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蒋作锦(1817-1864年)是今东平湖水库二级湖内今属于梁山县馆驿镇的大营村人,咸丰年间进士,曾任过黄河钦差。此人知识渊博,富有考古精神,对东平湖一代的名胜古迹、山川河流,都作过精细的考证,著有《东原考古录》,该书“须句城考”中这样写道:“须句,风姓国,鲁附庸,灭于邾,地入鲁。城在安民山东济水上。汉地理志寿张县西北有朐城,是左传。杜注须句在须昌西北,非也。实在须昌城南三十里。考《水经注》,济水东北过汉寿张县西界、安民亭南,汶水东北来注之,又此迳须句城西注。城临济水,济水西有安民亭,亭北对安民山,今安民山东六里张家庄(是)其故地也。庄西杨家堤口即济水故道。城南(距)安民亭六里,东南距汉寿张城十七里,东北距今治三十里。村人掘地时见瓦砾及城旧址云。”
《东平县志·古迹》亦载:“须句城,在安民山东济水上。……今安民山东六里张家庄其故城也。”
《汉书·地理志》亦有“须昌,故须句国,风姓”句。
《水经注》曰:“(济水)又北过须昌县西。京相璠曰:须胊(句)一国二名,盖迁都。须昌,胊(句)是其本,秦以为县。”京相璠是晋代的著名学者、地理学家,他的考证应是值得信服的。
鲁国始封时疆域较小,“封土不过百里”,后来陆续吞并了周边的极、项、须句、根牟等小国,并夺占了曹、邾、莒、宋等国部分土地,成了“方百里者五”的大国。国力最强时其疆域北至泰山,南达徐淮,东至黄海,西抵定陶一带,其统治核心区大都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境内,亦包括泰安南部宁阳,菏泽东部单县、郓城,临沂平邑等市县。
从古至今,人类的聚居和发展都离不开水源。
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都发源于江河流域,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古印度发源于恒河,中国发源于长江与黄河等等。
可中国能在古时候就发展得颇为强盛,单从长江和黄河来看显然有些单薄 。
详细翻看古代的 历史 便会发现,中国古代一共有四条较大的河流,它们与长江和黄河一样都是一方区域的母亲河。
其中长江、黄河和淮河在千百年的 历史 中依然奔流不止,养育一方,可济水却消失在了 历史 的长河中。
虽然济水已经不复存在,但关于它的记载和故事却依然还在流传。
济水是一条水域宽阔的河流,从严格意义上讲,济水其实是从黄河中分离出来的一条支流。
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都在济水的河道两旁,它也是一条真正的母亲河。
关于济水的记载最早见于先秦时期的《禹贡》,济水的北段东流入黄河,济水的南段汇入汶水,东北流入大海。
这里已经有了济水的名字,后世也一直在沿用。
在《水经注》中记载,济水主要流经河北与河南两省,北段与南段的水源分别出自现在的荥泽与济南,而在济水最后入海的河段流经的是山东省,从现在的东营流入大海。
济水虽然养育了两岸的百姓,但它并不是一条温和的大河。
在先秦时期,济水是一条非常有名的凶河,河水水势汹涌,常常发生洪水灾害 。
面对灾害,中国的先民从来不曾畏惧,有问题便解决问题,在地方官府的带领下,济水的河道被多次拓宽、疏通,从而变成了一条母亲河。
随着古黄河的改道和历代对济水的河道梳理,济水发展中隋唐时期已经变窄了许多 。
济水的河道与其他大河不同,济水的很多段河道在 历史 变迁中变成地下暗河,在河流奔涌的过程中出现“三起三伏”的奇特景观,而且济水虽然是黄河的一条大支流,但其河水却非常的清澈。
这与古人对君子的定义非常接近,因此,济水的香火非常鼎盛。
到了唐太宗时期,唐太宗对济水产生了怀疑,对祭祀济水也有不小的疑问。
济水并不是一条大河,在 历史 上也没有特别的地位,却为何要对它进行祭祀? 而大臣以君子的品德进行比拟,令唐太宗非常高兴。
随着皇帝对济水的肯定,对济水的祭祀更加繁盛,连文人也常常去观瞻,还留下了“清济”的雅称 。
也正是这君子的象征,让济水与长江黄河齐名,稳居古代“四渎”的名单。
有关济水的地名和传说非常多,而其中也大都有些关联。
在古时候,济水在人们的心中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还赋予了济水神明的地位。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639年,在济水河畔的须句被灭国,后逃亡鲁国寻求帮助,最后得以复国。
