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是我国晚清时期的一个重要政治军事集团。湘军崛起于太平天国时期,是由曾国藩一手创办的。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湘军异军突起,鼎盛时期的湘军拥兵数十万,控制了东南的半壁江山,让清政府始终寝食难安。不过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清政府却很快搞掉了这个势力庞大的集团,让湘军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那么清政府是怎么搞掉湘军这个山头的?
第一,裁军。早在曾国藩率领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势如破竹的时候,清政府就开始着手打压曾国藩。曾国藩自知清政府对自己不放心,因此主动请求裁军,此举正中清政府的下怀。在刺马案发生后,清政府借机发难,曾国藩被迫遣散了湘军大部,只留下两万人的精锐(俗称老湘军,后来归刘坤一率领),湘军势力从此一落千丈。
第二,分化。清政府为防止湘军做大,对湘军进行大肆的分化瓦解。李鸿章的淮军(系)就是在清政府的扶持下从湘系分化出来的。左宗棠虽然继承了湘军的衣钵,但也只是湘军名义上的老大,其实早已自立门户,成为楚军的首领。而沈葆桢更是叛出了湘军,和曾国藩等人关系搞得非常僵。可以说,湘军早已分崩离析。此外,为了制衡湘淮两系,清政府还扶持了张之洞为首的清流派,让几派明争暗斗,湘军本就被边缘化,再加上其他几派的打压,日子越来越难,等到左宗棠下台后,湘军群龙无首,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
第三,掺沙子。清政府为防止湘军掌握地方实权,将湘系将领频繁调动,调出盘踞已久的地盘,同时向这些地方掺沙子,派遣心腹,把湘军将领架空。正是清政府的这种不厚道的掺沙子手段,导致了湘军将领不满刺杀了清廷派去的两江总督马新贻,制造了著名的“刺马案”。
第四,消耗。清政府假借围剿捻军、平定西北,中法战争等战事,不断消耗湘军力量,很多湘军不是战死沙场就是逃跑,逃跑后加入了当地的哥老会,以致于造成了哥老会势力超过了天地会的情况。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所率领的部队中很大一部分已经不是湘军了。等到左宗棠调离新疆,他的西北湘军很快衰落,逐渐被甘军所取代。而留在南方的老湘军在刘坤一的带领下,在甲午战争中因淮军的失利而亮了一次相,结果打的一团糟,把湘军的老底子打没了,湘军从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陶澍 晚清时期,有一些湘籍名人耳熟能详的名字: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魏源、贺长龄、李星沅等这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由陶澍发掘出来的。 前面已经先后拜访了晚清湘军三杰:曾国藩(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左宗棠(历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胡林翼(湖北布政使、署巡抚)的墓地,这三人在清王朝的成就都与陶澍有着直接关系。 陶澍,于1779年(清朝乾隆四十四年)出生于湖南安化县小淹镇陶家湾。陶澍从小家庭教育环境比较好,小时候跟着父亲四处求学,增长了不少阅历和见识。 1800年(清嘉庆五年),21岁的陶澍跟随父亲到长沙参加乡试,一举考中,成为举人。1801年,陶澍离家去北京参加会试却名落孙山,遵父嘱,在父亲的鼓励下,留京温习功课,准备再试,以图进取。 1802年春,陶澍在京参加壬戌科会试,中进士为第63名;四月,参加殿试,为二甲第15名;朝考,嘉庆帝召见,定为第55名。成为安化第一个进士,这一年,陶澍23岁,开启自己的仕途之路。 