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世民明明爱才如命,为什么一定要斩杀单雄信?原因其实不简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隋末唐初,恰逢乱世当中,正是英雄好汉层出不穷的年代,然而很多人想不明白的是,求贤若渴的李世民,为何偏偏容不下骁勇善战的绿林老大单雄信呢。
首先是外因,李世民只是万古明君,然而他并不是圣人,他也会有自己的小心思。
其一:单雄信曾经差点要了李世民的命。想当初李世民率军攻打洛阳,单雄信率军出战。单雄信持枪纵马直取李世民,如果不是徐世勣及时出现制止单雄信了,恐怕也就没有了后来的贞观之治,历史也要随之而改写,也可能就没有现如今的你我什么事情了。
其二:单雄信反复无常,不堪重用。为什么这么说呢,单雄信少年得意,小小年纪就已经是闻名于九省五路绿林总扛把子,受同郡翟让之托,帮忙为瓦岗寨招兵买马,后来翟让把寨主之位让给了前来投靠的李密,由于受人挑唆,李密设计诛杀了翟让,单雄信直接向李密叩头求饶。本着惜才之心,李密留下了单雄信并委以重任。然而之后当李密败在了与王世充的对战中时,单雄信又毫不犹豫的投靠了王世充,成为了王世充的乘龙快婿。说道这里,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起历史上一个履历与单雄信极为相似的人,对了,就是吕布,原为丁原部将,杀了丁原归董卓,杀了董卓归袁绍,弃了袁绍归张杨。如果你是皇帝,你敢用这样的臣子吗?
其三:高祖皇帝李渊曾经误杀过单雄信的兄长,而以单雄信这种耿直boy的人设,未必没有耿耿于怀。留着他,始终是个隐患啊。
其四:单雄信自己宁愿死都不投降。刚好给了李世民一个杀他的绝好理由,难不成还要秦王殿下低声下气的求他投降不成。
然后是内因: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你是什么样的性格,迎接你的就是什么样的命运。
其一:单雄信为人朝秦暮楚。从先后叛变于翟让、李密等人就能够看出;
其二:单雄信心胸狭窄,没有大格局。李渊误伤了他兄长,他立马就要父债子偿,差点就让太宗皇帝血溅洛阳城下。与罗成不知什么原因产生了一点矛盾,无论罗成怎么示好,即便那个人是他的连襟,就是怎么也不肯原谅罗成。
其三:重色轻义。王世充对他施以美人计,他便趁着李密与王世充酣战之际,押解李密的家眷归郑,胁迫其向王世充投降。
其四:没有一双慧眼,不会站队,旧日与他交好的秦叔宝、徐世勣等人前后纷纷投靠了秦王李世民,然而只有他一意孤行,选择了负隅顽抗的王世充。也是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王世充战败时也就意味着单雄信的命运到了尽头。
话说单雄信之死,原因虽多,究其根本,都在于其自身。简直就是不作死就不会死的典型代表人物。李世民毕竟是明君,面对当初劝谏李建成除掉自己的魏征都能够委以重任,未必就是容不下他。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唐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率军剿灭了洛阳的王世充,俘虏了大将军单雄信。他不顾徐世勣的苦苦求情,最终将单雄信斩首示众。看过《隋唐英雄传》的朋友都知道,单雄信号称是瓦岗寨中第一号英雄好汉,他人送外号"赤发灵官",不仅为人豪爽仗义,而且擅使马槊,勇猛无比。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说:雄信骁捷,善用马槊,名冠诸军,军中号曰"飞将"。
可问题是:这么一个骁勇善战的猛将,为什么李世民没有把他收为自己所用,而是选择了将他杀死呢?李世民一向是求贤若渴,他手下的尉迟敬德、徐世勣、秦琼、程咬金等人都是其他阵营投降过来的降将,为什么李世民可以对这些人礼待有加,而唯独不能容下单雄信呢?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单雄信曾经两次威胁到李世民的生命在李世民攻打洛阳期间,单雄信曾经多次威胁到李世民的性命,而见于史书记载的至少有两次。
第一次记载于在《旧唐书》中:
雄信出军拒战,援枪而至,几及太宗,徐世勣呵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恐,遂退,太宗由是获免。
单雄信武艺高强,尤其擅使马槊,也就是骑马时用一种类似长枪的武器进行杀敌。他对李世民紧追不舍,并且差点把李世民给当场刺杀。这时候多亏了徐世勣赶到,呵退了单雄信。徐世勣和单雄信曾经是瓦岗寨中的生死兄弟,虽然各为其主,但单雄信还是给了徐世勣一个面子,饶过了李世民一马。
另外一次则记录于《新唐书.尉迟恭传》中:
单雄信者,贼骁将也,骑直趋王(李世民),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乃翼王出。
