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秦惠文王为什么会赶走苏秦多年以后让他尝到了后悔的滋味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5 04:23:42

秦惠文王为什么会赶走苏秦多年以后让他尝到了后悔的滋味

秦惠文王赶走一个人才,多年以后,这人就让他尝到了后悔的滋味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世子嬴驷继位,后人称之为秦惠文王,也叫秦惠王。

此时,大秦经过商鞅近二十年的变法,国力空前强盛,所以,秦惠文王继位伊始,便有楚、韩、赵、蜀等多国来贺,俨然恢复了秦厉共公时期万邦来朝的局面。

于此而言,商鞅对秦是居功至伟的,可秦惠文王呢,继位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认定商鞅造反,将他车裂,并夷三族。

商鞅死后,秦国的江山又该由谁打理呢?

好在苍天待秦不薄,很快,又有一位经天纬地之才,带着一套很成熟的发展蓝图,跋山涉水的为秦国效力来了。

这人是谁?

他不是别人,就是以后佩六国相印的苏秦。

历史上总有一些人,能凭借一人之力将天下玩弄于股掌之上,苏秦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早年到齐国求学,拜在鬼谷子先生门下,专修纵横术,学会一身惊天动地的本事。

虽然以后主张合纵,一生为抗秦服务,可起初,他的确是心向秦国,认为秦国才能施展他的抱负。

于是呢,秦惠文王继位之初,他便变卖家产,西向入秦,在秦惠文王面前合盘端出自己的富国强兵之策。

人家已经信心百倍地准备为秦国服务了。

可秦惠文王呢?

以所谓“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的理由拒绝,并遗憾的表示: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咱们以后再说吧。

很委婉的下达了逐客令,要赶走苏秦,可苏秦呢,还是对大秦不死心,在大秦盘桓月余,又连续上了十多份奏章,反复陈述自己的富国强兵之策,秦惠文王却还是不愿采纳他的意见,

秦惠文王如此冷遇,苏秦便沦落到:

黑貂之袭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穷的日子都过不下去,万般无奈,才灰溜溜的回去了。

秦惠文王继位伊始,就这样把苏秦赶走了,苏秦连上十份奏章,他都不愿意采纳人家的意见,是苏秦提出的建议非常迂腐吗?

不是,也许,这十多份奏章秦惠文王看都懒得看,他之所以赶走苏秦,原因其实很简单,简单的都让人有些可笑,原因居然就是:

