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舆论环境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近年来雍正皇帝成为了一代网红,这固然得益于《雍正王朝》、《甄嬛传》等一系列影视文化作品的宣传,但最主要的,还是雍正本身的性情和做派,得到了广大网友,特别是直男们的追捧与热爱。朱批上那一句“朕就是这样的汉子”,瞬间圈粉无数,一个说话直率、快意恩仇的非典型帝皇形象跃然纸上。
正是这种性格的存在,才造就了古今皇室第一奇书《大义觉迷录》的诞生,这部书可谓空前而绝后,除了雍正,再也没有别的皇帝会去干这种有失身份又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简单说一下这件事,就是曾静与张熙等“大V”,通过类似今天“自媒体”的形式,在民间大肆宣扬雍正帝得位不正的故事,并以此为中心,衍生出各种版本,说得绘声绘色煞有介事。
作为“文字狱”盛行的朝代,这种出格的做法很快就被地方官员掌握了,三下五除二把曾静等人拿下,并紧急上报皇帝,等候京城下旨查处。换成其他皇帝,遇到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必然是龙颜大怒,别说砍头了,凌迟加诛九族基本上就是曾静等人的归宿。可雍正不同,他当然也生气,但更多的却是委屈——自打继位以来,在强大的“八爷党”暗中造势下,关于自己篡位的传言是愈演愈烈,哪怕自己夙兴夜寐勤政爱民,仍然有很多人愿意相信篡位的说法,导致朝野舆论压力很大。偏偏对老八那群人还不能简单地镇压掉,唯有继续用优秀的治国表现来攻破谣言。其中的苦与累根本无处诉说。
如今居然连民间老百姓也来编排自己,这算啥事?他们眼里还有我这个皇帝吗?越想越气,越想越委屈,直男雍正悲愤之下,做出了一个令皇族百官目瞪口呆的决定:亲自上阵,逐条辩驳,朕一定要把事实说清楚!曾静与张熙在雍正属意下,获得了免费游京城的机会。没过多久,他们更有幸见到了被他们黑过无数次的男主角——雍正皇帝本人。雍正亲自用了数天时间,与曾静张熙摆事实讲道理,用最佳辩手的表现,说得曾静等人痛哭流涕悔不当初。见二人已服软,雍正继续自己的计划,组织笔杆子亲信开始整理自己多日来教育曾静张熙的课件,还原当年自己继位的每个细节,逐条驳斥朝野间一个个不实的言论,最终出版了千古奇书《大义觉迷录》。
拿到新书样稿后,美滋滋的雍正第一时间找到曾静与张熙,语重心长地说,朕不杀你们,同时保证子孙后代也不杀你们。你们不是“大V”吗?以前怎么黑我的,今后带着这本书,就怎么给我洗白回来!曾静与张熙捡回小命,自是连连磕头赌咒发誓,下半辈子就只干这件事了。雍正感觉很满意,同时要求各地官府量化印刷《大义觉迷录》,配合曾静等人的宣传,务必保证万民接受自己的教化。结果雍正去世后,乾隆一上台,立马干了两件事:第一,要求各地官府全面收回《大义觉迷录》,从此严禁任何形式的外流;第二,将曾静、张熙重新抓起来,旋即砍掉脑袋。
与雍正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乾隆认为,这两个屁民活着完全就是让皇室颜面无存。皇帝是什么身份?屁民又是什么身份?皇帝赤膊上阵与屁民辩论,天威何在?至于《大义觉迷录》,乾隆嘴上不说,心里不知抱怨了多少回,傻父皇,难道你不懂什么叫越描越黑吗?屁民本来就是爱看热闹唯恐天下不乱,本来他们只能以讹传讹,您倒好,各种细节都出来了,这不是给人材料去加工吗?而且他们还会说,不心虚你辩解干嘛?此时,整个舆论环境也大不相同。雍正在位时政敌环伺,如履薄冰;乾隆是秘密立储制度受惠第一人,一个反对者都没有,大权在握不受掣肘,自是为所欲为。纵观乾隆一朝,文字狱之兴盛远超前代,其发端正肇始于此。
导读:自从满清入关开始,直到清朝灭亡,共有过10位皇帝,除了以“康乾盛世”留名于世的康熙和乾隆外,雍正也是一个比较著名的皇帝。虽然雍正仅在位13年,但他一直勤于政事,没有到江南游玩过,也没有到承德避暑山庄修养,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处理朝廷事务上。
