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李渊为何不干预自己的儿子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唐朝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京师长安的玄武门附近发动政变,当场诛杀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这便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的后续影响非常深远,李世民乘机掌控朝局,并继承了帝位,大唐王朝开始迈入“贞观之治”的时代。对唐朝的黎民百姓而言,“玄武门之变”其实也算是一桩幸事,毕竟李世民是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不过,对唐高祖李渊来说,“玄武门之变”却是他人生中最暗淡的一天,不仅儿子骨肉相残,而且他也因此失去了皇帝宝座。不过,凡事有因必有果。“玄武门之变”之所以会发生,其实罪魁祸首就是李渊本人。
在唐朝开创阶段,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有卓越表现,如果要论功绩的话,其实两人不相上下。许多人印象中感觉唐朝的大半个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这其实是受到唐朝官方史料的误导。比如指挥唐军攻破隋朝京师大兴城的是李建成,但官方史料上却将这一功劳归到了李世民身上。
唐朝建立后,李渊按照历朝历代的传位制度,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到了这一步,一切都是按正常流程进行,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然而再接下来,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储位之争就慢慢开始产生,并逐渐激化了。
武德二年(620年),李渊派李建成镇守北方的蒲州,防备突厥进犯。同时他又任命李世民率军去征讨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李渊的这个安排显然对李世民有利很多,因为以唐军当时的实力,打败其他割据势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打败突厥却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此李建成只能做到但求无过,李世民却有机会建功立业。
一年后,李世民打败了窦建德、王世充,其个人威望直线上升。李渊任命李世民为天策上将,位列所有王公之上,地位仅次于太子李建成。同时,李渊还下旨特许李世民在洛阳开府(天策府),允许他建立自己的私人班底。李渊的这些封赏表面上看起来是在表彰李世民的军功,但从更深一层来看,则更像是刻意扶持李世民的势力,让他可以同太子“打擂台”。否则太子的势力日渐壮大,势必会危及皇权。
李渊的这些安排自然会激发李世民的野心,而太子李建成在感受到来自二弟的威胁后,也不可能坐视不理。于是,两位皇子的储位之争就开始不断激化。李建成在长安建立了一支由两千精锐组成的部队作为东宫卫士,史称“长林军”,这支精锐部队的主要针对对象就李世民。而李世民则在洛阳建立自己的卫队,以此来抗衡太子。
经过几年明争暗斗,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关系已经势同水火,彼此间不存在丝毫的兄弟情分了。两个儿子的这些举动,李渊都是一清二楚,但他却没有出手干预,只是以旁观者的心态来看待诸子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当了几年皇帝的李渊此时已深谙帝王之术,他将天下所有人都看成是自己棋盘里的棋子,哪怕是亲生儿子也不例外。他认为只要让各方势力相互制衡,自己这个“棋手”就可以掌控一切。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有些“棋子”却可以变身为“棋手”,有些“棋手”却反而成了“棋子”。李渊最终还是为自己的帝王心术付出了惨痛代价。
武德九年(626年)初,突厥进犯唐朝边境。这件看似与储位之争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却引发了“玄武门之变”。
在太子的建议下,齐王李元吉被任命前往北方抵御突厥。李元吉趁机将李世民手下最优秀的将领和最精锐的士兵都划归到自己帐下。李建成和李元吉还用重金收买这些将领,希望他们倒戈到太子阵营中。
就在李元吉准备出征前夕,李世民这边收到情报,太子准备在送李元吉出征之际对他下毒手。鉴于形势已刻不容缓,于是李世民决定孤注一掷,在宫城禁地的玄武门附近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这便是“玄武门之变”发生的由来。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隋唐史研究》
其实,从历史的记载中,我们不难发现,李渊并没有造反的意向,而真正想造反并且逼得李渊造反的人是他儿子李世民。李世民曾多次在李渊面前提出要造反,但是都被李渊以各种理由拒绝了,然而,李世民并不死心,最终通过陷害自己的父亲逼得李渊不得不造反,否则很有可能会遭受杀头的死罪。