到1839年6月病逝,陶澍已从政37年,历任过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纂修、詹事府詹事、记名御史、江南道监察御史、陕西道监察御史、户科给事中、巡视南漕、吏科掌印给事中、道员、江南道监察御史、川东兵备道、山西按察使、安徽布政使、安徽巡抚、江苏巡抚、最高官至两江总督,最后也是死在两江总督的任上。 这次主要是实地探寻下陶澍墓的现状 陶澍墓位于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小淹镇陶澍村,距县城31公里,地处资江中游北岸。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正在申报国家级。公园占地面积7560平方米,由朝庭拔款修建,左宗棠曾亲自参与了公园的规划和督修。因此,陶澍墓从 1839年动工到1840年竣工,前后只用了一年的时间。 小淹渡口 小淹轮渡过江 文澜塔 文澜塔 印心石屋 1836年由陶澍回乡捐资所建。塔高21米,八方七层,四至七层塔角铜铃32个,风吹铃响,似仙女奏乐。第一层汉白玉石匾额上刻着道光皇帝御书"印心石屋",第二层嵌"文澜塔"青石匾额。 从益阳走平安高速,在马迹塘下高速走308省道沿着资江走到小淹渡口,轮渡过江,沿主路往安化方向开车10分钟左右就到了·墓就在路边 牌坊 牌坊为当年的原物。在牌坊的正中有一块汉白玉的石匾,上面主要介绍了陶澍的为官情况。在牌坊的左边主要介绍了陶澍的生平概况,右边介始了陶澍陵园的修建情况 中间 左边 御碑亭 根据当地村民说,这里原来有一座八角亭,但是后来被毁。现在的御碑亭是根据原来的规格新修的。御碑亭是皇帝御赐碑文的地方。陶澍逝世之后,道光皇帝御赐三道圣碑,以示对陶澎的恩宠。这三道圣碑分别是御制碑文、祭文、敕,祀贤良祠文石碑。令人痛心的是,在1977年兴修水利的时候,这三块圣碑全部被毁。原来石碑刻石在沙湾水轮泵站坝基之中,可以看到部分。原碑的规模、碑文都可以在「 ”陶氏七修族谱”中查到。现在大家看到的四块石碑,右起第一块为安化县第一任文化旅游局局长罗亮夫先生所撰写,第二块为安化二中退休教师邓才轮撰写,其余两块都是拓片,第三块为贺长龄的弟弟贺熙龄所撰写,第四块作者不详 神道的两侧大家可以看到排列整齐的石人石兽(分别是石人二对,石虎、石羊、石马各一对),他们是陵园的守护神,至今已有170年的历史。大家知道,历朝历代,只有帝王陵墓以及地位显赫的功臣名将的陵墓前才有资格配有石人石兽作为守护仪卫。陶澍逝世时是以一品官的礼制入葬的,这么高的规格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陶澍生前的显赫地位。据当地村民说,在文革的时候,大量的重要文物被砸烂,万幸的是,这些石象生只是被推翻被打倒,因而没有受到多大的破坏,所以,今天我们才有机会一睹它们的风采。 神道 石羊 石虎 石马 石人 石人 陶澍陵墓 陶澍的陵墓。陶澍墓两侧是他五位夫人的墓冢。右边这栋白墙青瓦的建筑是享堂,享堂前面则是新修的御碑亭。陶澍墓独占一个山头,座北朝南,背靠香炉山,面临资江水,左右两山环抱,好像青龙环绕,陵园前。 陶澍墓 侧室(一品夫人) 侧室(宜人) 正室(一品夫人) 侧室 侧室(一品夫人) 陶澍二十一岁结婚,一生共娶了七位夫人。他为什么会娶这么多老婆,主要就是在封建社会,没有儿子是很抬不起头的事情,何况儿子是继承父志的人。有句古话说,「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陶澍原配夫人黄德芬生了三个女儿,没有生下儿子。于是,娶了贺夫人,贺夫人生得多,生了五个女儿,四个儿子,然而一个儿子也没能活下来,最大的也在十岁上夭折了。后他在娶了张夫人,只生了一个女儿。他再娶了刘夫人,卢夫人,但她们生的三个儿子,都过早地夭折了,在陶澍五十四岁的时候,由黄夫人作主,收了家里的一个穷苦人家出身的丫头张氏为妾,就是这位丫头生下了儿子陶桄,为陶澍留了一条根,延续了陶家的香火,后来陶桄还成为了左宗棠的女婿。 享堂 供奉牌位的地方,是作为死者亲属祭祀先人和长期守孝居住之用,通常守孝要在墓上居住三年之久。