客观来说,雍正手腕也很强硬,凡是阻碍或威胁到他权力的人,都被一一铲除,如年羹尧、隆科多等。雍正并非昏君,更不会滥杀无辜,在他去世之前,留下了一道遗嘱,只为了保护一个不起眼的秀才。然而,雍正刚刚死去,乾隆就不顾众人的反对,立马将这个秀才凌迟处死。
曾静,清朝时期永兴县人,号蒲潭先生,家境也不是太富裕。与其他读书人一样,曾静学习也非常刻苦,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甚至幻想着自己能被钦点为状元,以实现光宗耀祖的愿望。俗话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非常骨感,或许曾静压根就不是读书的料,40多岁还只是个秀才。
上有老下有小的曾静,已经对科举考试失去了希望,开始重新规划未来。当时江南有不少反清复明人士,曾静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读了吕留良的一些书籍,顿时心潮澎湃,感觉自己找到了目标,那就是推翻清朝。于是,他就悄悄地去浙江吕家拜访,但此时吕留良已经去世,其儿子将父亲的书籍都交给了曾静。
回到家中后,曾静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自己对吕留良的书籍进行研读,反清复明的决心越来越坚定。虽然曾静满腔热血,但有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摆在他面前,没钱没权也没号召力。若是换作一般人,肯定就知难而退了,但曾静却不向困难低头,大有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姿态。
经过多方打听得知,岳飞的后代岳钟琪,现在是川陕总督,若是能够得到他的支持,自己反清大计指日可待。于是,他就花了一整晚的时间,给岳钟琪写了一封上万字的书信,并认为他肯定会被自己打动。然而,岳钟琪对朝廷相当忠心,立马赶回京城,当面将曾静的这封信呈交给雍正皇帝。
雍正对此事相当重视,处理了不少相关人员,焚毁了吕留良的遗著,并将他开棺戮尸,家人也被流放。曾静吓得不知所措,认为皇帝无论如何都不会自己,肯定会被诛三族。令人不解的是,雍正只是稍微批评一下曾静,说他本质上是不坏的,只是受到了一些人的影响,并很快将他无罪释放。
此后,雍正对满朝文武解释道 :“曾静诋讥及于朕躬,而吕留良则上诬圣祖皇考之盛德。” 也就是说,曾静只是一个秀才,没有啥能力,充其量也就是诋毁朕的名誉,这不伤大雅。而吕留良则不同,他居然写书污蔑圣祖康熙大帝,对于这种事,朕绝不能容忍。
虽然曾静被皇帝特赦,但他战战兢兢,每天都提心吊胆,万一皇帝哪天脑袋一热,说不准就把自己咔嚓了。一位与曾静认识的官员,将曾静的担心上报给了雍正,雍正无奈地笑了几声,为了安慰曾经, 就下了这么一道圣旨:“朕绝不杀曾,且朕之子孙将来亦不得以其诋毁朕躬而追求杀戮。”
雍正的这道圣旨,让曾静非常开心,终于摆脱了之前的那种恐惧,每天都哼着小曲。令他懵逼的是,乾隆刚坐上皇位,就命人将曾静抓到京城,亲自提审了他。几天后,乾隆就下令将曾静凌迟处死,大臣们都说这有违先皇的遗诏,乾隆却说了“诽谤先帝”四个字,众人都不敢再说什么。有人认为,乾隆的胸襟太过狭窄,而且有不孝之嫌疑,你觉得呢?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大义觉迷录》
曾静、张熙是由于游说岳钟琪反清,反被岳钟琪告发而逮捕的,雍正得悉此案后,认为案中,吕留良鼓吹的反清思想和允禩等政敌散布的流言,实属为患非小。至于曾静,属于乡曲“迂妄之辈”,不足为大患。雍正七年九月,雍正帝将与曾静问答之词,编为《大义觉迷录》,对华夷之分和雍正夺嫡等民间传言进行逐一批驳,又派大员带领曾静到江宁、杭州、苏州等地,进行宣讲。同时,大兴文字狱,将吕留全部遗著焚毁,留良与其子葆中及鸿逵虽死,俱戮尸枭示,毅中、在宽皆斩决,族人俱诛,孙辈发往宁古塔为奴。曾静、张熙的免罪释放,一是宣扬雍正的“仁政”,二是让曾静、张熙为其宣传《大义觉迷录》。
