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他被康熙连降3级,不悲反喜是为什么

众妙之门 2023-07-05 10:36:29

他被康熙连降3级,不悲反喜是为什么

“创业容易、守业难”这用在古代皇帝身上同样适用,作为一国之君在拥享天下的时候,稳固江山社稷那也是九五之尊日思夜想的事情。所谓的帝王之术其实也就是驭人之术,一个国家就像一个小组织一样,上面有领导,下面有干事的,要想组织能正常运转光靠领导本人是不行的,还得有一个稳定的系统,系统内的这些人如何管理,自古以来就受到了中国古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所以同样是皇权在手,有的却能开疆拓土、威慑四海,有的却只是昏庸无道、失地亡国。大家都知道康熙开创了康乾盛世,国力一时昌盛于天下,这与他本人识人用人之术是分不开的,尤其是他对待改朝换代的老臣依然能够合理安排,用尽人之才能,堪称帝王之术的登峰造极,这一点我们从他对待张廷玉上窥探一二。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之一,在他晚年病危弥留之际,他曾在文武百官之前下了一道御令,很突兀地将自己极为信任的大臣连降三级。这对其他人来说可能会觉得莫名其妙,毕竟这几十年来张廷玉也是忠心耿耿极力辅佐社稷,不讲有功但最起码没有大的过错。不像别人想的这么多,张廷玉接到命令不但不悲反而笑嘻嘻的开心地跑回了家,这事要是搁在谁身上那都是天塌下来的大事,所以家人都不理解,只见张廷玉斯条慢理地对妻子只说了8个字:为夫须侍新君赐恩。后来这句话果真应验。

俗语说的好伴君如伴虎,人心是这个世界上最难搞懂的东西,古代的中央集权赋予了皇帝生杀予夺的大权,文武百官的身家性命都在皇帝的手中,但想要别人为你好好卖命,也不能天天拿死去威胁别人,如何更好的掌控臣子,是每个帝王必修的功课,在这方面造诣最高的当属康熙皇帝,清朝的康熙皇帝十几岁的时候就扳倒了权臣鳌拜正式掌权,不是他天生就有这种能力,而是孝庄太后教导的好,得益于良师的教导,康熙帝王之术登峰造极。

尤其是他驾驭臣子的方法就堪称经典,连降三级别人不懂但是他张廷玉明白康熙的意思。在大家都以为张廷玉被贬,以后可能有祸事上身的时候,张廷玉认为这是喜事上门。康熙死后下一任皇帝是什么性格,谁都摸不清楚,新帝登基必然要铲除一些旧有实力,扶持自己的人,这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哪个皇帝上台都会人事大变革,最起码会任用自己熟悉的亲信。

其实在康熙病重之时,张廷玉就已经有这种担忧,首先他和雍正关系不铁,所以在这次人事变革中丢官可能是小事但是说不定小命也丢了。康熙这给他一贬官,张廷玉心终于放了下来。康熙这个举动是为他安排后路,现在贬官,是为了以后雍正好重新启用他,这证明康熙还是十分看重他的能力,没有将他抛弃,他只要耐心的等待新皇帝的恩赐即可。

而后康熙去世雍正登基,不久雍正就重新提拔了张廷玉,张廷玉再次得到了重用。能被两个皇帝连续重用的宠臣,也是比较少见的事情。康熙明白张廷玉的顾虑,而张廷玉也读懂康熙这一举动,才有张廷玉重出江湖的机会。

你看这就是帝王的驭人之术,不仅在生前把你驾驭的服服帖帖,死后我照样能把你安排的妥妥当当。

《康熙王朝》中,康熙为何要将归顺的陕甘提督王辅臣凌迟处死呢?

《康熙王朝》中,康熙为何要将归顺的陕甘提督王辅臣凌迟处死呢?

