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冬,北方草原的统治者匈奴军臣单于出动六万铁骑,兵分两路,大举进犯汉之边境,三万攻入上郡(陕西省绥德县),三万攻入云中(内蒙古托克托县),一路烧杀,于是警讯大起,烽火从边地一直烧到了首都长安城附近的甘泉宫。
汉文帝刘恒一看战事紧急,指着大汉帝国疆域图,立马部署了六道防线:
第一道,以中大夫令免为车骑将军,防守赵地;
第二道,以故楚相苏意为将军,防守代郡;
第三道,以郎中令张武为将军,驻守北地郡,屏卫关中。
第四五六道则是为了确保长安首都之安全,分别为:宗正(九卿之一,执掌王族事务)刘礼率军驻扎于长安东南的霸上,祝兹侯徐悼率军驻扎在长安西北的棘门,河内太守条侯周亚夫率军驻扎在长安西面的细柳。三路大军,沿渭水三面拱卫长安。
我们的主人公周亚夫终于登场了,虽然他继承了父亲、开国元勋周勃的爵位,并官拜河内守,但周家此时已然没落,一个太守来到京城也不算啥大官!可谁也没想到,他的这首次登场,竟是如此闪亮,如此光华夺目。
跟所有领导一样,刘恒喜欢深入基层,考察官员,安抚将士,鼓舞军心。
于是刘恒大张旗鼓,车马浩荡的前往长安附近三营之中巡视劳军,先去霸上,再到棘门,皇家车队都是长驱直入、畅行无阻,守门将士根本不敢挡驾,皆大开营门,乖乖跪列两旁。刘徐两将军,深居帐内,听得车马辚辚之声,这才知晓天子驾到,不由大惊失色,慌忙率部拜迎,诚惶诚恐,连道有失远侯罪该万死。刘恒宽大为怀,不以为怪,随口抚慰了两句,将士们乃山呼万岁,齐奏军乐,给足皇帝面子。
这哪里是像在打仗,连演习都不像,倒像是场皇帝与官兵的同乐会。
巡视完二地,发表完两通极具鼓动性的领导讲话,刘恒兴致不减,接着又去巡视最后一个细柳营。
但是很不幸,刘恒在这里吃到了一碗前所未有的闭门羹。别看细柳营这名字取得挺妩媚,里面的人却很拧巴。
天子的车驾远远就可以看到了,但细柳军营的辕门仍然紧闭,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山呼万岁,更没有列队出迎,只有一帮满脸死鱼像的守门军士,冷眼旁观声势浩荡的天子车队。营内则旌旗招展,队伍分明,士兵们盔甲齐备,人人手持兵刃,张弓挟矢,俨然是一副如临大敌的紧张状态。
负责前头开道的天子先驱一看不对劲,赶紧率先拍马赶到,大声喊:“天子且至,快开辕门!”
然而守门的校尉竟也是一副死鱼脸,他上前一步,冷冷说道:“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那“先驱”顿时气结,不由破口大骂:“天子,你听清楚了,是天子且至。难道将军比天子还大吗?你这傻帽!”
守门校尉仿佛不知天子为何物般,依旧还是那句话:“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什么?天子之名竟然没有将军令管用?这可真是造反了!岂有此理!先驱大人气的团团转。
不一会儿,天子真的“至”了,辕门依旧不为君开。好家伙,皇帝大驾光临,所到之处竟然一片清冷,如此景象,真是亘古未有。
习惯了欢迎队伍的刘恒也不免有些尴尬,便赶紧差使者又去叫门:“天子已至,速速开门!”
校尉看了看车上的刘恒,面不改色心不跳:“吾不识天子,汝可有符节?”
使者只有再回去向刘恒请天子符节,校尉看了看符节,貌似是真的,但仍然不开门,只是让人带使者持符节进营去通报,说什么只要将军下令,门就给你开。
使者心中将都尉骂了一万遍,无奈只得去找将军周亚夫,告诉他天子来了要进营劳军。这段期间,汉文帝刘恒只好蹲在营外,与一堆守门将士大眼瞪小眼。
大家都尽忠职守的守着门,压根就不理皇帝,刘恒越发觉得尴尬无趣。
按照通常情节的发展,周亚夫在收到天子的符节后,应该诚惶诚恐的亲自出门跪迎皇帝大驾,然后痛责守门将士大不敬之罪,此时汉文帝刘恒会站出来求情,说他们也是尽忠职守,朕宽宏大量虚怀若谷,岂能因此小事而责罚忠勇的将士们呢?
于是三军将士们感动涕零,都跪下来高呼:“皇上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最终皆大欢喜,一片和谐……
然而,这一和谐之景象并未发生。周亚夫甚至连个人影都没出现,只遣人持一令旗,命守门校尉打开辕门,放天子车驾进去。
小兔子乖乖,大门终于开开,被冷风都吹傻了的车队御者们开心坏了,发动油门就想飙车,守门军士再次拦住车队,厉声道:“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
一帮人气坏了,忍不住大叫:“天子车驾,还需限速么?”
“军令如山,天子亦不得免。”
文帝的车马随从郎官,大多是功臣贵族子弟,平常飙车撞死个把人也不过赔点钱而已,他们如何受过这种气,当下都转头去看皇帝,可是刘恒竟没什么反应,还要他们照办。
这些少爷们只好照办,回头又去问守门军士:“你们这儿限速多少,七十码可以吗?”
