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河南省,有八府、一州。八府是:开封府、归德府(治今商丘)、卫辉府(治汲县,今卫辉市)、彰德府(治今安阳)、河南府(治今洛阳)、怀庆府(治今沁阳)、南阳府、汝宁府(治今汝南)。州是指汝州直隶州。
清军入关后,对河南的行政区划并没有做太大调整。顺治十八年、康熙六十一年,之后就进入了雍正时代。
雍正帝应该经常看河南地图,他发现一个问题:河南“府”的数量有点少,而且面积大小不一。
小的府,如怀庆府,只有黄河以北的今焦作、济源、武涉一带。卫辉府比怀庆府还小,彰德府也不大。但是,河南也有四个大府:开封府、河南府、南阳府、汝宁府。
以开封府为例。辖境北到延津、东到杞县、西到新密、南到项城。如果用现在的地级市来包括,含有开封、郑州、许昌、周口、漯河等地级市,面积太大了。
汝宁府也大的“离谱”。北起今西平,南隔大别山与湖北接壤,西到今信阳市,东到金寨(今属安徽)。
雍正二年(1724年),时任河南巡抚的石文焯上折子,说河南的开封、汝宁、河南三个府面积过大,请朝廷酌情多置州府。
这是很好理解的。古代交通不便,不像现在有火车、公路,或是飞机、轮船。古代行政区划面积过大,会提高行政成本,官员骑驴坐轿都要花钱,再说百姓出门,有几个舍得骑驴坐轿?
石文焯的意思是,把开封府下辖的四个州:陈州、郑州、禹州、许州升为直隶州。直隶州是府一级,但规模比府略小。汝宁府的光州,河南府的陕州,都应该升为直隶州。
雍正帝和朝臣经过一番讨论,认同石文焯的建议可行。
诏下:开封府的四州升为直隶州。其中,陈州辖西华县、项城县、商水县、沈邱县;郑州辖荣泽县、荥阳县、汜水县、河阴县;禹州辖新郑县、密县;许州辖临颍县、郾城县、襄城县、长葛县。
即使这样,开封府还是有点大,继续拆,不过不是新设直隶州了。开封府位于黄河北岸的延津县。划给面积较小的卫辉府,原武县划给同样面积小的怀庆府。
汝宁府新划出来的光州直隶州,辖光山县、固始县、商城县、息县。河南府新划出来的陕州直隶州,辖灵宝县、阌乡县。
如此,河南府共有八府七州(新置的六个直隶州加汝州),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同时降低了行政成本。
但仅过了一年,雍正帝又觉得有必要再在河南的行政区划上动动刀子。而这次调整的重点,是位于黄河北岸的卫辉府、彰德府。而受到涉及的,还有河南省的北邻——直隶省。
河南新任巡抚田文镜发现一个新的问题。河南境内的漕粮要运到北京,需要从卫河进运河,而这段水深不够,还有沙石挡道。田文镜想修浚这段河道,可这段水道不在河南境内,而隶属于直隶大名府,在浚县、滑县、内黄县之间。
田文镜只好请雍正帝下诏,把上述三县划到河南,以便他好开工。雍正帝理解田文镜的难处,要直隶总督李维钧“割肉”。没想到李维钧不舍得把三县划给河南,拖拖拉拉。还是雍正帝和朝臣给李维钧施压,河南才拿到三县。
浚县和滑县由卫辉府管辖,内黄县则由赣德府管辖。田文镜有了对三县的管理权,可以大刀阔斧修建水利工程,确保漕粮准时安全的抵京。
直隶心疼三县的出走,但很快,直隶也收到了一份大礼——原河南彰德府的磁州划给直隶。
磁州处在两省交界处,与直隶广平府的邯郸县、永年县,因滏阳河的用水分配,经常发生矛盾。怡亲王允祥在雍正四年(1726年)的四月,上折子请将磁州划给直隶广平府,滏阳府就都在直隶境内,解决了二省争一水的问题。雍正帝觉得这办法不错,同时又能给丢掉三县的直隶些许安慰。
雍正帝末期的雍正十二年(1734年),河东总督(管河南、山东的黄河)王士俊认为为方便治理黄河,朝廷应该把调整相关行政区划。
雍正帝同意后,朝廷把原属河南府的卢氏县划给陕州直隶州。原来的陈州直隶州,升为陈州府,同时管辖从开封府划来的扶沟县、太康县。同时由直隶州升为府的,还有许州。而郑州,考虑到治理黄河的因素,又撤销了郑州直隶州,所属县仍还隶开封府。禹州也被撤销了直隶州的身份,并入许州府。乾隆六年(1741年),禹州再次划归开封府。
雍正通宝之简介
雍正通宝为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的铸币。康熙61年末康熙帝驾崩。胤禛继位,次年改元雍正铸造雍正通宝。雍正时对钱法管制甚严,所以私铸很少,凡私铸者皆处以极刑。雍正钱制作规整,面文背文规范,铜质精良,是清钱中少而精的品种。官方记载雍正共有20个铸钱局,分别为户部宝泉局,工部宝源局,云南宝云局,四川宝川局,贵州宝黔局,甘肃宝巩局,河南宝河局,湖南宝南局,浙江宝浙局雍正简介,安徽宝安局,江西宝昌局,湖北宝武局,山东宝济局,山西宝晋局。江苏宝苏局,陕西宝陕局,台湾宝台局,广东宝广局,福建宝宝福局,广西宝桂局。