王辅臣的问题上,康熙其实就是在赌的这些年王辅臣落魄,吴三桂没有施以援手。于是康熙说吴三桂对你大方,我要比吴三桂还要大方。于是起用了王辅臣为甘陕将军,统领甘陕的八万兵马,驻守平凉。也就是把自己的西北肘腋交给了王辅臣。因为甘陕的部队原本也是王辅臣的兵马。

康熙有一点赌对了,那就是的确王辅臣不可能再和吴三桂走到一起了。也就是不可能和吴三桂一条心来对付康熙。但是康熙还是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不妨碍王辅臣拥兵自重,作壁上观,谁赢了倾向谁,谁输了他分而食之。在此后的三藩形势一路势如破竹的时候,为了防止王辅臣倾向吴三桂,康熙一而再、再而三地给予安抚。在这个过程中,王辅臣实际上,还是决策失误了至少两次以上。在形势对康熙最不利的时候,自己妇人之仁,并没有联合吴三桂对康熙动手。但是同时也没有对吴三桂出兵,去表现一下自己对康熙的忠心,和坚持。

在三藩和康熙较量的整个过程中,实际上最占有优势的王辅臣,结果两边的好都没讨到。对于王辅臣而言,无论是吴三桂赢了,还是康熙赢了,他的结局实际上已经注定是个悲剧了。这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别看王辅臣曾经打仗说起来厉害得不得了,但是在政治上,无论比起比自己大的吴三桂,还是比起比自己小的康熙,简直就是一个婴儿。在最关键的点上,最该站队的时候,他却搞了个两不靠。白白错失了自己最有利的条件。

王辅臣在三藩和康熙相持阶段的骑墙态度,实际上已经注定了他必死的结局。任凭康熙再大度,也绝不会再容忍王辅臣的,这是必然。相反吴三桂若是赢了,王辅臣的结局应该也是一样的。康熙20年,王辅臣故意什么事情都不管,也不去上班,然后在家中将新娶的夫人打了一顿,找理由赶出家门;请自己曾经的心腹喝酒,把家财都分了,最后饮毒酒而亡。用自己装疯暴死,拯救了全家老小,以及曾经的部下。康熙得知后,并未清算王辅臣的家人,而只是将他儿子革职了事。

《康熙王朝》里面九门提督吴六一最后的结局如何?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九门提督吴六一在康熙“擒鳌拜”的过程中,平息了班布尔善借名“勤王”,实则欲坐收渔翁之利的叛乱。此后得偿心愿,迎回义父。这个角色就没被再提起过。

根据剧情,在合理纬度猜测,吴六一被抬籍了。 但是由于该剧中“三藩之乱”时,周培公的副将图海这个角色也是由同一个演员饰演。于是很多网友就做了一个合乎情理的大胆的猜测。


那就是吴六一因为立功,被抬籍进入满洲旗,改名图海,后来又继续去立功去了。你还别说,清初这种情况还真不在少数。一个对康熙有救命之恩的汉人,被抬籍上三旗,入满洲旗籍,改个满名,不算过分。

但是原著小说《康熙大帝》告诉我们,这个猜测不成立。 因为在在原著小说中。吴六一后来被任命为两广总督,被派到广东,替康熙“看着”尚可喜,结果他就被尚之信(尚可喜儿子)用阴谋毒死了。


但实际上如果按照原著小说,这段戏实际上也是没法拍的。康熙在定下擒鳌拜之策前,吴六一能爬到“九门提督”这么重要的职位上,不在于他是康熙的亲信,而在于他这人的确有战功,且不群不党,是京城各方势力妥协的结果。


康熙用吴六一的时候,让魏东亭给吴六一下秘旨,同时让魏东亭带着尚方宝剑,情况不对,立马砍掉吴六一的脑袋。所以说康熙当时几乎不敢信任任何人,包括从小一起长大的魏东亭,康熙还在琢磨,吴六一有问题,可以让魏东亭砍他脑袋,但如果魏东亭也有问题该如之奈何?吓得苏麻喇姑从此对待康熙也不敢像以前那样推心置腹了。


