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刘邦是什么时候对韩信起了杀心的韩信究竟是做了什么

众妙之门 2023-07-05 10:48:13

刘邦是什么时候对韩信起了杀心的韩信究竟是做了什么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初,韩信在井陉之战击破赵军二十万,杀陈馀,虏赵王歇,威震天下,其后,韩信便以降将李左车为谋士,从其计,做如下举措:

第一步:派兵四略赵地,收编赵军,安城抚民,建设战时和谐社会。

第二步:立刻摆出北上姿态,并手书一封,派使者出使燕国,燕王臧荼慑于韩信的威势,果然从风而靡,不战而降了。燕赵百姓避免了一场兵燹的荼毒,汉军士卒也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这是双赢的结局。

第三步:派使者向汉王报捷,并请求立张耳为赵王,以镇抚赵国。

前面两步都没有问题,关键是第三步,韩信的行为颇值得商榷。

让张耳来当赵王,这个人事安排本身是没有问题的。赵国不同魏代,其幅员辽阔,足足有五十余座城池,兼且民风彪悍,不派一个德高望重的诸侯王加以镇抚,的确不行。张耳是老一辈的抗秦革命家,又是汉王的未来亲家,且在赵地人脉广,根基深,正是赵王的不二人选,韩信即便不提,汉王也迟早要任命张耳为赵王的,况且还有韩国的韩王信的先例不是?

关键是这种极度敏感的事情不能由韩信来提,一个功高盖主的将军,推荐自己的副手去当诸侯王,这合适吗?哟,你韩信好厉害耶,都能让你的副手当王了,那你该当什么呢?明显就是想借此拉拢张耳,并投石问路,为自己以后更上一台阶埋下伏笔。

不管韩信这么做是出于何种考虑,可以肯定的是,当汉王得知韩信一朝而下赵,传檄而定燕,越位而请立,他的心里一定很不是滋味:韩信啊韩信,难道你已经骄傲到连一国之君都要决定了吗?你可真是让寡人不安心哪!

然而汉王竟没有对韩信的越位之举做出任何批评,反而嘉许了韩信一番,同意封张耳为赵王,但要等彻底平定赵国后再正式建国。

消息传来,张耳欣然接受了诸将的祝贺,这么做的时候,他意味深长的看着韩信,满眼都是感激与同情的神色。

张耳老而无甚将才,其人不足为惧,让他当王也没什么,关键是韩信,他才是真正让汉王疑忌的人啊!

除了张耳,汉王对诸将皆有封赏,曹参被任命为赵相,张苍被提拔为代相,诸将是一片欢天喜地,互贺之声不绝于耳,只有韩信面无表情的独坐一旁,仿佛一切事不关己,谁也不知道他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灭赵一役,韩信以不到敌方十分之一的兵力,击破赵军二十万,平定燕赵万里疆土,他在汉军中的威望,与日俱隆,一时无两,大批将士成为了他的忠实粉丝。

如今的大将军韩信,才是真正实至名归了,收编赵之降卒后,他手下已足足有了二十万多万军队,这是一股足以左右天下局势的恐怖力量,不仅诸将信服,诸侯丧胆,汉王顾忌,就连眼高于顶的项王,也不得不对他这位从前的部下刮目相看。

项王也知道韩信是个有本事的人,但他万万没有想到,韩信竟然如此厉害,短短四个月,就搞定了他四个盟国,北方这些诸侯们可真不中用,看来还得我战无不胜的楚兵出马才行。

于是,项王只得抽出一部分兵力渡过黄河,联合魏、代、赵三国残余势力,与韩信汉军数度交战,试图收回一些地盘,减轻北面的军事压力。

项王还是太看轻韩信了,既不亲自出马,也不遣龙且、钟离昧等大将,只是派一些小脚色来跟韩信周旋,那还能讨着便宜?结果不到一个月,韩信就轻而易举的将这些小啰啰给收拾了,顺便还夺取了楚国一些地盘,项王很恼火,他决定派他的头号大将龙且出马,给韩信点儿颜色看看。

