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苴字看着简单,其实好复杂,读音多,解释也多,作为古国名,官方注音为cha,读作“茶”音,但广元人都读作ju,“举”音,至于为什么,无人知道,一直以来就是这么读的。
其实以前在广元是没几个人知道这个字的,直到2009年在东坝片区修了一条路,取名为苴国路,广元人才知道,原来广元以前叫苴国,至于其它,一切茫然中。
对于四川境内的古国,总觉得深不可测,以前读李白的《蜀道难》:“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作为四川人的李白在唐时就已感到弄不清头绪了,何况现在的我们,但身在广元,且喜欢历史,弄不清楚这个问题,总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吧,万一有人问起而答不出个所以然,岂不羞愧。
这苴国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是当时周王朝分封的一百多个诸侯国之一,准确说来应该是诸侯国再下面的小国,它是公元前368年,由当时的蜀王杜尚封其弟杜葭萌为汉中侯所置的藩属国,国都土费城,故址位于现在的广元市昭化区石盘村。所以,苴国也被称为葭萌国。
及至战国时期,苴国对内积极发展生产,对外示好当时强盛的秦国和巴国,时常与巴国联合抗蜀,而渐成为西南地区的一个与当时开明氏蜀国、巴国齐名的强国。领土也有所扩张,辖管范围大致今四川绵阳的梓潼县、广元的剑阁县、青川县、利州区、昭化区、朝天区、旺苍县、苍溪县、甘肃陇南的康县、陕西汉中的宁强县、略阳县。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它本是蜀国的属国,怎么会同那隔得那么远的巴国联合起来抗击蜀国呢?
原来,苴国渐渐的强大后,对其宗主国的蜀国就有点不太服贴了,这便引起了蜀王的不满,苴国为了自保,便决定联合巴国以抵抗蜀国,到了公元前316年,蜀王杜芦在击退巴国来犯军队后,就决定趁势伐苴,另立新苴侯。
于是悲催的一幕出现了,苴国危机,便求助于西面的秦国,而蜀王杜芦也派使者与秦结盟,目的是不希望秦干涉其攻苴。但狡猾的秦惠王嬴驷收了二国的礼物后,听从了大将司马错的建议,让其率领张仪、张若带兵,以帮苴抗蜀的名义,走石牛道,经剑阁,灭蜀吞苴。后又灭了巴国,任命张若为蜀相,置蜀郡。从而宣告了蜀、巴、苴三国的灭亡。
算来这苴国从建国到灭亡,总共仅存在56年。苴国人被灭国后,由于不堪秦人的苛法,纷纷出逃,苴国这个地方的原住民其实多为氐族和羌族,当然也混杂着一些秦人和巴人,其中的氐族人则往西北迁移,后来演化为诸如白马藏族一类的少数民族;而羌族人则南下逃亡,他们一般是以"葭萌"或"苴"为姓氏,后直接改为"茶"姓,因为苴国这地方,一直就盛产茶叶,特别是在由古羌族演化出的彝族人中,茶姓更是为多。如明、清时期云南大理府保山县鲁掌土千总的茶氏,即系该支彝族茶姓人。
在苴国建国前,这儿有着昔阝(ji音为及)和平周两个小国,嘉陵江、白龙江汇聚于此,因占据这水源充沛的现川甘陕交界之地,自古便是宜人居住的好地方,大约在周武王时,氐族先民便在广元境内立国了,昔阝国辖管范围大约今绵阳的梓潼县、广元的剑阁县、青川县、利州区、昭化区;平周国管辖今广元的旺苍县、苍溪县的大部地区,但这时的所谓“国”,应该是那种“方国”,也就是那种所谓的氏族部落国家。
当杜尚封其弟弟杜葭萌为汉中侯置藩属苴国时,其实真正的目的是让其取汉中地,也是让蜀国同强大的秦国之间,有一个缓冲地带。这杜葭萌还真没让他失望,经过不断的努力,还真为他开拓出一大块附属的国土。
但是,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正是这后来的苴候对被蜀国要求的贡税大为不满,越来越不听话,最后竟然发展到在巴国的拉拢下,多次苴巴合流,联合抗蜀,终于使得这蜀王杜芦下决心要以武力更换苴侯。而苴国在求救于秦国时,面对秦国的虎狼之师,大开城门以示诚意,于是,最终让秦国钻了空子,任其过境去灭蜀,结果,还没等其去灭蜀,这苴国便不存在了,蜀苴两国同年亡国。大概这苴侯当时不知道那“假道伐虢”的故事吧,如果知道的话,岂不肠子都要悔青了。
所以,巴、蜀的被灭国,广元人民是要负责任的哈,不过反过来说,广元人民也为大秦帝国的统一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哈哈,开个玩笑,好在那时土著的广元人能繁衍至今的,怕是没有了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52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