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诸葛亮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相信大家都想知道诸葛亮军事才能到底有多厉害,其实这个问题,大家分为两个看法:首先,不管是在三国那段时期,还是中国整个历史中,诸葛亮在众多军事家中都算是前列的;再者,虽然诸葛亮擅长治国理政,但是却并不太会带兵打仗。之所以产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主要是因为诸葛亮曾经五次北伐,但是结果都不咋样,再就是诸葛亮曾亲自率领军队攻打陈仓,蜀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多日都未攻破。
可以上几个理由说服力并不够,北伐没有成功是因为蜀汉的综合国力不如对手,未攻克陈仓是因为在冷兵器时代,攻城的难度很大,曹操和孙权等人也面临过同样的难题。我们抛开一些争议和偏见,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究竟怎么样呢?综合来讲,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别突出,除了是一名出色的丞相之外,他还是一名杰出的军事家。从以下几个方面就能够论证。
首先,诸葛亮有着单独单兵的经验,经历了赤壁之战,诸葛亮就被刘备任命为军师中郎将。这个官虽然不是最高,但在刘备进入益州之后,诸葛亮却是他指定的总负责人,负责监守荆州,刘备在益州进展的不顺利,于是就招诸葛亮前来增援,诸葛亮独立带领张飞和赵云等人一路攻城掠地,按时到达成都外围,为攻克成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再者,诸葛亮的理论贡献也较为突出,他在司法和执政方面都以严厉而著称,在治军方面更是这样,在流传下来的著作当中,诸葛亮在治理军队和选将方面都有一些独到的见解。
最后,诸葛亮还有众多军事发明,除了在战略和军事方面有独到见解之外,诸葛亮还是一名发明家,在军事后勤和武器革新上面都有自己独到的创新和思想。比如他发明的八阵图,不仅可以用于两军对垒,而且在训练行军和宿营等各个方面也很有用。即使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此阵法和各兵种间的配合来提高战斗力。虽然后世不知道八阵图的具体内容,但这也并非传说,许多史书都提到过定军山下有诸葛亮所布八阵图的遗迹。
除了研究阵法,诸葛亮还不断改造兵器,以此来提高军队战斗力,街亭古战场曾发现一把弩机,上面注铸有“蜀”字,就是诸葛亮改造兵器的,诸葛亮堪称是蜀国的荣光。除此,诸葛亮发明的流马和木牛等更是被大家所熟知。现在看来,这些发明或许不算什么,但在当时绝对称得上是高科技。
诸葛亮所谓的六出祁山,并不是指诸葛亮六次出了祁山,而是引申或代指为诸葛亮的北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六次北伐中,其实只有两次是出祁山。而在三国历史上,诸葛亮只有五次北伐。
众所周知,诸葛亮用兵不像刘备,你看刘备领导的汉中之战和夷陵之战,蜀汉战死沙场的将领并不少,汉中之战有雷铜、吴兰、任夔等将领战死,夷陵之战有张南、冯习、沙摩轲、傅肜等将领战死。
诸葛一生唯谨慎,尤其是诸葛亮用兵,数次北伐中,除了马谡、张休、李盛等将领因为违抗军令,丢失街亭被诸葛亮斩杀之外,蜀汉大将在北伐中几乎没有损失,都被诸葛亮安全地带了回来,就连诸葛亮在前线病逝,北伐蜀军主力也在诸葛亮临死前的安排下,有条不紊地撤退回成都。
在撤退回成都的路上,除了魏延因为违抗诸葛亮的军令,又与杨仪有矛盾而被杨仪派出马岱杀害后,其他蜀军大将基本没有损失,但魏延之死是因为蜀军内乱,并不是战死沙场,所以算不上。
随诸葛亮参与数次北伐的蜀汉大将有:魏延、吴懿、王平、姜维、赵云、陈式、邓芝、高翔、吴班、孟琰等将领。
诸葛亮的北伐从公元228年开始,到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其实整个北伐只有6年时间,在诸葛亮六年时间的五次北伐中,关于诸葛亮手下在北伐中战死沙场的将领,其实并没有。