“将军有严令,军营重地,不得驱驰!七码亦不可,如何七十码?请按辔徐行。”
少爷们简直气疯了,他们这辈子都没开过这么慢的车。想当初兵仙韩信治军,高祖刘邦亦直趋营内,如入无人之境。你周亚夫区区一个河东郡守,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竟敢比兵仙还屌,你以为你是谁啊?
但周亚夫就是这么屌,比韩信还屌,如今就是高祖刘邦从地里爬出来,照样要通报,照样要慢行,天王老子玉皇大帝阿弥陀佛都没得通融。
刘恒无奈,只好吩咐:不要为难将士们了,按军令行事吧!
于是,天子的车马首次以乌龟爬般的速度行驶了,直爬到主将帐前,周亚夫这才从容出迎,披甲佩剑,岳峙渊渟,威风凛凛,一派大将风范。
刘恒满脸笑容,亲切的打招呼:“将军别来无恙。”
周亚夫没有笑,也没有跪下,他只是向刘恒浅浅一揖,正色道:“甲胄之士不拜,恕臣行以军礼。”
此言一出,不仅皇帝的扈从们全震住了,就连刘恒也被震住了。
没错,中国自古就有“甲胄之士不下拜”的说法(见《司马法》“在军抗而立,在行遂而果,介者不拜,兵车不轼,城上不趋,危事不齿。”)但天子就是天子,至高无上,很少有人真不下拜的。周亚夫这样做,只能用一个字形容,牛翻了!
扈从们都用悲悯与敬佩的眼神看着周亚夫,他们此生从未没见过如此胆大包天之人。
然而,刘恒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对周亚夫的举动肃然起敬,他赶紧端正态度,手扶车前的横木,向军营将士点头致意,并使人传语称谢,说道:“皇帝敬劳将军。”
周亚夫这才带领众将士肃立两旁,行礼称谢,然后指挥军队,演兵布阵,接受皇帝的检阅。
这期间,整座军营都肃静无比,只有周亚夫发号施令的声音与将士们整齐的脚步声回响在寒冬的冷空气中,从而产生一股神奇的威力,让在场所有人,都自动被一种神圣威严的气氛所感染,不仅汉军将士们不敢有丝毫喧哗,就连平常眼高于顶的皇家郎卫也都耸然动容,噤若寒蝉,仿佛他们所处的不是军营,而是这世上最神圣的地方,比宫廷比宗庙还要更神圣的地方。
刘恒年轻时也在代地领兵打过仗,并非军事菜鸟,但直到此时此刻,他才认识到什么叫做真正的军队。于是他小心翼翼的谨守军礼,不敢哪怕有丝毫的随意,唯恐被周亚夫及其手下将士耻笑,直到检阅完毕,这才长长松了一口气,率皇家车队离开细柳营。周亚夫也不相送,一俟文帝退出,仍然闭住营门,将士们各回岗位,军容整肃如前。
等到出了细柳营数十里外,随来郎卫们仍然心旌摇荡,久久不能回复;还有些人愤愤不平,直骂周亚夫这家伙没人性欠管教!反而刘恒却一脸喜悦的赞道:“嗟乎,此真将军矣!适来棘门霸上二将军,戒备松弛至此,真如儿戏耳!若匈奴大军来袭,恐一击即溃,其将亦为虏也。至于周亚夫之细柳铁军,匈奴何敢犯耶!”
赞叹之余,刘恒他也终于安心了,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寻找大汉帝国的廉颇李牧。现在,他终于找到了,周亚夫,不愧是将门虎子,继周勃之后,大汉刘氏江山,终于又有了中流砥柱,区区匈奴,何足惧哉!此后一连几个月,刘恒都在回味这次惊心之旅,对周亚夫赏识不已。
凭借着汉军高昂的士气与严明的军纪,汉朝又一次将北方的危机化解,一个月多后,匈奴无法突破汉军的防线,只好带着抢掠的物资撤回草原。数日后,汉文帝召周亚夫入宫,详细的询问他治军之法,周亚夫微微一笑,道出十六个字:“赏如日月,信如四时,令如斧钺,制如干将。”
文帝一听,更觉钦佩,乃正式下诏,晋升周亚夫为中尉,统率京师卫戍部队,防护京师长安重地。
解释一下,汉承秦制,其军事武装体系主要分为两部分,一为中央军,一为地方军。作为保卫皇权与首都安全之中央军,其武器之精锐,装备之精良,士兵素质与待遇之优,统兵将领之位高权重,都远超地方军队。
之所以这么安排,是为了让中央有足够的力量控制与驾驭地方军队,从而维护中央集权。
而中央军又主要分为三支:一是宫中殿内的警卫,即皇帝的贴身警卫,负责皇帝安全,统归郎中令管辖;二是宫内殿外的卫士,由卫尉统领,负责宫城及朝会的安全保卫工作,由于未央宫处于长安城的南面,故这支军队又称“南军”;三是京内城中的卫兵,由中尉统领,主要负责长安都城的巡逻、戒严、治安及防务工作,由于其屯兵驻守长安城内北面,故又称“北军”。
此外,中尉还是皇帝出巡的前导,常率兵随驾护卫,仪仗威容甚壮。所以东汉光武帝刘秀未当皇帝时说:“做官当做执金吾。”所谓“执金吾”,就是中尉在汉武帝时更名后的别称。
周亚夫治军威重,铁面无私,由他来做统帅北军、保卫都城,皇帝再放心不过了。
鉴于中央军地位之超然,郎中令与卫尉均属九卿,位高权重,而中尉虽为外官,不在九卿之列,但亦与九卿月俸与品级相同,都是“秩中(意满)二千石”,可相当于“部级干部”;比周亚夫原先担任的“副部级干部”河内郡守之“秩二千石”,足足高了一整个档次。
按照《汉书百官公卿表》的记载,“秩中二千石”每月的月俸为180斛谷,即一年2160斛;“秩二千石”每月的月俸为150斛谷,即一年1800斛。
当然,西汉官俸虽以斛分秩级,但并不是真的给粮食,实发的时候要以当时之市价换算成铜钱的。这是因为古代经济与生产落后,市场不规范,物价变的比当今之股票还厉害,如果以固定的钱数给官员发俸,肯定行不通。比如楚汉乱世,生产遭到破坏,通货膨胀严重,米斛涨至万钱;而文帝时“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鸣鸡吠狗,烟火万里。”故米价竟贱至每斛十余钱。短短几十年,物价降低百倍,百姓的生活从地狱到天堂,这不能不说是汉初君臣之一大历史功绩。
那么一斛粮食到底有多少呢?斛是容量的表示,石就是一斛的重量。而秦汉时一石约合现在的三十公斤,所以周亚夫的月俸计算下来应折合为5400公斤粮食。如果以现在的物价水平来计算,则周亚夫每月的工资当在两千多铜钱,也就是两万元人民币左右,好像也不是太高。不过,周亚夫贵为列侯,还有万户封邑的租税收入(按《史记》,每户每年约缴入铜钱两百),负手就可得数百万钱,这点工资其实也根本不算什么(由此可见封侯对于汉朝的官员有多么重要)。
