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降将姜维是怎么做到掌握蜀国军权的是什么原因

众妙之门 2023-07-05 10:12:14

降将姜维是怎么做到掌握蜀国军权的是什么原因

第五次北伐之时,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留下“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的遗言,以这个遗言看来,诸葛亮并没有将军权交给姜维,只是让姜维辅助魏延断后,而主持蜀汉军队撤退的,则是另一个人——杨仪。至于蜀汉治国的接班人,诸葛亮依次选择了蒋琬、费祎、董允,唯独没有选择姜维。

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诸葛亮就算再信任姜维,再赏识姜维,即便有民间传闻姜维是诸葛亮的徒弟,依然改变不了姜维是魏国降将的事实,作为一位刚刚投降不久的将领,也没用多少实际的军功,即使诸葛亮愿意,后主及蜀汉群臣怎么可能放心把军权交给他呢?何况姜维在军中资历不足,如果给予军权,势必引起蜀汉老将的不满,而且诸葛亮也会被人认为任人唯亲,这样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姜维最终掌握蜀汉军权,并非因为诸葛亮,而是他自身的努力。那么姜维又是如何一步一步掌握蜀汉军权的呢?

死诸葛走生仲达

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于是仪结阵而去,入谷然后发丧。宣王之退也,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汉晋春秋

在正史中,姜维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展现自己的军事才能是在诸葛亮病逝以后的断后途中,由于魏延拒绝断后,蜀汉军暴露在魏军追军之下,原本作为辅助断后的姜维,此时不得不承担了断后的任务,司马懿即将追上蜀汉军队,这时候是姜维想到了一个计策(演义中是诸葛亮遗计,正史是姜维自己想出的),让蜀汉军队得以全身而退,转危为安。他让场仪将旗帜反向,鸣起战鼓,假装要主动进攻司马懿,司马懿害怕中计,主动撤退,不敢逼近蜀军,于是蜀军得安然无恙的撤退,从此留下“死诸葛走生仲达”的谚语。实际上并非死诸葛走生仲达,是姜维妙计退宣王。

偏师入羌,郭淮破走

又昔偏军入羌,郭淮破走,算其长短,以为事首,宜以姜维为凉州刺史。若维征行,衔持河右,臣当帅军为维镇继。——三国志

回到成都以后,姜维被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但是很快,姜维的机会来了。姜维面对的第一个对手,就是在汉中之战,在夏侯渊阵亡以后果断率领主力撤退,并且推举张郃为主将,避免了魏军更大的损失,多次西征横扫羌胡,北原之战和阳遂之战,两次识破诸葛亮的计策(司马懿都差点中计了,被郭淮识破了)的魏国名将——郭淮。姜维领军第一战,便是这个让诸葛亮都为之忌惮的郭淮,历史上并没有对这场战争的过程详细记载,但是我们依然从史书中看到了结果——偏师入羌,郭淮破走。姜维因此升任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蜀汉总兵力不过10万,既然三国志说的是偏师,证明兵力不会超过1万,而姜维以不到一万之偏师,居然能够深入魏境,打败魏国名将郭淮,可见其军事才能之强。

费袆制约下的偏师北伐

费祎谓维曰:“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以为希冀徼倖而决成败于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汉晋春秋

延熙十年(247年),姜维迁升为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表面看来,姜维的军职进一步提升了,但是实际上,姜维么军权反而降低了。因为费袆,是反对北伐的,费袆认为,我们的军事才能远远不如丞相,丞相暂且不能恢复中原,何况我们呢?但是姜维认为就算这样也不能坐以待毙,还是坚持要北伐,费袆只好同意姜维北伐,但是,费袆每次允许姜维出征用的兵力不超过1万。在费袆制约之下的偏师北伐,虽然取得过打败夏侯霸、接应胡王的小胜利,但对于魏国而言,只不过是蜻蜓点水式的骚扰袭击,自然也没有取得什么大的战果,但是姜维以不到1万的偏师,竟敢在魏国境内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而且也取得过一两次小胜利,已经很了不起了。

洮西大捷——姜维的巅峰

复出陇西,守狄道长李简举城降。进围襄武,与魏将徐质交锋,斩首破敌,魏军败退。维乘胜多所降下,拔河关、狄道、临洮三县民还,后十八年,复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於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三国志

费袆被刺杀以后,姜维终于能够率领蜀汉主力进行北伐了,兵力增加到数万的姜维取得了接二连三的胜利:降李简、斩徐质,取河关,破王经。姜维最终取的了北伐以来的最大胜利——洮西大捷,姜维也因此功,被任命为大将军。

因此,姜维最终能够担任大将军,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努力,不是因为诸葛亮。

姜维为何对蜀如此忠诚?姜维是从什么开始的?



