,中国的丝绸、陶瓷等商品经此路运往西方,同时西方的珠宝、药材、香料等也不断输入中国。唐朝文化的影响亦随之远播。唐中期以后,随着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商路也发展起来,其重要性日趋显著。沿着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商队、旅行家及留学生的往来络绎不绝。许多外国商人定居中国各地,中国工匠也远去阿拉伯半岛从事手工业生产。唐朝还有许多高僧外出求法或讲学,最著名的有西行印度求法的玄奘、东渡日本讲学的鉴真等,他们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在以后的50余年中,相继统治黄河流域的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这一时期在南方和山西先后建立的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10余个政权,史称十国。当时北方战乱频仍,政局动荡;南方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得以发展。后周建立后,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对安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从而为宋朝统一奠定了基础。 一般掌握的内容:1.隋炀帝创科举制;2.“大索貌阅”和“输籍之法”;3.隋朝大运河;4.隋末农民起义;5.安史之乱;6. 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7. 唐政府的理财措施和刘晏改革;8.五代十国的分立和割据;9. 唐都长安;10.唐代边疆各族的发展; 重点掌握的内容:1.隋朝的政治改革、经济措施及其历史影响;2. 科举制、三省六部制;3.“贞观之治”的形成原因、主要内容与历史影响;4.“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5.租庸调制;6. 周世宗改革;7、两税法的内容及其意义;8.武则天的统治及其评价;9.唐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繁荣;10、唐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11. 唐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12.隋唐文化。
希望采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64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