总之,周亚夫以其赫赫军威给汉文帝好好上了一课,不但没有因此而得罪皇帝,反而因此升官发财,平步青云——这难道真的只是因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谨吗?我记得高中课本在讲解此文时,好像也是这么说的。
不过,依小生看,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这其中还有更深刻更复杂的原因在内。
到底有多深刻多复杂?那就得从头说起了,为了说得足够清楚,咱们有必要把时光再往回拨,一直拨到楚汉乱世,将周刘两家数十年的恩怨情仇扒出来好好说道说道。
周亚夫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而且他还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可谓是出身显赫,而他,在历史上也非常有名的军事家,他曾经驻军细柳,治军严格,在吴楚七国发生叛乱时,也是他坚定的站出来,运筹帷幄,平定七国叛乱,而在之后,景帝也非常的信任他,在丞相陶青辞职后,让他做了丞相,但是在到后面他却走向了人生的下坡路,一步步令景帝失望,最终自己也绝食吐血身亡,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事件缘由。
第一、七国之乱中,没有及时救助梁王,结下梁子
在周亚夫被任命去平定七国叛乱的过程中,梁王的属地被叛军急速围攻,情势危急。梁王请求周亚夫出兵相助,周亚夫却将军队带到达昌邑城,坚守不出,梁王又再次请求救援,周亚夫依旧按兵不动,最后逼得梁王只能向景帝上书,请求救助,景帝派人告知周亚夫救助,但周亚夫没有听从命令,依旧不为所动,最后七国之乱结束了,梁王也没出事,但是至此梁王和周亚夫就不对盘了。
要知道梁王可是窦太后最宠爱的儿子,周亚夫这样无异于是得罪窦太后,况且汉景帝下令,他都敢不听从,汉景帝在心里也会记他一笔。
第二、景帝皇后兄长封侯一事
窦太后和景帝因皇后哥哥封侯一事产生争议,景帝决定和大臣商议,看看事情该如何处理,在轮到周亚夫时,周亚夫说,刘邦曾经说过不能封异姓者为候,封侯就是违背祖制,虽说景帝也不想封王信为候,但是周亚夫如此直白的就说出了口,这件事被窦太后知道后,越发的不喜周亚夫。
第三、匈奴将军封侯事件
匈奴五位将军归顺汉朝,景帝十分开心,便要封他们为候,鼓励更多的匈奴人来归顺,周亚夫却认为将叛国的人封侯,那么以后那些背叛汉朝的大臣也不好处理,不得不说,周亚夫这个直性子是要害苦自己的节奏,景帝本来在兴头上,听了他的话后非常不高兴,便将他打发回家,然后依旧封了那五位将军,之后周亚夫更是赌气称病不上朝。
第四、一双筷子事件
本来汉景帝认为冷了周亚夫这么长时间想看看他的脾气是否改了,便让他来参加宴会,故意不给他筷子,没想到周亚夫不开心的直接向管事的要了筷子,汉景帝问他话,他也是很不情愿的跪下谢罪,最为让汉景帝生气的是,周亚夫在景帝还未说完话的时候,就头也不回的走了,这让景帝对他十分不满,也歇了让他辅佐太子的心思。
后来周亚夫身体越发的不好,儿子周阳偷偷买五百甲盾,想在其丧事时用,被人告发,朝廷有规定,禁止个人买卖甲盾,有调查的人过来询问周亚夫,周亚夫一问三不知,调查的人以为他意气用事,便将事情报告给景帝,景帝得知后大怒,将周亚夫交给最高司法官廷尉审理。而廷尉在狱中也多次言语讽刺周亚夫,周亚夫绝食抗议,后来没熬下来,吐血身亡。
周亚夫的悲剧在于他的性格,真的是性格决定命运,他真的是个直肠子,在皇权至上的时代,他又不懂的恭顺,有此下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和他的性格有关。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惊”字的几层意思:
1、群臣为周亚夫治军之严感到吃惊,
2、为周亚夫“胆敢”为了军纪严整而忽视皇帝体面,感到震惊、惊恐;
3、群臣对周亚夫有损天子之威,而文帝不仅没生气反而对周亚夫致敬感到惊讶。
群臣心理:
在群臣看来,维持皇帝体面是最重要的,做官一定要先奉承上级,至于做事做人的原则,是不重要的。所以当看到周亚夫如此严格的军纪时,都感到很意外。尤其看到周亚夫竟然不顾光地威严,让皇帝遵守军营的规矩,觉得简直不能接受!他们跟着皇帝出行,多少都有狐假虎威的心态,于是内心非常愤怒,认为皇帝一定会处罚周亚夫。结果却大出意料,所以群臣再三惊讶。
1. 有关文言文周亚夫的习题 周亚夫军细柳[题解] 周亚夫,汉高祖刘邦功臣周勃的儿子,汉文帝时封条侯,河内太守,中尉(仅次于太尉的军事长官)。
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入侵,烽火直连长安。汉文帝调兵遣将前往抵御,其中有一支军队由周亚夫率领,驻扎长安以西细柳(地名)。
汉文帝为鼓舞士气,亲自出驾慰劳。一路经过霸上军、棘门军,驻军将军恭恭敬敬地迎送,唯独到周亚夫驻扎的细柳军,皇帝的前卫和车驾被挡在军营大门外,皇帝不得不下诏书通报,营门才准入。
周亚夫不出来迎接,见了面不行跪拜礼。皇帝走时,周亚夫不送。
这在当埘 ,实属罕见。群臣均为之吃惊,以为周亚夫目中无上,傲慢无礼。
但汉文帝却不见怪,对周亚夫治军严明大加赞赏。 汉文帝死后,汉景帝继位,暴发了“七王之乱”,叛军号称五十万,近逼京都。
景帝任命周亚夫为太尉,会集大军迎击叛军,只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 周亚夫军细柳这则历史故事,摘自《资治通鉴》。
《史记》中也叙述甚详。 [原文] 冬,匈奴三万骑入上郡,三万骑入云中,所杀掠甚众。
峰火通于甘泉、长安。以中大夫令免为车骑将军屯飞狐,故楚相苏意为将军屯句注,将军张武屯北地,河内太守周亚夫为将军次细柳,宗正刘礼为将军次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次棘门,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请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上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昔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耶!”称善者久之。月余,汉兵至边,匈奴亦远塞,汉兵亦罢。