鲁国之所以会帮助须句,是因为济水河畔的诸侯国都有着共同的信仰,他们视济水为神明,而须句被灭国,打破了诸侯国对济水神的祭祀,所以要出兵帮助其复国。
隋唐时期,唐太宗对济水君子之像非常地推崇,曾下旨封济水为“清源公”,而后世的各朝代也都对济水进行了封号。
宋代和元代都对济水给予了更高的评价和地位,都以王号册封 。
到了明朝时,朱元璋对济水以官方的角度进行了神化,将济水封为北渎大济之神,而从康熙开始就有祭祀的记录,而且已经出现了济渎庙。
翻看 历史 ,济水承载的是古代生活在济水两岸的百姓对自然的敬畏,他们依靠济水而生活,对济水更多的是感激和崇拜。
然而,随着 历史 的变迁,济水因为种种原因已经彻底成为 历史 ,而我们对济水的了解,也只能通过古籍的记载。
在“四渎”之中,命运最为坎坷的当属济水了。
济水本身是黄河的一条分支,受到黄河的影响非常严重,只要黄河略有变化,济水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
历史 上,黄河曾经大规模地改道有二十余次,每次都对济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除了自然的影响,人为的影响也非常的严重。
济水自古就多发水患,从先秦时期开始,人们就不断地对济水进行修整。
到隋唐时期,因为京杭大运河的修建,济水的水位降下非常多,到了宋朝时期,济水的规模已经与平常的小河流无异。
根据史料记载,1855年,黄河再次决堤,黄河两岸百姓苦不堪言,而此时的朝廷因为战败赔款,已经无力治理水患,只能任由黄河泛滥。
于是,在黄河奔涌的浪涛中,济水的河道被不断地侵蚀和兼并,待黄河水位回归时,济水的河道已经消失,彻底与黄河融为一体。
自此,奔流了上千年的济水退出了 历史 舞台,留给世人的只有关于它无尽的传说 。
虽然济水已经消失不见,但关于济水的痕迹至今依然存在。
如今济源、济南、济宁、济阳、济阴、惠济、济北、齐河、阳武等地名都是因为济水而得名 , 不知这些地名中是否有你的家乡呢?
周代比较大的诸侯国有:
鲁——姬姓,侯爵。系周文王第四子周(姬)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大勋劳于天下。后成王命为大宰,食邑扶风雍县东北之周城,号宰周公,留相天子,主自陕以东之诸侯。乃封其长子伯禽于曲阜,地方七百里,分以宝玉、大弓,而俾侯于鲁,以辅周室。
齐——姜姓,侯爵。系炎帝裔孙伯益为四岳,佐禹平水土有功,赐姓曰姜氏,谓之吕侯。其国在南阳宛县之西南。自太公吕望起自渭水,为周文、武师,号为师尚父,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封营丘,为齐侯,列于五侯九伯之上。即今山东青州府是也。
燕——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召公奭,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为周太保,食邑于召,谓之召康。留相天子,主自陕以西之诸侯。乃封其子为北燕伯,其地乃幽州蓟县是也。
毕——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毕公高,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周武王克殷,封于毕。即今今陕西咸阳北是也。
邢-------姬姓,侯爵,系周文王第四子周(姬)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大勋劳于天下。后成王封周公四子于邢,联络齐燕,屏藩周室。
管——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鲜,以监武庚封于管。即今河南信阳县是也。
蔡——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度,以监武庚封于蔡。即今河南汝宁府上蔡县是也。
曹——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振铎。武王克商,封于曹。即今济阳定陶县是也。