太平天国已经控制的半壁江山,但是还是躲不过失败的命运。这很大程度是由于太平天国在南京建都后的内乱以及领导人的奢华行为。众所周知,太平天国这个运动是从广西发起的。随后通过大规模的斗争成功占领了我国的半壁江山,最厉害的时候到达了南京。但是太平天国的失败是必然的,这是因为太平天国政权到达南京之后便改变了自己以往的作风,开始了奢靡的生活。使得人们对于太平天国领导人的威信大幅度降低,因此也造成了人们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一种反抗。同时,清政府也组织了相关的事,并抵御太平天国,因此,太平天国是难逃失败的命运。
太平天国运动正处于中国清朝的末期。这个时候,由于列强的纷争,清政府已经成为了列强的傀儡,中国已经进入了半殖民半封建主义社会。太平天国仍然是以农民作为主体的封建制团体。在那个时候,太平天国的运动无疑是失败的。这是因为随着历史的发展,封建团体已经不再适应中国社会。所以哪怕太平天国统一的全境也很难支撑较长的一段时间。同时在太平天国驻扎在南京的时候,各个诸侯王已经开始有内讧的情况,这也导致太平天国的实力大幅度降低。
一个正确无法满足人民的利益是无法长期处于通知的地位。太平天国领导人在行为方面的改变,也使得它在人们的心中地位大幅度降低。得不到人们认可的太平天国,哪怕控制了中国全境,都不可能能够长久的处于统治的地位。所以这也是太平天国失败的一大原因。
众所周知,夺江山易受江山难。能够统一全国必定是有一定实力的人才能够做到,但是能够维持自己的统治则需要更有才能的人。
两江,指的是江南省和江西省的合称,后江南省又分为了江苏和安徽,所以两江地区包括清代的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两江总督是清代光绪朝以前唯一统辖三省的总督。
明朝时,总督是临时的偏重于军事的长官,并非定制,清朝入主中原后,总督逐渐向地方军政长官转化。两江总督这一职位的设立,正式确定下来是康熙二十一年,驻江宁,所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各省设巡抚1员,其他地区的总督定制,大致上要比两江地区稍晚些。
雍正元年,议准各省总督兼职衔,川陕、两江这两个地区的总督职衔最高,授兵部尚书,兼督察院右副都御史,这个兼衔,放在今天起码也是中央候补委员了。奇遇各省总督,基本都是侍郎兼右副都御史衔,低了川陕和两江一个级别。
乾隆十四年,又议准: 凡总督,授督察院右都御史衔;河道总督、漕运总督同巡抚,授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其应否兼兵部尚书、侍郎衔之处,请旨定夺。
这个变化其实很有意思,兼兵部尚书和侍郎衔,说明总督的权力侧重军务,到了乾隆之后,要想得到兵部一二把手的职衔,就需要请旨定夺,说明总督的权力开始偏向于地方政事,兼督察院的一二把手,是代表中央有监察地方的之权,已经成了封疆大吏,察吏安民、除暴安良为其主要任务。
清代督抚制度的形成,使总督和巡抚既是朝廷派遣的官员,又各有固定辖区,成为守土之官、封疆大吏,使地方事权集中诡异,改变了明代地方权力分散的局面。
下面我们具体说一说两江总督的执掌,主要有以下一些权力:
1、奏折咨请之权。清代宗族有单独奏事之权,凡地方重大政务、重要改革,总督可依据地方情形通过奏折咨请皇帝裁决,皇帝通过朱批指示方略于总督,等待君臣密商妥善后而付诸实施。有时候皇帝也会与军机大臣商议,或下发九卿会议,然后以廷寄的方式向总督颁发谕旨,令其执行。
2、建都任免文武官吏之权。清代总督皆兼督察院右都御史衔,对地方官员有监督权,体现在:其一、对所属文官两司以下、武官副将以下的各级官员行使考核权;其二,对文职道、府以下,武职副将以下官员的题调权;其三吗,对所属官吏的保举权。此外,科、道行取,也属于督抚保举之列。
3、行政事务处理之权。总督为一省或数省之军政首脑,尽管时人认为总督职权偏重于军事,但对于地方行政事务同样有处理之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上奏会计及监督藩库之权;其二,刑事审判权。一省之中,提刑按察使掌刑名之事,但总督和巡抚既为地方司法机关的一个审级,又审勘核正徒罪以上司府州县审定的案件,获得了刑事审判权。其三,对地方重大兴革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
