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秦穆公为报崤山之仇做了什么事情亲率秦军进军晋国

众妙之门 2023-07-05 06:09:23

秦穆公为报崤山之仇做了什么事情亲率秦军进军晋国

秦穆公为报崤山之仇,亲率秦军进军晋国,并于崤山为死去士兵发丧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不知道大家是怎么评价秦穆公的,在小编的心里,秦穆公是一个为国为民的君主。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件秦穆公与晋国的事。秦穆公有一次让孟明视等人偷袭郑国,结果半路暴露,孟明视等人就率领秦军灭掉滑国准备打道回府,这个时候正在服丧的晋襄公得到了这个消息,当他听说秦军把滑国给灭了时勃然大怒。他对身边的人说:秦军竟然趁我国办丧事的时候灭掉了我的同姓之国,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于是,他马上召集大臣们商议该怎么应对这件事。刚开始讨论,晋国中军将先轸就说:秦国的国君不听贤臣的话,贪图小利而劳动百姓,这是上天给予我们的机会,如果我们不能抓住这次机会,那将来就会遭受祸患。而且上天给予的如果不接受,那是不吉利的,所以这次一定要进攻秦军。可是,另一位大臣栾枝却提出反对意见说:秦国对我们的先君有恩惠,没有报答人家的恩惠而去进攻它的军队,心目中还有死去的国君吗?

先轸听了反驳说:现在我国正遭遇丧事,但是秦国不但不悲伤,还调动军队在不借道的情况下偷偷越过我国而灭了我们的同姓之国,他们这样做明显没有把我们放在眼里,既然他们无礼在先我们还和他们讲什么恩情呢?况且我听说一旦放走了敌人,就会造成几代的祸患,因此为了后世子孙着想,必须向秦军开战,这话想必死去的国君听了也不会反对。于是,晋襄公发布了起兵的命令,并且联合姜戊的军队一起行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他们在崤山设下埋伏,专等秦军上门,晋襄公还把丧服染成了黑色。这一年农历四月十三日,秦国的军队进入了晋军和姜戎事先设置的伏击圈,结果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秦军在晋军和姜戎的攻击下全军覆没,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人也被晋军俘虏。在小编看来,先轸的想法是很正确的,事实证明,现在不灭掉秦国,你的子孙后代就会被秦国灭掉。接着晋襄公穿着黑色的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形成了穿黑色孝服的习俗。

话说孟明视这三个人被俘虏之后,晋文公的夫人、晋襄公的嫡母文赢向晋襄公请求放孟明视三人回秦国,她对晋襄公说:他们所做的事情的确让两国的国君结怨,秦君如果得到这三个人,一定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会满足,何必再劳烦您屈尊去处罚他们呢?不如让他们回到秦国受诛杀,让秦君高兴,怎么样?晋襄公听了觉得也有道理,就下令放走了孟明视他们三个。这个晋襄公耳根子还真是软,别人说什么他都相信。第二天先轸上朝的时候问秦国俘虏的事,晋襄公就说自己听嫡母的话已经把他们放走了。先轸听了非常生气地说:将士们费了好大力气才在战场上捉住他们,而一个女人说了几句谎话就让您把他们给放走了,这样做是毁弃了战争成果而助长了敌人的士气,晋国快要灭亡了。说完根本不管晋襄公就在跟前,气得往地上吐唾沫。晋襄公听了他的话也非常后悔,就马上派阳处父去追,等阳处父追到黄河边的时候,孟明视这三个人已经上船了。

阳处父为了骗他们下船,就解下了车左边的骖马,假借晋襄公的名义要把马送给孟明视。此时孟明视在船上叩头说:贵国国君宽容大度,不杀我们这些有罪的囚徒,让我们回秦国去受死,如果国君把我们杀死,那么我们死后将会声名不朽;如果听从晋君的恩惠而赦免了我们,那三年之后我们会回来拜谢君王的恩赐。就这样他们没有下船,阳处父只好回去了。现在看来。孟明视也没有我想的那么笨。孟明视他们三人回到秦国这一天,秦穆公穿着素服站在郊外,对这些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号哭,他说:这一切都是寡人的错,是我不听百里奚和蹇叔的劝告,才会让三位将军遭受侮辱,这是我的罪过,三位将军有什么罪呢?而且怎么能因为一次过错就抹杀他们的大功呢?穆公不但让他们三个人恢复原来的官职,反而像以前那样信任,而且给他们的待遇更好了。可见,秦穆公还是一个会自我反省的人。公元前625年,秦穆公趁晋军进攻卫国的机会再次派孟明视率军进攻晋国,想要报崤山之战之仇。