然而,项王失算了,关键时刻,汉王使了一招反间计将九江王英布诱反,楚军后院着火,项王无奈只得转派龙且去平叛,韩信抓住时机,将赵境内的楚军全部扫清,打通赵国与荥阳之间的通道,不断派兵去增援被项王打的惨兮兮的汉王。

汉王在韩信与英布的帮助下终于得到了喘息的机会,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龙且就击败英布,收编了他的军队,以战胜之姿,增援至楚军荥阳前线。项王于是将韩信放在一边,倾全力猛攻汉王,汉王危在旦夕,乃命韩信速速领兵来援。

看来攻齐一事,只能暂且搁置了。汉三年(公元前204)年春,韩信、张耳率二十万大军南下河内郡,直至魏地最南部的小城修武(因武王伐纣时路遇暴雨而曾在此处停驻修兵练武而得名,今位于河南省获嘉县境内,)驻军,隔着黄河与荥阳、成皋一线的汉军成南北呼应之势,以解刘邦之急。

但韩信并没有立刻轻举妄动派主力南下,因为现在还不是渡河与项王正面对决的时候,身为一个兵家,他从不打无把握之仗。

况且,赵国的局势还未稳定,万一他与项王交上火,相持日久,燕齐趁机去攻赵,魏代余孽再趁虚而动,北方局势将一片糜烂,到时韩信进也进不得,退却之路又被截断,这几个月无数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大好局面,将会白白断送!而刘邦那边荥阳成皋至巩县、洛阳一线仍有很大纵深,应尚可回旋一段时间。

所以,他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观望,且看局势发展,再定行止不迟。毕竟项羽后方的彭越还没有动起来,动一动局势就活了。

刘邦出离了愤怒,不管韩信的眼中是不是只有大局,反正这小子眼中没有寡人,这种事情在汉军中绝对不允许发生,所以他决定展现一下自己高超的权谋艺术,给韩信好好的上一节政治课!

刘邦为什么杀韩信呢?

刘邦杀韩信是因为韩信带兵能力出众,这个能力在战乱时,是他的保命符,而到了和平时期,这个能力却成为了他的催命符,再加上韩信的性格不懂得进退之道,因此,刘邦杀韩信是不可避免的。刘邦之前用开玩笑般的语气询问过韩信,他的部下中的领兵能力如何,韩信都一一回复,当说到他自己时,便开口就说是多多益善,这让刘邦内心很不喜。

刘邦杀韩信的过程

在刘邦与项羽一次交战时,被对方所困,急需韩信带兵驰援,而他却按兵不动,给刘邦讲起了条件,要不是有张良劝阻,恐坏大事,后来,刘邦外出征讨叛军时,大后方出现了变故,而韩信那时正在后方,为了杜绝一切可能的不利后果发生,刘邦果断的借此机会,让吕后与萧何设计,杀了韩信。

刘邦为何要杀韩信?

我说韩信是自己作死,您信吗?

韩信于刘邦有功,但是刘邦于韩信有恩啊!知遇之恩,没齿难忘

要知道,他的一切是刘邦给的,如果没有刘邦,他只是一个小小的粮官儿,永无出头之日,是刘邦成就了他!


历史上不乏有开国之君谋杀功臣的事件,韩信被杀也正是建立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但要说这件事完全要归罪于刘邦,那也是不符合事实的。那么韩信究竟为什么非死不可呢?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刘邦没有安全感。

韩信的功利心实在太重,而且毫不隐瞒。从小的时候开始,韩信就展现出了桀骜不驯的性格,但是那个时期他比较贫穷,所以在别人眼里这就是一个“穷屌丝”,我们只知道“胯下之辱”,却不怎么清楚他为什么“招人欺负”。每个人都有过童年,如果你在童年时期遇到了一个“大佬范”十足的人,你是不是也会想揍他呢?