魏延是蜀军内乱被杀的,吴懿、王平、赵云、邓芝是病死的,姜维一直活到了蜀汉灭亡前夕,因钟会谋反导致成都兵变被杀的,陈式、高翔、吴班、孟琰等将领死因没有记载,从种种迹象来看,绝对不是战死沙场的,因为这几人在诸葛亮去世后还活着。
诸葛亮的手下不仅没有大将战死沙场,而且在五次北伐中还斩杀了曹魏两员大将,一个是王双,另一个就是五子良将硕果仅存的名将张郃,王双死于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因追击撤退的诸葛亮大军被杀,张郃死于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同样是因为追击撤退的诸葛亮大军被杀。
简单地回顾一下诸葛亮的五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
诸葛亮令赵云、邓芝为疑兵,出斜谷攻郿城,令马谡、王平率军镇守街亭,让魏延与高翔作为马谡的左右两翼担任护卫,诸葛亮则亲率吴懿及主力出祁山攻打陇右,因为马谡失了街亭,导致诸葛亮的后路有可能会被魏军切断,因为诸葛亮果断退兵,第一次北伐失败,马谡、张休、李盛因为违抗军令被杀,将军黄袭被夺了兵权。
第二次北伐
诸葛亮为响应东吴的石亭之战,仓促出兵陈仓攻打守城的魏军将领郝昭,因为曹真提前预判诸葛亮下一次会攻打陈仓,因此提前加固了城防工事,诸葛亮率领数万大军攻打郝昭镇守的陈仓城,二十多天没有攻下,粮食快吃完了,只得撤军,魏将王双率军追击,被诸葛亮军所杀。
第三次北伐
诸葛亮派出将军陈式率军攻打武都、阴平二郡,自己亲率主力在建威牵制魏军将领郭淮,郭淮没有出击,因此陈式成功拿下武都与阴平二郡。
第四次北伐
诸葛亮率军出祁山,围攻魏军在祁山的据点,并向北收割了魏军在上邽的麦子,由于曹魏关中军事主帅曹真病逝,因此司马懿被调到关中担任魏军主将,与诸葛亮对峙于卤城,诸葛亮成功利用计谋,引诱司马懿出战,这便是著名的卤城之战。
诸葛亮派王平坚守卤城南山,派出魏延、吴班、高翔率领蜀军主力与司马懿作战,斩杀魏军首级三千,缴获玄铠五千,角弩三千一百张,大获全胜,最后因为李严运粮不济撤退,在撤退途中魏军车骑将军张郃率军追击诸葛亮,被诸葛亮伏击射杀。
第五次北伐
诸葛亮率军出斜谷到达郿城,并在五丈原安营扎寨,同时下令蜀军就地屯田,准备做长期打算,与魏军对峙,与此同时,诸葛亮还联络东吴孙权共同出兵攻打曹魏,由于东吴军队在前线迅速溃败,诸葛亮只能独自在五丈原紧守,而魏军主帅司马懿则闭门不战,坚守以消耗蜀军粮食,最终诸葛亮因为操劳过度病逝于五丈原。
除了这五次北伐,其实还有一次魏国预谋南下攻打蜀汉,发生在公元230年,由曹真、司马懿、张郃兵分三路攻打蜀汉,由于天气问题,道路难走,曹真走了一个月也没有走出子午谷,只得退后,攻打未遂。
诸葛亮一死,北伐就结束了,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在整个北伐战争中,没有损失一员大将,相反诸葛亮的敌人曹魏政权却损失了王双和张郃两员大将,尤其是张郃,这个时候已经是六七十岁经验丰富、身经百战的老将了,却仍然被诸葛亮用计谋伏击而死。
光是凭这一点,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就远胜刘备,刘备在历次战争中损兵折将,而诸葛亮除了第一次北伐因为用人失误,马谡违抗军令导致蜀军损失一部分士兵,估计有数千人,但主要将领一个也没有少,足以说明诸葛亮军事能力优秀。
诸葛亮是三国里数一数二的军师,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兼散文家,尤其在蜀汉后期成为国之栋梁。
当然在三国演义里,作者把诸葛亮描写的跟神一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如同妖怪一样的存在。但那毕竟是小说,真实的诸葛亮仍然很厉害,但并不是神。
诸葛亮的内政能力是不用说的,陈寿把他比做管仲、萧何,肯定了诸葛亮在治国上的优秀。但是诸葛亮连年北伐,最终仍是没有成功,所以陈寿也评诸葛亮:『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又说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在此无须质疑诸葛亮的内政能力,我们要探讨的是诸葛亮是否的确在应变将略上,颇有不足?
