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善战的名将中,汉武帝时期的霍去病,绝对是一个战场天才。这个少年,打仗不拘于章法,善于出奇制胜,很是得人喜欢。然而,有人捧就有人黑,在对他各种夸赞声中,也有许多他对手下士兵极差的传闻。
差到什么程度?不与士兵同甘共苦;自己有专门的厨子,和士兵们分开吃饭,精美的食物经常倒掉,却不给饿着的士兵;有的时候,士兵们都在饿着肚子,他却吃饱喝足了之后,去踢球玩儿。
这一切,在官方的吐槽中,都有记载:
“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什么情况?这个几乎人人称赞歌颂的冠军侯,人品竟然这么差?不善待士兵也就算了,竟然不顾人家的死活,饿成那样了自己还有心情踢球?
不过,不对啊!他对手下都这样了,为何却还有那么多人愿意跟着他打仗呢?要知道,汉军中想去他战队的兵可是排着队的。而且为何他还总是打胜仗呢?对士兵这么不好,士兵还愿意给他冲锋陷阵卖命杀敌?
别说是那些士兵了,就是换做是你,你也会愿意死心塌地的跟着他!为什么?
因为他赏罚分明!
是的!他赏罚极其分明!并且非常及时!罚就不说了,做错了事必须要罚;在“赏”上,因为他路子野,打仗有一套,所以跟着他打仗,基本上是必须胜的,汉武帝又那么宠信他,一有功劳就是超级大功劳,所以跟着他,只要碰上一次功劳,就可以一辈子不愁吃不愁穿了。
这要是放到现代,那就是一个稳赚不陪的生意啊!跟着别的将军打仗,同样是生死未卜,但跟着他打仗,最起码能保证赢,说不定还会捞个大功劳。与其辛辛苦苦的当兵一辈子,还不如跟着冠军侯征战一场。
所以,汉军中的士兵们,只要一听说是霍去病带兵,大家都嗷嗷叫的想跟着。
可是啊,霍去病也不是什么人都要的。能符合他条件的人,真的不多。他挑选士兵,除了战斗力强之外,更喜欢挑一些家中不是嫡长子的、犯过事急于建功证明自己的、有特长却无法发挥的,总之,在他眼里,渴望杀敌立功的,胜过作战经验丰富的。
另外,他虽然不像有些名将一样,和士兵友好相处,处处体恤,但也绝不会像史记中那样,看士兵饥肠辘辘而自己吃饱喝足去踢球,虽然太史公在《史记》中这样写,但很不合常理,当然,这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如果你是武帝时期的一个兵,你愿意跟着霍去病吗?
俗话说:?慈不掌兵,情不立事。?
《孙子兵法》说:?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印象中,霍去病年少英武,短暂的一生一直是匈奴人的噩梦,他总是以极少的兵力杀入匈奴腹地、开疆扩土,建立了封狼居胥的不世之功。但史书之中也有霍去病令人诟病的对待士兵方式的记载。
《史记》、《前汉书》都记载了霍去病少年起就恃宠而骄,不懂得体恤将士。每次出征,皇帝都会安排数十辆车的物资跟随,等打仗回来,物资还有剩余,霍去病却将它们扔掉,而不管士兵还有挨饿的人。在塞外打仗的时候,士兵们缺乏军粮,有的人饿得爬不起来,而霍去病却还要开辟场地,踢球玩乐。
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馀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事多此类。
这么看来,霍去病像是一个克扣士兵,不懂得带兵之人。但是《史记》、《前汉书》后面还紧跟着写了一句话:?大将军为人仁善退让,以和柔自媚於上,然天下未有称也?。大将军指的是卫青,说卫青为人仁慈,热爱士兵,谦和礼让,但天下却没有称赞他的人。而且,书中还记载了一句话:?青故人门下多去,事去病?
这就有意思了,霍去病对待部下苛刻,很多人却争相效劳,卫青对人仁慈,人们却对其没有称赞。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认为这应该是司马迁故意丑化了霍去病,靠自己的主观臆想看待此事。正如南宋文人黄震说的:?凡看卫霍传,须合李广看。卫霍深入二千里,声振华夷,今看其传,不值一钱。李广每战辄北,困踬终身,今看其传,英风如在。史氏抑扬予夺之妙,岂常手可望哉??