但是从现在发现的雍正钱来看,却只有15个铸钱局,少了台,陕,福,桂,广五个局。这种资料上记载有发行过雍正钱,而却不见实物的事情,其中有什么卯窍,我也不知到。这也许就是现实和理想的差别吧。雍正实物15局之中又以南,川局最少。其次是武,昌,济,河局其次。在然后是苏,浙,安,黔,巩,晋局相对稍少。最长见的就是泉,源,云局。现在笔者一一介绍这15个铸局和钱币的情况,不足之处还请广大泉友指正。
宝南局:雍正通宝里的龙头品种,雍正七年(1729)开局于湖南长沙府。十年(1732)停铸。宝南局因其稀少,价高,所以细分版别的人不多,多以品相论价,品差的几百都不好出,极品的上万都有人要。南局铸造不怎么好,所见多字口有缺陷,因其是雍正各局中存世最少的,所以好品难得,深受广大泉友的追捧。
宝川局:仅次于宝南局的品种。雍正十年(1732)开局于成都府.因四川地区不怎么产铜,所以宝川局多用花铜铸造,所见铜质多泛红,铸造差,字口多不精整。因其存世少故价格稍高。极品者难求。极品的一般都是一千多一枚,差品两三百都无人问津。宝川局分版别的泉友也少,一般都是留一二品做品种而已。
宝武局:雍正七年(1729)开局于武昌府.十一年(1733)停铸。宝武局存世甚少,有方头通和角头通的区别。其中以角头通为少见。宝武局极品的千元左右,差品的也少有人要,毕竟现在都是以品相为主,谁让人都喜欢美的呢。
宝昌局:雍正年间铸造于南昌府(因为宝昌局关于钱局的资料不好找,没找到,所以不知其具体开铸时间,请有资料的泉友不佞补充)宝昌局也不多见,偶尔有极品出现也能卖到600左右。抢的人不少。
宝济局:雍正七年(1729)开局于济南府。宝济局也稍少见。见者多为穿口上部正中有些往上鼔的。四面川口平直的要少见一些。济局极品也能卖个400以上。说易得吧也有些难得。
宝河局:雍正七年(1729)开局于河南开封府,九年(1731)停铸。宝河局笔者刚开始接触雍正的时候才30一枚,现在极品的动不动就要价五六百了,感觉有那么少吗?呵呵,不知道,个人喜欢就行。
宝巩局:雍正四年(1726)开局于兰州府,七年(1729)停铸。宝巩局铸造时间并不久,但也不少见。其中以阔缘者为稀见。阔缘的多字口有粘连,因铸工问题,价格一直不是太高,大几百而已。又有一种叫做关刀巩的版别,因其像关公的偃月刀,而得名。追捧者甚多。极品普版巩也能卖个300多。
宝安局:雍正九年(1731)开局于江苏江宁府,十二年(1734)停铸。也许各位会问,宝安局明明是安徽的铸钱局怎么说是江苏南京铸造的呢?这是因为当时的安徽布政史司驻于江苏江宁府,所以由南京代为铸造,而背文用宝安二字。宝安局以腾飞安的版别为最有名者,宝字双足并拢,满文宝安二字一高一低,特征明显。喜爱的人很多。安局极品也能卖到三四百。
宝晋局:雍正七年(1729)开局于太原府,九年(1731)停铸。宝晋局铸造时间不长,传世也相对少些。以阔缘者为多见。也有窄缘的大宝晋名版,还有方头通等等,大宝晋和方头通等名版,极品动辄要价两三千。普通极品也能卖到300左右
宝苏局:雍正元年(1723)开局于苏州府,十年(1732)停铸。宝苏局钱铸造缘阔精整,铜质黄亮。但所见多有背压模不整者。虽如此也挡不住泉友们对其的追捧。犹以直径28MM的大样钱为热。普通宝苏黄亮的也能卖到200一枚。
宝浙局:雍正元年(1723)开局于杭州府,十一年(1733)停铸。宝浙局铸造时间长,版别稍许繁复。大版有角头通和方头通的区分。以角头通为少。又有诸如四笔乡和方头单点通等名版。还有大小样区分等等。普通宝浙局极品能买到200左右。名版更是大几百也难求。
宝黔局:雍正八年十一月(1730)开局于贵州毕节县。所铸造的宝黔局雍正铸工差,字口多不好。规整好品者难求。又有泉手黔,云手黔,大字黔等面文区分。背满文黔字变化也多,很有收藏趣味。更有直径达32MM左右的折二钱。终雍正一朝,行用钱为折二者只此一家。雍正宝黔局最近也很热,确实极品不多。值得关注。现极品者价位大概也在200以上。
