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为何要帮吕雉杀韩信?萧何对得起韩信对他的信任吗?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韩信的死可能让很对人对萧何产生了改观,原本以为萧何是一位重情义之人,毕竟韩信是他给劝回来的。但萧何还是帮助吕后除掉了韩信,虽然对外宣称韩信有谋反之心,但背后的真相谁又知道呢。刘邦称帝后疑心越来越重,吕后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如果他们都对韩信有了猜忌之心,那韩信肯定是很难活下去了。萧何会帮吕后也很现实,就算他事后极度后悔自责,可能当下也没有第二个选择。
公元前196年,刘邦正在亲征代王陈豨的战斗中,在吕后的安排下,萧何诱骗淮阴侯韩信进入未央宫,韩信一到,受命埋伏在宫中的卫士一拥而上,将韩信活捉,捆绑至长乐宫吕后跟前,随后,吕后将韩信斩于长乐宫钟室,随他一起被杀的,还有韩信一家老小,顿时,血流成河。
于是,历史上便有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悲叹的成语;
因此,历史上也有了:“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的千古名言。
那么,在那个风声鹤唳之时,韩信怎么会轻信萧何,而进入未央宫而送肉上砧板——找刀挨呢?
韩信这个人,虽为武夫,却有着文人的温情,对待恩人或朋友,点滴之恩,皆涌泉相报。当年在家乡淮阴,他穷困潦倒,经常挨饿,偶到朋友,那个下乡南昌亭亭长家里蹭饭,吃了几次就被亭长的妻子赶了出来,是那个白发苍苍的漂母,可怜他这个落魄之人,每天定时接济他以饭食。对于漂母之恩,韩信一直铭记,后封楚王之时,特以千金之资馈赠漂母,以不忘恩情。
对于萧何,韩信更是如此。当年项梁起兵,韩信仗剑相随,不过未被注意,不得重用。项梁死后,韩信又随了项羽,项羽给了他一个小小的郎中,他多次主动献计,项羽不睬,极不得志。于是,韩信另谋高就,到汉中投靠了汉王刘邦,但也只谋得小官,离他的理想十万八千里,也不得志。
就在他觉得前途渺茫,打马离开之际,是萧何,听说埋信因嫌官小走了,便连刘邦都没报告,就飞身上马,星夜兼程,拼命去追韩信,硬是把韩信说服,调转马头,再次回到了汉中。
萧何追回韩信后,就直接向刘邦建议拜韩信为大将军,刘邦眼睛都大了!要知道,曹参、周勃、樊哙这些攻城无数、战功无数的宿将,都没封大将军,要拜一个名不见经传、连自己都不熟悉的人为大将军,要么就是萧何疯了,要么就是自己听错了。
都不是,萧何的反复劝说、极力推荐,让刘邦顿时下了决心,于是号令三军,筑坛用礼,恭恭敬敬地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也因此一步登天,有了更广阔的天空,有了更好发挥自己长处的领地,于是,练军队、用良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拉开了还定三秦、东征天下的序幕,他也由此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对于这样一个知己,这样一个伯乐,以韩信知恩图报的性格,自是感恩戴德、永世不忘。在被刘邦降为淮阴侯、软禁于长安之时,韩信当然也留意自己的安全,轻易不与交往,也不轻信人。但是,萧何是谁,如父如母,恩重如山。所以,萧何一声招呼,韩信立马前行,踏上了赴死的道路。虽然事先不知,但我估计,韩信即便知道萧何要算计他,他也会从容就道的,以死报恩,也是韩信这个人的性格使然。
萧何之所以要设计杀害韩信,是因为萧何本身是汉朝的忠臣,跟刘邦和吕雉都是旧相知,而韩信当时本身就功高震主,被贬黜以后还想着要谋反,但是计划被吕雉提前知道了,于是吕雉便联合萧何一起将韩信除掉了。
首先,当初刘邦建立了汉朝以后,便让韩信当了楚王,而楚地就是给韩信的封地,但是当时韩信手下的兵比刘邦的更强,韩信带兵打仗的能力也比刘邦更厉害,陈平认为?陛下危矣?,于是便建议刘邦设法捉拿韩信,而韩信当时也没有做防备,于是便被刘邦擒拿了,随后还被贬黜为淮阴侯。
而后,大将陈豨去拜访韩信,韩信说:?你现在得陛下信任,别人说你谋反,陛下不会相信,但是时间长了,你恐怕会落得跟我一样的下场,不如我们起兵夺取天下,我在京城接应你,必然能确保无虞。?
