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他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后代。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位,建立了新朝。当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刘秀兄弟聚众起义,反抗王莽。彼时,刘秀势力弱小,面对强大的对手,他有什么能力可以胜出呢?我们从刘秀的成名之战,昆阳之战,或许可看出刘秀的能力。
西汉刘姓皇族繁衍生息,到了刘秀时,家族已经没落。刘秀9岁时,父亲亡故,寄养在叔父家中。刘秀是个勤劳的庄稼汉,哥哥刘演则是一个豪侠。后来,刘秀到长安求学,学习《尚书》,稍微通晓大概道理。
新朝皇帝王莽托古改制,使天下更加混乱,不断有人反叛起义,其中以绿林军,赤眉军两支起义军势力最强大。刘演在家乡起义,与绿林军各首领王匡、王凤推举族兄刘玄为更始皇帝。更始帝任命刘演为大司徒,刘秀为太常偏将军。其后,刘演围攻宛城,刘秀攻打其昆阳、定陵等县城。
王莽听闻义军立了刘玄为汉朝皇帝,非常忧惧,于是派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率领甲士42万,对外号称百万,气势汹汹得去扑杀义军。
王寻、王邑的大军浩浩荡荡扑来,义军首领王凤只好退守昆阳。城内的诸位将军忧惧,惦记妻儿和财物,想散逃到其他地方。刘秀说:“大家齐心同力抵御强敌,或许还能打败他们;如果想分散逃走,谁也不能活命。现在你们不一心抗敌,反而想着保全妻儿和财物吗?”诸将听后,都愤怒地说:“刘将军怎么能说这样的话!”这时,侦查兵说王莽的大军就要来到,诸将请刘秀出谋划策。
昆阳城内的义军只有9千人,兵力实在太少,于是刘秀率领13个骑兵去城外征调散兵,让王凤留守昆阳城中。这时王莽的军队包围了昆阳城,箭如雨下,猛烈地进攻城内义军。城中王凤等人恐惧不安,乞求投降,而王寻、王邑认为破城指日可待,所以不答应投降。
刘秀在城外收集了上千士兵,一些将士贪图财物,想留守在外,不愿回去增援昆阳守军,刘秀说:“今日回去若能破敌,能得到万倍珍宝,大功也能建成;如果昆阳守军战败,我们也不能活命,哪能还会有金银财宝呢?”于是众将士跟着刘秀回昆阳增援。
刘秀亲率一千多士兵,挑战王莽军队。王寻、王邑派几千人应战。刘秀冲锋在前,斩下几十颗敌首。部将看见后都高兴地说:“刘将军平时见了小股敌人都会胆怯,如今见了大敌却变的勇猛,真奇怪啊!请将军仍然在前,我们来协助您!”于是,刘秀接连打胜了几场小规模战斗,消灭王莽军队近千人,鼓舞了义军士气。
刘秀挑选3千死士,带领他们冲击莽军主将王寻,王邑的营帐。义军勇猛无比,以一当百。当时莽军42万大军包围昆阳,兵力分散,所以王寻,王邑大营的兵力并不是很多。主将大营猝不及防被攻击,一片混乱,顾不上通知其他军营的莽兵,王寻被义军所杀。昆阳城内的守军见状,立刻出兵增援刘秀。
义军两面夹击莽军,呼声震地。莽军失去有效指挥,溃散逃命,互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当时有雷雨大风,江河暴涨,淹死的莽兵不计其数,河水不流。王邑骑马在河中的尸体铺成的道路上奔驰,才得以渡河逃走。
战后,义军缴获了王莽军队的辎重、车马、铠甲、珍宝等物资不计其数,义军搬了一个月都搬不完,只好烧掉剩余的物资。
昆阳义军的首领虽然是王凤,但刘秀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昆阳之战中,可以看出刘秀是个有勇有谋的人。大战之前,义军心中恐惧而想散去逃命,刘秀警告众人:“分散逃跑则亡命,合力抵抗或可保命立功。”以此坚定众人抵抗到底的决心。然后刘秀去城外收集散兵,增加义军力量。其后刘秀主动挑战,身先士卒,歼灭小股敌人,鼓舞士气。接着刘秀使计诈称宛城已破,援军将来,打击敌军士气。最后刘秀找到敌军力量分散的弊端,率死士冲击敌军主将大营,使敌人自乱崩溃。
昆阳之战意义非常。一、极大地削弱了王莽的有生力量,有利于王莽政权崩解;二、坚定了义军信念,壮大了义军的势力;三、提高了刘秀的个人威望,为以后称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军事实例,启发后人。
俗话说得好,打仗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但是刘秀和王莽的这场战役,几乎是刘秀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而王莽一个都没有占到,所以导致了往往42万大军没有打败9000个人。