姜维可以说是完全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想继续北伐,直到去世。其实姜维本来就是曹魏的大将。他到了蜀国为什么这么忠心?其实诸葛亮生前就很看重姜维,姜维也很崇拜诸葛亮。姜维在领兵打仗上完全不输诸葛亮,北伐战绩甚至比诸葛亮还要好。只是双方国力相差太大了。我们先来看看姜维是从什么入手的。


姜维,天水蓟县人,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人。在曹时期,天水郡是连接凉州和永州的要冲,而蓟县是天水郡的所在地,位于郡的核心。


图:魏晋天水蓟县地图


自东汉末年以来,梁勇地区因羌胡杂居而长期混乱,民以尚武,民风彪悍,所以一般梁勇人根本不读书,而姜维就是这些异类中的一个。如果姜伯约活在当下,他会和那些带着有色眼镜看他的人一起唱一首歌:我们不一样!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我们不一样!虽然你会经历不同的事情!


不同的地方生来就不一样。姜氏虽是百家姓中的小姓,但在天水却是个大姓。因此,姜维的仕途非常顺利,被“任命为郡官,任命为州专业”。虽然方案有点奇怪,但这是县一级的重要官员,负责给县长写年终总结,统计上报全县年度GDP。司马懿最早也是这么干的,相当于现在的市委秘书长;从事的是国家级官员,直属书记处,相当于现在的省级领导干部。


其次,姜维父亲死法不同:“以夫妻为县官,配受羌戎谋反,为郡将军,却不上战场。她被封为魏官中郎将,加入了本郡的军队。”所谓“守郡将军”,可以理解为在战位上牺牲自己保护领袖。类似的人物可以参考曹操手下的典韦。这样的人,当然不能被领导遗忘,所以姜维很快就有了“中郎将”的官职,可以“入本郡军籍”。以前上述职位都是地方官,没有固定的工资和职级,而“中郎将”是中央官职,工资“六百石”,按今天的标准也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级别。“参与本郡军务”相当于中央政府在天水郡的特派员,意味着姜维拥有天水郡地方驻军的指挥权和建议权。


这些是第二个。姜维和这些拿刀杀人的西凉军阀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的早期教育。姜维是个书生,史书上说他“喜郑之学”,这是东汉大学者郑玄的理论。他是《正玄》中姜维时代的学术权威和理论大师。与被广泛填充的当代“大师”不同,郑玄可谓是倾其一生写作、诠释经典、整理前作、创新“郑雪”的一代大师。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为人正直。他是当时的超级偶像,被成千上万的人崇拜。当时你对郑玄崇拜到什么程度?正在黄韬军中起事的郑玄、鲁豫,正要去抢,一听名字,原来是偶像,下马便拜;听说郑玄的老家是高密,百万青州黄塔军不是因为仰慕他才攻打此地的!这才是真正的名人自爱!在他的影响下,研究“郑雪”的学者普遍有两个特点:一是推理能力差,即喜欢探究事物的起源,不满足于推理;一个是坚持自己理想的理想主义者


姜维理想主义最重要的体现实际上是蜀国的灭亡和的投降。他仍然坚持帮助刘禅恢复国家?很多人无法理解。其实答案可以在姜维早年经历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中找到。即建安十七年,天水杨府讨伐马超,为魏康报仇。


事情是这样的。建安十六年,马超在渭南战败后,逃往边塞,投奔胡人。曹操赶不上稳定,又有内忧,于是率军东进。曹操一走,马超就率领各胡人头领攻打陇右各郡,各郡纷纷响应。只有凉州所任命的东汉刺史魏康还在坚守。马超集中全部兵力,约一万人攻打季承。


这时,天水名人杨福站了出来。他亲自率领几千名能打仗的官员和宗族子弟,在城上建起月牙营,与五虎将拼死拼活,杨府的燕岳营就是这种作战方式,具体阵型与下图的燕岳营类似。


对月牙阵的解释是:“凡半危之地,必是月营。其营平背两翼临危,如月之生。各营密度和预结算方式。门是临时的。如果设定了兵马数量和幕布次数,这就差不多了。如有突发情况,养动物,待营后安置。”


这个阵营的核心本质是保证其两翼的安全,而中央方向则依靠地形的危险来牵制对手的进攻。留在城上这个营地的目的是引诱对手正面攻击城门,然后用弓箭从两翼交叉射击对手,从而消耗对手的有生力量。这是一个有效的策略,以少胜多。杨府和马超就是凭着这一招,度过了建安十七年的一月到八月。被围困多月后,凉州刺史魏康决定投降马超。杨府苦口婆心规劝无果,只好随他投降。马超背信弃义,杀了魏康。


按照老百姓的看法,杨府已经很有意思了:我陪你到最后,但你要自首,你也拦不住。我终于找到了你的尸体。你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但杨福不这么认为。他要报仇,为这个和他关系不好的酋长报仇,收拾旧山河,上天宫!


