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生有25个儿子,势力相当庞大。但是后来,整个曹魏政权却给司马家族轻松夺去。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疑问:曹操既然那么多儿子,眼看着曹魏江山逐渐衰落,被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一步步蚕食,乃至于最后被司马炎夺位。难道曹操的那些儿子们,就没有一个站出来与司马家族搏斗的吗?
(曹操像)
在司马家族夺权的过程中,也不能说曹操的儿子们没有发过声音,但所发出的声音,却相当孱弱。
当司马懿通过高平陵政变,打败曹爽,夺取魏国的朝政以后,司空王凌曾与侄儿令狐愚联合起来,想废掉当时的皇帝曹芳,拥戴曹操的儿子、楚王曹彪继位。但是这场政变没有来得及付诸行动,就被司马懿给扼杀了。王凌自杀,曹彪也被司马懿逼迫自杀。
曹操的儿子第二次出现在历史上,是在司马师的时候,当时的皇帝曹芳联合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想废掉司马师,结果政变还是没有发生,就被司马师给破灭的。当时司马师废掉曹芳后,想立曹操的儿子、彭城王曹据为皇帝,只是因为郭太后反对,最后才改立曹髦为皇帝。
在这里,曹操的儿子虽然发了声,但却已经完全依附在司马家族身上了。
曹操的儿子第三次出现在历史上,是曹髦实在忍受不了“司马昭之心”,所以莽撞地带着侍卫前往刺杀司马昭,最终被司马昭的部下反杀。曹髦死后,司马昭把曹操的儿子、燕王曹宇的儿子曹奂为皇帝。不过这个曹奂也不过就是有一个傀儡皇帝,最终被司马炎给夺位。曹宇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一直没发过声。
从以上曹操儿子们,在司马家族夺位的过程中留下的痕迹来看,实在是太可怜了。要么被别人作为棋子用来打击司马家族,要么自己倒向司马家族,要么完全成为司马家族的傀儡……
(曹髦)
那么,曹操那么多儿子,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表现呢?
我认为,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被自家皇帝削夺权力。
曹操的儿子们虽然很多,但是他们手中却没有掌控着什么权力。为什么没有掌控什么权力呢?这都是被曹丕、曹叡父子不断削夺的结果。
由于以曹丕、曹植为代表的曹操儿子们,曾经激烈地争夺过储位。因此,曹丕上台以后,对曹植以及曹操的其他儿子们都进行了严厉的打击。打击的办法就是不让他们获得兵权,尽量不让他们在朝中任职,而且反复进行徙封。这样一来,曹操儿子们几乎就没有人能掌握朝中大权。手中没有权力,他们就像平常人一样,又能干什么呢?
曹丕去世的时候,给曹叡选了四个辅政大臣,其中曹真、曹休两个姓曹。但他们都不是曹操的儿子,只不过是宗室人员而已。
曹叡上台后,继续执行他爹的政策,后来在给曹芳选辅政大臣的时候,也选了一个姓曹的曹爽。但曹爽是曹真的儿子,也与曹操的儿子们没有关系。
(司马懿)
二、被自家宗室排挤打击。
曹操的儿子们,除了被曹丕、曹叡削夺权力外,他们也被自家宗室排挤打击。曹爽为了掌控曹魏的权力,有意地压制曹操的儿子们,而是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安排在最重要的岗位上。可惜最后被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一网打尽。
司马师曾想立曹操的儿子曹据为皇帝。但是,郭太后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反对立曹据为皇帝。因为这样一来,他本来是太后,一下就成了侄儿媳妇了。这样,曹操的儿子最终没能站上历史舞台。
三、被司马家族限制监视。
曹操的儿子们,除了被自家人打击外,还有来自司马家族的打击。在王凌企图拥戴曹彪的事件发生后,司马懿害怕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晋书》曾记载“(司马懿)悉录魏诸王公置于邺,命有司监察,不得交关”,也就是说,把曹魏家的诸王(当然也包括曹操的儿子们)都迁回来,安置在邺城,派人专门监视起来。
这样一来,曹操的儿子们都在司马家族的掌控之下,他们当然不可能有什么作为了。
黑格尔说:?中国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这种观点虽然偏激,但我们的历史确实一直在重复。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曹丕夺了汉献帝的皇位,但数十年后,同样的故事再次重演,司马懿及其子孙夺了曹魏江山。
曹魏宗族成员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大家一荣俱荣一辱俱辱,没有谁能置身度外,所以曹芳的江山被司马家族所夺,整个曹氏家族的利益都会受损,所以大家需要共同维护曹魏江山,但为何曹操生了25个儿子,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篡夺曹魏江山时,他们都没有站出来反抗司马懿?