乾隆却认为《大义觉迷录》当中涉及太多清宫秘闻,不但起不到解释和扑灭流言的作用,反而有越描越黑之嫌,故而在登基之后,就将《大义觉迷录》禁毁颁行者严令收回,有敢私藏者罪之。至于曾静、张熙二人自然是乾隆为了灭口而以“泄臣民公愤”为由,将二人处死。
吕留良简介
吕留良(1629~1683)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思想家、诗人和时文评论家、出版家。又名光轮,一作光纶,字庄生,一字用晦,号晚村,别号耻翁、南阳布衣、吕医山人等,暮年为僧,名耐可,字不昧,号何求老人。浙江崇德县(今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人。顺治十年应试为诸生,后隐居不出。康熙间拒应满清的鸿博之征,后削发为僧。死后,雍正十年被剖棺戮尸,子孙及门人等或戮尸,或斩首,或流徙为奴,罹难之酷烈,为清代文字狱之首。吕留良著述多毁,现存《吕晚村先生文集》、《东庄诗存》。
曾静简介
曾静(1679-1735)清永兴县人,康熙十八(1679)生。县学生员,授徒为业,号蒲潭先生。性迂阔,喜谈道学,有反清思想。雍正帝即位后,曾静鼓动川陕总督岳钟琪反清,岳钟琪即具折上奏,雍正帝派人拘讯曾静,曾静供认不讳,被免罪释放。这一谋逆大案因案情牵连诸多官员,雍正皇帝决定只当做普通的文字案件处理,只将吕留良全部遗著焚毁,吕留良戮尸,家人流放。乾隆即位后,将其罪名改定为“诽谤先帝”,与同伙张熙一同凌迟处死。
张熙简介
张熙,清雍正时期人物。衡阳人。与其师曾静以清朝末运已至,遂筹划推翻清廷。后受曾静所派前往浙江吕家求书,吕毅中将其父吕留良遗书全部交与张熙。
雍正六年(1728年)受曾静所使投书川陕总督岳钟琪,并列举雍正雍正帝罪状,力劝钟琪反清。钟琪即具折上奏。雍正帝派人拘讯曾静,供认不讳,被解京师,张熙也同时解到。
其师曾静承认轻信流言,妄论国事,为吕留良等所误。 雍正七年(1729年)十月,与曾静一同被释放。
同时,大兴文字狱,将吕留全部遗著焚毁,留良与其子葆中及鸿逵虽死,俱戮尸枭示,毅中、在宽皆斩决,族人俱诛,孙辈发往宁古塔为奴。黄补庵常自称吕留良私淑弟子,车鼎丰、鼎贲曾刊刻吕氏书籍,孙用克、敬舆等私人藏吕氏书,都遭株连坐罪,死者甚众。雍正十三年冬(1735),乾隆即位,终以“泄臣民公愤”为由,将曾静、张熙处死
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清朝为了收服民心,所以主张?满汉一家亲?,不少明朝百姓,都选择归顺清朝。可是仍有很多明朝的爱国义士,打着复国的旗号造反,清廷为了镇压这些人,也想了不少办法。
由于反清复明的人实在太多,甚至民间还有不少这样的组织,令清朝皇帝很是头疼。为了严厉打击这些造反的人,清朝开始兴起文字狱,就是只要语言中存在反清思想,都会被处以极刑,这就是所谓的宁可错杀一百,也不能放过一个。
清朝雍正年间,有一个秀才也有反清思想,我们知道,雍正是出了名的杀伐果断,可是这位秀才有反清思想,又和他非亲非故,严厉的雍正却没有选择杀他。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位秀才。
他的名字叫曾静,是雍正年间的秀才,可是自打中了秀才之后,就再也没能考中其他功名,这对他本人打击非常大。在古代,考取功名是唯一的出路,十年寒窗,就是为了一举高中,可以光宗耀祖,为自己奔个好前程。可是曾静屡次落榜,开始让他一蹶不振。
还好即使中不了举,曾静也没有放弃自己,在失落一段时间后,他通过一个人,改变了自己的志向,放弃了科考,走上反清复明的道路。
这个影响他一生的人,就是吕留良。曾静读了很多吕留良的文章,对他十分敬佩,也正是因为读了他的文章,才让曾静萌生了一个可怕的思想,反清复明。
曾静在自己写的《知新录》中表示:?春秋时皇帝,该孔子做;战国时皇帝,该孟子做;秦以后皇帝,该程子做;明季皇帝,该吕留良做,如今却被豪强所寿。?
