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邓国是真实存在的吗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5 09:01:10

邓国是真实存在的吗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春秋时期

邓国依然活跃,邓与郑、楚等国保持有婚姻往来。《春秋》记载,鲁桓公七年,邓侯吾离千里迢迢到鲁国访问。鲁桓公九年邓国与楚、巴二国发生纠纷,引发楚巴联军伐邓,结果邓师大败。鲁庄公六年(前688年),楚文王伐申经过邓国,受到了祈侯的招待,邓国大夫提出借机杀掉雄心勃勃的楚文王,邓侯不听。第二年,楚文伐邓。鲁庄公十六年(前678年),楚再次伐邓,将其灭亡。

邓城故址位于襄阳市樊城北约6公里处,邓国是西周时期诸侯国,封为侯。公元前678年被楚国灭掉。战国后期,秦昭王封公子悝为邓侯。秦统一后,邓城属于南阳郡。汉为邓县地。这里南近汉水,北接南阳盆地,地势平坦,四周开阔,交通便利,战略地位重要。

邓城土城墙略呈长方形,东墙长766米,南墙长896米,西墙长713米,北墙长858米。墙厚10至15米。墙残高3米左右,四角稍高,最高处6.3米。四面均有城门。护城河宽40米左右,现为水田。城东南角外有高约8米土台,俗称烽火台,也称阅兵台。城内有十字街道,西北角有明代建的宁国寺。邓城内外地下历史遗存十分丰富。相传城内偶有铜镞、金粒可拾,城内有时杀鸡还可取出金粒,故有“邓城不卖活鸡”之说。从新石器时代到西周、秦汉及以后朝代都有,是研究历史的宝贵资料。离邓城北约3公里的丘陵地带,有两周时期墓葬群,“邓公乘鼎”和“吴王夫差”剑分别出于山湾和蔡坡墓地,出土大量青铜器。据考证,这些墓地与邓城密切相关,其中铸铭文的,就有邓、楚、吴、上鄀、蔡、曾等国器物,是研究楚文化及邓、楚和有关国家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邓城城址外围有西周至春秋早期(与邓国同一时期)较大规模的村落、作坊遗址,又有高级贵族、平民墓地,它们组成了完整的都市中心聚落群。1981年,邓城遗址被湖北省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过发掘,发现了一些特殊遗存,出土了一批较重要的文物,为解决一些学术问题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特殊遗存有卞营遗址集中分布的水井群、周家岗遗址春秋早期大壕沟及宋代火葬墓、王家巷遗址制陶作坊区的灰坑及窑址群、贾巷墓地一主一侧室加祭台的墓葬等。这在本区域属首次发现,填补了此类遗存的空白。

较为重要的文物有周家岗遗址新石器时代完整花瓣圈足陶碗、黑或红彩红陶杯,西周中期前段或西周早期后段陶鬲,宋代红绿彩花卉纹瓷枕、影青釉小鼎式瓷香炉;王家巷遗址春秋早期卜骨;卞营遗址春秋晚期陶鸟形双耳平底壶;贾巷墓地青铜小羽人等。

发掘成果进一步证实了襄阳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一是发掘的新石器时代和周代遗存,佐证了邓城至迟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为古邓国都城、春秋中期至汉代为邓县县治的史实,继而将襄阳早期城市的中心圈定在了邓城区域;二是周代文化内涵的复杂性和融合性为寻找早期楚文化的来源积累了资料;三是较多大中型墓葬在贾巷、卞营墓地的发掘反映了邓城区域在东汉末年至西晋时期的繁荣程度,间接说明了襄阳当时所处地位的重要性;四是宋代火葬墓及具有北方窑系瓷器的发现,说明了宋代北方地区民众可能大量南迁并定居襄阳,为本区域的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

本次发掘还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有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及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多位学者直接到发掘现场观摩和指导,进一步提高了襄阳历史文化的知名度。

邓姓的来源和历史是怎么样的?