而孝庄毕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知道这种复杂局面之下,靠一道秘旨,一个魏东亭,这种保障太薄弱。康熙对吴六一无恩啊。所以孝庄派人打听到吴六一是个重情义的人,他的义父叫洪家声对他有恩,但是此刻因为犯了事在大牢里。于是派人把洪家声救出来送给吴六一。这样一来,吴六一就欠康熙一份人情了。

而就在吴六一打败班布尔善,请求康熙打开宫门上朝的时候。康熙再一次陷入了犹豫。他怒斥了魏东亭,问道,你知道吴六一和班布尔善究竟谁是来救驾的?谁是来杀自己的?直到康熙听到了士兵们的脚步声越来越远,应该是撤离了,才让魏东亭打开宫门。


这也就是说,康熙从头到尾就根本没有选择彻底地相信吴六一。所以更不可能因为这一次事情,就将吴六一纳入嫡系。就算真的认同吴六一,应该让吴六一继续当九门提督,甚至让他领了领侍卫内大臣,而没理由让一个耿直的人去做那种韦小宝才可以担任的工作。

然而回到正史,这一切都是故事情节而已,还原 历史 现场,更精彩。
吴六一的部分 历史 原型应该是吴六奇。 因为吴六奇的外号也叫“铁丐”,也曾因为救出受“明史案”株连,被判了死罪的恩人海宁大儒查伊璜而留名。而这个查伊璜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金庸(査良镛)的祖上。

吴六奇此人在 历史 上颇有争议。 因为他原本是南明的旧臣,率部降清后,成了清朝得铁杆,在广东,福建地区抗击明郑集团不遗余力;在潮汕等地区执行“禁海策“、“片帆不得下海”等政策可谓鞠躬尽瘁。因而被顺治破格赏赐,授挂印总兵官左都督、太子少保、晋少傅兼太子太傅。但由于救了查伊璜,因此他在《鹿鼎记》里形象则非常正面,再加之吴六一这个形象的塑造,那就更是忠诚良将的典范了。


然而康熙8年(1669年)康熙“擒鳌拜”的时候,既没有九门提督这个职务;也没有吴六奇这个人;清朝 历史 上更没有汉人担当的九门提督。

因为“九门提督”设置于康熙13年(1674年);而吴六奇病死于康熙4年(1665年)。由于九门提督长期统率3万人左右的精锐部队,他的得失直接关系到皇帝的安危。所以清朝最高统治者对九门提督的人选极为重视,非满人、非心腹重臣,不能担任。

文/炒米视角

《康熙王朝》是在二月河的 历史 小说《康熙大帝》的基础上加以影视元素的二度创作。它不仅将清圣祖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间的朝堂风云与 社会 气象描绘得栩栩如生,还刻画了一个个饱满而立体的人物。其中九门提督吴六一就塑造地十分成功,然而他的结局却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吴六一在剧中是一个汉人,因其才干了得且执法为公,故官至九门提督。他主要负责北京城内九座城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的守卫和门禁。另外还负责城内的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等工作。说得通俗一点,他就是清朝皇室禁军的统领,品秩为“从一品” 。清朝初年,能当上这么大官儿的恐怕没几个。不过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要数当年协助康熙帝平定鳌拜之乱。

起初吴六一并未得到康熙的重用,直到鳌拜越发居功自傲、甚至企图夺取皇位时,康熙才下定决心,寻找契机除掉鳌拜。而此时京城内外的军队俱为鳌拜所掌,惟独九门提督吴六一除外。于是吴六一被鳌拜与康熙两边拉拢,虽然他表面上应和鳌拜,但实际上早已听命于康熙。想当初康熙引鳌拜单独前往其宫殿觐见,然后趁机命侍卫与鳌拜在殿前搏斗。谁想班布尔善居心叵测,竟想坐渔翁之利。他一直在宫外观察,待鳌拜被康熙制服时,他用巨木不断撞击宫门,意图冲进宫殿刺杀康熙,然后转嫁给鳌拜。紧急关头,吴六一率军及时赶到,经过一场血刃最终将班布尔善拿下,康熙方才泰然走出大殿。