乃拜周亚夫为中尉。 (注:驻军三日以上为“次”。)
[释文] 冬,匈奴三万骑兵入侵上郡,三万骑兵入侵中郡,杀掠很凶,报警烽火连绵不断,直通甘泉、长安。汉文帝派中大夫令免为车骑将军屯兵飞狐,派原楚相苏意为将军屯兵句注,派将军张武屯兵北地,派河内太守周亚夫驻军细柳,派宗正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以防备匈奴入侵京都。
汉文帝亲自劳军,经霸上、棘门军,车驾直接驰入,毫无阻挡,将领都恭侯迎送。到细柳军,将士身披铠甲,手持兵器,弓箭。
天子的先头护卫到,不给进军营大门。护卫说:“皇上快到了。”
守门军士说:“我们将军有令,在军中只听将军号令,不听天子诏书。”一会儿汉文帝到,也不得入内。
于是汉文帝派出使者,带着手谕去见周亚夫,周亚夫才传令打开壁门。这时壁门守卫请车驾慢走,军中不得驰驱。
汉文帝吩咐车夫慢慢行走。到了军营内,将军周亚夫带着刀剑向皇上行揖礼,说:“披上铠甲不下拜了,以军礼致意。
“汉文帝很受感动,改变了原定的仪式,直起身子用手扶在车木上,表示敬意,并派人通知说:“皇上特前来慰劳,”完成仪礼而去。出了军门,群臣感到吃惊,但皇帝说:“唉!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过去到霸上、棘门劳军,简直像儿戏,这些将军可以被袭击俘虏的,至于周亚夫将军,岂可被袭击的么”称赞很久。
过了一个多月,汉兵到边境,匈奴兵远去关塞,汉军罢手不追。于是汉文帝提升周亚夫为掌管京师治安的中尉。
[点评] 周亚夫治军,严字当头,连皇帝也不例子外,可谓严得相当彻底了。 在“严”字上,贵在一律,最犯忌的是对人严,对已宽;或者对下严,对上宽。
因为这都不是真正的“严”,而是假冒伪劣的“严”。这种假“严”,对人对已,对上对下,都是有害的。
正如汉文帝评语:“皆儿戏耳。”同一个人,一会儿唱红脸,一会儿唱黑脸。
岂不如同做儿戏一样么?汉文帝的评语,形象而生动,衬托出周亚夫治军,是真正的严,不仅没有怪罪,而且还通过这件事,发现了人才,并加以提拔重用。
2. 有关文言文周亚夫的习题 周亚夫军细柳
[题解]
周亚夫,汉高祖刘邦功臣周勃的儿子,汉文帝时封条侯,河内太守,中尉(仅次于太尉的军事长官)。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入侵,烽火直连长安。汉文帝调兵遣将前往抵御,其中有一支军队由周亚夫率领,驻扎长安以西细柳(地名)。汉文帝为鼓舞士气,亲自出驾慰劳。一路经过霸上军、棘门军,驻军将军恭恭敬敬地迎送,唯独到周亚夫驻扎的细柳军,皇帝的前卫和车驾被挡在军营大门外,皇帝不得不下诏书通报,营门才准入。周亚夫不出来迎接,见了面不行跪拜礼。皇帝走时,周亚夫不送。这在当埘 ,实属罕见。群臣均为之吃惊,以为周亚夫目中无上,傲慢无礼。但汉文帝却不见怪,对周亚夫治军严明大加赞赏。
汉文帝死后,汉景帝继位,暴发了“七王之乱”,叛军号称五十万,近逼京都。景帝任命周亚夫为太尉,会集大军迎击叛军,只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
周亚夫军细柳这则历史故事,摘自《资治通鉴》。《史记》中也叙述甚详。
[原文]
冬,匈奴三万骑入上郡,三万骑入云中,所杀掠甚众。峰火通于甘泉、长安。以中大夫令免为车骑将军屯飞狐,故楚相苏意为将军屯句注,将军张武屯北地,河内太守周亚夫为将军次细柳,宗正刘礼为将军次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次棘门,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请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上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昔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耶!”称善者久之。月余,汉兵至边,匈奴亦远塞,汉兵亦罢。乃拜周亚夫为中尉。
(注:驻军三日以上为“次”。)
[释文]
冬,匈奴三万骑兵入侵上郡,三万骑兵入侵中郡,杀掠很凶,报警烽火连绵不断,直通甘泉、长安。汉文帝派中大夫令免为车骑将军屯兵飞狐,派原楚相苏意为将军屯兵句注,派将军张武屯兵北地,派河内太守周亚夫驻军细柳,派宗正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以防备匈奴入侵京都。
汉文帝亲自劳军,经霸上、棘门军,车驾直接驰入,毫无阻挡,将领都恭侯迎送。到细柳军,将士身披铠甲,手持兵器,弓箭。天子的先头护卫到,不给进军营大门。护卫说:“皇上快到了。”守门军士说:“我们将军有令,在军中只听将军号令,不听天子诏书。”一会儿汉文帝到,也不得入内。于是汉文帝派出使者,带着手谕去见周亚夫,周亚夫才传令打开壁门。这时壁门守卫请车驾慢走,军中不得驰驱。汉文帝吩咐车夫慢慢行走。到了军营内,将军周亚夫带着刀剑向皇上行揖礼,说:“披上铠甲不下拜了,以军礼致意。“汉文帝很受感动,改变了原定的仪式,直起身子用手扶在车木上,表示敬意,并派人通知说:“皇上特前来慰劳,”完成仪礼而去。出了军门,群臣感到吃惊,但皇帝说:“唉!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过去到霸上、棘门劳军,简直像儿戏,这些将军可以被袭击俘虏的,至于周亚夫将军,岂可被袭击的么”称赞很久。过了一个多月,汉兵到边境,匈奴兵远去关塞,汉军罢手不追。于是汉文帝提升周亚夫为掌管京师治安的中尉。