秦惠文王非常讨厌商鞅,出于恨屋及乌的缘故,他讨厌一切外国来的游说之士。

当年秦穆公首创客卿制度,就是为了吸纳外国人才的,秦孝公也因为外国人才

历史典故:苏秦合纵联六国

战国七雄中,就数秦国盛。楚、齐、魏、赵、燕、韩六国诸侯联合起来,用“合纵”的办法结成南北联盟来抵抗秦国呢,还是联合西边的秦国,用“连横”的办法结成东西联盟来保存自己呢?在这种形势下,出现了一批纵横家。他们的代表人物一个是洛阳人苏秦,他主张合纵;另一个是魏国人张仪,他主张连横。他们俩是同学。
  苏秦在洛阳时想去见周天子,只恨没有人向周天子推荐。他知道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就是秦惠文王。他跑到秦国去劝秦惠文王用连横的办法,把六国一个一个地消灭。不想他等了一年多,盘缠花光了,衣服破了,秦惠文王也没有用他。他只好回老家去研究兵法,再作打算。他非常用功,念书十分刻苦。有时候念书念累了,眼皮粘到一块儿怎么也睁不开。他气急了,骂自己没出息,拿起锥子在大腿上刺了一下,刺得血都流出来了。这一下子,精神可来了,他接着又念下去。民间还传说,苏秦有时候太累了,就扑在案头上打瞌睡。为了不让自己打瞌睡,他就拿根绳子一头吊在房梁上,一头吊住自己的头发,如果他脑袋一往案头上扑,那根绳子就把他揪住。这么脑袋一顿,头发一揪,就把他揪醒了。他这么悬梁刺股,苦苦地熬了一年多工夫,读熟了姜太公的兵法,记熟了各国的地形、政治情况和军事力量,还研究了诸侯的心理。
  一年多以后,苏秦到燕国见燕文公,对他说:“燕国没受到秦国的侵略,是因为西边有赵国挡住秦国。可是赵国要来打燕国,早上发兵,下午就能到。您不跟近邻的赵国交好,反倒把土地送给挺远的秦国,这种做法很不好。要是主公用我的计策,先跟邻近的赵国订立盟约,然后再去联络中原诸侯一同抵抗秦国,燕国才能安稳。”
  燕文公很赞成苏秦的办法,就给他准备了礼物和车马,请他去和赵国联络。
  苏秦到了赵国,对赵肃侯说:“如今秦国最注目的就是赵国。秦国不敢发兵来侵犯,是因为西南边有韩国和魏国挡住秦国,要是秦国去打韩国和魏国,韩国、魏国投降了,赵国可就保不住了。赵、韩、魏、燕、齐、楚的土地比秦国大五倍,军队比秦国多十倍。要是六国联合起来一同抵抗秦国,还怕打不过它吗?为什么一个个都送自己的土地去奉承秦国呢?六国不联合起来,单独地向秦国割地求和,决不是办法。要知道六国的土地有限,秦国的贪心不足。要是您约会诸侯,结为兄弟,订立盟约,不论秦国侵犯哪一国,其余五国一同去帮它。这样,秦国还敢欺负联合起来的六国吗?”
  赵肃侯听了,就拜苏秦为相国,叫他去约会各国诸侯。正在这时,赵国的边界上来了报告,说秦国把魏国打败了,魏王割让十座城给秦国求和。赵肃侯担心秦国马上要来打赵国,让苏秦想个法子。
  怎样才能叫秦国不打赵国呢?苏秦想利用他的同学张仪到秦国去说服秦王连横。张仪是个穷困潦倒的政客。他是魏国人,可是魏惠王不用他,他只得到楚国去碰运气。楚威王见也不肯见他,他就投在令尹昭阳门下做门客。昭阳怀疑他偷了家里藏着的和氏璧,把他打得半死,他就又回魏国。他媳妇劝他不要再想升官发财,他说:“只要我的舌头还在,就不怕没有官做!”现在,苏秦暗中派贾舍人,将他先接到赵国。
  苏秦先是不见张仪,见了又十分冷淡,还羞辱他,暗中却叫先前接他来赵国的那个门客贾舍人,把张仪送到了秦国,当上了秦惠文王的客卿。张仪对秦惠文王说:“要是咱们发兵去打赵国,那么韩、魏、楚、齐、燕一同出兵帮它,咱们该对付哪个好呢?越逼得紧,人家越怕,越害怕就越需要联合起来共同抵抗。还不如去联络六国中的几个诸侯,把多数拉过来再打少数。”秦惠文王依了张仪,暂时就不向赵国进攻了。
  赵肃侯知道秦国不来打赵国了,就派苏秦去约会各国诸侯。苏秦说服了各国诸侯联合起来抗秦,赵国又封苏秦为武安君。赵肃侯打发使者去约会齐、楚、魏、韩、燕五国的诸侯到赵国的洹(huán)水(今河南北境安阳河)会面,公元前333年,楚、齐、魏三个封王的诸侯和赵、燕、韩三个封侯的诸侯,一概称王,结为兄弟,告拜天地,订了盟约。六国封苏秦为“纵约长”,交给他六国的相印,让他专门管六国联合抗秦的事。