看过影视剧的人都知道护驾有功的吴六一在鳌拜之乱后被升为两广总督,但剧中对他的交代就此戛然而止。再次出现时,就是他在赴任两广总督途中死亡的消息。不过剧里后来又出现了一个人,长得和他一模一样,那就是满族人——马佳氏.图海。对此,一些人认为图海就是吴六一,只不过因康熙顾忌吴六一汉人身份,故赐他满姓。但实际上他俩是由同一个演员扮演得两个完全不同的角色。毕竟图海在 历史 上真实存在,而且他在平定三藩之乱中立下汗马功劳。

除此二月河也在原著中明确交代吴六一最终死于赴任途中。而且他有意暗示读者吴六一是被尚之信毒杀致死。尚之信乃清朝三大藩王之一的尚可喜之子,而吴六一前往两广的目的是为了监视平南王尚可喜。将这两点联系在一块儿就能看出巨大利益冲突。更何况尚可喜拥兵自重、独霸一方,他在广东设私税、垄断盐产,每年凭此收入百万银两。吴六一又是个不近人情、铁面无私的人,他若来到广东,必然损害尚可喜的利益。如此联想,尚可喜派他儿子毒杀吴六一就顺理成章了。

尽管是影视剧,但吴六一的形象已深入大众心中,那么如此忠义、勇敢、正义之人在 历史 中能否寻得原型?还真有,那就是吴六奇。他是广东丰顺(今广东梅州市丰顺县丰良镇南厢大衙)人。自幼酷爱读诗书,只可惜嗜酒好赌,最终荡尽家产,只能浪迹江浙。好在后来被人举荐入伍,因屡立军功,十分得南明朝廷赏识。再后来他率兵降清,并在潮汕等地区实行“禁海策“、“片帆不得下海”的政策,又得顺治帝赏识,不过他在康熙四年(1665)就病逝了。

《康熙王朝》是二月河非常出色的文学作品,整个作品波澜壮阔,有广度,也有深度。金庸看了二月河的帝王三部曲,大为感叹,说自己不如二月河。

虽然金庸是谦虚之词,但也说明了二月河的作品有其独到之处。在二月河的《康熙王朝》里,有很多人物是虚构的,本来 历史 当中没有,为了达到一定的文学意义,根据传说或者“套用某个实际人物的一些行为”,勾勒出一个个并不存在于 历史 当中的人,比如九门提督吴六一,就是这样一个人。

在《康熙王朝》中,吴六一立下大功,但最后的结局却“很惨”。

成名

吴六一的成名,是在平鳌拜过程当中。

当时的康熙还很年轻,而鳌拜却总是倚老卖老,甚至对康熙权力地正常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平定鳌拜,康熙不露声色,私下训练了一批亲贵子弟,整日和这些青年,一起玩“布库”的 游戏 。看到康熙整日玩,顾不上朝政,辅政大臣鳌拜很高兴。