[点评]
周亚夫治军,严字当头,连皇帝也不例子外,可谓严得相当彻底了。
在“严”字上,贵在一律,最犯忌的是对人严,对已宽;或者对下严,对上宽。因为这都不是真正的“严”,而是假冒伪劣的“严”。这种假“严”,对人对已,对上对下,都是有害的。正如汉文帝评语:“皆儿戏耳。”同一个人,一会儿唱红脸,一会儿唱黑脸。岂不如同做儿戏一样么?汉文帝的评语,形象而生动,衬托出周亚夫治军,是真正的严,不仅没有怪罪,而且还通过这件事,发现了人才,并加以提拔重用。
3. 《细柳营》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训练11、《细柳营》: 11、《细柳营》原文及译文: 11.1后六年冬,匈奴三万骑入上郡,三万骑入云中,所杀掠甚众。
峰火通于甘泉、长安。文帝以中大夫令免为车骑将军屯飞狐,故楚相苏意为将军屯句注,将军张武屯北地,河内太守周亚夫为将军次细柳,宗正刘礼为将军次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次棘门,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11.2 汉文帝继位之后第六年,匈奴大举侵入边境。
朝廷于是让宗正刘礼做将军,驻军霸上;让祝兹侯徐厉做将军,驻军棘门;让河内太守周亚夫做将军,驻军细柳:这样来防备匈奴。 皇帝亲 *** 劳军队。
来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皇帝车马径直驰进军营,将以下军官骑马送迎。接着往细柳军营,细柳军营的军士官吏身披铠甲,拿着锋利的刀,拉开弓弩,拉得满满的。
天子的先头卫队到了,不能进入军营。先头卫队说:“天子将要到了。”
军营门的军官说:“将军命令说:‘军队中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过了不久,皇帝到了,又不能进入。
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想要进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才传话打开营门。
营门的军官对跟随的车马上的人说:“将军约定,军营中不能驱马快跑。”于是天子就控制马缰绳慢行。
到了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穿戴铠甲头盔的军人不行跪拜之礼,请求用军礼拜见。”天子被感动了,在车上俯身扶着车前的横木,表示尊敬。
皇帝派人告诉说:“皇帝尊敬地慰劳将军。”完成礼仪就离开了。
出了军营门以后,大臣们都很惊讶。汉文帝说:“哎呀!这是真正的将军啊!先前霸上、棘门军营,像儿戏罢了,那些将军一定会被袭击而俘获。
至于周亚夫,能够侵犯他吗?”汉文帝称赞了很久。 11.3注释:(1)文帝:汉高祖刘邦之子刘恒,公元前180至公元前157年在位。
后六年,即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 (2)匈奴: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
(3)宗正:官名,负责皇族内部事务的长官。 (4)霸上:古地名,一作灞上,又名霸头,因地处霸水西高原上得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
(5)祝兹侯:封号。 (6)棘门:原为秦宫门,在今陕单敞厕缎丿等搽劝敞滑西咸阳东北。
(7)河内: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区。守,郡的行政长官。
(8)细柳: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西南,渭河北岸。 (9)上:指汉文帝。
(10)被:通“披”。 (11)彀(gòu够):张满弓弩。
弩(nǔ):用机括发箭的弓。 (12)持满:把弓弦拉足。
(13)军门都尉:守卫军营的将官,职位略低于将军。 (14)节:符节,皇帝给的凭证。
(15)壁门:营门。车骑:汉代将军的名号。
(16)按:控制。辔:马缰绳。
(17)揖:拱手行礼。 (18)介:铁甲;胄:头盔。
11.4[文化常识]关于“文景之治”: 吕后死后,周勃等平定诸吕,汉文帝(汉高祖刘邦之子刘恒)以代王入为皇帝。在位期间,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地税、赋役和刑狱,使农业生产有所恢复发展,又削弱诸侯势力,以巩固中央政权。
旧史家把他与景帝统治时期并举,称“文景之治”。 11.5思考与练习: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A.将以下骑送迎 齐使田忌将而往 B.天子且至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 之虚所卖之 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3分)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
(3分) 11.6参考答案: 【1、C(来到);【2、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3、军营中不能驱马快跑。
【4、严格执法,持之以恒,一丝不苟。
4. 细柳营文言文答案 不知道是不是下面的:
《细柳营》阅读练习及答案
细柳营
一、上自劳军……可得而犯也?(2003年绍兴市)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将以下骑送迎/齐将田忌将而往 B、天子且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之虚所卖之 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翻译下列句子。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