邓姓的来源和历史是:

邓姓源于姒姓,是夏禹的后裔。夏禹曾孙,即第四个夏王仲康,封其有德行的一个儿子在古邓林之地,建立妫姓邓侯国,在今河南邓州南。

这个邓国前后存续了800多年,后来被商国武丁所灭。此后,邓国的遗民就以国名为姓。现在邓州西南30公里外还有邓林镇等古邓地地名。

邓姓的迁徙:

邓姓发源于河南南阳古邓国,大举南迁于东晋之时,早於汉代播迁入闽、粤 。汉代中期,邓况自楚徙居南阳邓州。

东汉初,因族人为光武帝刘秀的中兴汉室立下大功及与东汉皇室的亲戚关系,一跃而成为东汉最显赫的家族。但至东汉安帝时,有人诬告邓弘等曾反对立安帝,引起安帝不满,因而使邓氏遭受了一次大的劫难。

此后,南阳邓氏不断外迁,有南至湖南、湖北者,也有西至山西、甘肃者。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有南阳邓叔攸迁至福建宁化石壁乡,后又分支泉州等地。

东晋十六国时,中原邓氏大举南迁,分布於江南许多省份,以江西、江苏居多。总之,邓姓早期主要还是以河南省境为其繁衍的中心,其首先迁入的地方是今山东高密县一带。

与此同时,已有邓姓南迁入今四川、广东等地。至晋代,邓姓的子孙在北方已落籍于山东、陕西、山西、甘肃、安徽等地;在南方已迁居到今江苏、湖南、四川等地。

现在有些什么姓氏是古代皇室的后代

1、张姓:

张姓出于姬姓,祖根在河南濮阳,始祖是挥。黄帝第五子青阳之子挥,任弓正之职,制弓矢,被赐姓张。其活动地点在当时都城,即今河南濮阳县。

还有一支张姓,系晋国解张之后。解张,字张侯,以字命氏。这支张氏世仕晋,后又仕韩,再仕郑,一直在河南境内发展。

2、曹姓:

曹姓主源有四支:其一,颛顼玄孙陆终第五子安,在禹时被封于曹(今山东定陶县一带),其后以曹为姓,其二,周武王封其弟振铎于曹。

战国时,曹亡于宋,子孙有的以曹为姓。其三,周武王移封曹安的后代曹挟于邾(今山东曲阜市东南),战国时,邾灭于楚,国人分别以邾、曹为姓。

3、邓姓:

邓姓的主源出于商周时期的邓国。商代中期,商高宗武丁封其叔父(一作季父)于邓(今河南邓州市),建立侯爵邓国,赐姓曼,公元前678年,邓国传至邓侯祁,被楚文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姓邓。

4、王姓:

王姓之源可分为子姓之王、姬姓之王和妫姓之王。子姓之王产生最早,始祖为比干,祖根在河南卫辉。商纣王的叔父比干直谏被杀,葬于汲郡(今河南卫辉市),其留守汲郡看守墓地的子孙以王为氏。

5、刘姓

刘姓之源有三:

(1)出自祁姓,始祖为刘累,祖根在河南鲁山。帝尧裔孙刘累被夏王孔甲封为御龙氏,后刘累隐于鲁山,后代以刘为姓,此为刘姓主源。

(2)其二出自姬姓,也源于河南。春秋时期,周匡王姬班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号刘康公,其后以刘为姓。

(3)其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鲜卑族的独孤氏为刘氏。这支刘姓也源于河南

百家姓有姓曼的吗?

不是说百家姓没有的姓氏就不存在,百家姓没有收录的姓氏还很多,如著名笑星句号的句姓就没有,所以曼姓是存在的,只不过百家姓没有希望对你有帮助
曼姓起源
  邓姓的始祖,是被颛顼赐姓为曼姓的金天氏的后裔。曼氏,是我国最早的少数原始姓氏之一。传说几千年前,黄帝之孙颛顼高阳氏,曾赐少昊金天氏的一个有功德的儿子为曼氏。曼氏开姓之后,世代繁衍,并分出许多支系,而邓氏就是其中之一。 商王武丁封季父於邓国曼城,是为曼侯,称曼氏,曼氏後来又改封邓国(此邓国在今河南省孟县的西南),经西周、春秋延续了600多年。
甲骨文中的曼姓
  武丁时关于曼的卜辞有十一条,有受田,古王事等记录。曼和商王朝关系很亲密,是商王宗室。曼地位于河北省获鹿县。曼龚父盨
  铭文“ 曼龚父作宝 盨用享孝宗室,其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为曼国青铜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56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