由于当时很多的人不满王莽的政权,于是纷纷起义,当时的起义军分为两个部队,其中有一个更加棘手的是刘玄带领着绿林军。当时往往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所以他准备出兵攻占绿林军的重要军事要塞昆阳。当时王莽带着他的42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将整个昆阳城围的水泄不通,他们认为马上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了。
但是谁曾想,当时的守城大将是后来的光武帝刘秀。刘秀这个人还是十分优秀的,和他的名字一样。所以说他在半夜三更的时候带领了一小部分部队出去寻找援军,功夫不负有心人,刘秀带着找来的9000名援军,在后面包抄了王莽的部队,将他们打了个措手不及,所以导致他们部队突然乱成了一盘散沙。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全部都失去了作战的意识。
然而就在战争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时候,突然天公不作美,电闪雷鸣,下起了狂风暴雨。而这些狂风暴雨将往往驻扎在昆阳周围的几乎所有的营地全部都冲走了,他手下的很多大将几乎死的死,伤的伤,而且侥幸逃出来的人也几乎被吓得魂不守神。正是因为在这场战争中,往往没有考虑到天气变化,也没有考虑到刘秀可能采取偷袭的作战计划,所以导致他们42万大军惨败给了仅仅由9000名人员组成的部队。可以说这场战役的失败导致往往越来越走下坡路,最后被消灭。
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一线(今河南省叶县),故称为昆阳之战。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昆阳之战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昆阳之战不但是刘秀击败王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
新朝在征发这几十万大军的时候,采取的是地方选拨壮丁各自成军,地方长官担任将领的方式,这是非常坑爹的。换句话说这支“大军”的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能力非常渣渣。另外从政治上看,新莽的改制事实上已经破产,这样的社会政治环境下征发的郡兵,无论是在士气和战斗意志上,都很难得到保证。史书中记载新莽的军队气势浩大,逶迤千里,听起来倒是很精神,真打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蜿蜒几百上千里的军队,你怎么打仗啊,昆阳就那么大。
这个问题在昆阳战场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汉书王莽传中说“士卒奔走,各归还其郡,邑独与所将长安勇敢数千人还雒阳”。稍微不对劲就各回各家,由此可见郡兵的战斗力和意志是极端不靠谱,数十万大军组织涣散,真正实际战力还是少量的嫡系部队。
所以我们看到了决战的时候,刘秀的敢死队专门冲着王家兄弟的中阵猛攻,王寻一死,指挥中枢就崩溃。而这场决战的双方实际上战力并不那么悬殊,资治通鉴中记载:刘秀率领精锐敢死队三千人冲击新莽中军,王家兄弟因为轻敌,自已率领万余主力对阵,并且约束其余各军不动。所以真正打起来的也就是三千VS一万多,一边是抱着决死之心的三千死士,一边是轻敌的万余中坚,结果不言而喻。
政治上得不到支持,组织上得不到保障,战略战术上又轻敌失误,这才是新莽军败北的主要原因。
东汉皇帝名单:刘秀,东汉第一个皇帝,汉族,蔡洋南阳人。东汉开国皇帝,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新朝末年,天下大乱。西汉的后裔刘秀和他的兄弟利用他们家乡钟灵的局势与世界上所有的英雄战斗。公元25年,刘秀成为河北的皇帝,建立了东汉王朝。经过十余年的统一战争,刘秀打败了青林、赤眉、肖伟、公孙述等割据势力和百万农民起义军,从而重新统一了新莽结束以来历经二十余年纷争和战乱的中华大地。天下安定后,刘秀实行“吴言文秀”的国策,发展生产,弘扬儒学,奠定了东汉近二百年的基础。
光武帝刘秀,又名文淑,是中国东汉王朝的创始人。
刘秀是汉高祖九世的孙子,也是汉高祖儿子的后代。他的父亲是南顿岭的刘钦,母亲是范贤。几代人居住在南阳蔡洋,属于当地贵族家庭。从小就喜欢上了尹丽华,后来去了长安。看到自己骑着金马,我感叹道:“当官的应该是金马,老婆应该是尹丽华。”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在战争时期