5、写出一句古诗文中描写塞上风光的句子。
二、阅读最后一段,然后做题。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既 ②曩者
2、翻译。
①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②称善者久之。
3、“群臣皆惊”,群臣为什么“惊”?表现了群臣的什么心理?
4、在这一段中文帝是怎样评价周亚夫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结合全文,说说你认为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答案:
一、
1、C 2、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将军约定(规定),军中不得骑马奔驰。
4、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不媚上。
5、示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
1、①已经。②刚才。
2、①那里的将军必定会遭到袭击而被俘。
②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3、①群臣对周亚夫接待文帝的方式和文帝对周亚夫的赞赏的态度感到吃惊。
②表现了群臣对皇帝的敬畏和对周亚夫行为的不理解。
4、①称周亚夫为“真将军”。
②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对周亚夫和霸上、棘门军作了评价,一褒一贬的对比出自皇上之口,不仅有着鲜明的艺术效果,也使人感到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权威性,从而加深了读者对周亚夫“真将军”风采的认识。
5、大敌当前,汉文帝亲自劳军,在细柳营中接连受到“非礼”,他不但没有发龙威,贬责
周亚夫,反而“称善者久之”,足见汉文帝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爱才,识才,任才的君主。
参考:
细柳营文言文答案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我所点的加点字一句话里面的两个都要)
A、已而之细柳军 称善者久之 (加点字:之)
B、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人称谢(加点字:使)
C、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天子为动(加点字:为)
D、吾欲入劳军 军细柳(加点字:军)
2、用现代文汉语翻译“其将固可袭而掳也”。
3、文中划线的句子“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正面表现了将士们的( ),侧面表现了周亚夫将军的( )。
答案:
1、B
A、动词,到。音节助词。B、动词,令;让。名词,使者。动词,令;让。
C、动词,做。为……怎么样;D、名词,军队;士兵。动词,驻扎;驻军。
2、翻译:这些将军完全可以袭击并将其擒获。
3、这句话正面表现了将士们的(训练有素、作风过硬) 侧面表现了周亚夫将军的(治军严谨,军纪严明)。
参考: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11.A 12.B 13.D 14. (1)文帝下诏挑选周勃最贤能的儿子,人们推举了周亚夫,于是恩荫周亚夫为条侯,接续周勃的爵位。
(“诏”“其子最贤者”“荫”“续”,每处1分,句意1分。) (2)那个人(或:他)背叛了他的(或:自己的)君主投降陛下,陛下如果封他为侯,那还凭什么去责备(或:要求)不守节操的臣子呢?(“彼”“侯”“何以”“人臣不守节者”各1分,句意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1.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
了解了这些信息,本题的断句就不难了。如本题注意各句主语、谓语相关内容的变化。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从秦始皇时期开始,就有匈奴与中原征战不休的记载。比如学生可以从司马迁、苏武牧羊等故事推知汉朝时中原与匈奴就已经征战不休了(考查学生的课内外知识和思维的延展能力)。
考点:识记文学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3.“景帝怀疑他谋反”及“指使吏卒”属臆想,原文无据。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14.古文翻译要做到字字落实,同时要注意补出省略成分,调整语序。
如本题(1)“诏”“其子最贤者”“荫”“续”(2)“彼”“侯”“何以”“人臣不守节者”,其中“其子最贤者” “人臣不守节者”是定语后置句。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绛侯周勃死了,文帝感念他的功劳,下诏挑选周勃最贤能的儿子,人们推举了周亚夫,于是恩荫周亚夫为条侯,接续周勃的爵位。
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举侵入边境,周亚夫驻扎在细柳营防备匈奴。皇帝亲自到细柳营慰劳军队,天子的前导到达军营,不能进入。
