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能让慈禧改圣旨的五品官员!他是怎么写奏折的?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站住!出宫干什么?”“干什么?奉慈禧太后之命,送礼物到醇王府,为皇上的额娘、太后的亲妹妹祝寿!”“把门照拿出来看看!”“没有。”“没有门照就不能出宫!”“你好大的胆子,慈禧太后的东西你们都敢不放行,想造反吗?”“你不要吓唬人!没有门照如何证明你奉的是慈禧太后的命令?”
这一幕发生在北京紫禁城午门,太监首领李三顺带人奉慈禧太后之命给其亲妹妹送生日礼物,谁知忘记办出宫的门照,宫门守卫玉林等人不予放行。
按照清朝内宫制度,太监宫女出宫,无论公私,均需办理门照,上面详细写明所带物品,再请午门放行。
李三顺之前和宫门守卫就闹过不愉快,仗着是奉慈禧太后之命出宫,既然忘记办门照了就索性不办,想借太后的权威杀杀守卫的威风。
“我李三爷在养心殿服侍太后多年了,你们难道不认识?”
“卵子都没有,你也配爷们儿?哈哈。”
“混账东西,你敢骂爷们儿?”
争吵还在继续,玉林一句嘲笑的话语彻底激怒了李三顺,双方准备动手了。
玉林见势不好,心里准备放行,但还是顺势问了一句:“盒子里面装的什么东西,打开盖子让我看看。”
李三顺听后心生一计,于是把盒盖打开道:“喏,寿桃。”
出于好奇心,玉林移步向前去看,只见李三顺伸出一只脚,玉林冷不防一个趔趄,将寿桃打翻在地,顿时吓得脸色煞白。
“你这狗日的王八羔子,把太后的礼物弄坏了,看你如何赔!”
“你这狗日的,敢阴我,看我不打死你。”
玉林被绊倒,还打翻了太后的东西,顿时怒火冲天,带着手下和李三顺等人就打了起来。
“你阻挡太后的礼物出宫,又毒打太后身边的人,罪恶滔天,给我等着瞧!”
02
李三顺回到慈禧太后的住处,慈禧太后正和慈安太后聊天。
只见李三顺向慈禧太后哭诉说:
太后,我刚刚奉您的命,挑着您给醇王福晋的生日礼品出宫,午门守卫玉林要我拿出门照来。
我客气地对他们说,办门照的人睡午觉了,这是太后送给醇王福晋的,您就免了吧!
玉林板起面孔说,太后的也不能免。
我说那请先放我出宫,下午再给补一张给您。
玉林说,打开盒子让我们检查。
我说都是太后御膳房做的吃食,不要检查了吧。
玉林又说,太后送的也要检查!
我不同意,怕灰尘弄脏了食品,玉林走上前来抓着我的手要我揭盖子。我不肯,于是他们就打我,还一脚踢翻了食品盒,踢翻了后还踢了三踢!
李三顺并没有如实的讲事情的经过,而是捏造了一些情节,以此来激怒慈禧太后。
果然,慈禧太后听完之后雷霆大怒道:“反了!反了!传我旨意,把那几个午门守卫统统抓起来,立即斩首示众!”
一旁的慈安太后听了之后也是比较生气,但是对李三顺的话有所怀疑,现在听到慈禧太后要将午门守卫立即斩首,觉得决定太过草率.
于是对旁边的太监说;“玉林等人欺人太甚!你到内阁去传达我的旨意,要他们以皇帝的名义拟旨,命刑部立即拘捕午门守卫玉林等人,从严查办!”
说罢便安慰慈禧太后去了。
几天后,经刑部审讯上报,最终由慈禧太后决定,守卫玉林等人一律革职发配到黑龙江充当苦差,遇天下大赦而不赦,对太监李三顺则没有任何处罚。
03
对宫门守卫处罚之重,对太监偏爱之深,令满朝大臣不仅意外,还愤慨。
连日来,满朝官员纷纷私下议论:明明是太监理亏在先,为何只处罚守卫一方?
守卫盘查乃是职责所在,即使出现殴打之事,也不可以处以如此重的惩罚。
革去职务已属不轻,加之发配边疆充当苦差、遇赦不赦,这一辈子永无出头之日了。
奉行职守的遭到严惩,违反宫禁的反倒无事,今后谁来遵制,谁来守责?
这叫人如何服气?