想知道苏秦挂上六国相印的原因,先看他是如何处理兄弟叔嫂关系的

作者:风林秀 (苏秦) 提起苏秦,许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是鬼谷子门人。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苏秦也不例外。即使有鬼谷子这样的名师指导,但真正的成功还是要靠自己。 (一)志得意满的苏秦连续遭遇事业与家庭的双重人生打击 对于苏秦来说,他的成功充满了曲折和艰辛。 苏秦是雒阳(洛阳)人。同许多普通人一样,苏家也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家里哥四个(一说五个,他排行最小,所以名季子,本文采用通常说法),长兄早亡,因此他成了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苏代和苏厉。 苏秦师从鬼谷子,毕业后,他和张仪一起下山。 张仪去魏国找工作了。苏秦准备先回家看看,因为他家里还有一个老母。 同许多刚毕业大学生一样,家里人都给苏秦出主意。无非就是耕种工商之事。可苏秦与张仪在鬼谷子处学的是「 ”纵横术”,说白了,就是靠耍嘴皮子吃饭的。 苏秦不想种田和经商,因为这样他的「 ”游说”专业就荒废了。苏秦跟母亲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母亲和妻子都提醒他,你想靠耍嘴皮子过一辈子,这生计没有着落,将来一定是穷困潦倒,到时候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苏秦,张仪) 母亲和妻子的话当然说服不了苏秦。他一心想靠游说晋升仕途。全家人没有办法,就觉得让他先去试着游说一下周王。主要是他们家在洛阳,游说周王不必远行,无需准备太多的川资路费。 苏秦本意并不想去周朝做官。可如今家里人不支持,他自己又没有钱,也只好先去周朝试试了。 果然,他在周朝碰了一鼻子灰回来。于是下定决心去周游列国。他变卖了自己的家产,其实也没有多少钱。给自己买了一件貂皮大衣,就踏上了周游列国的征程。 苏秦很有心,一路走过去,他把自己所见所闻包括山川河流、风土人情以及天下形势利害都详细记载下来。这叫做闲时备忙时用。 各国转悠了一遭,结果一个用他的诸侯国都没有。正在这个时候,他听说秦国的商鞅死了,于是准备到秦国去碰碰运气。 秦国执政的是惠文王,也就是《芈月传》里芈八子侍奉的那位大王。 苏秦如愿以偿见到了惠文王。 惠文王问他:你有什么可以指点寡人的? 苏秦展开三寸不烂之舌,对惠文王开始了游说。 听完苏秦的话,惠文王沉默半晌,最后给了苏秦八个字:羽毛未丰,不能高飞。惠文王的这句话表面说的是自己,意思是秦国目前势力还不够强大,所以现在还不能展鸿鹄之志。 惠文王的话里其实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说苏秦有些志大才疏,纸上谈兵。 虽然后来苏秦又尝试了多方努力,惠文王终于还是弃之不用。 这是苏秦下山以来遭遇的第一次大的打击。 求职无门,盘缠用尽,貂皮大衣也破了,苏秦只好灰头土脸回家。 见到苏秦这幅落魄相,母亲劈头盖脸一顿责骂,妻子正在织布,也拒绝相见。苏秦无奈,只好去他嫂子家里讨碗饭吃。结果嫂子说家里无柴,也不肯给他做饭。 面对此情此景,苏秦叹道:母亲生气,妻子不理,嫂子不待见,这些都是我错啊。 别小视苏秦的这番感慨,这正是他重新审视自己的开始。 以前苏秦总觉得自己经纶满腹,踌躇满志,缺乏内视。如今,他的这番自省就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一个全新的苏秦就要蜕变出世了。 (二)悬梁刺股,一切从头再来 家人的冷嘲热讽和质疑不解,没有让苏秦垂头丧气。他翻看自己的书箱,找到了一本书《太公阴符》。从此是闭门苦读,昼夜不息。困了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这就是《三字经》中「 ”锥刺股”的由来。 一年之后,苏秦对天下大事已经了然于胸。他把苏代苏厉两个弟弟找来,然后给他们讲解《阴符》,并且告诉他们,如今哥哥我的学业已成,功名富贵是我寄存在天下的东西,现在我就去把他们拿回来。我功成之后,再举荐你们俩。现在二位弟弟先资助点路费吧。 两个弟弟也不是普通人,听了苏秦的《阴符》讲解顿时有所领悟。二人出资,帮助苏秦再次去周游列国。 苏秦为什么如此有把握呢?原来,他通过学习《阴符》,想出了一个六国合纵拒秦的策略。 苏秦第一个来到赵国。在他眼里,别看眼下赵国在六国中并不是最强的,但却是最有潜力的。 可是到赵国的求职之路依然不顺利。赵国的相国奉阳君赵成是一个固步自封的人。 赵成对苏秦的游说不感兴趣。苏秦一点也不着急,我一朵鲜花,还愁找不到牛粪吗? 他又去了燕国。虽然也费了些周折,但最终,燕文公接纳了苏秦「 ”合纵拒秦”的建议。 燕文公成了苏秦合纵计划的第一个突破口。他告诉燕文公,眼下我们第一个要结盟的就是赵国。 说起来,人不走运的时候,处处都是障碍;时来运转之后,所有障碍就都成为成功路上的磨炼了。因为就在这个时候,奉阳君赵成死了。 苏秦再次来到赵国,见到了赵侯。二人相见恨晚。