4、节制绿营军队之权。总督是一方最高军事统帅,节制辖区内的巡抚、提督、总兵官,主要统御所管地区的绿营兵。其主要职权包括了节制、调遣两种职权,具体表现为:一、监督武官权;二,题调黜免武员权;三,疏定营制权;四,调遣军队权。
5、对外交涉权。这个权力是在咸丰十年,清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南北洋通商大臣,由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兼任,其他总督统管本地区的对外交涉事务,有事照会南北洋大臣。到了清后期,洋务成为了总督职责中第一要务。
6,转移风俗。教育向化之权。总督还有对辖区百姓进行思想教育之责,要广泛宣传皇帝诏旨及儒家的纲常名教,引导百姓遵循封建道德规范,从而安定封建统治秩序。
以上为清代总督共有的执掌,除此之外,两江总督还有其特殊性,即治理重点在钱粮、漕运、治河、盐务等方面,毕竟两江是帝国财赋重地。
两江总督是除直隶总督外最重要的总督,其一,两江总督所管粮、漕、盐及河工无一不关乎清朝的国家大计,牵动着清朝的财政命脉,关系到朝廷的治乱成败。清朝皇帝对两江总督的选用非常谨慎,既要清廉,又要才干,既要能得到皇帝的信任,又要赢得士民的爱戴,而大多数两江总督也都能做到这些。
我们综合分析一下清朝九位封疆大历:
1两江总督(江苏江西安徽)
2湖广总督
3闽浙总督
4两广总督
5直隶总督(地位最高)
6四川总督
7新疆将军
8甘陕总督
9云贵总督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两广总督是朝廷的赋税,钱粮最大的提供者,因此两江总督地位贵不可言。直隶总督由于地处京畿要地,兼有保卫都城的重任,因此地位最高,雍正二年授直隶总督兵部尚书,督察院右都御史。
两江总督从康熙四年(1665)到宣统三年(1911),有影响的计80余人,98任,历247年。历代两江总督 历史 上又名的如:于成龙、张鹏翮、史贻直、尹继善、陶澍、林则徐、裕谦、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刘坤一等皆为清代重臣。
封疆大历只有军政大权,但是没有生杀权力,需要层层提报到刑部,而且秋决人员皇帝还要勾选的。
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投名状》这部电影,其中一段就有由李连杰主演的男主角之一庞青云受封两江总督时,被他的结拜兄弟午阳刺杀,当场死亡。这部电影改编自清末著名的"刺马案",这里不再赘述。下面,我们就讲讲两江总督究竟是什么级别?又有多大的职权?
第一,两江总督的正式官衔是"总督两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操江、统辖南河事务",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而两江地区指的就是今天的安徽,江苏,江西和上海这四个地方。这四个地区在清朝时属于经济发达地区,是清朝税收重要来源地之一。两江总督的前身是顺治四年所设置的江南江西河南三省总督,至康熙二十一年,正式定名为两江总督,所管辖的范围也因此改变!
第二,从品级上来看,两江总督是从一品,如果正式官衔前面不加"总督"的话,那就是正二品,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毫不为过。除了一般总督所具有的基本职权外,在清朝中期时,两江地区的漕运,盐政,河道也开始逐渐交给了两江总督,而这三项事务,清朝都曾单独设立级别颇高的官员担任,由此可见,两江总督职权之大。
第三,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清朝对江南各地的控制力明显下降,湘军集团开始实际控制东南地区,曾国蕃出任了两江总督,左宗棠则是闽浙总督,两人合起来就是控制了大清的半壁江山,而且还都是比较富裕的省份!在当时的情况下,八旗军早已丧失战斗力,主要还是以绿营军为主,而两江总督则是掌管了两江地区的所有绿营军的指挥权,他要是想造反,皇帝也拿他没办法!