宝云局:云南一直为清廷的产铜大户,所以铸钱用铜一直以云南为重,雍正朝也不例外。现今所见雍正宝云局极为繁复,版别变化多。笔者多讲一点。宝云局雍正有方头通,类方头通,角头通等区别。以方头通为少见。还有钱文异书者稍少。更有直径29MM以上的类折二初铸超大样钱。很少见。传说云局也有直径达32MM左右的折二大样珍品传世。我也从未见过,不敢多讲。手里最大直径为29.5MM的大样也是高价求来的。云局还有炉记钱,有人考证其用于纪年,这点笔者不敢苟同。一竖为一年为何最多见3竖?后面的年份呢?孰是孰非不多言语。云局还有开炉龙凤纹钱传世。珍品,价格上万。可遇不求。收藏本来讲个缘分嘛。云局大小差异很大,版别变化极多,铸造时间长,铸量大。故而有收藏趣味,却多为普品,价格上不来。普通极品150左右一枚。
宝源局:京师工部所辖的铸钱局。雍正元年(1723)开局于京城。终雍正一朝铸钱甚多。版别也繁复。存世量略少于宝泉局,但数量也很客观。有窄缘和阔缘者,有单双点者,有大小样者。个人比较喜欢阔缘的,很有味道。阔缘者以高点通为少见。前两年泉市热的时候价格曾上钱,而今却落得三四百都难卖。还有阔缘大样直径27MM以上,有人当样钱卖,不知道是不是样,呵呵。又有满文宝出头和不出头的区分,还有昂勾源也很少见。但因其雍正喜欢的人多,筹局的人也不少,而真正玩版的却不多,价格也上不来。惨淡呀。雍正源版别多,在此我也不一一描述了
宝泉局:京师户部的铸钱局,雍正元年(1723)开局于北京。清朝户工二部主管铸钱,用铜多从云南开采。雍正宝泉局存世很多,版别变化也和大。泉局铸造很精整雍正简介,有引领风范。看过泉友发的母钱更为珍贵。雍正母很少,动辄好几万。转回来说行用钱版别,有单点双点,满文出头和不出头,阔缘窄源等大版。宋体泉很少价格上千,没怎么见过此版的极品,有的不妨亮亮,让咱饱饱眼福。泉局更为人关注的也是阔缘,也叫罗汉式。罗汉式直径上27MM的也少见。还有三离划的名版,正面宝字贝里的三划不与两竖相连,喜欢的泉友不少。其实存世不少的,没办法,喜欢的人多自然也好出手。所见大字版制作皆精,很为规范。应是雍正的标准范儿了,呵呵。我很喜欢雍正黄亮的,很让人心动。水坑不错,泛铜光,养眼。好了不赘述了。
— THE END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情(太康县) (2007-05-05 21:06:34)
标签:道情 分类:魅力河南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情(太康县)
太康道情历史悠久,是源于春秋远古时代的民间戏曲艺术,分布在太康及其周边地区。剧目丰富,据普查统计有三十多个曲牌、曲调,包括三大类五大品种。三大类是:唱腔、表演、音乐,五大品种是:声腔派系、表演程式、音乐体系、曲牌子曲调、打击乐。太康道情这些类系的形成,既有沿袭下来的民间艺术,也有姐妹艺术穿插,最后形成太康道情的独自特色。原有古装传统戏160多个,现代戏60多个,这些剧目在长时期的流传中,有很多已失传。太康道情戏自形成之日起,经历了数次的沉浮于1957年才得以正名。
“少锄二亩地,也不能耽误看太康道情戏。”在豫东和皖北等地区,太康道情曾经以独具特色的魅力征服了千万观众,太康县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全国惟一的一个道情专业剧团———太康县道情剧团,赢得“天下第一团”的美誉。但是,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地方小戏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道”不尽的过去事
阳春三月,慕名来到道情之乡——太康县。在当地人的引领下,进入黉(hong)学街北一条无名小胡同,前行十多米后停了下来。当地人指着挂牌为太康县黉学研究所院内的一幢三层小楼说:“这里就是道情剧团。”
木字招牌字体斑驳,木牌上的漆已经脱落。三层楼里,一楼是仓库,里面堆满道具和乐器;二楼是排练厅,仅有一张桌子和十来把木椅;三楼是演员的住室,眼下的情景已经说明了现今剧团的生存状况。
春季是演出旺季,剧团去漯河演出,家里关门落锁,听说来访道情戏,当地人还是热情地把曾经名噪一时道情戏演员朱锡梅请了来,14岁就进入县戏剧培训班学艺并登台演唱小生的她,因为嗓音饱满纯正,吐字清晰流畅,表演气质端庄,受到省内外观众一致赞赏,她主演过《王金豆借粮》、《张廷秀私访》、《李天宝吊孝》、《跪洞房》和《前进路上》等道情戏的代表剧目,多次到郑州、豫东、安徽等地演出,并灌制了唱片。
《王金豆借粮》剧照