在刘备,关羽、张飞等大将还在的时候,军事部分是不用诸葛亮去费心的,此时诸葛亮只需要负责后线的内政。刘备在时,诸葛亮只有一次领兵共入西川的经历。
一直到刘备死后,诸葛亮才担上军事的重任。
诸葛亮第一次独自领军的机会是平定南蛮叛乱,透过攻心为上的战略,诸葛亮只花了半年,成功平定叛乱,并且七擒孟获,最后使得南中夷民心悦诚服,也成功的经略了南中的资源,加强蜀国的国力,由此可见诸葛亮是有一定的军事能力的。
而诸葛亮更多的军事表现是在北伐方面。
第一次北伐是228年,诸葛亮的兵力大约5-10万,以赵云、邓芝为疑兵出斜谷。
而实际上主力是往西北方的祁山,真正目标是为了夺取凉州。这次北伐,天水、安定、南安三郡直接望风而降,而且曹真的大军也的确因诸葛亮的疑兵,镇守在?,由张?率五万大军迎击诸葛亮主力。结果在街亭一役,因马谡违反军令,导致大败,被张?收复陇右三郡。
第二次北伐,228年冬天,诸葛亮出兵散关,包围陈仓,郝昭固守二十多日,仍是攻不下,后来魏国援军已到,于是诸葛亮退军。撤退过程魏军追击,结果魏将王双阵亡。其实这次诸葛亮出兵只是为了响应东吴与魏国在荆州的战争,因此只带了一个月的粮草。
第三次北伐,229年,蜀军取得武都、阴平二郡,隔年,曹真希望反客为主,率魏军进攻汉中,结果被蜀军大败。
第四次北伐,231年,此时的曹真挂了,魏国改由司马懿为统帅。本来司马懿坚守不出,但是被魏军上下讥笑胆怯,要求出战,最后司马懿出击,双方于祁山大战,结果魏军大败,三千精锐被斩首,但蜀军因为粮尽,加上收到成都下诏撤军,于是蜀军撤军。司马懿不顾张?反对要求追击,结果导致张?中箭重伤致死。诸葛亮回国后发现诏书是李严伪造的,因为李严运粮延迟,怕遭究责,于是李严被诸葛亮贬为庶人。
第五次北伐,234年,蜀军休养生息、屯粮练兵三年,再次北伐,驻军于五丈原。东吴也响应,孙权出兵十万攻打合肥,但被魏军所败。魏蜀双方对峙一百多日,蜀军不断挑衅,但司马懿坚守不出。后来,诸葛亮积劳成疾,终于病死在军中。死时密不发丧,悄悄退军,司马懿怕诸葛亮还活着,因此也不敢追击。
由以上综合评价的诸葛亮军事能力,其过人之处显现在:
1.魏军的主力放在防守蜀国,而不是吴国,从将领的派遣,以及大将军曹真、司马懿、张?等人的调度可看出。由此可知诸葛亮对魏国的威胁还大于吴国。
蜀国的国力明显弱于魏国,但仍然能在北伐期间与魏一争雌雄,这显示即便相对比人才济济的魏国,包括曹真、司马懿,才能都不及诸葛亮。
而且吴国的总军力其实还超过蜀国不少,由此可知诸葛亮的军事能力至少超过吴国将帅,包括陆逊等人。而曹丕在时,还多次伐吴而不是伐蜀,以国家的军力而言是魏>吴>蜀,但是以战争发起的主动性是蜀>魏=吴,可见诸葛亮的才能让三国所有人都忌惮。
2.诸葛亮出兵北伐,不但是以弱战强,而且是主动出击,相对而言,魏国对汉中的反扑,反而是大败。
战争中防守方会增加相当的优势,所以进攻方若想要取胜,实力必须再比防守方高上许多,兵力不及魏国的蜀国能作进攻方,更突显了诸葛亮的用兵能力。
最后司马懿与诸葛亮对阵时,也畏惧诸葛亮的军队,选择坚守不出。显示诸葛亮军事能力超过司马懿不少。
3.诸葛亮同时是蜀国的丞相,不但统摄军事,同时还要治理内政。蜀国以区区近百万的人口,能支持十万军力,需要相当的治理能力,但史载蜀国民无怨声,可见诸葛亮在内政也下了相当多的功夫。所以相较于敌国的将领,诸葛亮还要分心于国事,没有超人的才能,是办不到的。
4.诸葛亮有猪队友来乱。因为马谡违反军令,陇右三郡得而复失。如果这三郡没有丢失,蜀军有可能进一步取得凉州,或进逼长安。第四次北伐也颇有机会,但是李严伪造诏令让蜀军撤退。
5.遇到强大的敌人。司马懿是个强大的敌人,孟达于上庸反叛的时候,司马懿前后只用16日就破城斩杀孟达。诸葛亮遇上这样强大的对手,还是逼得司马懿不敢出战,无怪乎后来司马懿看到蜀军撤退后留下的寨营,大叹诸葛亮是:『天下奇才』。