然而,这个处罚决定背后的原因很明显:李三顺是奉了慈禧太后之命出宫的,打狗得看主人,玉林等人年少不知此中利害关系。
满朝文武大多明白此中的奥妙,虽嘴上打抱不平,但都不想在慈禧太后的气头上触她的霉头。
但是,翰林院有几个书呆子与众不同,他们敢于顶风逆浪,要为公理去争斗一番。
翰林学士陈宝琛上奏进谏道:护军稽查无大错,太监仗势欺人应受到惩罚,太后皇上要谨防由此而滋生的太监干政弊端。按照大清律例,就算是守卫无故打了太监一顿也不应该有此惩罚,如果不顾律令乱处罚,天下之人肯定会失望的。
奏折送上去慈禧太后不予采纳,石沉大海。
04
此时任五品官的张之洞也非常关注此事,他从内心里和大多数文武大臣的观点一致,认为这件事主要错在太监,对宫门守卫的处罚过重,可能还会造成太监干政的严重后果。
张之洞一开始还寄希望于慈禧太后怒火消除后自己慢慢醒悟过来后,自己慢慢弥补过失。
这种期盼落空之后,他又恳切地盼望有地位崇高的人出来上奏点拨太后,可没想到也是石沉大海。
于是他仔细思考其中的原由,自己准备上奏进谏。
张之洞明白,之所以对守卫处罚如此之重,是因为守卫不给慈禧太后面子。
自己首先要明确目的,就是让太后收回成命,从轻处罚守卫,并给参与斗殴的太监以惩处,不要让太监有得势滋生非分之念。
只要这个目的能达到,手段是可以灵活的。
太后死要面子,决不能有半点批评她的意思,这是首要。
其次,太后眼下最恼火的是守卫,若是一个劲地为守卫辩护,则反而会更令太后生气,一旦恼羞成怒,坚持要按她说的办,那就毫无办法了,总不能为几个守卫而死缠着太后不放吧。
于是他就按着这个思路去上奏进谏。
他的奏折大意如下:
首先,申明守卫受处罚是因为违抗太后的懿旨,而不是因为殴打太监,抬高太后而贬低太监;
其次,为了让太后惩处太监但又不能有“惩处太监”的字眼,于是他举了嘉庆年间因太监为内应造成宫廷之变的事,提醒太后对太监的放任很有可能威胁自身的安全;
最后,他用两句名言“履霜坚冰,防其渐也”、“城狐社鼠,恶其托也”,来暗示太后须防止太监仗势骄纵。
慈禧太后本来气消之后也觉得对守卫的处罚过重,可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台阶”下来。
读完张之洞的奏折,心里甚是宽慰。
张之洞的奏折和陈宝琛的不同,张之洞没有说她任何不当之处,也没有为守卫辩护,这两点最让她舒服。
至于张之洞指出的谨防太监得势这一点,她也深以为然。
于是,她对该案重新处分,玉林等人改为杖一百、流放两千里,太监李三顺重责三十大板,以后需将太监严行约束。
经过此事,慈禧太后对张之洞刮目相看,予以重点关注。
不久后,张之洞由五品官升为四品翰林院侍讲学士,再后来,就出将入相位列晚晴四大名臣了。
慈禧太后九连拍
05
人的一生还是需要机遇的,要是没有太监李三顺的嚣张跋扈,张之洞就没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才能。
就算有机会,可能也不一定会换来慈禧太后强烈的认同感,官职不一定会升这么快。
与其说是张之洞凭借自己对人性的把握和高超的语言艺术成就了自己,不如说是一个太监的任性造就了一代名臣。
清朝咸丰二年,也就是公元1852年,慈禧太后选了一个女的做咸丰帝。经过选拔,17岁的诺拉幸运地被选中。所以她去了北京的紫禁城。入宫后,娜拉被选为贵族。人们称之为“蓝色贵族”。
三个月后,兰桂仁搬到了长春宫。在长春宫的正殿上,有一块甘龙御笔的牌匾,上面写着“守内规”四个大字,似乎在告诫后宫的嫔妃们要严格遵守祖先的律法,小心规范自己的言行。清代后宫嫔妃等级森严:皇后以下的嫔妃分为七等,即一等贵妃、二等贵妃、三等贵妃、四等贵妃、五等贵妃、六等贵妃、七等贵妃。这些统称为《宫》的主题。
当时慈禧太后只是贵族,五等妃子。可以说她在后宫妃子中地位很低。慈禧自然对自己的地位不满。然而,仅仅两年后,她就被提升为阿姨;两年后,她晋升为亦菲;一年后,她取名易贵妃。也就是说,慈禧太后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从第五贵妃兰跃升为第二贵妃。此时年仅22岁的慈禧已经成为皇后之后后宫的主母。那么,为什么年轻的慈禧能在美女如云的后宫中鹤立鸡群?她是如何讨得咸丰帝欢心,统治龙床的?