纵观霍去病作战,大部分时间是孤军深入匈奴腹地,没有支援,没有后勤,此时军队纪律比作战能力更重要。也许出征之时,皇帝赏赐了众多物资,但霍去病的轻骑兵肯定不会带着这些东西在漠北驰骋,在外作战,霍去病部更多的是就地取材以战养战,并不会带着多少辎重。《史记》中记载卫青作战也是如此:?会明,行二百余里,不得单于,颇捕斩首虏万余级,遂至窴颜山赵信城,得匈奴积粟食军。军留一日而还,悉烧其城余粟以归。?缴获敌人的辎重,自己不能带走的也会销毁。
既然每次都大胜而归,为什么霍去病的士兵还多有饥饿呢?这正体现了霍去病部军纪严明,士兵饿着肚子,霍去病肯定也不是酒足饭饱的。像传说中霍去病得到汉武帝刘彻的一壶酒都会洒在河中和将士分享的人,怎么会只顾自己呢?
至于踢球玩乐,我认为这是霍去病放松精神、鼓舞士气的一种方式。
最重要的是,士兵们跟着霍去病能立功受赏。
霍去病封狼居胥回来后,手下皆受到封赏:
右北平太守路博德属骠骑将军,会与城,不失期,从至檮余山,斩首捕虏二千七百级,以千六百户封博德为符离侯。北地都尉邢山从骠骑将军获王,以千二百户封山为义阳侯。故归义因淳王复陆支、楼专王伊即靬皆从骠骑将军有功,以千三百户封复陆支为壮侯,以千八百户封伊即靬为众利侯。从骠侯破奴、昌武侯安稽从骠骑有功,益封各三百户。校尉敢得旗鼓,为关内侯,食邑二百户。校尉自为爵大庶长。军吏卒为官,赏赐甚多。而大将军不得益封,军吏卒皆无封侯者。
其中以李敢最有代表性。李敢是李广第三子,从军多年,虽有战功,可一直得不到提拔。跟随霍去病一战就夺了匈奴王旗,受封关内侯。虽然后来因为打伤卫青,被霍去病私下射死,但他的人生巅峰就是跟着霍去病作战的这一段时间。
当兵为何?古代从军,除了保家卫国,更重要的是为了军功厚赏,尤其在唯军功论的秦汉时期。跟随别的将军可能会舒服一些,但是当几年兵后两手空空回家。跟着霍去病这样一位战神,厚赏财物自不必说,等退伍的时候还可能带回个封爵,饿几天肚子就可以福荫子孙的事谁不愿意干?
霍去病分别在17岁、19岁、22岁时,先后只有4次领兵出征匈奴,不知这经常殴打士兵是怎样的一个经常,为何正史难见记载;战场本就瞬息万变,难免风餐露宿、饥一顿饱一顿,而且今日不知明白生死,已然远超辛苦的概念。难道士卒说困乏了就让大家睡觉,或者士卒说累了就让大家休息,这才是体恤将士吗?
显然,不能将军纪严明、令行禁止,同?殴打士兵或不体恤兵士?相提并论。假如,军纪严明、令行禁止都能引起将士哗变,这样的将领也不可能名垂青史。但是,霍去病却是名垂青史的西汉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更是汉武帝寄予厚望的重臣,又岂能真做出?经常殴打士兵?和?丝毫不体恤将士?的事情来呢。
假如,霍去病和张飞是一样的人物,动不动就会醉酒鞭挝健儿?,而他身边的队伍又多为匈奴降将降卒组成,不要说麾下将士随他浴血奋战,一旦到了匈奴人的地盘,哗变的机率岂不非常的高。结果,张飞被帐下将张达和范疆(强)割下了脑袋,而霍去病领兵不但没有出现士兵哗变,反屡立战功。这也足以证明,霍去病不可做出?经常殴打士兵?或?丝毫不体恤将士?的事情来。
正所谓:?空穴来风,未必无因。?那么,霍去病在带兵打仗上,究竟有哪些受人非议的地方呢?
从史书的评与议,分析霍去病的带兵疑点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和《汉书?卫青霍去病传》都有记载:?霍去病率军出征时,汉武帝都会派太官为他带数十车生活用品。但回来时,又会丢掉剩余的米和肉,而士兵却有挨饿的。在塞外作战时,军粮不继,将士们饿得爬不起来,而霍去却还要开辟场地,踢球玩乐。?
