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皇帝深居九重,与外部世界常相睽隔。施政方针确定以后,一般政务就要由臣下去具体办理。但是,委任哪些臣下办理?这些臣下的能力如何?对自己的忠心如何等等间题,单靠官样文章是很难完全了解清楚的。所以,皇帝还需要通过另外的自认为有效的途径去了解。清代所采取的这个另外的、自认为有效的途径就是“秘密奏折”。顺治到雍正年间,密折逐渐制度化。
奏折就是臣下对君主的一种报告。秘密奏折就是内容只有皇帝与奏报人知道的报告。秘密奏折在清代最早出现在顺治朝。康熙朝,秘密奏折得以推行,现在所保存下来的康熙朝的密折达3000多件,但还没有形成制度。到雍正年间,密折便成为皇帝了解臣下人品、才能和工作业绩的主要形式,密折从此制度化了。终雍正一朝,密折已多达2. 2万余件。
说雍正朝的密折已形成了制度,首先是因为胤禛一上台,就开始实行轮班密奏制度。就是“著名科道每日一人上一密折,轮流具奏。一折只言一事,无事亦须声明。”“尚书、侍郎等官,每日一人轮班奏事,密折封进。”
其次,雍正朝有具折权的官僚队伍较康熙朝大幅度扩大。据统计,康熙朝有秘密奏事权的官员仅100多人,而雍正朝短短13年便发展到1200多人。大学士、总兵官及各省督、抚、提、镇、藩、臬皆可具折密奏。
再次,雍正朝密折制度已经程序化,自缮折、装匣、传递,到批阅、发还和收缴,都有条不紊运行。折纸分为素纸、黄面黄纸、黄绫面黄纸、白绫面白纸四种。密折须具折人亲笔缮写,写好后,装入折匣,然后递送。为了及时收发、批阅、处理密折,胤禛设立了专门转呈、接收密折的机构——奏事处,由专职的奏事官接收转呈密折。胤禛依靠密折制度,大大强化了统治的能量。
过去的皇帝,多把御史之类的监察官作为“耳目”,让他们去监督百官。但由于科道监察官的怠职,皇帝往往得不到应该得到的情报。胤禛利用密折制度即可以弥补监察制的不足,可以形成运用自如的全国情报网。因为,凡拥有密折奏事权的官员都是胤禛安插在百僚中的“耳目”,而奏事人自己又受其他一个或几个奏事人的秘密监督,形成互相监视的局面。这样,人人都处于受监视的境地,人人都感到自危不保,人人都不敢轻意玩法放纵。
胤禛就是通过密折制度,来控制百官,监督考察百官,选拔和任用官吏。
李卫是胤禛破格重用的官吏。据说,胤禛准备重用李卫前,曾专门令贵州提督马会伯调查李卫,他的话说得很巧妙:“近闻李卫行为狂纵,操守亦不如前,果然否?”马会伯立即根据自己的了解,回奏说:李卫虽赋性急躁,行事悖谬,但并未改其操守。其实,胤禛对李卫的性格是了解的。他担心的不是他的狂纵骄傲,而是操守的改变。看到李卫并未改变操守,那就可以委以重任。可见,马会伯的话对胤禛使用李卫是起一定作用的。
广东提督王绍绪是鄂尔泰举荐的官员。胤禛对其人的能力稍有了解,知道他办事“明敏稳妥”,但又觉得他有点“善柔”,好沽名钓誉。所以在考虑使用之前,便指示广东将军石礼哈“留心探听,便中据实奏闻。”石礼哈拟奏密报说:王绍绪办事虽有点琐细,但对圣上是忠诚的,而且办事勤奋、清廉。胤禛还有点不放心,又查询两广总督孔毓珣和署理广东巡抚傅泰。傅泰答复说:王绍绪操守极好,就是为人稍有点柔懦。胤禛看到这个看法与自己对王绍绪的认识基本一致,才放手使用。
密折制度给雍正执政带来的好处就是可以让他省心不少,这种制度可以让大臣之间相互监督,相互举报,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皇帝的行政效率,自然就会乐此不疲了。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朝代,一个王朝的衰落有许多原因。当然,清朝也不例外。雍正帝作为古代盛世时期的三位皇帝之一,可以说是最努力的皇帝了。
雍正在位期间这么努力也是有原因的,当年著名的九子夺嫡之战,雍正作为佼佼者胜出。他在成为皇帝之前并没有得到许多支持,所以在他登基后才会更加倍感珍惜自己的位置,想要做出一番成就来。毕竟,他的父亲起初并不重视他,这就是雍正如此努力的原因,他想向父亲证明他可以成为一个好皇帝。
正因如此,雍正登基后,对国家大事小情都十分上心,经常看奏折看到半夜。为了加强统治和巩固政权,雍正发明了一个密折制度来收集信息。之所以用这样一种制度,是与明朝的灭亡有关。我们都知道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朝中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官员素质参差不齐,有时为了自身利益而伤害忠良,做事十分随意。
