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不仅有谋略,才华出众,还与孙策有“总角之好”关系莫逆,对孙权忠心不二。因此,孙权对周瑜也十分信任,说言听计从实不为过。
比如在是否答应曹操送人质要求这件事上,孙权就是听取了周瑜的意见。
建安七年,曹操要求孙权派弟弟或儿子到朝廷去当官。当官,只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实际上是去当人质。
孙权召集官员商议,张昭、秦松等人都犹豫不决。孙权于是带周瑜去找自己的母亲吴夫人商量,作最后决定。
周瑜认为,从前,楚国始受封于周朝时,所统治的区域方圆不到一百里。后继的国君贤明能干,开拓疆土,遂占有荆州与扬州,王业相传延续,达九百多年。如今,孙权承袭父、兄的基业,拥有六郡的地盘与人力,兵精粮足,将士听命,境内富庶,人心安定,不必送人质给曹操而受曹操的要挟。送人质给曹操,孙权最多不过是得一个侯印和十几个仆从,几辆车,几匹马,这哪里能与自己在东吴称孤道寡相比!
因此,周瑜主张,不送人质给曹操,慢慢观察事态变化。如果曹操真能以君臣大义治理天下,孙权再侍奉他不迟。如果曹操图谋不轨,犯上作乱,他救自己都顾不上,又怎么可能顾得上孙权拒绝送人质的事呢?
周瑜这一番见识和主张,深合吴夫人与孙权母子的心意,孙权于是采纳周瑜的意见,没有送人质给曹操。
此外,在要不要与曹操打赤壁之战的问题上,在是否出兵攻打益州和汉中的问题上,孙权最终都采纳了周瑜的意见,可见孙权对周瑜确实言听计从,十分信任。
不过有一件事,孙权却没有听从、采纳周瑜的建议。
此事发生在建安十五年。当时,刘备以原刘表的许多部下都投靠自己,自己的辖区太小容不下他们为由,亲自到京口请求孙权把荆州全部交由他管理。
周瑜收到消息,立刻上书给孙权,说:“刘备是一代枭雄,且有关羽、张飞这些熊虎一样的猛将辅佐,必定不肯久居人下,为我所用。为大计考虑,我认为应把刘备迁往吴郡安置,并为他兴建豪宅,供他美女和玩物,使他沉迷其中,玩物丧志。同是,应把关羽和张飞这两个人分开,派他们各驻一地,交给像我这样的将领统率,如此,天下大事就可安定了。现在如果轻易割让土地给刘备作为资本,让他们三人都聚在疆界,恐怕他们就会像蛟龙得到云雨的赞助,终究不会再留在水池中了。”
简单来说,周瑜的这份上书,就是建议孙权趁机软禁刘备,分化刘备的势力。
这个建议确实很恨,甚至有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恶毒。刘备后来听到周瑜对孙权所提的这个建议,也心惊胆战,感叹说:“天下的智谋之士,看法都差不多,当时诸葛亮劝我不要去,也是担心发生这样的事情。我正在危急中,不得不去,这实在是走险路,几乎逃不出周瑜之手!”