太史公和班固说这些,难道是为了贬低霍去病吗?当然不是,因为后面还有一句话:?大将军卫青为人仁慈,热爱士兵,谦和礼让,靠和善柔顺来讨好皇上,但天下却没有称赞他的人。?
也就是说,天下人对霍去病的作法比较称赞,而对卫青的?为人仁慈,热爱士兵,谦和礼让?并不认可。
那么,霍去病?回来时,丢掉剩余的米和肉,而士兵却有挨饿的?,难道是故意让士兵挨饿吗?答案当然不是。
其一:?回来时,丢掉剩余的米和肉,而士兵却有挨饿的?说法存疑。公元前123年,17岁的霍去病率领轻勇骑八百出征,斩获敌人2028人,并俘虏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因此被封为冠军侯。此战,显然是大胜,返回时又岂能没有军粮缴获。既然有缴获,返回时就不应该出现士兵挨饿的情况。
同样,在公元前121年春、夏两次攻占河西和公元前119年春的漠北战役中,霍去病率领的将士,均取得大胜,当然缴获不会少,又怎么会出现士兵挨饿的现象呢?
假如确实存在士兵挨饿,而霍去病却将剩余的米和肉丢掉,这岂不证明他想和将士同甘共苦。
或许有人会问,他为何不将剩余的军粮分给士兵呢?这是否与韩信的?背水一军?和曹操的?望梅止渴?有异曲同工之妙呢?谁又会说韩信不顾将士的生死、曹操不顾体恤将士呢?或许,霍去病是为了激发大家加快返程的脚步,早一天返回,早一天有饱饭吃,以免因一、两餐的饭食而影响返程的速度,反而造成消耗增加。
同时,霍去病实施的是?迂回纵深、穿插包围?的奇袭战略,本就是以战养、就食于敌,忍饥挨饿岂不非常正常。
其二:对史书记载的?在塞外作战时,军粮不继,将士们饿得爬不起来,而霍去却还要开辟场地,踢球玩乐。?说法理解有误。对此,可能有人认为霍去病?丝毫不体恤将士?,将士们都饿得爬不起来了,还要踢球玩乐。假如,将士们确实饿得爬不起来,又怎么能踢球玩乐呢?显然是将士们饿得不想动而已,而霍去病为了保持将士们的战斗力,便以踢球的娱乐形式,激发将士们时刻处于战备的亢奋状态。反之,将士们一直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又何来战斗力可言。
其三:军旅之中,有时出现将领对士兵?动粗?实属正常现象,并不算?殴打士兵?。例如,经历过至少连续24小时野营拉练的军人都会深有休会,一旦中途停下吃饭时,许多官兵就会倒下呼呼大睡,既不想起,也不起吃饭,这时指挥官在叫不醒的情况下,就会动粗,对着不起来的士兵踢上几脚,督促他们尽快吃饭赶路。因此,霍去病的军营也绝对存在此类?殴打士兵?的现象,但并不会遭到士兵记恨。
其四:也不排除史家感性左右理性的?有心之言?。太史公本就没有过从戎经历,只是将一些军中将士的言论片面记载下来也是有可能的,但不一定符合?军事?常识。同时,太史公出身于士族门阀之家,对于卫青和霍去病这类出身低微,而且通过战功身居高位者,心中就算存有一点感性上的偏见,也实属正常。如:他在《史记?佞幸列传》写道:?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竟然将军功赫赫的卫青和霍去病,与邓通、赵同、李延年之类的佞臣相提并论。
以此来看,霍去病应该不会真正做出?经常殴打士兵,丝毫不体恤将士?的事情来,当然也就不会出现士兵哗变之说了。
假如这些还不足以证明霍去病是否?经常殴打士兵,丝毫不体恤将士?的话,那么再看看?成一家之言?的太史公对其治军之能的记载。
从霍去病的将与帅,解析他的治军之能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认为卫青是个帅才,而霍去病只是个冲锋的将才。其实,霍去病是历史上一位被严重低估的帅才。例如:他的用兵之道,已超越古人;治军之道,更是难有相提并提者。
用兵,超越古人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汉武帝想要教霍去病学习孙武兵法,但是他却说:?打仗应该随机应变,审时度势,而古人的兵法已不适宜当前的形势。?