我们总的来说,如果要算诸葛亮军事能力的话,虽然实际上没有建下具体功业,但是比较起来应该大胜后期吴魏两国之人才,所以有人说三国最强两名军事人才,就是曹操和诸葛亮。以无实际功绩来否定诸葛亮的军事能力,终究是不公允的。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一直被人怀疑,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三国志》作者陈寿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评价,陈寿的评价有两句话,第1句是: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於将略。
这话的意思是说:然而诸葛亮的才能在治兵上是长处,但在出谋划策上有所不足,治理百姓的才干上比做将领的能力要强。陈寿在这里肯定了诸葛亮的治军才能和理政才能,并指出谋略是诸葛亮的短处,首先需要明白一个问题:治军是军事才能的一部分,谋略同样是军事才能的另一部分。
陈寿的第2句话评价是: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意思是:然而连年征战也没有能成就功业,大概是因为随机应变、统帅军队不是他的所长吧。这话可以理解为:陈寿认为诸葛亮北伐没有成就大业的原因是,随机应变和统帅军队不是诸葛亮的特长,而是他的短处。陈寿在这里用了一个大概,因为他也不是军事家,只是文学家和史官,对于军事问题,陈寿只能根据自己的直观判断来下结论。
二是很多人认为诸葛亮北伐没有成功,历经6年的5次北伐,不仅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损失将将士,而且还没有成功,一个没有成功的战争,当然是一个失败的战争,这是一种成王败寇的思想。
更多人把诸葛亮北伐与韩信北伐做比较,认为韩信能成功,诸葛亮不能成功,这就是能力问题,事实上,这是完全错误的比较,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他的敌人是北方的曹魏政权,国力是曹魏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而且曹魏政权是皇帝英明,人才济济,诸葛亮北伐其实是以弱击强,并且没有时势支持,人时、地利、人和一样不占。
韩信北伐的时候,他的敌人是不受关中百姓支持的三秦王和陷于齐地战争泥潭的项羽,刘邦在开始还定三秦之战的时候,实力是完全超过了关中的三秦王,不仅是兵力,而且在获取百姓支持上,刘邦也是远胜章邯等人,而且刘邦的敌人是一团散沙,各自为政如墙头草一般的诸侯们,还定三秦之战其实是以强攻弱。
以强攻弱打赢了是正常,打输了是没能力,以弱击强打输了是正常,打赢了才叫能力。当然了,实力只是衡量战争胜负的一个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这不是为诸葛亮开脱,而是说要注重决定战争胜负的时势原因,时势造就英雄,也能成就大业,但如果没有时势呢?
事实上,诸葛亮是很清楚北伐是极难成功的,他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是逆天而行,从他第一次北伐来看,诸葛亮北伐的战略目标首先是夺取陇右,而不是一口吃掉关中,魏延所提的子午谷奇谋之所以被诸葛亮否定,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子午谷奇谋没有成功的机会,并且与诸葛亮的战略目标格格不入。
说了这么多,那诸葛亮在蜀汉的军事功绩有哪些:
诸葛亮的军事功绩分为几类,有战略能力、治军能力、军事思想、具体战绩。
一、战略能力
隆中对战略应该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政治军事战略吧,诸葛亮为当时还是寄居于刘表手下的刘备提出的战略,要知道当时的刘备兵不过数千,还是刘表支援的,将不过关羽、张飞、赵云,屈指可数,要地盘没地盘,要资源没资源,诸葛亮凭借什么夸下海口?