除此之外,曾静还说当年岳飞之死,与金人脱不了干系,作为岳飞的后代,就应该痛恨金人,而满清作为金人的后代,就应该被痛恨。
当时的闻川陕总督岳钟琪拥有重兵,朝廷对他十分忌惮,所以雍正不怎么信任他。曾静便将自己的看法写成书信,给岳钟琪寄去,希望他加入反清复明的行列。没想到岳钟琪不但不支持他,还将书信呈给雍正看了。
雍正看了曾静的书信,确信此人是个反清复明的逆贼,于是派人把他抓起来审问,曾静对于此事供认不讳。由于曾静的供词中,说出了吕留良文章的事,雍正随即派人去搜有关书籍,最后证实吕留良的文章中,确实含有鼓动百姓反清的思想。而曾静也承认,自己轻信了吕留良的言论,才妄论国事。
事情调查到这一步,雍正觉得吕留良鼓动百姓造反,传播不法思想,才是不利于国家的大患,而曾静只是?迂妄之辈?,不足为大患。所以雍正命人将曾静的问答之词,编成《大义觉迷录》。还让曾静到全国各地,去进行演讲,其目的是批判吕留良等人的言论,让百姓不要去相信。
由于曾静将功折罪,加上他也不是领头之人,于是雍正七年十月,曾静被无罪释放。同时雍正下旨,将吕留良所有相关书籍,全部烧毁。当时吕留良已经去世,但雍正仍然下令掘坟戮尸,以儆效尤。
曾静释放回家后,对当初自己所做之事十分后悔,于是安安分分,在乡下当起教书先生,日子也算过得平稳。
然而雍正十三年,乾隆即位,曾静再一次被抓回去,最后乾隆以?泄臣民公愤?为由,将曾静处死。为何当年严厉的雍正不杀他,如今仁慈的乾隆却杀了他呢?
其实这很好理解,雍正虽然常常以暴制暴,但他是个好皇帝。对于那些真正犯罪,十恶不赦的人,雍正是绝对不会姑息的,所以他才会对吕留良掘坟戮尸。而曾静只是一时受人蛊惑,后来也将功折罪,所以雍正是不愿意牵连更多人的。
而乾隆即位的时候,正好处于风口浪尖,虽然他是个仁慈的皇帝,但乾隆时期,是文字狱最盛的时候。这时候曾经有过反清思想的曾静,自然就成为乾隆针对的首要目标。可是当初雍正已经放了曾静,如今自己再以同样的理由杀他,就等于违背了先帝的决定。
于是乾隆才说曾静是因为诽谤先帝,先帝仁慈所以没有计较,自己身为人子,坚决不能容忍有人诽谤自己的父亲。所以对曾静进行各种批判,最后以?泄臣民公愤?为理由,将曾静处死了。
不得不说,乾隆的手段确实很高。他以这样的理由杀了曾静,既解决了心腹之患,又彰显自己是为了给先帝出气,是个孝顺儿子。
而曾静的事情也告诉我们,即使在不顺心的情况下,也不能去做不该做的事,否则即使躲得过一时,也躲不过一世,人终究要为自己犯的错负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56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