此时率领晋军进攻卫国的晋军中军将先且居及时从卫国撤兵回国,然后晋襄公率领晋军主力迎战秦军,于是两军在彭衙相遇。双方列阵之后,在箕之战中不知道什么原因被先轸废去车右之位的晋军将领狼曋率领自己的部下向秦军发动了自杀式袭击,他们不要命地冲进秦军的队伍中,他本人很快就死了。秦军被这种不要命的打法弄蒙了,阵脚就乱了,晋军的主帅先且居看到这种情况后立马指挥晋军进攻,秦军战败。战后,晋国人把这次战役称为拜谢恩赐的战役,用这种方法调侃、侮辱秦军。小编只能说,秦军这次的运气太差了。写到这里我们要解释一下狼曋为什么会对秦军发动自杀式袭击,要不然读者不理解。其实狼曋早就不想活了,因为之前当他被先轸废去车右之位时就觉得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当时他的朋友问他:为什么不去死呢?意思是人死了,也就没有屈辱了。狼曋说:我还没有找到死的地方。朋友又说:那咱哥俩一起去把先轸给杀了。可是狼曋不同意这么做,他觉得如果因为先轸免去了自己的职位就去杀他,那自己就太不爷们了,而且这也不是真正的勇敢。

虽然他这个时候没杀先轸,但他已经有了一颗必死之心,认为只有为国家作战而死才能洗刷屈辱,于是在彭衙之战中他才做出了那样的选择。他死后大家都认为他这样做是真正的勇敢,也可以称得上是君子了。但是小编认为,他自己想死不要紧,但是他还要带领那么多人一起去送死,不是明智之举。接下来我们再回过头来说秦穆公,秦穆公在彭衙之战失败后还是继续任用孟明视,不但一点也不怪罪他,反而还鼓励他。这一年的冬天,晋国为了打击秦国,就和宋国、陈国、郑国一起进攻秦国,占领了汪和彭衙。此时的秦穆公已经对称霸中原绝望了,但他还是决定要教训一下晋国,好让天下诸侯都知道秦国的厉害。于是在公元前624年的夏天,秦穆公亲自率领大军渡过黄河,以报崤山之恨为由向晋国发动进攻。秦军渡过黄河之后,焚烧了所有的战船,断掉了归路,用这种方式表明自己绝不会后退。晋襄公看到秦军如此来势汹汹,摆出了拼命的架势,于是马上召集大臣开会商讨对策。

晋国大臣赵衰认为秦军这一次准备充足而且士气高昂,在这种情况下犯不着与其硬拼,因此晋国不如坚壁清野,坚决不和秦军交战,只要给足了秦穆公面子,他自然也就撤兵了。其实晋襄公也不想和秦国硬拼,于是就采纳了赵衰的建议。在这样的情况下,秦军攻占了晋国的王官和鄗地,接着秦军又在晋国国土上待了一个多月,但晋军主力就是闭门不出。于是秦穆公率领秦军从茅津渡过黄河,到崤山掩埋了当年在崤山战死的秦军的骸骨,并且为他们发丧,一起在那里哭了三天。然后秦穆公向全军发表了誓词,他向大家坦承是自己没有听从百里奚和蹇叔的劝告,才会让那么多秦军士兵遇难,提醒后代子孙永远记住他的过错。随后,实现愿望的秦穆公就率领秦军回国了。其实,通过这件事我们都可以看出,为什么秦穆公被称为春秋五霸之一了。他善用贤臣而不质疑,做错事后就道歉,为了报仇亲自率军进攻晋国,彰显秦国的气势,亲自掩埋死去将士的尸骨。小编觉得,秦穆公作为一代君主,有该有的魄力,但同时也有真心待人的一面,这样的人一定会被世人所敬仰。