众所周知,皇帝后宫之争总是一波三折。咸丰帝好色,妻妾众多,等级森严。当时的咸丰后宫,皇后之下有一妃二妾四妾六妾,但没有固定的贵胄数量,各有各的存在和承担。这时,咸丰还从中国挑选了几十名年轻貌美的女子留在圆明园。他最喜欢的是人们所说的“四泉”。“文宗渔色,圆明园一隅,藏春色。这就是所谓的四泉,是传世的。”这四泉分别是牡丹泉、海棠泉、兴化泉、武陵泉。她们原来是被逼进圆明园的好女人。除了思纯,咸丰还爱上了寡妇曹。这个山西寡妇很漂亮,尤其是她的小脚,不到三寸。她的鞋子也不一样。鞋底用植物玉制成,内衬美味的面包屑,鞋尖用耀眼的珍珠装饰。入宫后“咸丰皇帝最近”。年轻的慈禧更难从六宫中脱颖而出,称霸龙床。
当然,慈禧年轻时也是个美人。慈禧晚年经常吹嘘说,她年轻的时候,宫里人人都说她漂亮,人人都嫉妒她。在慈禧做了近两年侍应的德龄,在书中这样描述慈禧的容貌:“太后年轻时,确实是一个优雅聪慧的姑娘,经常受到宫中人的称赞;换句话说,伊拉克正在被岁月逐渐排挤。进入旧世界后,它还保留着许多美好的东西!”
与慈禧共同生活了9个月的美国女画家卡尔在《慈禧画像》中写道:“慈禧太后的身体部位极其相称,她美丽的脸庞与她柔软的双手、苗条的身材和乌黑发亮的头发和谐地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王太后心胸宽广,目光炯炯,美如画,嘴唇和鼻子一样宽。虽然它的下颌骨很宽,但一点也不坚韧。螺旋扁平,牙齿洁白如扇贝。微笑,姿势,一种自然的快乐。我不敢相信她已经过了69岁生日,所以我猜她应该是一个40岁的漂亮中年妇女。
年轻的慈禧太后虽然美丽动人,但素有高贵兰花之称的慈禧太后还没有成为妻妾。当时有三个人受到咸丰的青睐。一个是云起的自然美,另一个是女性,第三个是优雅的美。早在咸丰皇帝之前,吴韵就是他最宠爱的妃子。她不仅漂亮,而且和咸丰有着深厚的友谊。咸丰在她做了皇帝后,尽快爱上了她。李贵仁和梅常与慈禧同年入宫。李贵人像石狮一样艳丽美丽,撒娇让他生气,让咸丰神魂颠倒,无法自控。然而,美畅却聪明于许。每次有人给她讲好运,她总会给先锋带来新鲜感和兴奋感。她是咸丰帝的宠臣,很快就被提升为贵族,与慈禧平起平坐。
此时的慈禧,虽然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却在等待咸丰的好运。但是,我们不能等到咸丰的到来。环顾后宫,她并不是最美丽迷人的。她要想爱三千人,就必须改变吸引皇帝的策略。于是,她听从了宫女的建议,每天喝“朱”让自己渐香;她听从御医的建议,涂上蛋清,让皮肤变得柔软有弹性;她要求在侍者宫外采集人奶,每天用母乳沐浴。很快,全身光滑白皙,皮肤如初生婴儿;用宫廷特制的玉粉化妆。经过适当的保养,慈禧渐渐失去了青春,获得了初入宫时熟女的风韵。
在不断提升女性魅力的同时,慈禧这位依旧高贵的女性开始主动与咸丰宠爱的妃子竞争。她贿赂宫中太监,指使他们尽快陷害冉冉升起的梅,让咸丰误以为梅毒害死了慈禧太后。咸丰一怒之下,把玫桂变成了正常人,然后当了伴娘。不久,慈禧以蛊惑之罪诬陷云之妻。结果,云的妻子被打入冷宫,又气又急。不久后,梁航失魂落魄。李贵人一直是个聪明的女人,慈禧的所有伎俩在她面前都不起作用。咸丰增加了她的运气,慈禧只好等待时机。
