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三国时期三大雄主斗了一辈子,他们临死前都说了什么遗言

以史为鉴 2023-07-05 12:24:06

三国时期三大雄主斗了一辈子,他们临死前都说了什么遗言

还不知道:曹操、孙权、刘备临终遗言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为了争霸三国第一,各路雄主各显神通,倾其所有,只为吞并他国,统一江山。只是,英雄也有死亡的时候。在临死前,三大雄主发表了遗言,其中曹操的最朴实真挚,刘备最虚伪圆滑,孙权最感人肺腑。

曹操

第一个是曹操。曹操临死的遗言质朴柔情,犹如一个平民百姓对亲人的循循教诲。他对大臣表示,自己纵横天下多年,往后的江山再也与自己无关,而是留给大臣和自己子孙的事情。随后,曹操又对妻妾坦言,自己死后,希望她们能学学女工,做做纺织,以便自给自足,才好养活自己。

刘备

第二个是刘备。刘备在死前,特意叫来诸葛亮,说是诸葛亮的才华远胜于曹丕,未来必定能成大事,假若自己的儿子是个人才,那就劳烦诸葛亮多多辅佐,假若儿子是蠢材,那就希望诸葛亮自己称王,无须理会自己的儿子了。诸葛亮听完刘备的遗言,惊恐不已,回想起来又是深深的感动。其实,刘备深知诸葛亮的人品,如此遗言只是为了让诸葛亮更加死心塌地地辅佐刘禅,确实很虚伪圆滑。

第三个是孙权。孙权临死前留了遗言给儿子,说是自己死了最放不下的就是儿子,年纪轻轻却成了皇帝,左右又都是劲敌,只希望他当皇帝后,能与贤者在一起,与百姓福祸共享,这样江山才能长久。言语之间,孙权对儿子的关爱淋漓尽致。

孙权

这三人都是一代雄主,曹操临终前就像一个普通人交代后事一样;孙权的遗言不难看出,他最舍不得就是儿子;而刘备呢,表明上说的很感动,实际上字里行间满满的都是套路,诸葛亮本来就忠义,如此一来就更加忠于蜀汉。

关羽临终前说了什么遗言,导致蜀汉就此开始衰败了?

如果说要评论出中国古代最受到读者喜爱欢迎的王朝,那么东汉末期的三国肯定会占据比较靠前的位置,这都归功于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里面精彩纷争、尔虞我诈的故事。受到了读者的喜爱。

很多人对于刘备诸葛亮所建立的蜀国,保持非常大的同情态度,罗贯中使用一种非常同情的笔触写下的蜀国发家史,相信很多人都希望蜀汉最终能在诸葛亮的率领下走向复兴强盛,然而事与愿违,还是北方的晋朝笑到了最后。

其实蜀国的衰落,从一个人死亡,就已经开始,他就是关羽。为何这么说呢?我们可以看下刘备的发家史,刘皇叔奔波了大半辈子,始终都没有一块安稳的根据地,先是投奔曹操,后来又投奔了袁绍,从徐州跑到新野,又退到了江夏,一直到赤壁之战之后,才有了半块荆州的安稳根据地。

所以刘备以此为根基,打下了蜀郡和汉中,前往蜀郡进行维护管理,因为荆州是最为重要的收入来源,他把这块地方交给了自己最好的兄弟关羽来统治、

关羽也是一个帅才,他从当地联合魏军叛将侯因,攻破了宛城,击败曹仁并且斩杀庞德,一时间威名天下,不过天有不测风云,孙权却见财起意,乘着关羽在打魏国,乘机夺去了荆州,关羽在回军争夺领地的过程中失败,并亡于孙权之手。

在《三国演义》里面,关羽托梦刘备,留下了了这8字遗言:?愿兄起兵,以雪弟恨。?刘备听了那是非常伤心的啊,他追悔莫及,立刻倾国之军,要讨伐东吴。

在这里,刘备悔恨的是什么呢?一来他和关羽感情深厚,两人为结拜兄弟,二来则是丧失了荆州这一块重要的据点。不应该交给云长来掌管。可以说蜀国失去了荆州,就只剩下益州和汉中两块地盘,比起占据江东的孙权和统领中国北方全境的曹操,很难有翻盘的机会。所以御驾亲征,不过三国时期的君主亲自出征,似乎都没啥好下场,孙权率军出征逍遥津,被张辽杀得抱头鼠窜,曹老板出征南下,赤壁之战直接小命都要不保,同样,刘备所率领蜀军也在夷陵被陆逊军队杀得大败而归。

曹操听到了这个消息,自然是喜出望外的,他所发愁的,正是孙刘联盟,如今关羽身死,给了他坐山观虎斗的机会,夷陵之战,无论是哪方胜出,其国力也很难和魏朝向抗衡。

我们可以看下三国时期的人口数据就知道了。在公元263年刘禅执政时期,根据《中国历代户口、田地、天府统计》记载,蜀国28万户,94万人;同年魏国有52万户,440万人。吴国在280年幼52万户,230万人。

有句话叫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使诸葛亮谋略过天,想要凭借一州之力的蜀国光复中原,难度实在太大,而从现在来看,虽然夷陵之战过后,孙刘依然是同盟,不过两国之间的信任已经彻底断开,诸葛亮每次北伐,还要让李严镇守蜀中防止东吴入侵,如果荆州还在蜀国掌控范围,孙刘齐心协力抵抗魏晋,还有那么一丝获胜的机会,不得不说,孙权发动偷袭荆州的计划,眼光太过于短浅了。

三国后期曹魏的司马懿去世前,他有何遗言?

他在临死前肯定说了很多话,但最重要的却是一句让司马昭好好辅佐新帝,还说了一句话:“慎之!慎之!”

司马懿为何临死前说这样的话呢?这句话明显是在提醒司马昭,让他谨慎行事。因为他知道自己儿子的性格,有权势之后一定会骄傲自大,做一个权臣,但自古权臣都没什么好下场。当时手握权势的人是司马懿,如果他死了之后权势交接到司马昭手中,他必定会掀起波澜。

如果他得到权势之后做出一些蠢事,那么司马懿熬了这么多年,一切都是一场空,所以他临终前才会提醒自己的儿子。幸运的是这个儿子也不傻,在听了他的临终之言后,学习他的隐忍,为自己的子孙铺路。

不过他这么做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家族敌人太多。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得罪了一些老大臣,这些人原本和司马懿是一路的,也是他们劝服了曹爽,答应他只要投降,就会放他一条命。

但曹爽投降后就被司马懿做掉了,他的做法直接让这些大臣的脸面全无。所以这个梁子结大了,除了一直和他作对的曹氏宗亲,这些老大臣们也不给他好脸色看。在这样的情况下夺位登基,无异是断自己的后路。

司马昭得到提点之后,他并没有称帝,而是一直扩大自己的权势。而且他们家的敌人都是老大臣,只要把他们熬死,以后就没什么挡路的,司马昭毕生和司马懿一样,做的一切都为子孙铺路,后来果真如他所想,在曹魏后期司马炎称帝。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60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