秦晋肴之战的人物赏析

蹇叔:忠直耿介,见识深远。在文中表现的十分充分。他是秦国的一位老臣,早在秦穆公即位的时候,他就担任士大夫。他出谋划策,一心一意为国效力,深受人们的尊重。因此秦穆公收到杞子从郑国发出密报的时候,首先“访诸蹇叔”,可见蹇叔受到国君的信赖。但他并不是一个随风倒的人物,他不迁就国君的错误意见,而以国家的利益为重,直言劝谏,希望穆公打消远征的意图。“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这话说的很委婉,意思却一点也不含混,不主张出兵显而易见。这句话又说的很稳重,很符合他的元老身份。从中可看出他目光深远,料事如神。“师劳力竭”分析的入情入理,被后来的事实证明完全正确。可见蹇叔是个经验丰富的政治家。那一心想当霸主的秦穆公拒绝接受他的劝告,固执己见。当即“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没因国君拒谏,就对国家大事撒手不管。他先是哭送孟明等,说:“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师入也”。他意识到悲剧的不可避免。但他仍然希望以哭为诫,使穆公回心转意。可以说是谋国虑长,情深意笃。当遭受穆公“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的责骂之后,他又用哭送自己儿子的举动,表示对自己观点的坚持,仍然不放弃劝阻出兵的最后一点希望。他对晋国地形了如指掌,对战争的结局预料如神,表明他富有地理、军事方面的知识,是个智谋过人之士。从文章第二部分起,也就是秦国军队向东进发之后,蹇叔没再出场。可交战各方的情况和事态发展的描写,都证明了他的预见。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文章开头是从正面、从实处塑造蹇叔形象的话,那下面的文章就是从侧面、从虚处继续描写他的深谋远虑,使蹇叔形象更加丰满,更加完美。

秦穆公:跟蹇叔关系很密切,也只在文章的首尾出现,着墨不算很多。这是个利令智昏、刚愎自用,失败之后方知悔过、吸取教训的,主观武断、勇于认错的统治者形象。呼之欲出:你看,他早已打定主意袭击郑国,可是偏要征求老臣的意见,做作样子,想以此显示自己的正确。没料到蹇叔反对他的意见,因此他十分恼火,“公辞焉”,把他极端固执的神态用冷竣的笔墨描画了出来。他对老臣的咒骂,暴露出统治者蛮横霸道,薄义寡恩的嘴脸。当然作品并没有用凝固不变的观点、手法来刻画人物,而是在事件的发展中,表示人物思想的多面性。文章末尾他“乡师而哭”,不撤孟明的职,自己承担了战败的责任,说:“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可见他还是有勇气认错的。不责怪臣下,当然也是为了让他们更好的为自己卖命。他懂得要想用人,必得人心。

晋国先轸的形象。他是在晋文公得到国位之前,跟着流亡在外的一位忠心耿耿的贤士。在晋楚城濮之战的争霸中,他作为决策的人物,帮助晋文公下了作战的决心,并率领晋军英勇奋战,夺取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晋文公死后,襄公即位,他作为一个元老重臣,对国家的和战大计,颇有发言权。他认为秦穆公不听贤者之言,劳师袭郑,是天奉我的好时机,“奉不可失,敌不可纵”,“必伐秦师”,他和自己一样忠心耿耿地为国效劳的栾枝激烈争论。他俩是老同事了。在这场争论中,先轸占了上峰,从而促使晋国军队投入战斗,大败秦军于肴。先轸与栾枝的争论,表现出他的善辩能断,敢说敢为,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对强秦的无理痛恨和关心国事的精神。晋军活捉了秦国的孟明等三帅,却被晋文公之妻、襄公之母文嬴用巧妙的言词对儿子连哄带骗的做了一番工作之后,放走了。文章写到先轸的反映非常生动。“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隳军实而长寇讎,亡无日矣。不顾而唾”。这实在是绘声绘色的描写,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在“释囚”问题上,先轸与晋襄公看法不同,先轸竭力反对释囚,写他在君王面前有四敢:一敢问秦囚,二敢对君发怒,三敢骂暴君“隳军实而长寇讎”,四敢“不顾而唾”。通过这一问、一怒、一骂、一唾四个细节,使先轸那耿直、暴烈的性格跃然纸上。我们看,新君襄公是唯命是听和被先轸入朝时问的尴尬相,被作者刻画的活灵活现,而先轸的凛然正气和刚直倔犟的性格暴露无疑。是啊,战士们在战场上拼死拼活博斗,才把秦军的统帅抓到手,而妇人只需一句话把他们放走了,这不是毁自己的战果,长敌人的志气吗?“亡无日矣”的长叹,体现出先轸对国事的关心,对襄公把囚犯放走的极度不满。一个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赳赳武夫形象似乎就站立在我们的面前。“不顾而唾”的动作描写,也很符合先轸这样一个劳苦功高的元老的身份。虽是细节,但反映出他恨恨难消的情感和刚烈率直的性格。