要知道隆中对战略的最高规划是统一天下,以当时刘备的实力,换了其他人,恐怕连想也不敢想吧,自从诸葛亮投靠并辅佐刘备后,刘备开始一帆风顺,赤壁之战后拿了荆南四郡,又借来了南郡,几年以后,又拿下了益州,紧接着又在汉中打败曹操拿下汉中,仅仅十年的时间,刘备势力发展到了顶峰,占据整个益州、汉中郡以及荆州三个郡,隆中对几近实现。如果不是关羽单兵北伐,蜀汉统一天下还是有希望的,隆中对实现也是有可能的。
看看同时期的其他战略,比如鲁肃的榻上对,先是说孙权、曹操、刘表三分天下,后来又改为孙权与曹操划江而治,但都没有实现,再看毛玠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则是纯粹的政治战略,只是迎来皇帝而已,而郭嘉的十胜十败只是个理论,只能作为一个给自己打气的心理安慰,隆中对算得上是同时期最伟大的战略,没有之一,这出自诸葛亮之手。
二、治军能力
《诸葛亮传》: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司马懿在诸葛亮去世,蜀军退兵后,视察了诸葛亮的营寨和住所,然后说了一句话:诸葛亮真是天下的奇才啊!司马懿为什么会这么说?这就是诸葛亮的治军能力,陈寿也说过诸葛亮是“治戎为长”,也就是治军能力是一流的。
所谓的治军能力,指的就是治理军队的能力,军队不是一天生成的,需要长期的治理,包括严肃军纪、安营扎寨、招募士卒、训练士卒、鼓舞士气、后勤补给、提升战斗力等,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大意败夷陵后,整个蜀汉政权四面危机,再加上国内叛乱四起,南中地区脱离了蜀汉的势力,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诸葛亮挺身而出。
诸葛亮以为刘备守孝的名义,对军队进行了整顿与训练,关羽失掉了荆州所有的军队,刘备又失去了蜀汉能征惯战的那一批士卒与将领,剩下的都是一些未上战场与新招募来的士兵,而且士气低落,仅仅2年时间,诸葛亮就能率领军队南征南中,用了一年时间平定了南中叛乱。
并且此次南中获取了很多物资,诸葛亮打仗所需的花费都从南征中赚了回来,同时收编了南中地区的很多军队为蜀汉所用,比如无当飞军,这是用南中的少数民族武装的军队,战斗力强,适合山地作战。
诸葛亮又用了2年时间,准备了北伐所需要的兵员、物资、粮食,从刘备去世到诸葛亮北伐只有5年时间,这5年中,诸葛亮不仅平定了南中的叛乱,而且让蜀汉具备了北伐的实力,这是能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又是诸葛亮具备而别人不具备的,这就是诸葛亮的治军能力,所以才有陈寿与司马懿的称赞。
此外,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用以运输粮食,改进了诸葛连弩这种远程攻击武器,为了北伐,开始在前线进行屯田,准备将北伐长期化,这都是诸葛亮治军能力的体现,整个三国比治军能力的话,诸葛亮是一流的。
三、军事思想
解放军陆军少将,曾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参谋长兼宁夏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的高锐曾编写过一本书,名字叫《中国军事史略》,这本书是在军事科学院院长叶剑英元帅的指示下编写,由杨尚昆题写书名,高锐参与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并专门研究军事思想,这本书的军事专业性不用怀疑,这本书中有一句是这样说的: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曹操、诸葛亮的军事思想可以代表三国时期军事学术发展的水平。
在军事专家的眼中,整个三国时期只有曹操与诸葛亮有军事思想,其他的将领就不在眼中了,三国有多少名将?关羽、张飞、周瑜、陆逊、司马懿、邓艾、姜维,全部比不上诸葛亮的军事思想,整个三国,只有诸葛亮的军事思想能与曹操相抗衡,这是我军军事行家的结论,军事思想的内容非常多,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内容:战争观、军事方法论、战略思想、作战指导思想、军队建设思想、国防思想等等。