前导说:“天子就要到了!”军门都尉说:“我们将军命令说:‘在军中只能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皇帝到了,还是不能进入。
于是皇帝便派使者手持符节给将军下诏令,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文帝说:“哎呀,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别人怎么能够去侵犯他呢。”
文帝将要去世的时候,告诫太子说:“如果发生危急情况,周亚夫是真正可以担当领兵重任的。”景帝三年(前154),吴、楚等国叛乱。
景帝任周亚夫为太尉,向东攻打吴、楚叛军。于是周亚夫亲自请示皇帝说:“楚兵勇猛轻捷,很难与他们交战取胜。
我希望先把梁国放弃,让他们进攻,我们去断绝他们的粮道,这样才能把他们制服。”景帝同意了这个意见。
太尉周亚夫把各路军队会合到荥阳之后,吴国叛军正在进攻梁国,梁孝王向太尉周亚夫请求救援。而太尉周亚夫却领兵向东北跑到昌邑,深沟高垒坚守不出。
梁国天天派使者向太尉求救,太尉不肯去救。梁国上书报告景帝,景帝派使者诏令太尉救梁。
太尉不遵从皇帝的诏令,坚守营垒不出兵,而是派遣轻骑兵断绝吴、楚叛军后方的粮道。吴国军队缺乏粮食,屡次想挑战,可是汉军始终也不出来应战。
吴兵已经饿了,于是就撤退离去。太尉派精兵去追击,大败吴军。
于是将领们才认识到太尉的计谋是正确的。由这次平叛开始,梁孝王和太尉有了嫌隙。
周亚夫回朝后,升任丞相,景帝非常器重他。后来,景帝废了栗太子,丞相周亚夫极力为此事争辩,景帝因此就疏远了他。
而梁孝王每次进京朝见,常常跟太后讲条侯周亚夫的短处。匈奴王徐卢投降汉朝,景帝想要封他为侯爵。
丞相周亚夫说:“那个人(或:他)背叛了他的(或:自己的)君主投降陛下,陛下如果封他为侯,那还凭什么去责备不守节操的臣子呢?”景帝说:“丞相的意见不能采用。”周亚夫因而称病退居家中,景帝中元三年,周亚夫因病被免去丞相职务。
后来条侯的儿子因偷买天子用的器物而获罪,事情牵连到条侯。文书呈报给景帝以后,景帝交给官吏查办。
官吏按文书上内容逐条责问条侯,条侯拒不回答。景帝责骂他说:“我不任用你了。”
并下令把周亚夫交到廷尉那里去。廷尉责问说:“您是想造反吗?”周亚夫说:“我所买的器物都是殉葬用的,怎么说是要造反呢?”狱吏说:“您纵使不在地上造反,也要到地下去造反吧!”狱吏逼迫越来越加紧,于是周亚夫五天不吃饭,吐血而死。
太史公说:周亚夫的用兵,一直保持威严庄重,坚韧不拔,司马穰苴这样的名将怎能超过他呢?可惜他自满自足而不虚心学习,能谨守节操但不知恭顺,最终导致穷途因窘。真令人悲伤啊。
6. 【周亚夫军细柳的翻译是什么 周亚夫军细柳这则历史故事,摘自《资治通鉴》.《史记》中也叙述甚详. [原文] 冬,匈奴三万骑入上郡,三万骑入云中,所杀掠甚众.峰火通于甘泉、长安.以中大夫令免为车骑将军屯飞狐,故楚相苏意为将军屯句注,将军张武屯北地,河内太守周亚夫为将军次细柳,宗正刘礼为将军次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次棘门,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请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上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昔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耶!”称善者久之.月余,汉兵至边,匈奴亦远塞,汉兵亦罢.乃拜周亚夫为中尉. (注:驻军三日以上为“次”.) [释文] 冬,匈奴三万骑兵入侵上郡,三万骑兵入侵中郡,杀掠很凶,报警烽火连绵不断,直通甘泉、长安.汉文帝派中大夫令免为车骑将军屯兵飞狐,派原楚相苏意为将军屯兵句注,派将军张武屯兵北地,派河内太守周亚夫驻军细柳,派宗正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以防备匈奴入侵京都. 汉文帝亲自劳军,经霸上、棘门军,车驾直接驰入,毫无阻挡,将领都恭侯迎送.到细柳军,将士身披铠甲,手持兵器,弓箭.天子的先头护卫到,不给进军营大门.护卫说:“皇上快到了.”守门军士说:“我们将军有令,在军中只听将军号令,不听天子诏书.”一会儿汉文帝到,也不得入内.于是汉文帝派出使者,带着手谕去见周亚夫,周亚夫才传令打开壁门.这时壁门守卫请车驾慢走,军中不得驰驱.汉文帝吩咐车夫慢慢行走.到了军营内,将军周亚夫带着刀剑向皇上行揖礼,说:“披上铠甲不下拜了,以军礼致意.“汉文帝很受感动,改变了原定的仪式,直起身子用手扶在车木上,表示敬意,并派人通知说:“皇上特前来慰劳,”完成仪礼而去.出了军门,群臣感到吃惊,但皇帝说:“唉!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过去到霸上、棘门劳军,简直像儿戏,这些将军可以被袭击俘虏的,至于周亚夫将军,岂可被袭击的么”称赞很久.过了一个多月,汉兵到边境,匈奴兵远去关塞,汉军罢手不追.于是汉文帝提升周亚夫为掌管京师治安的中尉. [点评] 周亚夫治军,严字当头,连皇帝也不例子外,可谓严得相当彻底了. 在“严”字上,贵在一律,最犯忌的是对人严,对已宽;或者对下严,对上宽.因为这都不是真正的“严”,而是假冒伪劣的“严”.这种假“严”,对人对已,对上对下,都是有害的.正如汉文帝评语:“皆儿戏耳.”同一个人,一会儿唱红脸,一会儿唱黑脸.岂不如同做儿戏一样么?汉文帝的评语,形象而生动,衬托出周亚夫治军,是真正的严,不仅没有怪罪,而且还通过这件事,发现了人才,并加以提拔重用.。
中学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叫做《细柳营》的课文,讲述的是汉朝将军周亚夫治军严谨,被汉文帝赏识的故事。
周亚夫治军严谨到什么地步呢?