在洛阳城下的另外一场战役中,李世民再次被单雄信追杀。这次没有徐世勣在身旁,李世民眼看就要死在单雄信的长槊之下,正在危机时刻,尉迟敬德拍马赶到,把单雄信从马上打到了地上,救下了李世民。
李世民年轻的时候身经百战,但真正遇到生命危险的凶险时刻其实并不多。而这个单雄信却两次差点要了李世民的命,难免在李世民的心中会留下阴影。正因如此,李世民后来才执意要杀死单雄信,以报先前之仇。
单雄信为人不忠,多次背叛旧主在《隋唐英雄传》中,单雄信被塑造成了一个忠肝义胆的绿林好汉形象。他是山西潞州八里二贤庄的庄主,号称大隋九省绿林总瓢把子,为人侠义豪爽,锄强扶弱,天底下的所有英雄好汉都钦佩他的为人,奉他为大哥。
然而,《隋唐英雄传》毕竟是小说演义,真实历史上的单雄信可并没有这么的忠义。他甚至还做出过一些为人不齿的背主之事,使当时的天下豪杰嗤之以鼻。
首先,单雄信在面对翟让之死时,选择了卑躬屈膝的向李密投降。单雄信和瓦岗军的首领翟让是至交好友,两人素来友善,名义上虽是主臣,感情上实则是兄弟。然而,后来李密杀死了翟让,单雄信非但没有抵抗,亦或是慷慨赴死,反而是向李密这个杀害了他旧主和好友的人跪地求饶,磕头一直磕到流血,以此来换得苟且的活命。
后来,单雄信成为了李密帐下的大将。在李密与王世充作战时,面对李密一方的失利,单雄信又率军投降了王世充,成了王世充的大将军。
可以看出,历史上真实的单雄信其实是一个背信弃义,反复无常的小人。虽然他勇猛无比,有万夫不当之勇,但李世民首先考虑的是一个人是否忠诚,其次才考虑他的个人能力。面对这样一个多次背主的单雄信,李世民将他斩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天下局势发生了变化李世民之所以执意杀死单雄信,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天下的局势发生了变化。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中华大地分裂为了多股割据势力。其中,以西边的李渊、河北的窦建德、洛阳的王世充、山东的李密最为强大。而在李密的瓦岗军溃败后,能够与李唐王朝分庭抗礼的,就只剩下了窦建德和王世充这两股势力。
李世民是李渊手下最会打仗的一个将领,每逢遇到强敌,李渊都会派出李世民率军进行讨伐。在当时李世民的心中,洛阳的王世充和河北的窦建德是他统一全国路上最强大的两个敌人。为此,他招揽天下英豪,不断充实自己帐下武将的实力。面对尉迟敬德、屈突通、秦琼、程咬金、徐世勣等名将的归降,李世民都展现出了极大的礼遇,使这些名将为自己所用。
然而,在武德四年,李世民一举击败了窦建德和王世充两个对手。他先是在虎牢关之战中生擒了窦建德,又在洛阳城下逼迫王世充出城投降。在短短的半年之中,李世民毕其功于一役,成功的击溃了两大强敌,使得李唐在中华大地上再也没有强大的对手。
剿灭窦建德和王世充后,李唐再无强大敌手,面对这种局势的改变,此时李世民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之前的他迫于强敌的压力,必须要扩大手下武将的实力,所以四处招揽人才,尽量使所有名将都为己所用。而现在王世充和窦建德都已经被平定了,李世民也就没必要再收服这么多名将了。所以,单雄信那种勇武过人的优点就已经变得不值钱了。
而且,不管是李世民还是李渊,这个时候心里想的都已经不再是打仗的事,而是想的应该如何治理国家,如何让大唐长治久安。而想要让国家长治久安,最需要的一个品质就是大臣们的忠诚。在这种心态下,单雄信那种不忠于旧主的特点就成为了一种反面的典型。也正因如此,李世民就不得不将单雄信杀死,以儆效尤,以免其他人会效法他那种背主求荣的行径。
在中国有一个著名的京剧选段,叫做《锁五龙》,讲的就是单雄信被俘虏后,与程咬金、徐世勣、罗成等瓦岗寨的兄弟们诀别,然后被李世民送上断头台的故事。在京剧中,单雄信豪迈赴死,把徐世勣、罗成、李世民等人骂了个狗血淋头,完全是一副伟岸高大、冤屈而死的形象,甚至还有很多人因此而责怪李世民,怪他不该残害忠良,枉杀好汉。
然而,读完这篇文章就会知道,单雄信死的不冤,李世民也没有杀错。
单雄信是怎么死的:
单雄信(581年—621年),隋唐时期人,原籍山东。在二贤庄单雄信与哥哥单雄忠读书练武,受人敬仰,并称二贤。隋炀帝大业十二年(616年),东郡韦城县人翟让(?—617年)瓦岗农民起义爆发,单雄信与同郡人徐世勣等一同投奔。翟让以贾雄为军师,邴元真为书记,徐世勣、单雄信为领兵将校。十三年(617年)瓦岗军发生内讧,十一月翟让被李密用计杀死。十四年(618年)瓦岗军在河南偃师大败。无奈之下,单雄信投奔了王世充,其它的瓦岗弟兄投向李唐。621年单雄信所部被唐军围困伏牛山,血战三天三夜,见胜利无望,单驱马跳崖未死,被俘押至洛阳,拒不投降,最后斩于洛阳。明代曹州诗人杨清《咏单雄信墓》诗云:“飘泊残魂土一丘,断碑千古共松楸。寒乌啼落陵前月,疑诉当年汗马愁。”东京梦华录记载,单雄信墓在开封市。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63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