咸丰四年,也就是公元1854年,李贵仁怀上了刘嘉。为了保住龙种,让李贵仁安心,咸丰不得不远离李贵仁。这给了慈禧一个难得的机会。当一个女人一夜不开心的时候,咸丰渴望找一个身兼数职的贵女。于是,一个迷人而善解人意的高贵女子映入了他的眼帘。说慈禧“小聪明。”还说慈禧:“人才济济。当事情发生时,我会首先接受目的并深刻理解它。”写道,“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一定会受到皇帝的宠爱。”与掌握着生杀大权的皇帝在一起,要想获得好运,就必须善于揣摩皇帝内心深处的想法。诺拉有这种特殊的能力。《满清史》记载了咸丰为娜拉祈福的情景:“咸丰帝第一次为慈禧祈福的时候,非常混乱。所谓‘春夜短,太阳早起,皇帝从此不听号令’《清钞》年好像是这样的。”两年后,慈禧由贵族升至夷,向独霸龙床的人生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此后,每天晚饭后,朝觐室的太监都会带一张“饭卡”。卡头涂成绿色,卡的正面写着皇后的名字和简单的简历。皇帝喜欢的人都会拒绝这张绿卡。慈禧每晚烧香沐浴,精心梳洗,静候皇帝召唤。从咸丰四年开始,也就是公元1854年以后,她大部分时间都不会失望。每当朝觐室的太监来向皇帝祈求好运时,慈禧就脱掉衣服,穿上太监准备的大氅,做好准备。太监拿着圣旨进来,把她带进了皇帝的卧室。
慈禧太监被抬到咸丰寝宫后,脱去了衣服。慈禧从咸丰脚下跳进锦毯,必然导致大量的性行为。此时,因为咸丰急着要孩子,她整夜陪着慈禧,睡在软枕上,直到凌晨才起床处理政务。
为了称霸龙床,让圣人长生不老,慈禧还学习书画取悦咸丰。慈禧的才华极高。她在圆明园居住时,“因为自娱自乐而学书画,会写草书,会画竹子。”有的史料说她是“书法的终结”,有的史料记载她“初入宫,独穿夏装,兼读党校书。”咸丰帝发爱,懒于国事。有些奏折是慈禧宣读甚至批准的。“经常看省章,熟悉重要事件。”说:“洪阳告急,皇帝中午写了许多兵书。”之后书法写完了,还经常被勒令写批文章。但是,皇帝答应发号施令的,就只有朱了。但清朝皇帝一般不允许后宫参政。久而久之,“皇帝腻了”。一旦咸丰的不满被发现,慈禧很快就偃旗息鼓,“消失得无影无踪”,立即陷入冬眠。慈禧太后善于看风景,能根据镜头行动,懂得进退。
所以咸丰对慈禧念念不忘,经常称她幸运。慈禧最终于1856年4月27日,也就是入宫四年,也就是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在Hiuke迎娶了太子。这是咸丰帝的独子,尤其是对载淳。对母亲和孩子来说,诺拉的地位变化很快。记载:“太子生于六年三月,是穆宗。”黄府金霏,12月举行册封仪式。第七年十二月,金一贵飞了。"。但因为受到宠爱,生了王子,实际地位比皇后还高。这样看来,此时的慈禧不可能不称霸龙床!