郕——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武。武王克商,封于郕。即今山东兖州府汶上县是也。
霍——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处。武王克商,封于霍。即今山西平阳府是也。
卫——姬姓,侯爵。系武王同母少弟,封为大司寇,食采于康,谓之康叔,封于卫。即今北京冀州是也。
滕——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绣。武王克商,封于滕。即今山东滕州是也。
晋——姬姓,侯爵。系武王少子,曰唐叔虞。封于唐,后改为晋。即今山西平阳府降县东翼城是也。
吴——姬姓,子爵。系周太王长子泰伯之后。武王克商,遂封之为吴。即今之吴郡是也。
虞——姬姓,公爵。系周太王子仲雍之后。武王克商,求泰伯、伯雍之后,得章已为吴君;别封其为虞。在河东太阳县是也。
虢——姬姓,公爵。系王季子虢仲,文王弟也。仲与虢叔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而文王友爱二弟,谓之二虢。武王克商,封仲于弘农。陕县东南之虢城。
楚——芈姓,子爵。系颛帝之裔,曰鬻熊。为周文、武师,有勤劳于王家,封之于荆蛮;以子男之上居之。即今丹阳南郡枝江县是也。
许——姜姓,男爵。系尧四岳伯夷之后。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裔文叔于许。即今之许州是也。
秦——嬴姓,伯爵。系颛帝之裔。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裔柏翳于秦。即今之陕西西安府是也。
莒——嬴姓,子爵。系小昊之后。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后兹与期于莒城。即今之莒县是也。
纪——姜姓,侯爵。系太公之次子。武王念太公之功,分封于纪。即今东莞剧县是也。
邾——曹姓,子爵。系陆终第五子晏安之后。武王克商,封其裔曹挟于邾。即今之山东邹城是也。
薛——任姓,侯爵。黄帝之后。因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后裔奚仲于孽。即今山东泊州是也。
宋——子姓,公爵。系商王帝乙之长庶子曰微子启:因纣王不道,微子抱祭器归周。武王克商,封微子于宋。即今之睢阳县是也。
已——姒姓,伯爵。系夏禹王之后。武王克商,求夏禹苗裔,得东楼公,封于?已,以奉禹祀。即今之开封府雍丘县是也。
陈——妫姓,侯爵。系帝舜之后。其裔孙阏父作武王陶正,能利器用,王实赖之。以元女大姬下嫁其子满,而封诸陈,使奉虞帝祀。其地在太皞之墟,即今之陈县是也。妫姓源于姬姓,系颛顼后裔,传至子孙帝舜娶帝尧二女娥皇,女英,女英生子商均。商均后代妫满娶周武王长女太姬,太姬生陈申公,陈相公。陈系武王元女太姬之后。
焦——伊耆姓,侯爵。系神农之后。因先世之功,武王克商,封之于焦。即今之弘农陕县是也。
蓟——姬姓,侯爵。系帝尧之裔。武王克商,求其后,封之于蓟,以奉唐帝之祀。即今之北京顺天府是也。
杨——姬姓,侯爵。系黄帝后裔。周武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邑 (山西翼城 )。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
朝鲜——子姓,乃殷贤臣,曰箕子,亦商王之裔。因不肯臣事于周,武王请见,乃陈《洪范九畴》一篇而去之辽东。武王即其地以封之。至今乃其子孙,即朝鲜国是也。
其余如越封于会稽,向封于谯国,凡封于汲郡,伯封于东平,郜封于济阴,邓封于赖川,戎封于陈留,芮封于冯翊,极封为附庸,谷封于南阳,牟封于泰山,葛封于梁国,谭封于平陵,遂封于济北,滑封于河南,章阝封于东平,邢封于襄国(今邢台市),江封于汝南,冀封于皮县,徐封于下邳,舒封于庐江,弦封于弋阳,郐封于琅玡,厉封于义阳,项封于汝阴,英封于楚,申封于南阳,共封于汲郡,夷封于城阳等国,不悉详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51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樗里疾,此人能力堪比鬼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