其实这种说法不对,司马懿篡夺曹魏江山时,曹操的儿子有站出来反对的,只不过声音太弱,掀起的水花太小,被人忽略了。
首先是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后,曹操的儿子楚王曹彪,在司空王凌和侄儿令狐愚的扶持下,站出来反抗司马懿,可惜他们的力量太弱,而曹魏军队大部分在司马懿手中,所以他们很快被司马懿击败,王凌、令狐愚,以及曹彪等,都被司马懿给杀掉了。
其次是司马师时期,皇帝曹芳不甘心做傀儡,联合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要除掉司马师,但可惜,他们还没有动手,就被司马师察觉了,李丰等人被杀,曹芳被废,随后又被司马师所杀。曹芳被废后,司马师准备立曹操的儿子彭城王曹据为皇帝,但因郭太后反对,最后立了曹髦。
曹髦也不愿做司马家族的傀儡,所以气愤地大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为了改变现状,带着侍卫去诛杀司马昭,但随即被司马昭的部下给杀害。曹髦死后,司马昭立了曹操的儿子燕王曹宇为皇帝,因为有了曹芳和曹髦前车之鉴,曹宇安心做他的傀儡,没敢做任何的反抗。
这样算下来,曹操的25个儿子,在司马懿篡魏后,真正做过反抗的,只有楚王曹彪。曹操的儿子在家族和自身利益皆受损的情况下,没有站出来反抗司马懿,与这3个原因有很大关系。
曹丕能继承魏王,是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斗争的,所以他当上皇帝后,对曹植这些和他争夺过世子之位的兄弟并不放心,其中实力最强大的曹彰,被曹丕给害死了,曹植也屡受曹丕的打压。曹操的其他儿子,也都受到了曹丕和曹叡这两任君主的打压和削弱,让他们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小。
曹操在世时,将皇位传给了曹丕,但曹丕早逝。他的儿子曹睿继承了曹丕的位置,但曹睿在35岁时就去世了,只留下曹爽和司马懿作为他儿子的助手。总而言之,从曹操到曹芳登基,司马懿一直在身边。对司马懿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这段有趣的历史。
到了曹芳的时候,几乎所有跟随曹操的忠臣都已经去世。换句话说,曹家的忠臣没有一个比司马懿活得更久,所以当司马懿叛变时,曹家没有忠臣能站出来反对他。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一个皇帝登基后,很多老臣都会在这个时候被清洗掉,但司马懿在曹家四代之后,仍然屹立不倒,可见其根基之深。曹芳当皇帝时,只剩下司马懿和曹爽。
曹爽不是曹家的直系亲属,所以她并不努力工作,也没有全心全意地支持曹芳。曹芳根本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司马懿利用这一点,后来发动了 "高平陵政变",曹爽被处决。至此,曹魏的权力完全掌握在司马懿手中,这也为司马炎称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曹魏初期,曹氏家族和夏侯氏家族世代联姻,人才辈出,如曹洪、曹仁、曹纯、夏侯渊、夏侯惇等,都是重兵把守的将军。然而,在曹丕时代,曹氏家族也有曹真、曹秀、夏侯尚这样的人才,他们都是重兵把守的将领。但是,当曹修和曹真死后,曹植成为第三位,就再也没有杰出的人才了。 在曹操时代,曹操喜欢启用寒门弟子,唯才是用,对士族,既利用,也打压、而曹丕父子就逐渐抛弃了这优点,对士族开始大面积启用,信任。甚至在国家的选官政策上,曹丕通过了陈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人才选用上完全向士族倾斜,导致门阀统治兴起,甚至连与曹氏宗亲关系最好的夏后氏,都开始由宗亲向门阀转变。
奸臣不可怕,可怕的是奸臣寿命长。司马家族能成为晋朝的开疆者,与司马懿时期的奠基是分不开的!
其一,“熬”死一切阻碍者。虽然古代的人,寿命都不是很长,但个别还是例外的。司马懿从曹操到曹芳,经历了近四代的君主。到了曹芳执政的时代,司马懿还活跃在政坛之上,而陈群,曹洪、贾诩、曹真等一大批,与司马懿同在曹操时代的人已凋零无几了。所以,司马懿经过了四个曹氏时代的积累,其在朝廷上的人脉已达到了沸点。所以,能和其相比肩的,也就只剩下曹爽一人了。但是,曹爽是一个“五五开”的人,根本抵挡不住司马懿。最后,曹爽倒了,曹芳的支持力量被削了,其他的小众也就是螳螂挡车罢了!
其实并不是无人反对司马,在扳倒曹爽之后,逐渐独掌朝政;王凌就曾经对此不满,之后又有利丰、夏侯玄、张缉、毋丘俭、文钦等人都相继反对过司马懿夺权;不过这些人并不是忠于曹魏,而是想借挺曹之机会扩张自己的势力,为自己谋求利益!狼顾之相司马懿其实曹操在世的时候,就不止一次的想杀了司马懿;因为曹操经常梦到三马食槽的梦,所以对司马懿非常的厌恶,而且又从相术之中发现司马懿有狼顾之相,但是这个司马懿和曹丕玩的很好,加上自己又勤勤恳恳,堪称劳模官员的典范,所以曹操就很难下手,最后才噩梦成真,三马食槽!