于是在建安十七年九月,杨府联系他的外族兄弟姜叙在潞城起兵。马超闻讯后亲自领兵出击,河北城内的杨府应合城门,夺城而去。马超一怒之下和杨府经历了一场决战。杨府五处受伤,七名宗亲兄弟死亡。最后,马超被彻底打败了。马超男逃往张鲁。


这个故事听起来耳熟吗?是不是感觉有点像蜀亡后姜维的所作所为?史书对姜维与这场战争的关系只字未提。按照他的年龄,姜维此时应该在季承,目睹他的亲人的绝望挣扎。这样的坚持和毅力绝对不是没有原因的,只是从他的童年开始。杨府姜叙继位,被魏封;姜维失败了,但他尽力了。

姜维本是魏国的降将,为何他要对蜀汉那么忠心呢?

后来在曹操与袁绍的战争中,臧霸镇守青州方向,立有大功。和臧霸一起投降曹操的还有孙观等人,孙观后来在征讨孙权时受伤而死。

冷兵器时代,绝不是因为实力强就一定能打胜仗,实力固然是战争取胜的关健因素,但并不是绝对因素。如果仅凭实力就能取胜的话,那么战争就不用打了。刘备带着他们先后收复荆州各郡、迫降刘璋占领西蜀,击败曹操攻取汉中,实力大增,进而建立了蜀汉政权。与五子良将做对比,如果五虎将和五子良将带一样的兵马对战,五子良将的综合能力是强于五虎将的,打仗不是看谁的将领武力高谁就赢,要看布局谋略。

姜维在诸葛亮死后,逐渐成为掌控蜀汉军事大权的核心人物。后为避祸屯兵于沓中,并多次北伐曹魏,其中大胜一次,小胜三次,相持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

刘备进成都,只是抓住了上层,下层的争斗厉害者呢,益州本土人才,荆州的人才,刘备起家时的人才,他们互相倾轧,白白内耗了不少精英。

王平本来就是蜀人。王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使人读史、汉诸纪传,听之,备知其大义,往往论说不失其指。

但王平还是迷恋汉中、巴中一带的五斗米道的氛围,故而投降了蜀汉。蜀汉利用王维,可以拉拢汉中、巴中的五斗米教徒,可以拉拢巴中的板楯七姓,当然要予以重用了。

另外,相比于蜀国本土人才,刘备、诸葛亮等人是更信任外省人的。因为本地大族,通常都在益州呆了几百年了,势力庞大、盘根错节。这些本地豪族如果掌握了大权,那刘备、刘禅很容易被架空。

姜维是怎样归降蜀国的?为什么诸葛亮会信任一位魏国旧将?

姜维的中了诸葛的反间计,走投无路时,被诸葛包围,外加老母被诸葛请来劝降,而他本身是一个极为孝顺之人,所以就跟跟随了诸葛。

诸葛信任他是因为才学,那时,五虎上将将近死还完,而蜀国缺乏像姜维这样的军事天才,此外,诸葛算准自己已时日无多,想为蜀国留个杀手锏,而这个杀手锏,就是姜维。


扩展资料

姜维军事成就

当初刘备为汉中王,留魏延镇守汉中,在各个围戍内留重兵以抵抗外敌,如果敌人来犯汉中,可以将敌人挡在关外,无法进入汉中,兴势之战,王平抵抗曹爽的进攻,就是用的这个方式。

但是姜维认为,这个方法虽然符合《周易》“重门”的意思,可以抵御的住敌人,却无法获得大的战果。不如放敌军入阳平关,而蜀军退守汉、乐二城,重要关口都留重兵把守,再派出一支军队打游击,专门攻打敌军的薄弱环节。

这样一来,可以拉长敌军的补给线,又无法就地得到粮草的补充,长久下去,敌军疲弊,退还的时候,诸城守兵与打游击的军队,一起趁机进攻,这样就能将敌军悉数歼灭。

于是令汉中都督胡济守汉寿,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又于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都立围守,以备强敌。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姜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58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