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得说到公元923年,李存勖这个人本来就和后梁有仇。到了公元923年的时候,估计是忍不下去了,再加上建了后唐心高气傲,直接就开始对后梁发起了进攻,郓州这个重要的地点也很快被攻破了。。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后唐的将领在对后梁是战还是和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各执一词。有的将领认为,现在虽然攻下了郓州,但郓州与后唐的大本营仅隔着一条黄河,要想守卫好,不太容易。所以,还不如暂时放弃郓州,把它交还给后梁,我军则向西攻下卫州、黎阳。这样,我们的后方就能连成一片,攻守兼备。然后,我们再与后梁讲和罢兵,以黄河为界,不再互相攻击。等后梁放松警惕后,我们再考虑进军大计。
李存勖一听就不高兴了,他本想一鼓作气灭掉后梁的,现在怎么能与后梁讲和呢? 这时,郭崇韬注意到了李存勖的神色,于是上前一步对李存勖说:"陛下兴举义兵,立志要除灭梁朝暴政。将士们都在浴血奋战,疲于奔命,老百姓因运输军粮辗转奔波,已经疲惫不堪,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十几年了。现在陛下已经登基称帝,黄河以北的百姓都伸长了脖子,踮起了脚跟,日夜期盼我们能迅速灭掉梁朝。只有这样,天下才能太平,将士和百姓才能得到休息。如今,我们好不容易攻下一个郓州,想的却不是守住而是要放弃它。
您虽然打算以黄河为界与梁议和,那以后又怎么能守住一个广阔的中原呢?如果将领一旦有变,谁还会为陛下守住这黄河呢?近日,梁朝大将康延孝投奔了我们。我和他详细谈过,已经完全掌握了梁军的虚实。这是老天给了我们灭梁的机会,千万不能再犹豫了!希望陛下能分兵守卫魏州,然后亲自率领大军长驱直入,直接攻取敌人的老巢——汴州。我想,用不了半个月,天下就会平定。"
听了郭崇韬的这番话,李存勖十分高兴地说:"这才像大丈夫做的事情!"话尤未落,司天接话说:"陛下,臣夜观天象,恐怕现在不利于用兵。"郭祟韬听后立即反驳说:"古时候任命大将,出兵打仗,总是出其不意,不符合常规。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取得胜利。况且,我们早已胸有成竹,只要一举攻下汴州,那就等于安定了天下。而你还敢在已成定局的事情上胡言乱语,难道不怕招来杀头之罪吗?"
于是,李存勖更下定了灭梁的决心。他采纳了郭祟韬的计划,命令军队从郓州出发,直接奔袭汴州,结果没用十天时间就灭掉了后梁。当时,由段凝的梁军精锐还在外面,一时半会儿赶不回来,只能看着京城被攻破。段凝被逼无奈之下,率领五万精兵投降了后唐。
郭崇韬审时度势,力劝李存勖避实击虚,进军汴州。一战成功,使后梁大军不战而降,从而结束了与后梁长达数年的拉锯战,成为擒贼擒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辉煌范例。
? ? ? 李存勖灭了后梁,荆州节度使高季昌为了避后唐庙讳,就改名为高季兴。高季兴打算亲自入朝,梁震劝说道:“后唐打算吞并天下,我们派兵严密把守险要的地方,还担心不能保全自己,更何况你跋涉千里入朝?况且您是后梁朱氏的旧将,怎么知道他不把您当敌人来对待呢?”高季兴还是决定入朝。高季兴入朝后,李存勖厚待他,任命他为中书令。一次,李存勖问他:“我打算进攻吴蜀,这两国先打哪个?”高季兴认为前蜀道路险隘,难以攻取便说:“吴国土地贫瘠,人民穷困,夺取它得不到什么好处,不如首先攻打蜀国。蜀国的土地肥沃,而且蜀主无道,百姓怨恨,攻打它一定能够成功。攻下蜀国以后,沿长江顺流而下,再攻取吴国就很容易了。”李存勖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
? ? ? ?后来,李存勖迁都洛阳,高季兴也陪同前往。李存勖的左右亲随以及优伶宦官贪得无厌,纷纷向他索要财物,高季兴非常不满。李存勖打算将高季兴留下来,郭崇韬进谏说:“陛下刚刚取得天下,诸侯们都只派子侄将领入朝进贡,唯有高季兴亲自来朝,应当奖赏他,这样就能起到鼓励诸侯入朝的作用。如果扣留他不让回去,就会背信弃义,让人失望。”于是李存勖就让高季兴回去了。高季兴返回。到了许州以后,对左右随从说:“此行有两大失误:我来入朝是一大失误,朝廷把我放回又是一大失误。”路过襄州时,节度使孔勍把高季兴一行人挽留下来,宴请了他们。半夜时分,高季兴一行人斩关开门,不辞而别。二十八日到达江陵。高季兴握着梁震的手说:“当初没听你的劝告,这次差点逃不出虎口。”