雍正制定的这一个密折制度,就非常完美的规避了这一个弊端,让朝中官员单独向他报告。一些地位较低的官员也可以举报比他官职大的官员。在某种程度上,这样一来,确实可以使朝廷纪律得以维持,这使得为个人利益和帮助而结成派系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此外,密折制度也能让待在宫中的皇帝能够了解不同地区的人民生活和世间百态,从而有效地管理不同地区。正因为如此,才会节省了雍正很多的麻烦,大大提高了他的办事效率。
当我们看到一些古装剧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奏折这两个字。奏折就是清代官员,在向皇帝禀报事情的时候,往上提供的一种文书。其实奏折也分不一样的种类,有一些是公开的,有一些是密折。
密折就属于官员和皇帝之间的私人文书,而且他的装饰也和一般的奏折不同,上奏的人会专门用折叠的白纸写上字,而且要用特制的皮匣,皮匣上还会有锁。这个锁也只有皇上和大臣两个人有钥匙,搞得非常的神秘,主要是因为密折上的内容皇帝也不想让别人看见。
想要写一封密折的话,那就必须在内容上是一些关于官员的私事,比如说官员到任或者是转任。还有帮那些没有资格上奏的下属向皇帝感恩。在密折上也可以写上一些关于自己的琐事,因为是私事,所以不会加盖印章,也不会给别人公开的展示所以才会上私锁。
而且如果有大臣想要举报或者是引荐的时候就会动用密折,这样也可以让皇帝对大臣产生更多的威慑。换句话说,大臣也非常的担心别人向皇帝告密。所以说利用密折制度给大臣们带来了恐惧,也可以让皇帝更好地了解下面人的情况,让官员们都不敢隐瞒自己的实际情况。
不过对官员来说,想要上一次密折也是非常的繁琐的,写完密折以后还要交给亲信再交给皇上面前,别人都不得插手,只能由皇上亲自批阅。而且密折的设计内容也非常的广泛,官员们也不知道皇上会不会打开自己的密折来批阅。
雍正是清朝历史上数一数二的铁腕君主,对待国家大事亲力亲为,很敬业勤勉,清朝在他的治理下一片祥和。雍正年间,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雍正帝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密折制度就是其中之一。
密折,顾名思义就是秘密的奏折。这项制度在康熙时期初步建立,雍正时期得以完善。它要求官员将上报内容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面加上特定的皮匣,相应的钥匙配制两把,一把由奏折官员保管,一把交于皇帝保管。这样的话,其他人都无法打开,只有皇帝和上奏官员才知道内容。
事物都有两面性,密折制度也不例外,它的优点有:
一、通过直接上报皇帝,确保了奏折的严密性和真实性,提高了办事效率。在密折制度之前,皇帝们批阅奏折之前都会先交给大臣,让大臣筛选。大臣在奏折上写下自己的观点和解决办法,皇帝批阅时只需要说同意不同意就可以了。这样虽然省了皇帝的事,但是在筛选奏折时,有些大臣会修改一些内容,或者筛掉对自己不利的奏折,使得皇帝被蒙蔽,无法了解到事件的真实性。密折制度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缺点,同时通过直接上报皇帝,省略了之前的繁琐环节,提高了办事效率。
二、汇报内容不再单一。之前的奏折一般只是上报公事,而密折制度广开言路,可以有经济、军事、文化、农业等方面,甚至还有民间琐事,让皇帝对百姓生活更加了解。
三、使得更多的官员参与其中,集思广益,推动了官员们参与国家大事的积极性,加强了皇权。密折并不是官员们想上报就上报的,要皇帝特定的官员才有资格上报。因此,很多官员为了得到这项殊荣,积极进取,努力办事,从而得到参与密折的资格。这样一来,皇权也得到了巩固。
四、可以让官员们规范自己的行为。由于人们都不知道密折的内容,稍有不慎就会被别人悄无声息地弹劾,所以,官员们都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让别人有机可乘。
它的缺点有:
一、也正是由于密折的保密制度,所以会引起官员们彼此之间的猜疑,不利于?同事?之间的友好相处。
二、有些官员阴险狡诈,秘密地上报一些对自己有利的谣言,甚至还会肆意编造,想除掉自己的仇家。
密折制度有好处也有坏处,但总体而言对治理国家还是有帮助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61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汤和醉酒口不择言,皇帝为什么不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