王莽在位的时候,天下大乱,赤眉军和绿林好汉与王莽作战。此时,刘秀和他的哥哥阿达在涪陵作战,支持革命皇帝刘璇和绿林好汉。23年,刘秀率领3万亡命之徒拿下昆阳,歼灭王莽42万大军,杀死主帅王勋,取得昆阳胜利。
从那以后,阿达的兄弟们获得了巨大的声望,他们受到了刘璇的怀疑。刘秀注意到了一些事情,但阿达对此不以为意,最终被刘璇杀死。此时,刘秀也处于危险之中,所以她不得不向刘璇道歉,也不敢像往常一样微笑着哀悼她的哥哥。刘璇占领洛阳后,派刘秀巡视黄河以北,刘秀脱离了危险。
刘秀在河北积蓄力量,日益强大,被刘璇封为小王。然而,刘秀的人继续说服他。终于在25年后,在诸城称帝,改称袁建武。他的名字还是韩,历史上称为东汉。次年,迁都洛阳,改“洛阳”。
历史上曾发生过不计其数的战争,由于影响力比较小,很多都掩埋在历史的尘埃当中,没有被史书做记载,后人也不会知晓。但那些影响深远且非常经典的战争,则被世人所熟知,尤其是以少胜多的战事,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
古人云:“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并不只是说着玩的,冷兵器时代,作战双方的士兵的武器基本都是刀剑、矛等,人多的一方胜算更大。然而,也有些军事才能极高的将领,在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运用超高的指挥技巧,激发士兵的作战斗志,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创造了令人膜拜的军事奇迹。
楚汉之争时期,刘邦趁项羽带兵进攻齐地时,亲率56万大军杀向彭城,而当时的彭城是项羽的大本营,没有太多的守城将士,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依靠绝对的军事优势,刘邦很快就攻破城池,到处搜罗金银珠宝,并大摆宴席庆功。
项羽听说大本营被刘邦占领,差点气吐血,立马带着3万精兵回援。刘邦此时自信满满,认为凭借手中的兵马,可以轻轻松松地干掉项羽,就算15打1的话,还能剩余15万人做啦啦队。让人难以置信的是,项羽仅用了很短时间,就击溃了刘邦大军,刘邦在十几名骑兵的保护下仓皇逃脱。
在西汉末年,王莽废帝自立,不久后天下大乱,各地纷纷举兵起义,皇室后裔刘秀参加了绿林军。公元23年,王莽任命大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寻为统帅,率领号称百万大军的部队围攻昆阳(其实是43万),而城中仅有1万多绿林军镇守,敌我力量非常悬殊。
其他将领都吓得不行,认为此战没法打,甚至有人想要投降。刘秀挺身而出,并大声说道:“如今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不如放手一搏。”或许是刘秀的胆略征服了众人,纷纷赞成他的观点。就这样,刘秀仅靠一万多人就把王莽的40多万士兵打的落花流水,赢得了昆阳之战的胜利。
在以上两场战争中,虽然项羽和刘秀的军队的人数远少于敌军,但至少还有上万人。而在南宋时期有一场堪称传奇的战争,仅靠50人就大败了几万敌军,而且还生擒了对方的主帅,听起来非常不可思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辛弃疾,南宋著名的词人,其名气与苏轼相当,但除了才华横溢之外,他还是一个难得的天才将领。公元1161年,辛弃疾到耿京的部队参军,因能力突出被提拔重用,一直与金兵作战。次年,上司耿京派辛弃疾与朝廷联络,但当他完成任务返程时,得知张安国投敌,且把老大耿京给杀了。
当时的张安国相当猖狂,认为自己手握几万兵马,没人能把他怎么样,整天在军营中大吃大喝。艺高人胆大的辛弃疾,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仅带着50个士兵杀向张安国的军营。在一般人看来,辛弃疾绝无取胜的可能,但结果让人瞠目结舌。
辛弃疾身先士卒,二话不说就是一顿猛砍,手下也都异常勇猛,不一会就干掉了不少人。张安国军营中的士兵都惊呆了,没人敢阻拦,辛弃疾直奔张安国的营帐将他生擒。有人就表示,水土不服就服辛弃疾,他不是一般的勇猛,简直就是开了挂。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51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