要说三国最会演的是谁,司马懿绝对数一数二,高平陵政变的时候,曹魏政权并非司马懿势力一家独大,毕竟有对手曹爽势力,并且还有曹魏中间势力,比如蒋济陈泰。这部分人支持谁,谁成功的几率就大,曹爽由于转圈跋扈,魏中间势力虽然忠于曹魏,但并不支持曹爽,司马懿这时候,就发挥出其精彩的演技,骗过了皇帝,骗过了太后,骗过了曹爽,骗过了这些人,承诺政变只为剥夺曹爽党羽大权,归权于皇帝,这样许诺,那样许诺,得到了曹魏中间势力的支持,结果呢?政变成功后,翻脸不认人,不仅把曹爽党羽全部灭族了,并且还屠杀了很多与之有来往的人,最后连司马氏势力的诸葛诞也被迫反抗,蒋济陈泰陆续郁郁而终。
因此,司马家篡权,一来是顺势而为,二来又无暴力动荡,三来禅让之举殷鉴不远,百官自然不觉得新奇和不妥,又谈什么反抗呢?
曹操的25个儿子,抵不过司马八达啊。
曹操儿子虽多,但是成才率很低。有西汉七王判乱在前,曹操的儿子虽然多被封王,但是只是名义上的王爷,没有实权。跟明成祖朱棣继位后的明朝王爷一样,身份尊贵,但是实际没有什么权力。而司马懿家族,人才是源源不断的。
曹操虽然有25个儿子,但是有11个死的很早,其中绝后的有9个。还有6个儿子被降罪、免职,过继给曹操兄弟两个儿子,还有三人平淡无奇。剩余三人,就是曹丕、曹植和曹彰了,不得不说,曹操儿子的成才率是很低的。
如果说有能力、有威望阻止司马懿的,只有可能是曹彰。曹彰一生征战沙场,征讨过乌桓、鲜卑,立下赫赫战功,曹丕继位后被封为任城王。但是曹彰在公元223年就去世了,而司马篡位的关键高平陵之变,发生于公元249年。
司马懿夺位的关键有两点
一、曹魏两代雄主都英年早逝。曹丕登基后才6年,年仅39岁就去世了。继任的曹叡,登基15年就去世,年仅36岁。随后继任的曹芳,年仅7岁,由曹爽和司马懿辅政。在曹丕、曹叡当政期间,司马懿是老老实实的为曹魏东征西讨,不敢造次,可想而知,如果曹丕、曹叡若能像司马懿一样活到70多岁,能够把握局势,司马懿是不可能夺权的。
二、曹魏的人才匮乏和司马懿家族实力的雄厚。曹魏的人才匮乏,这就不用多说,曹操的儿子成才率实在太低,最后辅政的曹爽,是曹操养子曹真的儿子。曹真在正史里是一位极为出色的大将军,官至大将军、大司马。但是曹真的儿子曹爽,可以说是头脑简单,在辅政曹芳时,实行激进的改革,损害了很多家族利益,导致高平陵之变中,很多家族都站在司马懿一方。而在政变爆发后,又天真的听信司马懿的谎言,轻易投降,导致被灭三族。
至于司马家族的人才,可以说是源源不断的。司马懿出身于河内名门司马家族,同族兄弟八个,都是人杰,被称为司马八达,同族势力为司马篡位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司马篡位的成功,是有士族崛起的背景。在两汉期间,采用的举孝廉制,由各地官员挑选人才推荐至中央。地方官员推荐的人可想而知都是自己的族人、门生等,这些被推荐的人再推荐自己的门生、族人,以此反复,到了东汉末年,已经形成了实力雄厚的士族阶层,并且盘根交错,已经是尾大不掉了。
汉朝的士族阶层延续到了三国期间,在曹魏政营里,有很多士族的代言人。比如河内司马氏的司马懿,颍川荀氏的荀彧,颍川陈氏的陈群,弘农杨氏的杨修。
曹操在任期间,由于有威望有武功,故可以对士族进行打压,比如杀杨修、打击荀彧等。但是曹丕接任后,为获取士族支持,采用了陈群的九品中正制,为士族的壮大大开绿灯,使士族最终成为了庞然大物,可以威胁曹魏的权力了。
接任的曹叡,政治手段高超,可以和士族达成均衡姿态,保证了士族和曹魏同享受权力,故在任期间安全无事。曹爽的激进改革,触犯了很多士族的利益,所以高平陵之变后再曹魏再无回天之力。
其实高平陵之变发生时,曹爽并不是还手之力。曹爽若听从恒范之言,带着皇帝曹芳去许昌,学习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大有可为的。因为曹魏的武将,主要是寒门子弟,若让士族得逞,寒门子弟外无出头之日,在司马懿夺权后,淮南发生三次判乱,起事都是是忠于曹魏的军队。可惜的是曹爽只愿意当一个富家翁,又低估司马懿的奸诈。
综上所述,司马懿夺权,往大的说有士族壮大的大背景,从小的方面,曹魏宗室的成才率底下,又被加以防范,有才的曹丕、曹叡又是短命鬼。而司马懿家族人才不断,此消彼长下,司马篡位就发生了。
随着司马篡魏,历史正式进入了士族统治阶段。由于士族生下就可以做官,毫无竞争机制,很快就腐化,随后的两晋南北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而开启这个时代的司马懿,也永久的被订在耻辱柱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64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