庚子之乱发生后,慈禧逃到西安躲避,在避难的这一年多,慈禧对自己的施政和清朝未来的发展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在内忧外患形势的逼迫下,促使慈禧决定实施新政,并在1901年1月29日以光绪帝的名义颁布了实施新政的上谕。由于受时局所限,这道御旨并未对动员社会各阶层产生较大效果,但这道上谕却实实在在冲破了戊戌以来一直由顽固派把持大势的局面,也是清末以来,第一次由最高统治者慈禧主动发起的改革倡议,成为清末新政的发端之举。
在回銮途中和回銮后,慈禧进一步推动了新政的进程,没想到这却在无形中成全了一个人,也正是这个人最终从龙椅上轰下了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他就是袁世凯。如果仔细分析袁世凯在清末为什么能崛起,应该离不开以下两个关键环节:一是靠他在朝鲜期间的突出表现,引起李鸿章注意,并得到提拔;二是庚子之乱时,他妥善稳住山东局面并积极供应落难中的慈禧,博得了慈禧的好感,最后在李鸿章临终推荐下,慈禧顺势提拔袁世凯作了直隶总督,并在实施新政过程中,进一步重用袁世凯操练新军使他最终崛起,成为清末最有实力的大臣。
清末新政虽然是慈禧在颠沛流离、痛定思痛之中做出的决定,但在西安颁布的这道上谕,在发布之初,并未得到官员和民众的积极回应,朝廷从各级官员处收到的有关变法革新的奏议极少。其实出现这种情况很好理解,一则是很多人对戊戌年间慈禧打压变法派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多数官员对朝廷要实施新政的诚意很怀疑;二则是当时朝廷暂时偏安西安,京师附近动荡不安,人们对如何实施新政缺少信心。后来慈禧又下诏决定设置督办政务处,作为办理新政的“统汇之区”,并令奕劻、李鸿章等积极推动,这才促使刘坤一、张之洞等会衔上奏了著名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另外,再看袁世凯在此期间的举动,其实自从慈禧下诏要实施新政后,袁世凯便向刘坤一和张之洞请教是否尽快联衔会奏变法的想法,但刘张二人商量后,回复袁世凯等人说“不便联衔,各处单衔具奏即可”。于是,在1901年4月25日,袁世凯便单独向慈禧递呈了自己的变法奏折《遵旨敬抒管见上备甄择折》,这要比《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早三个月左右。这两份奏折中关于改革科举制度的思想是基本一致的,所以,这件事也很快就被推行下去,并最终终结了科举制。
袁世凯作为积极响应慈禧新政上谕的官员之一,他和手下幕僚对清朝实施新政自然要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才敢上奏,后来,这甚至成为袁世凯集团在清末新政中的指导性文件和纲领,再加上刘张二人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共同构成了清末新政初期实施改革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袁世凯通过与刘坤一和张之洞的频繁接触,无形中抬高了身价,给人留下了“袁世凯与刘坤一、张之洞平起平坐”的印象,这无疑大大提高了他的政治地位。
也正因如此,所以,当李鸿章临终向慈禧推荐袁世凯继任其衣钵的时候,慈禧才能立即照准,并且在后来还让袁世凯负责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进行北洋常备军建设。这件事不得了,它使袁世凯拿到了掌控当时大清国最有实力的武装力量的权力,并最终成为最有能力推翻清朝和压制革命党的重要力量。可见,袁世凯的崛起既是那个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慈禧无形中培养的大清掘墓人之一!
说到晚清末年的时候,许多人的评价一定都是腐朽二字了。不过也确实是这样,在晚清的时候,慈禧太后专权,在她的专制统治下清朝处于一片混乱之中,百姓们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这一切都是慈禧造成的。
慈禧太后专权之后独裁专制。
慈禧太后是一个十分奢靡的人,据说她每顿饭都要吃100多个菜,她还十分地爱美,在给她梳头的时候是一根头发都不可以掉下来的,要是有头发掉下来的话,那么给她梳头的这个人估计难以逃脱被杀的命运。所以在她混乱的统治下,西方列强入侵我们的国家,无能的清政府割让了许多的土地,李鸿章也就是每一次去签订卖国条约的的那个背锅之人。
李鸿章实际上还是很爱国的。
晚清的时候朝廷已经是极度混乱了,国家的军队也没有什么战斗力,面对强大的西方列强的时候自然是毫无还手之力了,战败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所以说李鸿章去签订这些协议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并不能说明他不爱国,相反他还是一个非常爱国之人,这一点从他临终的遗言可以看出来了。
他说了惟翼稍延余息,重睹中兴,赍志以终,殁身难暝;伏读迭次谕旨,推行新政,力图自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让李鸿章在贪心贫困弱小的清朝,希望皇帝和皇后可以举行新的政策,可以说得上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清朝的曾国藩曾多次率领湘军同太平军打仗,可总是打一仗败一仗,特
别是在鄱阳湖口一役中,连自己的老命也险些送掉.他不得不上疏皇上表示
自责之意.在上疏书里,其中有一句是"臣屡战屡败,请求处罚."有个幕
僚建议他把"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这一改,果然成效显著,皇上
不仅没有责备他屡打败仗,反而还表扬了他.
"屡战屡败"强调每次战斗都失败,成了常败将军;"屡败屡战"却强调自己对皇上的忠心和作战的勇气,虽败犹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55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