郑商人弦高的形象。作者刻画的非常成功。弦高既不是谋士,也不是武将,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商人,但他有谋士之志,有武将之勇,更有一颗爱国之心。因而在文中所描写的众多人物中,他的形象更引人瞩目。在到周都城做买卖的路上,他无意中碰到了来偷袭自己国家的秦国军队,怎么办?他急中生智,偷装成郑国的使者,把自己做买卖的牛、熟牛皮,献给秦军的统帅,作为犒师之资,然后来一番颇为动听的、实际上含有警告之意的言辞,与秦军统帅周旋,拖延时间。于此同时,他派人“遽告于郑”,让国内知道情况,及早做好防御的准备工作。文中有关弦高犒师,缓敌报警的描写,不过六十几个字,却生动地再现出一个聪明机智、随机应变、胆大心细、长于言辞的爱国商人形象。“弦高犒师”(表机智)也成为人们历来传颂的佳话。

此外,王孙满的年幼聪颖;杞子、逄孙、扬孙等的鲁莽少谋;阳处父“释左骖”,以诱敌上岸的机智,孟明的警惕和急于复仇的心理等,在文中虽着墨不多,但都刻画的淋漓生色,给人留下十分难忘的印象。

崤山之战

? 秦国偷袭郑国的消息,晋国那边其实早就知道了。晋国大将先轸劝说晋襄公不要错过这次打击秦国的机会。于是,晋襄公亲自率领大军开到地势险要的崤山(今河南三门峡境内,古代军事战略重地,天下九塞之一),晋军早就在那里设下了埋伏。

? 孟明视一进入崤山,就被晋军包围了起来。秦军的士卒被重重包围,士族死伤惨重,活下来的人,包括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员大将在内全部成了晋国俘虏。这就是有名的崤山战役,这场战役也改变了秦国的国运,让秦穆公的霸主之梦夭折了。

? 晋襄公的母亲文嬴原来是秦国人,不愿意同秦国结仇,她对得胜回朝的襄公说:秦国和晋国原本是亲戚,一向友好,如果把孟明视他们杀了,恐怕两国的冤仇越结越深,还是把他们放了,让秦君自己去处置他们吧。

? 晋襄公感觉母亲说得有道理,就把孟明视他们放。说句实话,这是晋襄公做的错误的事情。

? 孟明视他们快回到秦国的时候,秦穆公听说大军全军覆没,便穿着素服,亲自到城外去迎接他们。

? 孟明视他们立马跪在地上请罪。秦穆公说:责任在于我,没有听你们父亲的劝告,害得你们兵败受辱,我不怪你们,。再说,也不能因为一个人犯了一点小过失,就抹杀了他们的大功啊!

? 孟明视等人感激涕零,从这以后,他们认真训练军队,一心一意要报仇雪恨。

? 公元前625年,孟明视在秦穆公的同意下,以报之前的崤山之耻。孟明视等三员大将率领四百兵车打到晋国。晋襄公早有防备,又一次把孟明视揍了一顿。

? 这样一来,很多人认为孟明视等人是无能之辈。附近的小国和西戎一看这样的情况,纷纷脱离秦国的管制。

又过了一年,也就是崤山之战的第三年,孟明视做好了一切准备。秦穆公也拿出了大量的粮食和财帛,安顿好将士的家属。将士们斗志昂扬,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 等秦军渡过黄河后,孟明视对将士们说:一次出征,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我想把船烧了,大家看行不行?大伙说:烧吧!打胜了会有船的。打败了,就不回来了。孟明视的兵士们士气高涨,憋了几年的仇恨全部在这个时候爆发了出来。没过几天,秦军就夺回了上次丢失的两个城,接着又攻下了晋国的几座城池。其实,破釜沉舟的故事最早就是从这里来的,而不是项羽进攻咸阳的那个时候。

? 面对秦国的凌厉攻势,晋国上下惊慌失措。晋襄公跟大臣商量以后,命令只许守城,不许跟秦国人交兵。

? 看到晋国人缩头乌龟一样的,根本就不敢出来,秦穆公率领大军到崤山,收拾起三年前死亡的尸骨,掩埋在山坡上,并带领孟明视等将领祭奠了一番,才班师回国。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53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