朱锡梅拿出她的定妆照,回忆起当年演出时的盛况,脸上浮现别样神采:“我们在安徽界首公演时,连演十几场座无虚席,买不到戏票的群众,要求将演出实况用大喇叭传播出去,深更半夜大街上仍有上百人围坐在广播下面听,演员在街上行走,行人指点相告。我们吃饭、照相、洗澡、理发,群众毕恭毕敬,拒不收钱。剧团离开界首时,卖包子的小贩,担着包子撵到演员乘坐的汽车前,硬往演员手里塞包子。”
“当年我在郑州大石桥露天大舞台演出的时候,和常香玉、申凤梅这些大师唱‘对台戏’,这些不同剧种的主演谁也不敢休息,十场八场都不换人,要不观众不答应啊,当时大家都夸道情好听,著名现代豫剧《朝阳沟》里拴宝唱的‘那个前腿弓,那个后腿蹬,脚不要慌来手不要猛……’其实就是移植我们道情的唱腔。”
太康道情班在鼎盛期有大大小小60多个。在豫东和皖北等地的乡村,随意拉个30岁以上的人,他或许就能大胆地哼段道情戏。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一部道情戏《前进路上》,就曾唱遍大河上下,国内亿万观众因此知道了“太康还有这么好的道情戏”。上世纪80年代之后,《王金豆借粮》、《富裕之后》等名戏更是让无数人津津乐道。参加国家、省市级比赛总是载誉而归。如今的道情剧团每年的麦收前南征北战,演出400多场,而绝大部分演出是在农村,演出曲目大多是他们自编自演的题材,豫、皖、鲁农村的群众又给道情剧团送了个名字:“庄稼农户的剧团”。
扯不断的戏曲“情”
从太康返回郑州途中拐道道情剧团正在演出的漯河。太康县道情剧团团长张天印说起道情戏就打开了话匣:“春天是整个演出的旺季,秋收以后和冬天也都会到各地演出,今年腊月二十八就开始到各地表演,合同一直签到了农历四月十五。演出的地方很多,安徽临泉,河南项城、漯河、舞阳、禹州、许昌、开封、郑州,以及黄河北边的几个地方。我们每年都要排新戏,今年就排了《出宫恨》、《五世同堂》等。全团出来表演的共有60个人,最大的54岁,最小的14岁。全年能表演400多场,在河南省剧团当中首屈一指,总收入在30万~40万元之间。”
可是,和其他稀有剧种一样,道情发展并不景气。道情剧团面临着演出市场逐渐萎缩、经济困难的问题,生存时刻受到威胁。
“演员每年外出演出的时间,多集中在过完年的三四个月,而此后的夏收秋种,许多农民出身的演员还必须回到家中种田,两头挂念,其间没有工资,这种窘境迫使许多艺人离开戏曲舞台,下海经商。”经了解,一批道情新秀如吕清丽、李艳玲、刘粉霞、张小花、丁彩艳眼看着就要茁壮成长起来,可是受市场经济影响,有的去郑州唱戏剧茶座,有的外出打工。
“观众听戏就是看‘角’,现在演员太随意,啥剧都唱,想怎么唱就怎么唱,如果让老演员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培养新生力量,再加上政府对少数剧种给予相关扶持,太康道情肯定有观众。”已经66岁的朱锡梅仍然没有放弃她的道情情结。
一段光荣的家史
坐在简陋的房间里,太康道情剧团团长张天印依然兴趣盎然,随后,他缓缓讲述着道情的历史渊源和故事,就仿佛是在讲述自己的家事。
道情历史悠久,源于我国的道教,时奉老子为教祖,以《五千文》、《道德经》和《太平调极论》为主要道教论典,至东汉末年制定乐章(道曲音乐)诵诫新法,用诗、词、曲、歌等文学形式编写道教题材,诵唱道义、情理,合而为一,曰“道情”。
道情原为诗赞体,宋代后吸收词、曲牌,衍变为在民间布道时演唱的新经韵,又称道歌。用渔鼓、简板伴奏,与鼓子词类似。之后,道情中的诗赞体一支主要流行于南方,为曲白相间的说唱道情;曲牌体的一支流行于北方,并在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地发展为戏曲道情,以“耍孩儿”、“皂罗袍”、“清江引”为主要唱腔,采用了秦腔及梆子的锣鼓、唱腔,逐步形成了各地的道情戏。内容有升仙道化戏、修贤劝善戏、民间生活小戏、历史故事和传奇公案戏4类。
自民国初年,道情从曲艺演唱形式走上舞台,人们称之为“道情班”。解放前夕,戏班离散,销声匿迹,建国后复得挖掘振兴。道情擅长演唱儿女家庭故事,情节曲折,以唱制胜,具有浓厚的地方乡音民俗色彩。
其表演特技堪称一绝,早期道情演唱时,穿插加入一些“绕口令”,如“百家姓与三字经混唱”等。而演员在扮演鬼怪角色时,要佩戴外形像鸡蛋的铜铃假眼,眼珠会滚动,惊奇可怕,这也是其他剧种所少有的特技。