在鳌拜疏忽大意的时候,康熙把鳌拜一些重要的党羽派到了外面。

虽然有一部分鳌拜的人被康熙派到了外地,但朝中党羽还是有不少,为了将“擒获鳌拜”做到万无一失,康熙秘密安排了九门提督吴六一,让其在“约定日子”内进宫捉拿叛军。

康熙安排对了,当日,虽然把鳌拜擒获了,但鳌拜的亲信班布尔善,随后带人马上进宫,名义上是进宫护驾,实际上是要擒获康熙、孝庄,然后大作文章。

但不曾料到,康熙虽然年轻,却早已稳住了九门提督吴六一。关键时刻,吴六一及时出现,班布尔善的算盘打错了,鳌拜等人再无翻身之日。

事后,康熙大为赞赏吴六一,赏赐无数。

陨落

如果看电视,看到这里,吴六一的戏就杀青了。

事实上,二月河小说中的吴六一之后因此事被提拔为两广总督。

康熙平定鳌拜后,没过几年,开始平三藩,吴六一所管辖的两广地区就在三藩第一线。由于吴六一素有“铁丐”之称,做事及其认真,治军非常严格,深得当地军民的认可。

但是,过于正义的人,往往会不屑于阴谋诡计,当然对阴谋诡计的防范也不到位。于是,在某一天,尚可喜的儿子用计毒杀了吴六一,从此世间再无铁丐。

吴六一在 历史 当中,有个原型人物,叫吴六奇,也叫“铁丐”,不过不是九门提督,而且死得很早,在平定鳌拜前四年,就已经一命归西了。

在这里,我们不谈 历史 ,只谈小说中的吴六一,立下大功,为人正义,做事认真,治军严谨,但最后死在了敌人的阴谋诡计之下,可惜,可叹!

《康熙王朝》是根据二月河的小说改编而成的,既然是小说肯定会有很多不符合 历史 的地方,就如这个“吴六一”,他就是二月河虚构的一个 历史 人物,在电视剧中,他是一个执法严格,赏罚分明,嫉恶如仇的人,康熙年间任“九门提督”,官位从一品,人送外号“铁丐”。

后在平定鳌拜过程中,率领部下及时赶到,击垮了班布尔善率领的逼宫叛军,帮助康熙平定叛乱,也因此而被康熙提拔为两广总督。

其实在电视剧中,吴六一在平定鳌拜后就消失了。但是在小说中,吴六一被康熙升为两广总督虽然有赏赐的原因,但也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去广东监视平南王尚可喜,因为康熙平定鳌拜后即将面临的就是三藩的威胁,所以他想派一个自己信得过的,有能力的大臣去广东监视这些藩王的一举一动。就这样吴六一去了广东,但在三藩之乱前夕,他就被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毒死了。而这也是吴六一的最终结局。

但是呢,就如同我前面说的,吴六一是一个虚构的 历史 人物,而且康熙王朝这部剧也有很多与 历史 不符的地方。

就比如吴六一“九门提督”这个官职,九门提督正式的名称叫“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 ”,是清朝的驻京武官,设立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主要负责北京内城九座城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而平定鳌拜则是发生于康熙八年,所以那一年大清朝是根本没有“九门提督”这个官职的,既然没有又怎会有“九门提督吴六一率领部队前去勤王”呢?

还有的观点是,吴六一有一个原型,叫吴六奇。

是的,吴六奇是 历史 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他也有个外号叫“铁丐”,也像剧中一样有一个一直想要从牢里救出来的恩人(剧中是他的义父)。此人早年曾在南明永历朝担任总兵,后率部降清,在广东,福建地区抗击郑成功,因在潮汕等地区实行“禁海策“、“片帆不得下海”等政策被顺治破格赏赐,授挂印总兵官左都督、太子少保、晋少傅兼太子太傅。然而此人在康熙四年就病死了,根本没有参与过擒鳌拜的行动。

所以只能说二月河在创作“吴六一”这个角色的时候曾借鉴参考过“吴六奇”这位 历史 人物。

吴六一是二月河小说《康熙王朝》中的一个虚构的角色,真正 历史 上并无此人。在电视剧中,正是因为有吴六一这位九门提督的存在,鳌拜和班布尔善的叛乱才能被平定,不然康熙早就被废了。而吴六一也就是凭借着这个“救驾之功”得以被晋升为两广总督,成为权倾一时的封疆大吏。



而在电视《康熙王朝》中与吴六一有关的剧情就是“康熙擒鳌拜”,之后再出现的时候,就是他的死讯, 他死在了两广总督的任上, 而且书中也没有说他到底是怎么死的,模棱两可说法倒是让人怀疑是尚可喜毒杀的,毕竟他死的时候正是“三藩之乱”开始的时候。



而在电视剧中康熙之所以会让吴六一去两广地区担任总督,其目的就是为了监视在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我想尚可喜显然早已知道,吴六一在两广的用意是什么,所以尚可喜要造反就必须要除掉这个人,就像吴三桂除掉朱国治一样。当然由于尚可喜远非吴三桂那样的狠,也没有吴三桂那样的有决心。