在这些思想中,打仗是最简单、最直观的输出,但是军队的建设,包括整个国家的军事思想,他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诸葛亮的军事思想主要在他撰写的兵书中显示出来,诸葛亮撰写并流传下来的兵书和军事著作有《便宜十六策》、《将苑》、《南征》、《北伐》、《北出》等等。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对于诸葛亮来说,外行看的是他的输赢,而内行看的是他的军事思想,军事思想对于推动战争思想有着进步作用,中国几千年的军事思想就是一代又一代的军事家积累、实践、撰写而流传下来的。
举个例子,在《便宜十六策》的治军一篇中,诸葛亮提出了:
故国以军为辅,君以臣为佐;辅强则国安,辅弱则国危,在於所任之将也。非民之将,非国之辅,非军之主。故治国以文为政,治军以武为计;治国不可以不从外,治军不可以不从内。 强调了军队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此外还有”夫国三大务,莫先于戒备“的军事思想,有相当多的军事思想与孙武是一致的,这种思想成为后世朝代部分军事将领的治军思想,影响了很多军事人员,这也是诸葛亮能进武庙的原因之一。
中国历史上不乏名将,而且战绩辉煌的将领比比皆是,但是,能进武庙十哲的人,都是具备一定军事思想和战略高度的,比如张良,熟读《太公兵法》,据说是姜太公所著,这是一部黄老道学的军事思想,再比如白起,是歼灭战思想的鼻祖。
再比如韩信,谋略战的最成功运用者,并著有《韩信兵法》,再比如司马穰苴写了一部《司马法》,几乎成为后世的军事教材,这些入武庙十哲的人都不是普通的将领,而是有一定军事思想和战略高度的人,所以像卫青、霍去病这样战功赫赫的将领却不是武庙十哲,因为缺少军事思想和战略高度,而诸葛亮能入武庙十哲就是因为有这两样东西。
再举个例子,诸葛亮的八阵图,这个八阵图在军事上的意义比那本《便宜十六策》要更重要,古代战争都是靠阵法对抗的,没有单挑,也没有乱砍,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阵法,据说华夏最早的阵法出自黄帝,黄帝之后就是姜太公的太公阵法,然后就是司马穰苴在《司马法》中所记载的五行阵法。
接下来就是孙武在《孙子兵法》中记载的八卦阵,孙武之后就是三国时期诸葛亮所改进的八阵图法,诸葛亮参考了古代的阵法,并加入自己所创立的新内容,组建了一个全新的八阵图法,从孙武到诸葛亮的时代,有700多年,只有诸葛亮有能力改进了古代的阵法,诸葛亮不牛谁牛?隋朝名将韩擒虎就是在诸葛亮八阵图法的基础上改进了,成为九军阵法。
到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与李靖在讨论阵法时,多次提到了诸葛亮的八阵图法,并给予极高的评价,李世民和李靖一致认为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军事能力评价是不对的,认为陈寿是史官,不懂军事,所以不能正确评价,而李靖改进了诸葛亮的八阵图法,改成了六花阵,唐朝另一个名将李勣也参与改进了,至少李靖、李世民、李勣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倍加推崇的,这也是诸葛亮能在唐朝进武庙十哲的原因之一。
如果诸葛亮不懂军事,这些人会推崇诸葛亮吗?李靖可是唐朝的战神,其能力不亚于兵仙韩信,而李世民则更是唐朝优秀的军事家,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的军事家,都对诸葛亮推崇倍至,还有人怀疑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吗?
四、具体战绩
当然了,诸葛亮在三国时期也是有具体战绩的,包括以下:
1、公元213年,诸葛亮与张飞、赵云、刘封一起从荆州率军入川,攻取了巴东郡、巴郡、东阳郡、犍为郡、广汉与德阳,攻下十七座城池,与刘备在成都会师,共同围攻并拿下成都。
2、公元225年初,诸葛亮率参军杨仪、越隽太守龚禄、庲降都督李恢、门下督马忠等将领,兵分三路南征南中,当年秋天就平定了南中三郡,诸葛亮采用马谡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战略,斩杀高定,生擒孟获,攻取大小城池五十七座,并获取南中地区的兵员、物资、人口,以充实蜀汉的实力,直到蜀汉灭亡,南中地区再也没有大规模叛乱出现。
3、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采用声东击西之计,以赵云为疑兵,以马谡守街亭,诸葛亮亲自攻打陇右五郡,由于用人不当,马谡擅自放弃城池,擅自上山,导致被张郃击败,整个北伐之战因此失败,诸葛亮攻拔西县千余家回蜀,包括俘虏了姜维、梁绪、尹赏、梁虔等人,而在马谡手上损失了近万人,事后马谡被斩首,第一次北伐失败,损失了不少士兵。