正所谓:?能发现问题者不算人才,而又能解决问题者才是高手。?当时,霍去病应该还不到17岁,也不曾随军征战,但他却能发现汉军作战观念的陈旧,而又能在战场上身体力行革新汉军战术的陈旧模式,采取?迂回纵深、穿插包围?的奇袭战略,从敌人的薄弱环节切入,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迂回穿插,对匈奴实行合围,并实行毁灭性打击。
可以说,霍去病的战略思想,已极大革新了汉军长久以来实施的?水来土掩,兵来将当?的被动抵御战略,不但通过以战养战将战火引到匈奴的腹地,而且极大减轻了国家的后勤供应压力。可见,他绝对是一位超越古人的用兵奇才、领兵统帅,又哪里来的闲功夫?经常殴打士兵,关心所有将士的冷暖?呢?倘若如此,还要其它的中低层将领干什么呢?
显然,?经常殴打士兵,丝毫不体恤将士?的说法,应该和他关系不大。
但是,在人生地不熟的漠北执行?迂回纵深、穿插包围?的战略,最难的应该就是准确定位打击目标。例如:戍边数十年的老将李广就曾因迷路,未能及时赶到围歼地点,致使匈奴单于逃脱,自己也忧愤自杀;再如:老将合骑侯公孙敖和博望侯张骞也曾因迷路而贻误战机,最终交了赎金,这才免于死罪,并被贬为平民百姓。
但是,作为年轻将领的霍去病,为何每次都能准确定位打击目标,并立下赫赫战功。因为,这与他的用人之能和驾驭将士的出色本领是分不开的。
治军,驭下有方
霍去病19岁时的两场河西之战,麾下三大战将分别是:高不识(匈奴句王)、仆多(匈奴人)和赵破奴(匈奴籍汉人),而麾下士卒的匈奴人更是高达三分之二。但是,他却能带领这样一支几乎是匈奴人组成的队伍去反攻匈奴,斩杀匈奴人,而且还屡立战功。
他21岁时的漠北之战,麾下有匈奴将官高不识、赵破奴、赵安稽(匈奴某王)、复陆支(匈奴因淳王)、伊即轩(匈奴楼剸王),另有汉军将领李敢、路博德、卫山、徐自为。此战,霍去病麾下的匈奴将官占了50%,而匈奴士卒则占了40%以上。同时,他还能一路收编匈奴降卒,一路使用匈奴降卒去攻打匈奴人,并抢夺匈奴人的物资,最终?封狼居胥?,名扬天下。
如果没有这些匈奴人,霍去病怕也难以实现对精准目标的打击;如果他是一个真正?经常殴打士兵,丝毫不体恤将士?的统帅,战场上难保不会落个张飞的下场,当然也难保不会发生士兵哗变的事件。
但是,用匈奴人的风险还是非常大的,一旦有临战反叛者,必然会给汉军造成难以想象的灾难。如:在两年前的漠南之战中,投降匈奴的匈奴降将赵信,将汉军的大量情报带给匈奴人,并被匈奴单于封为?自次王?,成为匈奴单于的主要谋士。
但是,霍去病却能成功驾驭这些彪悍的匈奴将士反攻匈奴,可见其治军之道和驭下之术的不凡,又怎么可能做下?经常殴打士兵,丝毫不体恤将士?的事情呢?难道想要逼着匈奴的将士哗变不成。
胆略,威震匈奴
公元前121年夏季,霍去病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但是,当汉军出现时,匈奴浑邪王的多数副将们却不愿投降,并引发叛乱。当时的情况非常危机,稍微处置不当,4万多匈奴人可能会出现复反的现象。
如果,大军攻击,匈奴人必然惊恐,进而造成叛乱的加剧。见此,霍去病果断带领少量将士冲入匈奴叛军之中,并迅速平定叛乱,而匈奴人却未敢趁机围攻霍去病。可见,霍去病在匈奴人心目中的威慑力之强,而只有恩威并重才会有这样的威慑力。因此,他又怎么可能做下?经常殴打士兵,丝毫不体恤将士?的事情呢?也难怪,汉武帝会对霍去病那么的宠信。
从霍去病的功绩,看他在汉武帝心中的地位
漠北之战结束后,为了彰显霍去病的功绩,但又不能设立两个大将军岗位,因此汉武帝搞了个?大司马?,并且?令骠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等?,即:卫青的大司马大将军和霍去病的大司马骠骑将军的秩禄是一样的。
显然,汉武帝此举,有让霍去病接掌卫青帅印的意图。但令人既遗憾又意外的是,年仅23岁的霍去病却突然因疾病不治而亡,而当时霍去病正在谋划征伐匈奴之事,只是此后长达19年之久,朝廷也未曾对匈奴用兵。可见,汉武帝失去霍去病,如同失去了讨伐匈奴的?挂帅?之人。