他造反,只是不想被削藩,只是想迫使康熙再次承认他在广东的控制,也就是如此他不敢明目张胆的杀掉吴六一,但是又必须要杀掉他,吴六一只要在广东一天,尚可喜的造反就不可能成功,以吴六一那种性格和魄力,他绝对会率兵阻扰他,到那个时候恐怕他的造反大业就不能做到快准狠啦!所以也就是如此,尚可喜只能暗地里神不知鬼不觉的毒杀他。



当然以上完全是依书而论,与真实的 历史 没有任何的关系。当然据说吴六一在真正 历史 中的原型是受到顺治皇帝破格提拔的总兵官左都督,死后被赠少师兼太子太师的吴六奇。

真实 历史 中的吴六奇的经历可是比《康熙王朝》中的吴六一更为的传奇。少时的吴六奇家境本来不错,他父亲为他留下了一大笔的财产。只是可惜的是,吴六奇太过游手好闲,整天都和一群酒肉朋友混在一起,就这样不出数年曾经足以让他安稳度过一生的财产就被挥霍的一干二净。



没钱的吴六奇就只能浪迹于粤闽江浙一带,说白了就是做了一个四处流浪的流浪汉。但是好像天不亡吴六奇,在流浪的时候他遇上了影响他日后一生的贵人,那就是当地的名士查继佐。在查继佐的资助下,他回到了老家招兵买马,然后投靠了南明的永历帝。之后不久因镇压叛乱有功,吴六奇被晋升为总兵。



1650年,因南明接连被清朝击败,吴六奇眼见南明已日薄西山,于是索性就投靠了清朝,然后坐上了协镇潮州总兵。而在投靠清朝的日子里,吴六奇可是屡建奇功,先是剿灭李增得以晋升左都督,后又在揭阳一战,杀敌3000余人。顺治十五年,吴六奇擒贼将苏新、黄亮等,并斩杀于阵前。顺治十七年,因造战舰及杀敌有功,被加封太子太保。康熙三年,晋升少傅加太子太傅。



康熙四年,吴六奇病逝,死后被追赠为少师兼太子太师,赐谥号“顺恪”。只能说吴六奇的经历真的蛮传奇的,一位落魄的流浪汉,居然能在短短的数十年时间里,先是坐上南明的总兵,后来又坐到了清朝的少傅加太子太傅,死后居然还能得到做臣子的最高荣誉,被皇帝赐予谥号,只能说这经历足够传奇啦。

吴六一

汉族

清康熙年间任九门提督,因执法严格,人称"铁丐"。在康熙平叛鳌拜之乱中他立有大功后升至两广总督。据 历史 记载,康熙年间有"铁丐"之誉的人物是吴六奇

九门提督是中国清朝时期的驻京武官,正式官衔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主要负责北京内城九座城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还负责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等,实际为清朝皇室禁军的统领,品秩为"从一品"

在《康熙王朝》这部剧中的虚构人物吴六一在康熙帝铲除鳌拜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又是位知恩图报之人,为报查伊璜的一饭之恩而历经十数年不遗余力的解救被困狱中的恩人,甚至不惜以自己的官爵来换恩人的性命安全。

剧中的他在平定鳌拜之乱中立有大功,升至两广总督,数年后病死。

吴六一的原型是康熙初年的左都督吴六奇,吴六一只是小说和影视中出现的虚拟人物 。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吴六一在康熙年间任九门提督,帮助康熙擒拿鳌拜,打退班布尔善,平定叛乱,升任两广总督。

后来在两广总督任上被阴谋造反的尚可喜之子毒死,也算是个烈士了。

(吴六一)

吴六一的原型吴六奇,也就是金庸小说《鹿鼎记》中的那个外号“铁丐”的天地会堂主,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广东提督,韦小宝的结义兄长,他武功高强,嫉恶如仇,是一条志在反清复明的好汉。

其实 历史 上的吴六奇没这么伟光正,只不过吴六奇与金庸先生的先祖查继佐是朋友,而且在发迹之前得到过查继佐的帮助,后来他又对查家有恩,金先生为尊者讳,将吴六奇的形象拨高了。

