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揭秘朱棣迁都背景,天子守国门只是原因之一

众妙之门 2023-07-05 11:57:35

揭秘朱棣迁都背景,天子守国门只是原因之一

朱棣为什么要迁都呢,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燕王朱棣率军攻破南京(明朝时称应天府),建文帝朱允炆失踪,朱棣成功夺取了皇位,成为明朝的第三位皇帝。

永乐元年(1403年),有大臣向朱棣建议,北平(今北京,朱棣做燕王时的封地)是皇帝“龙兴之地”,应当将北平立为陪都。这一建议立即被朱棣采纳。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这哪是大臣的建议,摆明就是朱棣本人的心思,然后由下面的大臣提出来罢了。

朱棣之所以想要提升北平的地位,主要原因还是为了日后的迁都做铺垫。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京北面有长江天险可守,南面是最富庶的江南鱼米之乡。从各方面来说,南京都是非常理想的首都之选。但朱棣却并不喜欢这个地方。

众所周知,朱棣是通过武力夺取到皇位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朱棣用非常恐怖的手段将忠于建文帝的大臣残酷屠杀,一人“犯罪”,株连全族,手段之狠毒,前无古人。最终,朱棣彻底征服了所有反对的声音,但也失去了南方地区的民心。虽然朱棣有强大的军队可以震慑所有反对者,但对朱棣而言,南京始终是个让人不那么痛快的地方。而且他在北方经营多年,势力的根基就在北方。与其在南京对付这些表面对他恭敬,背地里不知道想些什么的士大夫,还不如直接把首都搬到自己的老家北平,回到主场总是对自己有利的。

此外,当时明朝最大的威胁还是来自北方的蒙古。北平是连结东北与关内的咽喉地带,战略地位非常关键,需要在这里屯集重兵把守。如果首都在南京,远离北方边境。那么就需要把军权交给其他人去镇守,而朱棣本人是通过武力夺取到天下的,要他把军权交给其他人,那他肯定不干。如果他将首都迁到北平,就可以自己直接掌握重兵,达到“天子守国门”的效果了。同时,北平紧邻关外。定都于此,朱棣就可以随时御驾亲征横扫蒙古残余势力,解决明朝北部的边患问题。

之后,朱棣就一直为迁都北平做准备。首先是将北平改名为顺天府,和南京应天府相对应;其次是强行让江南地区的大批富商举家搬迁到北平,以振兴当地经济;永乐四年,北平开始修筑皇宫和城垣;永乐七年,朱棣将自己百年之后的帝陵选在了位于北平附近的昌平(今十三陵中的长陵),虽然当时朱棣还没有提迁都之事,但连帝陵都选在了北平,其用意就不言自明;永乐八年,朱棣下令重修运河,打通淤废河段,修筑完成后,江南地区的物资就能以经济、高效的方式输送到北平了。

永乐十四年(1416年),朱棣召集群臣商议迁都之事,话音未落,一群大臣就搬出了一大堆不宜迁都的理由。对于朱棣这样雷厉风行的帝王而言,找你商议其实就是跟你知会一声,并不是要你拿出什么解决方案。结果,一顿棍棒下来,无人再对迁都之事提出异议了。

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大明王朝的首都终于从南京搬迁到了北平,并改名为北京。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把首都迁到北京呢?

有这么一种说法,认为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朝代,因为自明成祖朱棣把国都从南京迁到北京后,形成了所谓天子守国门。不过明成祖朱棣的迁都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很多人认为迁都弊大于利。这种看法到底对不对呢?下面就来简单分析一下。

为什么要迁都北京呢?后人有很多分析,说朱棣迁都北京,这很容易想起朱棣封在北平,他作为燕王,这是他的老家,它是根据地,他把他的根据地巩固了,然后在他的兴王之地建立都城,这很自然,这言之成理啊。所以有人说,朱棣迁都北京就是为了巩固兴王之地。这是朱棣的英雄之略吗?朱棣是这么想的吗?有人说这不是,还有原因。说朱棣当时面临着北方蒙古的威胁,北京靠近蒙古地区,如果在北京建都,便于防备蒙古。

