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体仁阁大学士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有缘无缘,相识一番。如果您觉得有点意思,就请关注下小编哦!今天小编就带您了解一下古代的一些官职,特别是居于中枢地位的宰相与丞相。
在很多影视剧当中,我们都会发现有宰相和丞相这两个官。但是也经常会非常好奇,这两个官都是同一个管吗?他们是一个职位的两种不同叫法,还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职位呢?
丞相李斯(剧照)
首先说一说这个丞相。
这个职位呢是从秦朝开始设置的,有名可查的第一个丞相是有名的秦朝丞相李斯,而最后一个有史可查的丞相是有名的明初丞相胡惟庸。丞相设置之初就是为了帮助皇帝来处理一些朝政大事,这个官职被称为百家之长。当然了类似于这种职位的人在之前的历史上也是有的,不过之前并不是叫这么个名字,那时候叫相或者相邦之类的,而且之前并没有对官员进行品级分等!
丞相胡惟庸(剧照)
汉朝因为多是沿用之前的制度,因此丞相一职也就沿袭下来。到了汉哀帝时期,丞相被改成了大司徒,但是具体的职能并没有变。后来丞相一职被曹操继承了下来,所谓的汉末丞相。唐朝李世民时期,以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到玄宗时期,直接就改成了左右丞相。而后各个政权也都有丞相,直到朱元璋时期的胡惟庸贪腐谋反,朱元璋为了集中皇权直接彻底废除了丞相制度。但随后类似的官职也是有的,比如明朝后来的内阁首辅,清朝设置的大学士。
丞相诸葛亮(剧照)
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朝代都有丞相这个职位,但是但凡设置了丞相这个职位的皇朝,它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职位了,其权势也是非常大的。比如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后主刘禅一直都是相父待之,整个国家的权柄都归于他一人。
丞相曹操(剧照)
而宰相呢,同丞相是很不同的,它并不是一个常设的、正式的官职。所谓宰相往往都是民间所传的辅助皇帝的一些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人的称谓。因此,可以把丞相称之为宰相,但那些与丞相类似的官职都是可以称之为宰相的,比如大司徒,比如左右仆射,比如宋朝的枢密使、参知政事,等等。而所谓的宰相大概是由先秦时期的太宰与相两个职位的合称。
刘罗锅刘墉(剧照)
同时,丞相就只是一个人,但是宰相呢,既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汉代的丞相就是一个人,也是宰相,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录尚书事也是宰相,唐朝实行的三省六部制三省的掌管也都是宰相,宋朝的参知政事也是宰相,清朝的体仁阁大学士也是宰相。
因此呢,丞相与宰相的关系可以说是这样的,丞相就一定是宰相,但是宰相不一定就是丞相!
那么,刘罗锅作为体仁阁大学士,就应该是宰相而不是丞相了。你认为呢?
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刘墉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也算是位列宰相了,而影视作品或民间传说中为了凸显主人公的地位,便以世人都比较熟悉的宰相称之。
明清时期,“宰相”的定义发生了变化,已经不再限定特指“最高行政长官”一人,只要是国家最高决策层的行政长官,都可以视为宰相的,比如康熙时期的内阁大学士纳兰明珠,当时就被称之为“明相”,索额图则被称之为“索相”。
这里的“相”,指的就是宰相之意,到了雍正时期,军机处成立,属于国家最高中枢机构,此时有资格被称之为军机大臣的,一般都可视为“宰相”,乾隆时期刘镛被视为“宰相”就很正常了。
其实和珅也是可以被称为“和相”的,但要分在什么时候,比如他在担任礼部侍郎的时候就不能这么叫,此时离最高行政机关还差得远呢,后来进入军机处,并任文华殿大学士之后才可以。
扩展资料:
刘墉(1720年—1805年1月24日),字崇如,号石庵,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嘉庆九年(1804年)十二月病逝,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