吴六奇是明末广东的客家人,他从小嗜酒好赌,后来因赌博输光了家产,无奈之下去充当驿卒,崇祯裁撤驿站后,吴六奇失去生活来源,便流落江湖。

有一年他来到凤凰山寺,寺里的僧人会使棒法,吴六奇便留在寺中当了个杂役,趁便学习棒法。

(吴六奇)

学成后下山,在浙江遇到查继佐,查继佐见吴六奇武功高强,相貌非常,将他视为英雄,赠以重金助其回乡。

吴六奇回乡后,招募乡勇,组织了一支部队,接受了南明的封号。

但在清兵进入广东后,吴六奇迅速投敌,协助清军攻下潮州,被清朝封为左都督,让吴六奇招募水师,打击郑成功的反清力量。

由于吴六奇效忠清朝,保障了清朝在广东的统治,他也一再被加官进爵,做到了少傅兼太子太傅。

康熙二年,爆发了庄廷拢的“明史案”, 查继佐也被牵连在内。

吴六奇还算有点良心,竭力营救查继佐,这事在《鹿鼎记》中有详细的描写,颇有传奇性。

(吴六奇)

康熙四年五月,吴六奇病死,享年59岁。 吴六奇和吴三桂等人是一路货色,做为汉人投降满清,残杀同胞,说是汉奸也不为过。

只不过他死得早,没有做出像吴三桂那样降而复叛的事,所以得到了善终。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文: 冯生

第一,根据剧情猜测,吴六一因为立功,然后就被抬旗,并改名为图海。大家不要觉得我是在瞎说,因为在清朝的时候,许多对朝廷有贡献的人,皇帝对他们奖赏的方式就是把他们抬进上三旗,这是一件相当光宗耀祖的事情。

第二,根据《康熙王朝》的原著小说《康熙大帝》,吴六一最终的结局是被派到广东,做了两广总督,主要的任务是监督尚可喜,可惜监督不成,反而被尚可喜的儿子毒死了。这是一个比较悲惨的结局,如果电视剧按照这个结局来演的话,那么剧情就无法顺利发展下去,所以电视剧《康熙王朝》,吴六一的结局绝不是这个。



第三,来让我们看看吴六一的原型,吴六一的原型在 历史 上是有迹可循的,其原型就是吴六奇,原本他是明朝的将领,后来就投降于清朝,成为清廷的得力助手,而且在对抗明朝余孽,和海禁政策上不遗余力。因为他后来对清朝忠心耿耿,所以在一般的电视剧里面吴六一这个形象是非常正面的,而且是类似于清朝中顶梁柱的存在。

历史 告诉我们,九门提督是设立于康熙13年,而康熙8年,还没有九门提督这个职务,更加没有吴六一这个人,而且我们纵观整个清朝 历史 ,都没有一个汉族人担当九门提督这个职务,所以说,康熙王朝里面的吴六一是个有原型,但是却是虚构的人物。

电视中没说,小说里,外放做总督去了,但被三藩给阴谋毒死了……

作为一部经典影视剧,《康熙王朝》至今百看不厌,《康熙王朝》由二月河的 历史 小说《康熙大帝》改编为影视剧,原著小说和影视剧即使不能作为正史做参考,但也能够让人了解那段 历史 的 社会 风貌和政治形势。

剧中吴六一勇敢、正义、直爽,让人颇为喜爱,但是,他却在 历史 中是没有原型的。吴六一,作为一个汉人,升任九门提督,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是,他最辉煌的功绩就是帮助康熙擒鳌拜,阻止班布尔善叛乱。