韩信在青年时就心高气傲,但平心而论,他也有这样的实力。因心中远大的理想,他苦读兵书,到了秦末战乱以后,他投靠了项羽。但是在霸王的眼里,韩信根本不是“个”,毕竟能入项羽法眼的人还真没几个。不得志的韩信转而投靠刘邦,后者从这个时候开始就认定了韩信的功利心,谁给好处就给谁效力,忠心什么的都待靠边站。


在后期刘邦集团进行的战斗中,韩信的几次行为让刘邦动了必杀之心。其一是刘邦集团被敌人包围以后,刘邦派人让韩信马上支援。可后者却把如此紧急的军令当做筹码,给刘邦要“假王”的爵位,其野心毫不遮掩的暴露出来,因为事态紧急,刘邦索性人情做到底,直接封了“真”齐王给他,这才解决了面前的危机。


其二是在后期的对决中,刘邦和韩信约定共同出兵打击敌人,可是没想到韩信又违抗命令,导致刘邦大败而归。到了后来有军事行动的时候,韩信总要跟上级要点好处,这一点估计任何一个领导也容忍不了。


平心而论,韩信的功劳确实大,能力也非常突出,但正是这样,他才居功自傲的走了很多错棋。建国以后,功臣们“夹着尾巴作人”还非常危险呢,韩信如此狂傲自然早就进入了“死亡名单”,他的被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刘邦为什么要杀韩信?



1. 韩信与项羽一样,都是垓下之战的战功簇拥者,拥有自己的部队和一定的影响力。对于刘邦来说,这两位将领的存在极大挑战了他的领导地位和权威,也让他感到不安。因此,杀掉韩信可以消除这种潜在的危险。

2. 在战争中,韩信曾多次表现出非常高的能力和威望,常常独自解决难题,得到了众多士兵和其他将领的尊重和信任。但是,在政治上,韩信往往采取自己的方式,甚至与刘邦产生了矛盾。刘邦可能认为,韩信可能会采取激进的方式来争取更大的权力,威胁到他的地位和统治。

3. 据传说,韩信在某次宴会上对刘邦的侄子大喊了一声“杀”,引起了所有人的恐慌和不满。刘邦可能认为,这个行为已经跨越了底线,让韩信的存在变得不可控。

总之,刘邦为何要杀韩信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很可能是基于多方面的考虑和因素。

刘邦为什么要除掉韩信?是怎么样一步步除掉韩信的?

韩信是伟大的军事天才。在汉楚战争中,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屡出奇兵,破魏伐代,灭赵降燕,平定三齐。汉朝的江山,有一半是韩信打下来的。那刘邦为什么却不信任他呢?这并非没有原因。

在韩信平定三齐后,刘邦在西线吃紧,被项羽围困在广武,要求韩信迅速率兵西援。然而,韩信却按兵不动,反倒派人前去向刘邦提出一个要求:请求立为假王,镇抚齐国。假是代理的意思,就是要全权代理齐王的职责。刘邦勃然大怒,张良暗地里踢他一脚,这位厚黑大王反应敏捷,马上口风一转,对韩信的使者说:“大丈夫平定诸侯,要当就当个真王,当假王干什么呢?”立即宣布封韩信为齐王。

韩信麾下的谋士蒯通,曾劝他自立门户,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在军事上富有决断力的韩信,在政治上却优柔寡断,认为刘邦待自己恩重如山,怎能见利背义呢?他自信战功卓著,刘邦没有理由亏待自己。然而,韩信既不想背叛刘邦,却没有表现出一个臣子应该有的忠诚。

公元前202年,刘邦追击西楚兵团到固陵,又一次紧急命令韩信速来会合,围歼西楚兵团。在此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时刻,韩信又一次按兵不动。他以这种沉默的方式,向刘邦索取更大的利益。刘邦不得不做出让步,把陈邑到海滨的地盘划给韩信,韩信才心满意足,率部投入战场。