太康道情班在鼎盛期有大大小小60多个。当时道情戏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流传着不少谚语,如“宁叫面发酸,也不能耽误看太康的道情班”,“任凭少锄二亩地,也不能耽误看太康的道情戏”,太康也因此被誉为“道情之乡”。
一段骄傲的经历
在豫东和皖北等地的乡村,随意拉个30岁以上的人,他或许就能大胆地哼段道情戏,道情的普及面之广令人赞叹。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一部道情戏《前进路上》,就曾唱遍大河上下,国内亿万观众因此知道了“太康还有这么好的道情戏”。上世纪80年代之后,《王金豆借粮》、《富裕之后》等名戏更是让无数人津津乐道。
之前,曾听人说,太康道情剧团在当地有“金奖专业户”的美称。张天印抱来的一大摞荣誉证书和奖杯证实了此言不虚,原来太康道情屡次参加国家、省市级比赛,总是载誉而归。
1992年,《王金豆借粮》参加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荣获八大奖项,剧团正式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天下第一团”;2000年,道情剧团被评为河南省文化先进集体;2001年,《富裕之后》荣获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大赛金奖,随后又拿得全国人口文化奖;2003年,在河南省第八届小戏、小品(曲艺)大赛中,太康道情剧团凭借一部《恋歌》摘得桂冠……与此同时,道情剧团还多次应邀进京献演,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高度评价,深受首都百姓的青睐。
被誉为“天下第一团”称号的太康道情属全国稀有剧种。太康道情被国务院定为首批非质物文化遗产。
郑州日报大型系列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原行
2006-03-23 11:10:22 中原新闻网-郑州日报
视力保护色: █ █ █ █ █ █ █ █
本报讯 为提高广大读者对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工作,本报从3月上旬开始,派出主力记者深入全省各地现场采访。从今天开始,这组饱含着记者热情和心血的报道,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原行”系列报道的形式在本版连续推出。
非物质文化
遗产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传承
下来的、和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不以物质形态展现的文化的统称,其中包括传统戏剧、音乐、舞蹈等表演艺术以及手工艺和手工技术,此外还有传统节日、民俗等重要精神文化遗产。
我省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抢救和保护工作也居全国领先水平。2003年,我省成立了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领导小组;次年,河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在全省正式启动。今年1月中旬,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501项,我省上报的57项中,有20项荣列推荐名录。
记者采访了解到,根据《河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实施方案》,我省已确定了第一批46个河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保护名录和首批24个河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并选出57个项目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同时加大民族文化民间文化保护宣传力度,在国内率先举办了“河南文化遗产日”。