朱棣确实是一意孤行迁都北京的。后人认为如果不迁都,朱棣是抢了侄子的皇位,无颜面对父亲朱元璋的在天之灵。不同意迁都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北京的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经济也相对较差。

二、"天子守国门"实际上对于明朝保障北方的防御体系并不是特别重要。

在这些人看来,明朝北线防御体系从西边的甘肃到辽东绵延万里,都可以有效地抵御漠北强敌。根本没必要冒风险迁都。

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明朝立国之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是为了适应当时局势。定都南京只是一个暂时性选择。在国力逐渐恢复之后,朱元璋就开始考虑迁都了。只不过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耽搁。

朱棣登上皇位之后,对于大明来说,其所面对的历史环境比较特殊。北元(包括蒙古各部)仗着骑兵的优势多次骚扰明朝边境。此时的北京已成为明朝防御体系的最前线之一,那些认为把北京建成军事重镇更稳妥的提议只是看起来很好,实际上是行不通的。所以,朱棣迁都南京经过时间证明,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甚至为明朝增加了不少寿命。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朱棣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选择,虽然一些大臣们十分反对,但是由于朱棣坚持住了,所以明朝以后一直定住在北京,并且在朱棣迁都之后,率兵多次亲征稳定住了北方的局面,这才有了明朝整体上的繁荣昌盛。

朱棣迁都北京的原因

一、完成父亲遗愿

中国大一统的王朝大都是由北至南而成,明太祖朱元璋发迹于南方,由南向北打下天下,这在中国历史上算是比较少见的成功案例。虽然成功打下基业,定都南京,但是朱元璋其实很清楚,南京并非是定都的最佳选择。

在洪武二十四年,也就是1391年,朱元璋还派出他的大儿子,也就是太子朱标前往关中和洛阳两大古都进行考察。目的就是准备将国都迁往西安或者洛阳。不过可惜的是朱标在考察完回到南京以后没多久就生了大病,1392年,刚刚37岁的朱标就病死了。

朱标可是朱元璋最喜欢的儿子,朱元璋对他寄予厚望的,在他身上花了很多心血,本来希望他成为一代名君的,结果却先走了。老朱很伤心,迁都的事再也没心情去想了。他曾在《祀灶文》中提到过迁都的事,说“本欲迁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初定,不欲劳民……” 。6年后,朱元璋也带着遗憾走了。

朱棣登上皇位后迁都,或许有完成父亲遗愿的成分在里面,不过却没有迁到洛阳或西安,而是迁到了北京。

二、天子守国门

明初,对大明王朝最大的威胁还是逃亡漠北的元朝残余势力,当初被封为燕王的朱棣在北元的较量中,对形势是很清楚的。登基之后的朱棣开创天子守国门的先例,是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的。朱棣一生好攻伐,从后来的几次御驾亲征漠北就能看出来,他是不甘做一位只知道享乐的皇帝的,是个有理想、有抱负、有作为、有担当的皇帝。

三、巩固皇位

大家都知道朱棣上位并不是太光彩,虽然他打着“遵奉祖制”的旗号发动靖难之役,这只不过是他出兵的一个幌子而已,并不足以让所有人都信服。他的侄子小皇帝朱允炆不知所踪就说明,南京是有一批忠于旧主的势力,只不过暂时隐藏起来而已。这对刚篡位的朱棣来说,并不是件好事,因为南京旧有的各种势力盘根错节、根深蒂固,而他的根基在北京,要在南京扶持自己的亲信,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从不论是从个人安全方面考虑,还是从皇位的巩固上来看,迁都都是最佳的选择。

另外,为防卫边疆,朱元璋在北方封有好几位手握重兵的藩王,从那位被朱棣绑架夺了朵颜三卫的宁王朱权的实力来看,其他几位镇守北部边疆的藩王实力均不弱。为了有效控制这些藩王,避免再出现第二个朱棣,迁都至老根据地北京是朱棣不二之选。

四、北京地理位置比南京更有优势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朱棣和朱元璋一样,都有大才。朱元璋能看出南京“惟宫城前昂后洼,形势不称”,朱棣不会看不出。如果非要在南方选择一地作为国都,有长江作为主要屏障,四周也有些小山的南京是不错的选择,但是从地缘优势来看,南京相比北方的洛阳、长安、北京来说还是要差一些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60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