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康熙为什么要假装杀李绂,他的真正的意图是什么样的

众妙之门 2023-07-05 08:39:48

康熙为什么要假装杀李绂,他的真正的意图是什么样的

生在帝王之家难免会出现争夺王位的事情,并且这种事情是不能够避免的, 所以在皇宫里面也各有各的党派,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后宫里面的妃嫔们自成党派,自觉战队的,在皇子里面当然也是有战队的情况,比如康熙在位期间,有老八的党派,有老三的党派,也有老四的党派,所以在老四也就是雍正登上王位的时候,对于曾经不利于自己的党派也是会选择除掉,那么除掉自然而然是有理由的。

首先小编要和大家来说一下李绂这个人物,李绂小时候的家境是比较贫穷的,他也是靠着自己的天赋和努力在考试中得到了第一名,所以在康熙年间,也是慢慢的提拔职位,在朝廷之上占据了一定的地位,之后也是因为李绂这个人为人很正直,是那么多大臣中的一股清流,如何清流,比如说李绂担任了会试的考官,因为在考试中有人作弊,被李绂发现也是直接当场就废除了考试资格,也是因为这件事情李绂遭到了那些人的报应,之后也是被贬去做了河工。

但是在当时雍正的眼中觉得很是信任佩服这个李绂,所以在雍正继位的时候也是恢复了李绂的官位,这样一个知识分子雍正是断断不能够失去的,之后一定会大有用处,但是当时大家也是知道在雍正继位之前也是各有党派,其中李绂之前就是老三那边的人,所以也是为之后雍正假装杀李绂埋下了伏笔,因为那时候雍正很记恨老三和老八的同党,虽然在雍正继位之后,老三他们是第一个表明自己的态度,要臣服于雍正身下,但是雍正对于老三还是很不信任。

而且那时候李绂也是有一些结党的嫌疑,在当时李绂的一些朋友受到了老三的一些惩罚,所以李绂也是来找到老三希望可以从轻处置,宽容一些,所以就这样在雍正的心中,李绂算是老三的朋党了,所以之后也是下旨要杀掉李绂,但是在雍正的心中其实是还有另一个算盘,所以老三这样一想雍正这样做的原因是在打压他,所以老三也是前去求雍正,雍正的真正意图其实就是让老三过来跪地求他,之后也是剥夺了权力,所以之后雍正也是掏出了赦免李绂的旨意。

所以看到这里也是觉得作为一个皇帝也是要有一些心机的,不然怎么安安稳稳的去做一个皇帝,所以之后雍正的地位可以说是更加的稳固了,并且老三也是不在管朝廷上面的事情了,只能说活下皇宫里面,每走一步都是算计吧,只能够小心为妙。

《雍正王朝》科场舞弊案,李绂求助李卫,李卫为何当着李绂的面掏耳屎?

这件事发生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帝刚刚即位不久,就发生了震惊朝廷上下的科场舞弊案。

在这场科举考试中,主考官是张廷璐,副考官是李绂。李绂闲逛伯伦不归酒楼发现端倪,先找张廷璐商议停考被拒,随后找到了三王爷胤祉,再然后就找到了刚刚回京述职的李卫。

可是等二人进屋对话之时,李卫却坐姿吊儿郎当,还当着李绂的面掏起了耳朵,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

如果有人问,当今社会最公平的事情是什么?

我想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件事,那就是高考,这是唯一一场不靠权势,不靠金钱,不靠脸蛋,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跟那些二代们竞争,并有取胜机会的战争。

虽然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地域问题,比如考题问题,比如加分问题,但并不妨碍高考作为普通人翻身的一个最快,最有效途径。

同样,在中国近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考试中,维护制度的公平是历朝历代均十分关注的事情。据考证科举制是隋炀帝杨广,也是杨角风的本家皇帝开创的,取代了以前官员一直被世家大族所垄断的局面。

普通民众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科举,混个一官半职,光宗耀祖,实现阶层跳跃,正所谓: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而《雍正王朝》中,李绂跟李卫的关系,就类似于我们现在,一个是小学没毕业的小伙子,一个是博士毕业的老学究,俩人通过不同的路子,进入到了官员阶层。

李卫大字不识几个,自然无法融入到学问圈(清流),李绂自命清高,也必然不会瞧得上李卫这种野路子的人。其实不仅仅李卫,田文镜也非进士出身,是监生的身份,一步步做到河南总督、兵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务,李绂同样瞧不上。

既然瞧不上李卫,为什么还要求助于他呢?