因此,对于霍去病的死,汉武帝是非常痛心的,这才征调属国?玄甲军?组成送葬队伍,一直从长安排列到茂陵,而这些?玄甲军?几乎都是由匈奴人组成,岂不显示霍去病在这些匈奴降卒中的威望非常的高。
综上所述,霍去病绝对是一位为国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将帅之才,全力谋划战局的时间怕都非常的紧迫,又那里有闲功夫 ?经常殴打士兵?,当然也不存在?丝毫不体恤将士?之说,更不会发生士兵哗了。
霍去病是一个少年英雄,但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并没有记载他的死因,多数传言他是得了传染病死了。霍去病是一个在历史中不可磨灭的人物,他是一个私生子,他的父亲从来就没有管过他,但是他十六岁就开始领兵打仗,多次的以少胜多使得他一路升迁,十九岁就被汉武帝封为骠骑大将军,可谓是荣耀一时,汉武帝及其器重他。
有的人说霍去病是被汉武帝暗杀了,因为他的权力太大了。我们可以来分析下,首先汉武帝对霍去病十分的器重,在攻打匈奴的时候,李敢因为怨恨卫青,打伤了卫青,卫青考虑到战时需要并没有惩罚李敢,而是忍了下来,不料此事被霍去病知道了,他觉得李敢打伤自己的舅舅就要负责任,于是就将李敢射杀了,此事被汉武帝知道了,汉武帝并没有惩罚他,而是大事化小,假如汉武帝忌讳霍去病,不可能这样大度的包容他的。
另外,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假如汉武帝杀了霍去病,卫青不可能一点消息都不知道。如果汉武帝杀了霍去病,那么卫青后边肯定不会忠于汉武帝的,从日后卫青仍然衷心汉武帝来看,霍去病被汉武帝暗杀的可能性很小。
比较可靠的历史记载是,霍去病在一次打仗中,喝了河里的水,然后得了传染病。毕竟古代的医术不太发达,传染病是很难治的,至于为什么司马迁将霍去病的生平和死后的葬礼都记载的很清楚,独独没有介绍为什么死,我觉得司马迁可能是想保留神秘,毕竟一代英雄死于传染病,还是因为喝了河水,这不太好听,还不如将霍去病的死因隐去,让后人随意猜测,以此来保留英雄的完美形象。
霍去病在军队对待士兵是非常严厉的,经常殴打士兵,跟随霍去病出征的士兵也是非常辛苦的,经常一天就骑行几百公里,但是这些士兵之所以没有引起哗变,除了有汉朝的法规约束外,霍去病独特带兵方式以及人格魅力是最为主要的原因。
霍去病可以说是历朝历代将领的典范,虽然年仅二十三岁就去世了,但是创下的功绩被当成了历代武将最崇高的目标,汉朝之后的各个朝代的武将都以能够封狼居胥为终身荣耀,但是却没有几个人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霍去病独创了闪电战,彻底扭转了汉朝跟匈奴之间的强弱关系,使得匈奴不得不用诗歌来形容霍去病的可怕?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根据史料记载霍去病带兵打仗对待士兵非常严厉,甚至很多士兵都吃不饱肚子,汉武帝赏赐的肉食甚至都没有吃完而坏掉,但是依然没有引起士兵哗变,下面就来说一说原因:
一、汉朝严酷的法律
在汉朝士兵哗变所需要付出的代价非常大,这些士兵都是霍去病选出来的,有些甚至是贵族子弟,所以这些人的家族都在汉朝,贸然哗变之后,家人都会丢掉性命,所以这些人不敢哗变。
二、霍去病人格魅力
除了法律上的约束外,这些人之所以不哗变最大的原因莫过于霍去病独特的个人魅力,因为战术的需要,就得经常急行军,的确经常让士兵饿肚子,但是霍去病自己也没有吃饱,而且霍去病带给这些士兵的是比吃饱肚子更高的荣耀,举个例子,汉武帝赏赐的美酒霍去病是倒在河里大家一起喝。
你知道霍去病在军队是如何对士兵的?为何没引起哗变? 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64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李孝逸是什么结局他为什么会含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