李渊和杨广本是表兄弟,而杨广对李渊也很好,可以说,两个人从小是一起长大的。杨广登基为帝之后,不但没有因此疏远李渊,反而处处重用,还将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李家,让两家人亲上加亲。而李渊对杨广的所作所为也很感激,虽然隋朝后期,在杨广的统治之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李渊确实没有造反的心思,也一直很尊重杨广。
然而,他的儿子李世民却一直想要造反,他觉得,在隋炀帝的统治之下,百姓们民不良生,而自己更是处处被压制,但凭他自己的力量想要造反,根本不够,所以他想尽办法,最终逼得李渊造反。我们知道杨广后期的生活比较荒淫无度,更是处处留情,李世民就利用了这一点。
他将杨广留在行宫处的女人,成功的放到了自己父亲李渊的床上,当时李渊已经被灌醉了,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知道醒了之后,自己犯了大错。而李世民趁机出现,再次提议与其坐以待毙,不如直接反了杨广,此时,李渊已经没有办法,只能听从李世民的建议,最终起义造反。
李世民和尉迟敬德联合起来,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后,李世民立刻派尉迟敬德去宫内找李渊。当时尉迟敬德也只有一个人,虽然“擐甲持矛”,但他肯定也不敢杀李渊,而且也不一定杀得了。再说了,李渊那时候还掌控着天下兵权。只要李渊一声令下,让侍卫把尉迟敬德拿下,再调集天下兵马攻打李世民,李世民肯定不是李渊的对手。
但是,李渊当时有那么好的条件,手上还掌控着百万雄兵,为什么竟然轻易地就投降了李世民,交出兵权,并且还迅速就交出了皇位呢?不管李建成和李世民有多大的矛盾,但那也只是矛盾而已。就算把权力让出来,也不算一个大事。礼让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李世民却竟然残忍地把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杀害。
这种手足相残的行为,已经越过了底线。作为当父亲的人来说,必须对李世民进行严厉的处罚。就算他自身受到了威胁,他也不能容忍有人这样做。更何况,当时就一个尉迟敬德在,他也没有受到什么样的威胁。他为什么不做公平正义的事情,反而把兵权皇位都拱手交给李世民呢?要讲清楚其中的道理,我们需要先复盘一下尉迟敬德进去时候的情况。
《资治通鉴》记载:“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迟敬德入宿卫,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就是说,当时李渊在等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前去对质的时候,闲得没事干,于是轻松愉快跑去湖中泛舟。这时候,尉迟敬德进来了。这里说的是“直至上所”。当时李渊在湖里,尉迟敬德是站在湖边和李渊说话,还是登临船上,这里并没有明确说明。不过,我认为尉迟敬德登临船上的可能性比较大。
如果尉迟敬德确实登上了李渊的船,这说明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要知道,皇帝身边,向来是不缺少侍卫的。侍卫必须紧紧跟随皇帝,确保皇帝的安全。既然李渊当时还在泛舟,说明他一点儿也没察觉到已经发生了严重的问题。没有发现出问题,说明事发现场与李渊泛舟的地方隔得比较远。既然隔得比较远,尉迟敬德从事发现场到李渊的船上,这中间一定走过很长的路。
要知道,尉迟敬德当时是手拿武器,穿着铠甲的。这样的装束,就是一种“造反”的表现,难道沿途的侍卫没有发现,因而阻止尉迟敬德吗?唐玄宗的时候,武惠妃假称宫中有盗贼,让太子李瑛等三个皇子带刀进去抓盗贼。当李瑛等三人带着刀进去的时候,武惠妃却让唐玄宗看见这一场景,并说这三个人在造反。这使得唐玄宗最终废杀了李瑛等三个皇子。
唐玄宗因为看见亲儿子在宫中手拿武器,不惜废杀亲儿子,可见这件事有多么严重。既然这件事如此严重,而尉迟敬德却能够畅通无阻地进入宫中。这样反常的现象,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宫中的侍卫,包括李渊身边的那些贴身侍卫,早就被李世民给收买了,全成了李世民的人。而且,不但侍卫们成了李世民的人,李渊身边的大臣,也都已经成了李世民的人。
当尉迟敬德来到李渊身边,对李渊说,因为李建成和李元吉造反,李世民已经把他们给杀掉以后,当时李渊身边的大臣萧瑀和陈叔达立刻就对李渊说:“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委之国务,无复事矣。”
大家看看,这两个大臣立刻帮助李世民说话,说李建成、李元吉这样做,完全是咎由自取。这两个人没有功劳,反而多次伤害李世民,所以李世民应该“诛之”。同时还让李渊赶紧交出兵权和皇位,让李世民去处理善后的事情。我们还要注意的是他们的称呼是“建成、元吉”,而尉迟敬德刚才说的还是“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呢。
我相信《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不会乱写称呼,他这样写,显然就是表明,实际上萧瑀和陈叔达早就被李世民收买了,是李世民身边的人。从这里可以,李渊实际上已经被完全控制起来了。表面上只有尉迟敬德一个人,实际上身边无处不是李世民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李渊虽然手中有百万雄兵,但实际上他根本就不可能调动,根本就无法把命令发出去。因此,他能干什么呢?