二、

李绂是通过科举考试才进入到官员一列,因为读书好,好读书,所以对文学一块颇有造诣。在康熙朝因为编撰《古今图书集成》而受到康熙帝的表扬,在《雍正王朝》中,则给安排到老三胤祉手下了。

李绂有两大特点,一是保护读书人的利益,二是维护读书人的脸面。因为他就是受益于科举,所以对于科场舞弊痛恨至极,要维护公平,保证科举取士不掺假,以便保持清流派的纯正血脉。

这也是他执意要揭开科举舞弊案真相的原因之一!

后来他弹劾田文镜,其实也是出于考虑维护读书人阶层利益,虽然他嘴上说着是争口气,是要脸面,其实都是利益。还记得他在伯伦不归酒楼买的答案吗,那可是整整七十两银子,要知道一品大员一年的俸禄也不过一百多两。

后来他给三王爷送鸡血石,那可是至少价值二千两银子,三王爷还说那个士绅不亏:

“李绂的一篇墓志铭,换他这方鸡血石,他也不亏呀!”

这其实就是清流派的利益输送网,就像当今收藏某某人书画,你以为真的值那么多钱?他买的不过是画这幅画的人手中的权力罢了。

正是由于这种阶层利益原因,李绂跟其他派别的人沟通不多,比如八爷党,比如亲皇派。但是他要揭开科场舞弊案,自己不过是一个副主考,主考张廷璐又直接拒绝了他的停考建议。

无奈之下,他找到了三王爷胤祉,之所以找他,就是因为三王爷胤祉是实际上的清流派领袖,李绂的真正靠山。整条清流派利益输送链的最后一环,就是三王爷胤祉,这也是鸡血石最终进了他腰包的原因所在。

三、

三王爷胤祉等到李绂来找,知道大事不妙,如果不为清流派做主,不维护读书人的利益,那么自己读书人首领的地位就不保。当然,维护科举公正也是一个读书人的良知,况且科举舞弊历来是杀头的罪,一旦暴露,李绂作为副考官,小命不保,但如果自己出面,问题也比较大:

首先,自从雍正帝即位之后,他一直想明哲保身,隐藏自己是清流派幕后大佬的身份。在朝廷也没有具体的职务,更没有什么实权,自己想管,也力不从心。

其次,雍正帝多疑,自他即位之后就着力推行几件事,而前两件事,清缴户部欠款啊,铸造新钱啊,都闹了笑话。所以对科举取士非常重视,一切都是自己亲办,出了这么大的疏漏,必然是皇帝这边出了问题,直接去找他,或者自己去查舞弊案,无异于捅老虎屁股。

当然,更重要的是,三王爷胤祉没有兵啊,没有兵,又是这么大一个案子,背后还不知道是谁在主使,两眼一抹黑,搞不好自己都得栽下去。

万般权衡之下,三王爷胤祉立马就想到了一个合适人选,他就是李卫,为什么是李卫?

首先,李卫是雍亲王府出来的奴才,绝对忠诚,又深得雍正帝信赖,他来办,没有后顾之忧。

其次,李卫年轻,做事常不按套路出牌,但是雍正帝对他的容忍度高的多。连张廷玉这位重臣,就因为后来弹劾张廷璐的折子上的慢了,就被拉去看行刑,更何况李绂了。而李卫就不同了,夜访小媚仙,大牢里揍人等等,都没事,就像在单位里,年轻小伙子犯个错,都是可以原谅的,但是老人犯低级错误,这就难以接受了。

关键是什么呢?