其次,陈豨本身就很信任韩信,于是便真的发动反叛了,而韩信这边也准备要接应陈豨,但是当时韩信的府中有一个下人不听话受罚了,这名下人的弟弟为了救哥哥,于是便去宫中找到了皇后吕雉,揭发了韩信要谋反的事情。
吕雉得知此事以后立刻召见了萧何,跟萧何商量以后有了对策,他们决定用假消息将韩信骗进宫来杀掉,于是吕雉便让人通知文武百官进宫道喜。
韩信看到通知以后将信将疑,因为宫里面的人说刘邦已经大胜而归了,韩信担心其中有问题,于是便主动进宫查看情况,结果刚一进宫就被吕雉手下的人拿下了,后来吕雉让宫里面的宫女将韩信给杀掉了,而这个计谋就是萧何想出来的,萧何其实也不是针对韩信,他只是针对汉朝的叛贼而已。
萧何帮助吕后杀掉韩信,应该不全是他本人的意愿。我个人认为萧何之所以帮助吕后杀韩信,主要有两点,一是迫于刘邦的压力不得已自保,二是与刘邦的同乡之情。
为什么说迫于刘邦的压力?因为汉朝建立时候刘邦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位,安抚自己部下的将领于是将许多的土地都封给了自己的部下,而自己却只有汉中这一块土地。这也导致了诸侯的实力大于天子,刘邦为了收回?分封出去的土地,便开始找各种莫须有的罪名将许多的诸侯处死收回他们的领土。萧何见刘邦开始杀功臣的时候便意识到刘邦的目的,为了不想落下昔日好友的下场只能帮助吕后将韩信骗入汉宫里,使吕后得以仗杀韩信。
萧何相信刘邦不会杀自己,毕竟在刘邦落魄的时候萧何月下追韩信替刘邦招揽了一个军事大将,这个典故天下共知,只要没有什么理由刘邦就不会对自己下手。刘邦生性多疑如果不对刘邦表示什么忠心的话,刘邦必然会怀疑自己到时候自己恐怕会走在韩信的前面,为了明哲保身也就只能忍痛牺牲友谊出卖韩信。
更重要的一点是萧何与刘邦是同乡有着几十年的友谊,可以说是一对好友。在刘邦还未发迹时萧何便觉得刘邦能够成大事,也一直对刘邦忠心耿耿。若是站在立场的话,萧何也必然会站在刘邦这边。所以说,并不是萧何帮助吕雉,而是吕雉背后的刘邦在推动这一切的进行,某种程度上来说,萧何也是无奈无论是为了自保还是为了刘邦的同乡之情,萧何都别无选择。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希望采纳!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想必大家都知道,萧何是韩信的伯乐之一,当初如果没有萧何的极力举荐,韩信能否最终得到刘邦的重用还很难说。而最后与吕后合谋诱捕韩信的恰恰又是萧何,正是这次成功诱捕最终导致韩信被吕后诛杀于长乐宫钟室。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典故就出于此。那么,萧何为什么要协助吕后诱捕自己一手举荐的韩信呢??
从史料记载来看,萧何和韩信一文一武,除了萧何举荐韩信,二人之间的交集并不是非常多。而且,史料当中也没有什么关于二人之间存在政治利益冲突和/或私人矛盾的记载。换句话说,萧何和韩信之间既没有太多的政治利益冲突,也没有什么你死我活的私人矛盾。而且,似乎二人的私人关系还很不错,否则吕后也不会想到用萧何来诱捕韩信了。萧何协助吕后诱捕韩信,应当说自保或者政治站队的成分更多一些。?
萧何,原为沛县的县吏,在刘邦最初的班底中算是最有文化、也最有社会地位的一位。自刘邦沛县起兵便跟随左右、出谋划策,并具体负责后勤补给及行政性事务,是刘邦麾下不可多得的行政人才。在刘邦正式建国之后,更是位居丞相之位,封酇侯,成为了文官之首。?
正是因为萧何的资格老、功劳大,又位居文官之首,成为了刘邦颇为忌惮的下属之一。说到底就是,白手起家的刘邦在拥有了巨大的权力和崇高的地位之后,生怕别人有样学样,对于身居高位和/或手握重兵的那些下属有些不放心了,而文官中排第一的萧何自然首当其冲。刘邦每每出征,都对在后方筹备粮草军需、处理行政事务的萧何都倍加留心,一听说萧何在后方认真工作、勤勤恳恳,对百姓施以种种仁政便就忧心忡忡。萧何知情后,在下属的提醒下,将自家子弟送往军前效力,变相作为人质,这才让刘邦放下心来。?
之后很多年倒也相安无事。到了刘邦晚年,太子刘盈性格懦弱,异姓诸侯王和其他一些强势的开国元勋们再次成了刘邦忌惮的对象。韩信事件就发生在这个当口,异姓诸侯王正在被逐个剪除,列侯陈豨又在代地发动叛乱,而从诸侯王降级为淮阴侯、被迫内退的韩信又和陈豨勾勾搭搭、不清不楚。吕后在刘邦的默许下,开始着手处置韩信。恰恰这个时候,吕后找上了萧何。实际上,萧何彼时同不同意参与诱捕韩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司法问题,而是政治表态,是政治站队。如果萧何推辞,立时就可能被打入另册,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可想而知。深谙政治游戏规则的萧何洞若观火,此时别说是让他参与诱捕韩信,就算是参与诱捕自己亲儿子,萧何也得乖乖就范。同时,参与诱捕韩信还不仅仅是政治站队、向刘邦表忠心,同时也是萧何向吕后递上的投名状,向吕后表明,吕后也是可以用得动他这位“元老”的,其更深层次是什么意思,你懂的。?
但是,萧何向吕后递上的这一记投名状似乎有点为时过早了些。毕竟刘邦还活着,而且对于自己百年之后吕后会不会夺权甚为担忧。萧何此时未经请示刘邦即接受吕后调遣,参与诱捕韩信,触动了刘邦脆弱的神经。刘邦的反应是耐人寻味的——高调犒赏萧何。这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刘邦如此高调处理,必然另有深意的,此举既有拉拢,同时也有敲打。响鼓不用重锤,萧何很快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立马力辞封赏,散尽家财以资军用。但是,此举依旧没能完全让刘邦放松警惕。之后,萧何又在下属提醒下大肆贪污敛财、强占民田,以自污求自保,向刘邦表明自己只求富贵、并无野心。在经历了下狱、获释等一系列折腾之后,萧何从此当起了庙堂之上的泥菩萨,不再过问政事,最终换取了善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55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