刘墉与纪昀、和珅并称为乾隆朝三大中堂,相传其人聪明绝顶、为官刚正,在民间有着“刘罗锅”的称呼。然而历史上的刘墉是否真是个罗锅,又是否曾中状元,并无确凿史据可考。
据一些杂文笔记记载,刘墉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相传当年殿试前十名卷册被递到乾隆皇帝面前,刘墉卷本来列为第一,但乾隆想提拔一位平民才俊,刘墉由于出身相门而被降格,与状元失之交臂。
此后民间有传言刘墉个子很高,常年躬身读书写字,背看上去有点驼,因此产生了“刘罗锅”的说法。也有史料指出,嘉庆皇帝曾称刘墉为“刘驼子”而成为“刘罗锅”说法的出处。不过刘墉当时已是年届八十岁的老人,有些驼背弯腰本在情理之中,并不能成为刘墉是“罗锅”的证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宰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墉
参考资料来源:
因为刘墉本人是个驼背,也就是民间常说的罗锅,所以大家都叫刘墉“宰相刘罗锅”来取笑他的呢。
很多人看过电视剧觉得刘墉就是一个驼背的罗锅,当然大家也知道她是一名正直的宰相,刘墉可以当上宰相也正是因为他的才能和为人比较正直,当时选官的制度也是很严格德尔,在他刚刚为官时候不可能是弯腰驼背的。但是我们在史记中可以了解到确实有刘罗锅的叫法,嘉庆皇帝就经常称刘墉为刘坨子。其实我们细心想一下此时的刘墉当时年龄已经过半有八十岁了,到了这个年龄驼背是必然的。
据说刘墉参加科举最初考试的时候,乾隆皇帝亲监考他们。乾隆很有趣看见刘墉有点驼背说:“你用罗锅这一次做首诗吧?”刘墉随也很厉害马上说出来,而且这首诗非常的押韵,乾隆皇上停了,很高兴,也很惭愧自己还嘲笑这么有才能的人,当时就选他为状元了呢。
其实为官这相貌一定要端正,口齿伶俐,聪明办事能力强;写字也要好看工整,办事能力也要非常强,能够随机应变,刘墉肯定是通过了这些考验。如果是罗锅为官,作为一个朝政很是影响整个朝代的形象,所以这些都是传言,只是年龄大了才慢慢驼背的,如果考试时候就是驼背考虑到他们的形象也是不可能选他当官呢。
刘罗锅的这个名字是是嘉庆皇帝喜欢这么叫,无论怎么说作为宰相的刘墉不是驼背,只是慢慢年龄增长才驼背。
这里面就是两个问题了,第一,刘墉是不是宰相?第二,刘墉是不是罗锅?我们分别来说。
明朝的时候,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废除了丞相制,但是国家政务都得由皇帝自己来,那实在太累了,朱元璋就请了一些人来帮助自己,而到了朱棣的时候,就创建了内阁,由内阁成员直接管理政务。
而越往后,内阁的权力越来越大,内阁排名第一的大学士,叫内阁首辅,就与之前丞相相差无二了,只是丞相的权力相对集中一些,而大学士的权力相对来说会分散一些,所这个时候内阁大学士一般都可以称之为宰相了。
到了清朝雍正的时候,又设立了军机处,代替了内阁的作用,而内阁就变成了摆设,不过一些三殿三阁大学士,有一些会入军机处,军机处第一位的叫做领班军机大臣,而和珅就做过这样的职务。
可以这样说,军机处大臣是实际的宰相,而三殿三阁大学士是名义上的宰相,一般叫其中堂,比如刘墉是体仁阁大学士,可以叫刘中堂,但他不是军机大臣。所以刘墉只是名义上的宰相,而不是事实上的宰相,电视剧称之为宰相,也没有什么问题。
清代进士对于外貌是有要求的,而像电视剧刘墉这种情况是不大可能录取的,所以刘墉不可能是个罗锅,相反刘墉是山东人,个子很高,有一米九。不过,也因为刘墉个子比较高,而长期又要写作,久而久之,背自然就有点驼。
另外,在嘉庆朝的时候,刘墉也已经八十几岁了,他个又高,背自然也就驼了,所以嘉庆皇帝称他为刘坨子,这个也在正常不过,但是这个事情传到了民间,就变成了刘墉是刘罗锅,然后各种民间故事就产生了。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刘墉的曾祖是顺治朝的进士,官至户部员外郎,他的祖父是康熙朝的进士,官至四川布政使,他的父亲叫刘统勋,是雍正朝进士,官至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刘墉家世代是进士。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62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