据了解,我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总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4年至2008年,为先行试点和抢救濒危阶段;第二阶段从2009年至2013年,为全面展开和重点保护阶段;第三阶段从2014年至2020年,为补充完善和健全机制阶段。
据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委员会负责人介绍,当前他们正在进行5个方面的工作:在全省各地调查发现民间文学、美术、表演艺术方面的优秀代表人物,100名入选者将被授予“河南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并从中选出10名重要传承人由国家对其进行必要的扶持和保护;启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编辑工作,对民间口承文学进行抢救保护;开展河南十大民俗经典评选命名及编撰出版工作;对我省1949年以前创办的“老字号”进行全面普查,并予以记录;对我省民居民间建筑进行普查,对其中的经典予以合理开发利用。
河南省申报第一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单
(带“▲”的为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民间文学/口头文学:5个
1.花木兰传说(商丘虞城县)▲2.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驻马店汝南县)3.帝舜传说及文化空间(濮阳县)4.“白蛇闹许仙”传说(鹤壁淇滨区)
5.董永与七仙女传说(焦作武陟县)▲民间美术:2个
1.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开封县)▲
2.王桥农民画(驻马店市汝南县)民间音乐:9个
1.板头曲(南阳)▲2.中州筝派(省艺术研究院)3.筹(许昌)4.司马懿得胜鼓(焦作温县)5.超化吹歌(郑州新密市)6.唢呐(焦作沁阳市)▲7.铜器舞(平顶山市郏县)8.大铜器(驻马店西平县、遂平县)
9.武陟盘鼓(焦作武陟县)民间舞蹈:1个
1.官会响锣(周口项城市)戏曲:14个
1.豫剧(省艺术研究院)▲2.曲剧(省艺术研究院)▲3.越调(周口)▲
4.大弦戏(省艺术研究院、安阳滑县、濮阳县)▲
5.罗卷戏(省艺术研究院、驻马店汝南县、开封通许县)
6.目连戏(濮阳南乐县)▲7.道情(周口太康县)▲8.宛梆(南阳内乡县)▲
9.四平调(省艺术研究院、商丘市、濮阳县)
10.大平调(省艺术研究院、濮阳县、安阳滑县)▲
11.道情皮影(三门峡灵宝市)12.罗山皮影(信阳罗山县)13.杠天神(驻马店新蔡县)
14.怀梆(焦作沁阳市)▲曲艺:5个
1.河洛大鼓(洛阳)2.河南坠子(省艺术研究院)▲3.王屋琴书(济源)4.灶书(信阳固始县)
5.丝弦道(驻马店平舆县)民间手工技艺:5个
1.杜康酒酿造工艺(洛阳)2.钧瓷(许昌禹州市)3.玉雕工艺(南阳镇平县)4.泥咕咕(鹤壁)▲
5.棠溪宝剑制作工艺(驻马店西平县)生产商贸习俗:1个
1.确山打铁花(驻马店)岁时节令:1个
1.九九重阳节(驻马店上蔡县)民间知识:5个
1.少林功夫(郑州少林寺)▲2.太极拳(焦作温县)▲3.八卦文化(省社会科学院)4.洛阳正骨(洛阳)
5.针灸铜人(省中医药管理局、开封)与上述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9个
1.马街书会(平顶山)▲2.太昊陵人祖庙会(周口淮阳县)▲3.老子生日庙会(周口鹿邑县)4.浚县正月古庙会(鹤壁浚县)
5.盘古庙会(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心、南阳桐柏县、驻马店泌阳县)
6.百泉庙会(辉县市)7.大营社火(三门峡陕县)8.民间社火(鹤壁浚县)9.地坑院(三门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60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