4、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攻打郝昭镇守的陈仓,二十余天无法攻克,于是退兵,魏将王双追击诸葛亮,被斩杀,无功而返。
5、公元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派出陈式攻打武都、阴平二郡,诸葛亮亲率大军牵制郭淮,于是成功占领武都、阴平二郡,直到蜀汉灭亡。
6、公元230年,曹魏三路大军攻打蜀汉,曹真从子午谷进军,司马懿从汉水西进汉中,张郃从褒斜道进军,三路大军的目标就是攻取汉中,诸葛亮指挥的反击,蜀军先是打败了曹真的先锋夏侯霸,然后曹真因为子午谷下雨,路太难走而撤退,后来诸葛亮派出魏延、吴懿进入陇右的南安郡,攻其不备,并打败了郭淮与费曜,然后曹魏三路大军无功而退。
7、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真病死,司马懿从宛城空降陇右对抗诸葛亮,这也是著名的卤城之战,此战,诸葛亮一直引诱司马懿出战,并且在卤城攻破了司马懿的钳型攻势,由王平坚守城池抵御张郃,由魏延、吴懿、王平等将大败司马懿,斩首魏军甲士三千,缴获角弩三千一百张,玄铠五千张,并且斩杀名将张郃,大获全胜,从此以后司马懿不仅畏蜀如畏虎,而且再也不敢跟诸葛亮正面对抗了。
8、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出五丈原,与魏军对峙,司马懿消极防御,拒不出战,诸葛亮送女人衣服给司马懿,司马懿也不出战,诸葛亮在前线屯田,准备将北伐战争长期化,到8月的时候,诸葛亮病逝,然后蜀军撤退,司马懿还不敢追,所以有”死诸侯走生仲达“的传言。
整个北伐之战,除了第一次诸葛亮失败后,其他四次都没有失败,第二次北伐斩了王双,第三次北伐夺取了武都与阴平二郡,第四次北伐斩杀张郃及三千甲首,第五次北伐不胜不败,总有人说诸葛亮北伐没有胜利,要知道诸葛亮是进攻方,只要蜀汉一方没有损失,并斩杀了魏军将领或者士兵,就是胜利。
比如胜利最大的一次,卤城之战,诸葛亮自己这一方损失较小,虽然没有攻下城池和土地,但是斩杀了魏军三千甲士和硕果仅存的老名将张郃,这不是胜利吗?这是白赚来的好吧,北伐的胜利并不是一定是靠攻城掠地的。
另外,诸葛亮是在国力如此弱小的情况下,主动发起的进攻之战啊,你看看历朝历代的战争,绝大多数都是实力强的一方主动进攻,比如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官渡之战,东晋的淝水之战等,只有实力强才能占据战场上的主动权,但是诸葛亮以弱小的国力,却能占据主动权,完全是靠强大的个人军事能力来弥补实力的不足了。
所以,陈寿对诸葛亮关于军事的评价是片面的,以成王败寇思想来评价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也是不全面的,诸葛亮能进武庙成为十哲之一,就是因为他强大的军事能力,这种能力是古往今来无数军事家认可的。或者也可以这样理解,陈寿认为诸葛亮的政治能力是100分,而军事能力是98分,是整个三国唯一能与曹操军事思想相抗衡的人。
诸葛亮虽然未能克复中原,但是其军事上也有着极为出色的成就。就战略而言,隆中对成为蜀汉集团的战略决策,且在汉中之战后几乎成功。隆中对作出之时,刘备尚是刘表客将,同时期的其他战略分析(如榻上策)均未把刘备看作一方诸侯。在隆中对之后,刘备开始攻城略地,建立基业,最终建立蜀汉。就战绩而言,蜀汉尽管未能夺得陇西地区,然而在弱国对抗强国的情况下,夺得武都阴平二郡,在正面战场屡屡击败曹魏军队,并射杀魏车骑将军张郃。蜀汉军队军纪严明,陈寿记载“百姓安堵,军无私焉”。蜀汉的北伐大量消耗了魏国的国力,晋书有“每诸葛亮入寇关中,边兵不能制敌,中军奔赴,辄不及事机。”“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的说法。司马懿正是在与蜀汉的战争中逐步掌握实权,最终导致了高平陵之变。同时代东吴张俨评论为:“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认为如果诸葛亮不是因病去世,将最终达成其北伐目标。就军事理论而言,诸葛亮改善了八阵,推演兵法,对军事理论有一定的贡献。司马懿在诸葛亮去世后观察蜀汉营寨称赞其为天下奇才,司马昭灭蜀后,就立即令其近侍陈勰学习其“围阵用兵倚伏之法,又甲乙校标帜之制”,直至唐代将领李靖仍然十分推崇。晋书与南北朝诸史有多处关于八阵的记载,充分说明了八阵对后世将领的影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52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