韩信得到了土地,可是在刘邦的心里,他已经是一个不忠诚的危险人物。在韩信兵团的参战下,项羽败亡。然而,韩信一步步地登上人生的巅峰时,下坡之路已隐然可见。

论打仗,刘邦不如韩信;论玩政治,韩信在刘邦眼中只是个小儿科。

一个计划在刘邦脑袋里形成。击灭项羽之后,途经定陶,刘邦出其不意地闯入韩信兵营,夺走他的印信。这次突然袭击,一下子缴了韩信的兵权,韩信成了光杆司令。不过,考虑战乱刚平,刘邦并没有借机铲除韩信,只是改封为楚王,迫使其离开老巢齐国。

就在这时,韩信又被抓住一个把柄:私下收容西楚大将钟离眛。很快,一封举报信交到刘邦手上,举报韩信打算谋反。刘邦依陈平之计,以巡游为名,率大军兵临楚境。韩信心中大为恐慌,献钟离眛的人头以见刘邦。刘邦以有人举报谋反为名,逮捕韩信,装上囚车。不过,这时刘邦仍没有杀韩信的想法,只是裭夺他的封国与王号,降爵为淮阴侯。

从王到侯,韩信被剥夺了实权,郁郁不得志,他不仅没有吸取教训,低调做人以等待时机,反而处处表现其内心不满的情绪。有一次,他去拜会樊哙,樊哙对他颇为尊重,还称他为“大王”,韩信却慨叹说:“没想到我现在居然与屠狗的樊哙为伍。”

更要命的是,韩信仍在刘邦面前抢风头。有一次,刘邦问他:“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陛下最多能带十万兵。”刘邦再问:“那你能带多少兵呢?”韩信自信地答道:“臣用兵是多多益善。”对于用兵多多益善的韩信,刘邦当然是放心不下。如今天下太平,你能带兵打仗,你想打谁呢?

最终导致韩信之死的诱因,乃是陈豨的叛变。

关于这件事,史书是这样说的:

陈豨是韩信的好友,被任命为巨鹿太守后,前来辞行。韩信对他说:“您所镇守的地方,拥有天下最精锐的部队。皇上现在信任你,可是如果有人说你想反叛,谣言要是多几次,皇帝不信也信了,到时你要怎么办呢?”陈豨一听怔住了,韩信密嘱道:“若发生这样的事,你就起兵自立,我暗中在内策应,如此则天下可图。”

公元前197年时(汉高帝十年),陈豨果然被逼叛变。刘邦率军队亲征叛军,派人召韩信随军出征。韩信推脱身体有病,不肯前往。据说陈豨起兵时,韩信就秘密与之取得联系,表示要里应外合。韩信的计划是伪造圣旨,到时释放囚徒与奴隶,组建一支军队,进攻皇宫,发动政变,铲除吕后与太子。

然而,关键时刻,有人出卖韩信,向吕后告发其阴谋。吕后大惊失色,召萧何入宫商量。萧何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办法:假称陈豨已经败亡,要求所有官员前往宫中祝贺。出于对萧何的信任,韩信入了长乐宫,然后就被吕后下令逮捕。吕后比刘邦更加雷厉风行,更加冷酷无情,无需审判,无需证据,直接下达处决令。

不过,对于韩信谋反的说法,我觉得十分可疑。

美国当代思想家尼尔·沃尔什曾有一段关于历史的精辟说法:“你们教的根本不是历史,而是政治。历史本应对真正发生的事,做充分而精确的记载。政治却从来不关乎真正发生的事。政治总是关于所发生的事的某某人的观点。历史揭示事实,政治则将之正当化。历史揭发、说明一切;政治则掩盖,只说一面之词。”

首先,史书里对韩信与陈豨的秘密谈话内容记录得那么清楚,这个就很奇葩了。这种谋反的话,显然不可能当着第三人的面说,那么韩信、陈豨难道会自己泄露出去吗?其次,韩信如果要谋反,第一选择肯定是逃出京城,投奔陈豨,以自己无以伦比的军事才华对抗刘邦。怎么会是在京城监狱里释放囚徒与奴隶呢?难道造反只靠一群赤手空拳的乌合之众吗?要知道韩信就是个光杆司令,没有武器造什么反呢?因此,我怀疑韩信谋反之事,乃是官方伪造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58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