古人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据此,有人提出一个假设,如果孙权当时采纳了周瑜的建议,软禁刘备,分化刘备势力,那么,后来的魏、吴、蜀三国鼎立的局面或许就不复存在了。
但实际情况是,一向对周瑜言听计从的孙权却一反常态,没有采纳周瑜这个建议。
那么,孙权当时为何没有采纳周瑜的这个建议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刘备的雄心壮志不是美女玩物所能消弭的。
作为一代枭雄,刘备具有雄心壮志自不待言。为了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刘备也费尽了心思。他先后投奔公孙瓒、陶谦、刘表等人,目的就是为了找到实现雄心壮志的平台。
投奔刘表后,刘表对刘备怀有戒心,长年只让刘备驻兵新野安居享乐。有一次,刘表见刘备暗自落泪,感到奇怪,问他是什么原因,刘备说:“我平常身不离马鞍,大腿内侧没有什么肉。如今不再骑马,大腿内侧长出了肉。日月如同流水,人已经快老了,但功业没有建立,所以悲伤。”
在刘表那里,刘备心心念念不忘自己的雄心壮志,如果孙权采纳周瑜的建议,刘备恐怕也不可能因为美女玩物就忘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2、刘关张的情义不是那么好分化的。
刘备与关羽、张飞的情义,或者说关羽和张飞对刘备的忠臣,虽然没有演义说得那么夸张,但也确实是“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官渡之战前夕,刘备被曹操打败,关羽被俘虏。曹操十分赏识关羽,对他赏赐不断,礼遇有加,试图笼络关羽之心。但关羽却始终不为所动,在得知刘备在袁绍处后,立刻离开曹操,“过五关、斩六将”,重新回到刘备身边。而张飞更是直肠男,是性情中人,对刘备的忠诚,也不亚于关羽。
3、共同的敌人还在。
就当时而言,曹操是孙权和刘备的共同敌人。在赤壁之战中,曹操虽然战败,但曹操的实力并未受到根本性削弱。而要对抗曹操,孙权单靠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他必须要联合刘备。
总之,由于上述三个方面的原因,一向对周瑜言听计从的孙权才会一反常态,没有采纳周瑜软禁刘备、分化刘备势力的建议。由此可见,孙权的见识和大局观并不亚于周瑜,甚至还略高于周瑜,他能成为东吴的开国帝王,绝非偶然。
是真的!!!
摘录的,希望有用:
《三国志》(正史)原文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与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兴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以瑜恩信著于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导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复近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
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十一年,督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枭其渠帅,囚俘万余口,还备(官亭)。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瑜曰:“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揖,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陡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台,此天以君授孤也。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兵未交锋,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仁分兵骑别攻围宁。宁告急于瑜。瑜用吕蒙计,留淩统以守其后,身与蒙上救宁。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
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马丘病卒,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丧当还吴,又迎之芜湖,众事费度,一为供给。后著令曰:“故将军周瑜、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问。”初瑜见友于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
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瑜两男一女,女配太子登。男循尚公主,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循弟胤,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黄龙元年,封都乡侯,后以罪徙庐陵郡。赤乌二年,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曰:“故将军周瑜子胤,昔蒙粉饰,受封为将,不能养之以福,思立功效,至纵情欲,招速罪辟。臣窃以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故能摧曹操于乌林,走曹仁于郢都,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夫折冲扦难之臣,自古帝王莫不贵重,故汉高帝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太山如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申以丹书,重以盟诅,藏于宗庙,传于无穷,欲使功臣之后,世世相踵,非徒子孙,乃关苗裔,报德明功,勤勤恳恳,如此之至,欲以劝戒后人,用命之臣,死而无悔也。况于瑜身没未久,而其子胤降为匹夫,益可悼伤。窃惟陛下钦明稽古,隆于兴继,为胤归诉,乞丐余罪,还兵复爵,使失旦之鸡,复得一鸣。抱罪之臣,展其后效。”权答曰:“腹心旧勋,与孤协事,公瑾有之,诚所不忘。昔胤年少,初无功劳,横受精兵,爵以侯将,盖念公瑾以及于胤也。而胤恃此,酗淫自恣,前后告喻,曾无悛改。孤于公瑾,义犹二君,乐胤成就,岂有已哉?迫胤罪恶,未宜便还,且欲苦之,使自知耳。今二君勤勤援引汉高河山之誓,孤用恧然。虽德非其畴,犹欲庶几,事亦如尔,故未顺旨。以公瑾之子,而二君在中间,苟使能改,亦何患乎!”瑾、骘表比上,朱然及全琮亦俱陈乞,权乃许之。会胤病死。
瑜兄子峻,亦以瑜元功为偏将军,领吏士千人。峻卒,全琮表峻子护为将。权曰:“昔走曹操,拓有荆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初闻峻亡,仍欲用护,闻护性行危险,用之适为作祸,故便止之。孤念公瑾,岂有已乎?”
提起周瑜,很多人会想到他与诸葛亮之间的精彩对决,也会想到他是一个最终被诸葛亮给气死的狭隘小人。而事实上,周瑜不仅不狭隘,还是一个大度的君子,他在为东吴效力的期间,有过非常多的功绩,这些功绩可不是一个小人能够做得到的。那么,周瑜的一生到底有过怎样的贡献?他最终又是怎么死的呢?