当所有人以为鳌拜是最大的奸臣,殊不知,作为一个武将的鳌拜是受人蛊惑了,班布尔善心机颇深,他利用鳌拜反叛,最后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吴六一作为九门提督,是各方势力极力拉拢的对象,鳌拜也积极拉拢,康熙也表明心意,最终受忠君爱国思想影响的吴六一选择表面顺从鳌拜,实际忠于康熙。当鳌拜被康熙擒下,班布尔善准备率兵杀康熙、诛鳌拜时候,吴六一率兵赶来阻止了班布尔善的叛乱,救了康熙。剧中有看到,即使吴六一灭了班布尔善的人马,擒了班布尔善,康熙也是闭门不出,对汉人吴六一还是不敢信任,直到用赌的心态出门,吴六一是值得信任的,建立如此功绩,吴六一被康熙任命为两广总督。

除了阻止班布尔善出现过一次,在剧中再一次出现就是从别人口中得知关于吴六一的消息,说到吴六一在上任途中死亡,至于死因,多种猜测。

橙汁 历史 ,喜欢我的回答,加个关注吧!

吴三桂为何要反清,为何说是被康熙逼得,压根就不想反?

因为吴三桂确实真的没想过造反。吴三桂他一辈子为清朝做了那么多事情,为了清朝开疆扩土,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他拥兵自重,但是他这个人也就是一个地头蛇,对于什么起兵造反的事情可没有想法。如果不是康熙削藩,他本来一辈子就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称王称霸就可以了。可是康熙不给他活路。


01、三姓家奴吴三桂,他到底背叛了多少人

吴三桂他先是作为崇祯手下的人,也算是一个良将,以后肯定能立功的那种。后来李自成打了过来,他二话不说就去投靠了李自成,成为李自成的得力助手。可是没过多久,他忽然又投降了清政府。不过吴三桂做出选择的时机很正确,算是一个比较狠的政治家,知道怎么能做出对于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02、吴三桂掏心掏肺,不是只为一个亲王

吴三桂这个人他能有多狠呢?为了剿灭南明,在清朝都说算了的时候,非要去把南明的小主子杀了。他这么做完全断绝了别人为他的投敌辩护的最后一丝可能。那么满清给到他的是什么,值得他这样做?满清基本上的意思就是你是我的臣子,但是你可以自己管理你的地盘。约等于在满清的地盘内划分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


03、康熙削藩,吴三桂不得不反

本来吴三桂这样过得好好的,这时候康熙让人来传圣旨,削藩了。这吴三桂能不生气吗?本来自己在这里权势滔天,无人不服,但是你这一道圣旨就要把握这半辈子辛苦打下来的地盘收回去?吴三桂实在是不能忍受,与其乖乖把自己的权力拱手让人,还不如试着去反一下。万一成功了,那自己不就是清朝的首领了吗?所以他造反,实是无奈之举,奈何斗不过帝王策。

康熙末年间,13阿哥为什么会被囚禁?

在雍正年间萧奭所著的《永宪录》中记载,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皇十三子胤祥“因废东宫事波及,削爵”。

康熙四十七年后,胤祥受到了第一次废太子事件的波及,被短暂的囚禁了一段时间,废掉太子胤礽后康熙帝对诸皇子信任大减,从康熙四十八年这次随扈开始采用轮班制,每个人都要轮流陪伴康熙帝出巡,以免结党营私,许多皇子因此都陪同了康熙帝进行巡视,但是胤祥是特殊的。

康熙帝的轮班制似乎并没有用到胤祥身上。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实行轮班制开始到康熙五十年(1711年),胤祥每次依然作为皇子陪驾,但是在这一时期康熙帝却并不怎么喜欢胤祥。

扩展资料

康熙王朝十三阿哥简介:

爱新觉罗·胤祥(1686—1730年),清康熙帝第十三子(实为22子),满洲正黄旗人,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所生,努尔哈赤裔孙。弟兄间,惟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密。胤禛继位,即封为和硕怡亲王,总理朝政,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大政务。

雍正元年,命总理户部。他以“国家休养生息,民康物阜”为务,针对前朝财政积弊,清理天下赋税,稽核出纳,量入为出,致府库充盈,国用日裕。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

雍正帝待他也非寻常,死后令享太庙,上谥号为“贤”,为了纪念他的功劳,下旨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雍正一朝中唯一一个无需避讳的皇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58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