汉文帝派使者先来军营门口通报,谁知道守门的都尉却说:“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就连汉文帝到了军营门口,都尉也不放行,这可是完全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啊!
无奈之下,汉文帝只好派遣使者持节去通报,直到这个时候,周亚夫才派人打开军营的大门,至于亲自迎接的念头,周亚夫就没想过。
汉文帝准备进入军营,没想到还要遵守军营的规矩,比如:“军中不得驰驱”,他只好“按辔徐行”。
周亚夫站在自己的营帐门口迎接皇帝,还来一句“介胄之士不拜”,连下跪都免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整个大汉朝的土地、子民、军队都是汉文帝的,可是汉文帝去军营,周亚夫竟然没有对汉文帝毕恭毕敬,还一而再再而三地为难自己。
如果是心胸狭窄的皇帝,周亚夫早就被拉出去砍了。可是汉文帝偏偏没有这么做,甚至去世的时候,还交代汉景帝“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
而就在这个事件的几年前,有一个人曾经把汉文帝怼得无话可说。也正是因为这个人,汉文帝才会如此看重周亚夫。这个人叫做冯唐。
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派遣14万骑兵南下,攻入朝那、萧关,杀死北地都尉,引起朝廷振动。汉文帝立即部署边防,自己亲自到边境慰问军队。
这个时候,冯唐正跟在汉文帝身边,汉文帝向冯唐感叹道:“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将!吾岂忧匈奴哉!”
廉颇和李牧都是赵国的大将,李牧镇守边关的时候,曾经把北方游牧民族杀到胆寒。而汉文帝时期,正是新陈代谢的时候,刘邦的老将一个一个死去,年轻的将领又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缺乏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所以汉文帝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没想到,冯唐却突然来了这么一句:“陛下即便得到廉颇和李牧,您也不会重用他们的。”
这句话就很不给汉文帝面子了,于是汉文帝把他叫到里面跟他私聊,问他自己怎么就不会好好重用他们了。
冯唐答道,上古的王派遣将军的时候,亲自为他们推车,并告诉他们:“城内的一切由我的管理,而城外的一切就都交付给将军了。”
李牧在边境当将军的时候,军中集市的租税都用来赏赐给士卒,对于士卒将领的赏赐都在军队之中自行解决,根本就不需要一一向朝廷汇报。
朝廷把大军委派给他,只求他能战胜敌人,至于其他细枝末节的事情,就由他全权处理。正是因为这份信任,李牧在边境才能取得那么大的战功。
如今,魏尚担任云中太守之时,也是按照李牧的方式来带领军队,所以当匈奴入侵云中郡的时候,才会被魏尚杀得大败,后来匈奴每次入侵汉朝边境,都会避开云中郡。
但是,云中郡的士兵在上报战功的时候,文吏却常常因为他们的行为没有完全按照朝廷法度来而不给封赏。有了功劳,却得不到赏赐,而犯了错误就要被处罚。
要知道,这些士兵都是大字不识几个的人,整那么多的规矩,他们又怎么记得住?文吏的做法,对这些士兵本身就不公平。就连魏尚也因为类似的事情,而被剥夺爵位,判了一年徒刑。
由此可见,即便陛下得到了廉颇、李牧,也不会重用他们。
冯唐的劝说,主要目的是让汉文帝多给边境的将领们一些相对自由的权力,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才能更有效地抵御匈奴。
对于冯唐的话,汉文帝算是听进去了,但在放权之前,汉文帝还要认真地考察这些将领,看看他们当中有没有堪当大任的人。
细柳营事件,就是汉文帝考察的结果。
此时的汉文帝年纪已经很大了,距离他去世,也只剩半年了,他必须把后事提前安排好。上天没有辜负的期望,在他去世前,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守卫江山的人。
正是因为有汉文帝的嘱托,在吴楚七国之乱爆发的时候,汉景帝才会提拔周亚夫为太尉。而周亚夫也没有让汉文帝和汉景帝失望,亲帅大军平定叛乱,最终官拜宰相。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64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