著名的清末中兴名臣曾国藩,左宗棠等都曾任过两江总督,还有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包括后来兴起的洋务运动,也与两江总督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由此可见,两江总督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而生杀大权那更是不再话下!
两江总督署在今南京总统府内,我曾有幸去参观过一次。里面有大量的史料,且 历史 气息浓厚,有兴趣的朋友值得一去!
清朝时最有权势的封疆大吏莫过于九大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四川总督、陕甘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东北总督。这八位掌管这地方的生杀大权。除了直接保卫京城的直隶总督外,最有权势的就是两江总督了,甚至其重要性不亚于直隶总督的作用。因为两江是清政府的赋税来源,为清政府输血的地方。
两江是指江南省和江西省,江南省的前身是明朝的南直隶,原本朱元璋定都南京,而保卫南京的省份自然就是直隶了,后朱棣迁都北京,南京作为第二都城仍然存在,而南直隶也保留下来了。两江实际范围是江苏省、安徽省和江西省三省之地。
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江苏(含今上海市)、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官秩从一品。当时全国划分为23个省,每个省设一名巡抚,为主管一省民政的最高长官。总督权力比巡抚大得多,但与巡抚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总督和巡抚都是对上直接听命于皇帝。不同的是总督可以管数省,侧重军事,巡抚只管一省,侧重民政。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操江、统辖南河事务。
最有名的两江总督,曾国藩,在清朝后期,以曾国藩为核心的湘军集团把持两江总督尽四十年。
清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的是督抚制。当时全国划分为23个省,每个省设一名巡抚,为主管一省民政的最高长官。总督权利比巡抚大的多,但与巡抚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总督和巡抚都是对上直接听命于皇帝。不同的是总督可以管数省,侧重军事,巡抚只管一省,侧重民政。当时全国设八大总督,分别为直隶、两江、闽浙、湖广、陕甘、四川、两广、云贵总督。
两江总督总管江苏(含今上海市)、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管秩从一品,提督军务、兼理粮饷、操江、统辖南河事务。
由于清初江苏(含今上海市)和安徽两省辖地同属江南省,因此初时该总督管辖的是江南和江西的政务,因此号两江总督。
你的问题我来回答。
清朝时,两江总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由于清初江苏和安徽同属江南省,即为管辖江南和江西,因此号两江总督。掌管着一方百姓的生杀大权
1、 两江总督简介: 由于清初江苏(含今上海市)和安徽两省辖地同属江南省,因此初时该总督管辖的是江南和江西的政务,因此号两江总督。太平天国运动之前其职位多由满人担任,之后汉人渐多。从康熙四年(1665)到宣统三年(1911),有影响的计80余人,98任,历247年。历代两江总督如于成龙、张鹏翮、史贻直、尹继善、陶澍、林则徐、裕谦、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刘坤一等皆为清代重臣。 官职沿革: 两江总督前身为顺治四年所设置的江南江西河南三省总督,总督府驻江宁(今南京)。 顺治九年,总督府一度迁往南昌,改名江西总督,不过很快恢复旧制。康熙元年,操江事务划归江南总督管理。康熙二十一年仍合,正式定名为两江总督。雍正元年,授与历任两江总督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之官衔。道光十一年起,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自同治五年起,两江总督兼管五口通商事务,授为南洋通商大臣。
2、 两江总督明明就管理着三个省,为何还要叫做两江总督呢?
原来,清朝初期的时候,顺治在明南直隶辖地设立江南省,省府位于江宁(今南京),其中就包括今江苏、安徽两省及上海市,所以当时称为两江总督。虽然后来在康熙六年拆分江南省为江苏、江西两省(清朝行政与今天不太一样),但是两江总督的称呼不变。
另外,两江总督所管辖的地区是清朝的赋税重点,也是人文荟萃之区,所以朝廷十分重视该地区,能够出任两江总督的人非但要能力出众,还必须是皇帝信任的人。像于成龙、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等人都曾担任过两江总督一职,他们都是有清一代的重臣!
封疆大吏,集行政军事于一体的一把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55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魏惠王做了什么事情导致魏国走向衰落,
下一篇: 魏文侯能成功的秘密是什么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