关键是李卫刚好有兵,前面查封诺敏一案时,就是李卫出的兵,按照剧中说法,他应该是从布政使的任上到京述职,并赶赴江苏巡抚之前。

四、

翻了一下历史书,这时候的李卫应该是在江南缉拿私盐,还抓获并策反了大侠甘凤池:

“世宗即位,授直隶驿传道,未赴,改云南盐驿道。”

虽说这个官不大,算是个三品官吧,但权力大,至少李卫带着兵在江南转悠,江南的那些官员都得听他调遣。

此时的李绂已经是直隶总督了,是正二品大员,就算李卫此时是江苏巡抚,也不过是从二品,李绂大他半级。在过去那种等级观念很强的时代,李绂去求李卫,是非常不情愿的,也是掉面子的一件事。

这让杨角风想起了十八年前,韩寒的“光明顶之战”,韩寒,鼎鼎有名,当年通过新概念作文突围并退学。引起了众多学者不满,为了拯救这名少年,他们打着“替天行道,除魔卫道”的伟大旗帜,群起围攻韩寒。当时几乎判了韩寒死刑,谁曾想到2010年韩寒登上了《时代周刊》,2014年成为了一名导演,他还是一名赛车手……

言归正传,此时的李绂,就像当年的六大门派中的一派,却要求助于毛头小子张无忌,实在是不甘心。

但为了心中的正义,同时也为了自救,他不得不低下头求助李卫。

李绂为了见李卫,先是砸门,人家管家不认识他,不让他进,他就叫人拦住管家,硬闯。进到内院,兵士又拦住他,说李大人在写奏折,不能被打扰,李绂笑道:

“不识字,写什么折子?赐进士出身,内阁侍读大学士,现任副主考李绂来了!”

你猜李卫听出点什么来了没?

他猴精猴精的,尤其耳朵最灵,别忘了当年夜宿江夏镇,就是他救了四爷一伙人的命。李绂弄了这么多头衔挂在嘴上,生怕自己身份跟不识字的自己相同,他心里会舒服?

五、

所以,李卫出来后,马上就开始寒暄:

“李大人,哎哟,李大人,您怎么到这来了?”

不等李绂说话,又当着众人的面给戴高帽:

“认识这是谁吗?这是大清官啊,这是读书人的领袖啊,李大人,您到我这来,这是给我李卫面子……”

等到李绂说明来历之后,李卫突然就180度大转弯,收掉了笑容,反而悠闲悠闲地掏起耳朵来。作为从小在雍亲王府学规矩的李卫来讲,此举相当不礼貌,显然是刻意为之,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首先,李卫前面的话全都是讽刺,既然你是进士,又是什么大学士,还是副主考,怎么求我李卫这个大老粗了?

其次,他本以为李绂能说出什么高妙的方案来,结果发现就是一个读死书的人,圣人的书用来读的,拿来办事百无一用。等耳朵也掏好了,李绂也说得口干舌燥了,李卫悠悠地来一句:

“李大人,我觉得你的想法不对啊。”

再次,其实李卫掏耳朵的过程,就是动脑筋的过程,就像我们看《聪明的一休》,一休每次动脑筋前都要盘腿坐着划拉划拉脑袋,静坐。把他的古灵精怪都拍了出来,毕竟回伯伦不归酒楼抓人,人早跑了,肯定得去考场抓现行啊。

最后,李卫此举可以说是对李绂的一种态度体现,以表达对李绂无理闯门的回击。

正所谓“礼多人不怪”,这个“礼”不仅仅是指礼物,更是指礼貌。李绂的态度哪像是求人办事的态度啊,不带礼也就罢了,还跑进来大喊大叫,讽刺李卫不识字,不用写奏折,你倒是会写奏折,可是办不了正事啊!

果然,听完李卫的高论,李绂一拍大腿,对啊,是应该包围考场,惭愧啊,惭愧!

一听李绂说出了“惭愧”二字,等于是认同了自己,李卫高兴了,算是原谅了李绂,也是一拍大腿:

“把那些兔崽子们都叫起来,抄家伙,跟着老子我拿人去!”

哈哈,这就是鬼灵精怪的李卫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56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