? ? ? 高季兴对将领们说:“新朝廷好不容易才夺得黄河以南地区,李存勖却举起手来对有功之臣说:‘我十指挥一挥就夺得了天下。’像这样居功自傲,谁不离心?况且他还沉迷于打猎和女色,这样怎么能长久统治天下?我不担心他了。”于是他修治城池,积蓄粮草,招纳士兵,做好战斗与防守的准备。高季兴见微知著,通过观察、分析李存勖的言语、行动,就能预见其未来的发展境况,可谓聪敏。他又能在受制于人时,很快斩关夺门而走,可谓果断。他还能在犯了错误后,勇于自我反省,敢于坦承错误,可谓贤明。因此,他才得以长期割据一方,其创建的南平政权,在其死后十几年(963年)才被北宋攻灭。
? ? ? 郭崇韬年轻时跟着李克用的弟弟昭义节度使李克修做事,因为廉洁能干,机警聪慧,所以深受李克修的赏识。李克修临死前向哥哥李克用推荐了郭崇韬,李克用任命他为教练使。李克用死后,李存勖又任他为中门副使,让他参与主管军中机要事务。当时在与后梁的战争中,无论战役大小,郭崇韬都亲自谋划,将士们在他的谋划下战必胜、攻必取。李存勖称帝后,先后任命他为检校太保、兵部尚书、枢密使,军中要务仍旧被他牢牢控制在手里。李存勖能灭掉后梁,有两个人的功劳最大,一个是李嗣源,另一个就是郭崇韬。李存勖对郭崇韬的赏赐是赐他铁券,拜其为侍中、成德军节度使、枢密使。其时,朝中大小事宜都要经过郭崇韬之手,由他定夺。可也正因为如此,他得罪了不少人。由于李存勖是以武力取的天下,而郭崇韬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武将。
? ? ? ?郭崇韬地位兼处将相,并兼任地方节度使,他以天下为已任力可与皇帝相比。他的性情刚愎而急躁,碰到事情总会发脾气。后唐庄宗李存勖所宠爱的宦官想求他办点事,总会遭到拒绝,所以宦官们都很怨恨他,在李存勖那里经常说他的坏话。郭崇韬感到十分气愤,想制服他们,但也无可奈何。一次,大臣豆卢革、韦说问他:“汾阳王郭子仪本是太原人,后来迁到华阴,您家世世代代在雁门居住,莫非是他的同宗?”郭崇韬说:“因为遭遇动乱,家谱已经遗失了,听先人说过,上距汾阳王只有四世。”豆卢革说:“既然如此,那么就是同一祖宗了。”从这以后,郭崇韬以出身高门自居,同时也开始重视别人的门第,轻视那些立下功劳但出身寒门的旧臣而选用一些华而不实的人。有人向郭崇韬请求封官,郭崇韬说:“我很了解你的功德和才能,但你出身低微,不能起用。”
? ? ? 时间一长,不仅宫廷内皇帝宠幸的人记恨他,朝廷外有功的旧臣也有怨言。郭崇韬曾多次请求把枢密使的职位让给李绍宏,李存勖都不答应。他又请求把一部分枢密院的职权分给由宦官掌握的内诸司,以削减他的权力,然而宦官们却没完没了地指责他的过失。郭崇韬感到很无奈便想到本镇去回避。他的亲信对他说:“不可以,蛟龙离开了水,蝼蚁都可以制服它。”
? ? ? 此前,李存勖打算把刘夫人立为皇后,因为有正妃韩夫人在,皇太后也讨厌刘夫人,郭崇韬也曾经屡次劝阻,所以李存勖就没有改立。郭崇韬受敌视的程度越来越严重,亲信劝他说:“您请求立刘夫人为皇后,皇帝一定十分高兴。如此一来,宫内有皇后帮助,那些宦官们就不会影响到您了。”郭崇韬于是和宰相带领百官一起上奏,请求立刘夫人为中宫皇后。于是,李存勖便立魏国夫人刘氏为皇后。但刘氏不但没有成为李存勖的贤内助,帮他治理国家,反而和李存勖一道聚敛钱财,贪婪而且吝啬。李存勖后来死于乱军之中,和刘皇后的倒行逆施有很大的关系。
? ? ? ?郭崇韬遇事切谏,为朝廷献策,曾奏时务利害二十五条。他素疾宦官,因而遭其诬陷,四年正月在蜀被杀。郭崇韬为建立后唐政权立下过汗马功劳,尽管他有种种缺陷,刚愎自用,但绝没有犯下死罪。他的被杀,对后唐朝野是一个巨大的震动,满朝文武,除了极个别几个为奸作祟的宦官伶人外,即使其中有对郭崇韬不满者,也认为郭崇韬尽忠于朝廷,是后唐一大功臣。中国封建时代的历史在很多时候是在剥夺人的尊严和生命,而非赋予人更多的理性价值和生命自由,上演的是屠杀和被屠杀的悲剧、惨剧,成为权力和野心的竞技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56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