同时,李渊也看到,既然李世民已经控制了一切,如果在那时候贸然下达命名诛杀李世民,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他和李世民两败俱伤。他们两败俱伤,可能他们李家的江山,也就落入别人的手里了。思来想去,李渊只得昧着良心,忍了那口气,把兵权和皇位都交给李世民。(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旧唐书》等)
李渊作为李唐王朝肇始者,其领袖能力自然是出类拔萃的,并不如后世史书所言那么不堪,可以说他是最被低估的王朝开创者。但他唯一的错误就是没有处理好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以及齐王李元吉的关系,最终导致兄弟手足相残,自己被逼退位郁郁而终。如果历史可以重来,李渊该如何避免玄武门之变发生呢?三条。
第一,如果李渊要立李建成为太子,就得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对李世民痛下杀手。自古以来功臣良将都是只能谋国不能谋身,李世民也不例外。李渊开国手下两大军事领袖,一是平定江南的李孝恭,一是平定中原的李世民。李世民是他儿子,李孝恭是他侄儿,李孝恭比李世民大四岁。李孝恭平定江南第二年也就是武德七年,李渊就以图谋造反的罪名将李孝恭下狱,经审查莫须有之后安排一个闲职软禁起来,李世民当了皇帝把这位堂哥派出去干了几年不咸不淡的刺史最终在慨叹中死去。李世民后来搞了个凌烟阁功臣排名,李孝恭排第一,此时李孝恭已经死了好多年了,可见李孝恭功劳之大。
第二,如果李渊觉得李建成不可信任,想让李世民继位,也可以把李建成发配到蜀地当个蜀王。蜀地偏僻,蜀人安逸,李建成去了就是困龙入海,根本掀不起大浪。历史上唯一能从蜀地出来的只有刘邦,诸葛亮都不行。所以李渊可以放心把李世民立为太子,李世民太子之位安定之后也不会也没必要铤而走险搞玄武门之变,这样李渊就能一直当皇帝到死,然后李世民顺利接班,李建成也可以在蜀地安逸到死。可是李渊本来跟李世民承诺让李建成当蜀王,但是被李元吉和四大嫔妃一做工作,居然出尔反尔食言而肥,直接导致兄弟俩手足相残。
第三,如果李渊觉得李建成不能信任,但是李世民也不可靠,或者说对谁都不忍心下手,可以把李世民放到洛阳去。李世民也曾向李渊提出过这个建议,李渊开始答应了,可惜在李建成的搅和下收回了成命。把李世民放到洛阳当然有很多副作用,比如李世民会壮大自己力量,不听朝廷号令等等,可是也会给李建成施加压力,你如果干不好就会被李世民取而代之。争夺皇位本来不是请客吃饭么。这样既保证了李建成地位又保证了李世民安全,而且两兄弟离得远矛盾也会缓和,起码李渊能够把皇帝当到死。至于自己身后事,李建成能不能把皇位坐稳,那就看他能力了。事实上朝中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支持李建成的,就连李靖李勣都保持了中立。所以真要死磕起来,李世民并没有多大胜算。我们的确要承认李世民的军事能力,但也没必要把他过度神化。但是李渊没有当机立断执行这个决策,最终导致玄武门之变爆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51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