周瑜是一个由内而外都散发着与他的名字相呼应的“美玉”品质的人,他本就出身大族,家中的堂祖父、堂叔都是汉室太尉,父亲也曾担任洛阳令。周瑜还与孙策同一年出生,周瑜听闻孙策的名气,还曾经亲自去拜访,两人关系甚好。
出身高,相貌俊美,而且受到过很好的教育,相互来往的也都是大人物,这样的周瑜,自然也是拥有远大志向,希望能做出一番事业的人。事实上,他也的确做出了很多事情,只可惜当真应了一句话“天妒英才”,周瑜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未来的三国,还不知道会发生些什么。
周瑜的功绩,首先,在孙坚讨伐董卓的时候,周瑜劝孙策带着家人移居庐江,还让出大宅院给他们一家居住,两家关系非常好。这虽然听上去不像是什么大作为,但是联想一下孙家的地位和日后的发展,在这个时候帮助孙策一家,不仅是在帮助自己和孙家,更是在帮助东吴的未来。
之后,就是协助孙策平定江东。周瑜一直大力支持孙策,并且帮助他征战,孙策对此也是十分高兴,说自己只要有了周瑜,大事可成,由此可见周瑜在孙策心中的地位,以及他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周瑜还再这一期间认识了鲁肃,眼光独到的周瑜看得出来鲁肃非同寻常,主动结交。
不幸的事,孙策遇刺身亡,临终前将重任托付给弟弟孙权,但那个时候孙权年纪还小,孙策的事情又太突然,孙权根本还没有和他们之间建立起君臣关系,不过,周瑜等人都认为孙权可以和他们一起成大业,于是倾力辅佐,而且在所有的臣子当中,只有周瑜一直以君臣之礼对待孙权,完全不像其他人,只把他当做将军。
这也是孙权后来十分信任和依赖周瑜的原因,孙权每次赐给周瑜东西的时候,总是最多的,别人都没法比,周瑜对孙氏也是忠诚,曹操曾经看中周瑜的才华,想要挖墙脚,周瑜十分干脆地拒绝了他,也正是因此,天下士人越来越敬佩周瑜。
而后,就是非常出名的赤壁之战了。周瑜在这场奠定三国基础的战役中,从最初的向孙权分析局势,坚定孙权出兵的决心,到后来奉命抗曹,都有非常重要的任务和贡献,而且还是最后火烧曹操计策的拍板人。
只是,周瑜最可惜的也就是他的病逝了,年仅三十六岁便病逝,孙权亲自为他穿上丧服,迎接他的灵柩,后来也常与人提起周瑜,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周瑜,才有了东吴,才有了后来的孙权。
在孙策快要去世的时候,命令孙权成为自己的继承人,那当时孙策明明有自己的儿子,为什么还要将皇位给孙权呢,而且当时的权力实则是在周瑜的手里,为什么周瑜不想着夺走权力呢。其实,孙策将权力交给孙权是十分明智的决定,为了当时的江山稳定,不能出现君王处于弱势的局面。
最主要的原因是孙策统治的时间太短了,虽然建立起现在这么出色的江山只用了很短的时间,但是还没有站稳脚跟,如果自己死了,可能会造成社会局势动荡。表面上的国家还是一团和气,团结一致,但是暗地里大家都危机四伏。它非常明白,自己必须将这些积极分子连根拔起,彻底根除,所以将这么一个大国留给了孙权,这也是孙权的一个坚实的基础。但是当时的孙权也十分害怕周瑜造反,周瑜也拥有很多人心,一旦造反不堪设想。
孙权后来就决定,传令给周瑜,孙策已经去世,让他回来,如果周瑜立马回来,说明心里还是忠诚的,如果什么反应都没有,就说明自己有了想法。周瑜在接到消息之后十分伤痛,想到自己从小玩到大的好友突然离世,心中十分感慨。立马就赶回来孙策家中,孙权借此机会对周瑜说让他接管江东,但是周瑜本来就是一个十分忠诚的人,便说要由孙权担任,孙权十分出色,孙策又将位置传给了孙权,所以自然孙权适合。
最后周瑜一下子跪在地上,将自己的兵权都还给孙权,孙权也就不再推脱,这样孙权也就名正言顺的将周瑜手中的权利拿了过来。孙权实则是有小人之心了,周瑜如此忠诚,从未想过夺取皇权,是真心想要辅佐孙权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55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