苏秦把合纵计划跟赵侯详细讲了一遍,说得赵侯如拨云见日,对苏秦大加赞赏。他说,我赵国愿意出面组织合纵,你苏秦就是合纵长。又赠给苏秦相印一枚,大宅一所,车驾百辆,黄金千镒,其他珠宝若干。然后告诉苏秦,事不宜迟,苏相国马上就开始联络其他几国吧。 正当苏秦准备从赵国动身的时候,边关传来了一个坏消息。秦国打败了魏国,下一步正准备进攻赵国呢。赵侯一听,就对苏秦说,你先别走了,先看看眼前的事情怎么过关吧。 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苏秦开始一愣。但马上镇定下来。他要运用自己的纵横术,先帮助赵国退掉强敌。 这时候,苏秦想起了他的师兄弟张仪。 张仪的求职路也是一波三折。开始时候到魏国求职,不受重用。他就去了楚国。本来楚国已经接纳了他,可却因为和氏璧失窃案再次让张仪卷铺盖回家了。 (张仪) 在一次宴会上,楚王给众大臣传阅和氏璧。突然乌云大作,大雨倾盆,就这么一走神的功夫,和氏璧不见了。有人就说,这里就张仪是个穷光蛋,这小子平时就品行不好,肯定是他偷的。张仪被抓起来,一顿暴打,好悬没打死。最后被革职回家了。 正所谓,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苏秦在赵国受到重用的消息不胫而走。张仪准备来投奔苏秦。恰好这时,苏秦派了一个门人贾舍人来到魏国找他。不过,苏秦给张仪设了一个局。 贾舍人以偶遇的方式见到张仪。他并没有提自己跟苏秦认识。 俩人聊天,提起苏秦之事。贾舍人就说,既然你跟苏秦是同学,那就去找他吧。 谁知道,到了赵国,张仪受到了苏秦的百般羞辱。盘缠也花完了,张仪非常愤怒。他发誓一定要报复苏秦。可是眼前,怎么回国都是难事,因为没钱呢。 关键时刻,贾舍人又来了。他不但资助张仪盘缠,还亲自送张仪去秦国。 张仪如愿以偿得到了秦惠文王的重用。看到自己大功告成,贾舍人来跟张仪告别,也说出了真相。原来,这一切其实都是苏秦提前安排好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张仪得到秦惠文王的信任而设计的。张仪这才明白,原来自己始终都在苏秦的掌控之中。最后贾舍人告诉张仪,你只需要阻止秦国攻打赵国就可以了。 果然,在张仪的劝说了,秦国停止了进攻赵国的计划。至此,苏秦才放心的去联络其他五国了。 简段截说,苏秦一口气去了韩国、魏国、齐国、楚国,加上之前的燕赵,一共得到了六国相印。 游说合纵任务完成,苏秦北上回赵国找赵侯复命。途中,路过洛阳,他决定回家看看家里人。 (三)富而不骄,贵而不忘本 苏秦这次回家,是真正的荣归故里。周王也派人迎接,清扫街道。苏秦的老母也拄着拐杖站在路边。他的两个弟弟,寡嫂,妻子都跪在路边,不敢抬头正视他。 据《史记·苏秦列传》记载,苏秦笑谓其嫂曰:「 ”何前倨而后恭也?”嫂以面掩地而谢曰:「 ”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 ”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 关于这段历史,有人对苏秦颇有微词。觉得他有点小人得志之张狂。事实上却非如此。 苏秦富贵还乡,他善待了乡里乡亲。他把自己一家子都接回了故里,建起一座大宅,让全族居住,又出千金供养他们。之后,又让苏代苏厉研读《太公阴符》,以备将来晋身之本。 这里重点说一下他的寡嫂。当初,苏秦想吃一顿饭,寡嫂并没有给他做。那么苏秦心里是什么滋味呢?要是普通人,必定怀恨在心。事实上,苏秦并没有嫉恨他的寡嫂,此次回家,问她为何前倨后恭,也是笑问。颇有一笑泯恩仇之意。在苏秦的眼中,嫂子还是嫂子。当初她如果给你做饭,是她的恩情;不给你做,也是她的本分。因为她并不亏欠你什么。 苏秦这个人,其实是「 ”穷则独善自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典范。当初穷困,他没有能力照顾家里,也没有能力帮助寡嫂。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两个弟弟也攻读《太公阴符》。那么如今功成名就,他有了能力了,首先盖了一所大宅子,不但全家,甚至族里亲戚都搬来一起住。 对于两个弟弟,他并没有急于给他们安排什么官职,而是让他们继续攻读《太公阴符》,这就是「 ”授之以渔而不授之以鱼”的道理。当初他第一次游说各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自己的学问底子还不够厚实,可自己却以为可以出道了,所以遭到失败,这就是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道德经》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有了自知之明,才能更加具有知人之智。正是因为苏秦的指引,他的两个弟弟日后也成为了重要谋臣。特别是苏代,也成为了著名的纵横家,有「 ”苏代为燕说齐”的故事传世。 苏秦推动了六国合纵,奈何六国心思各异,导致合纵失败。合纵失败了,赵国害怕秦国报复,于是就找了个理由让苏秦去燕国了。 正所谓,太高人欲妒。有人嫉妒苏秦的才能,在燕王面前诋毁他。燕王找来苏秦,说你为什么对我不忠诚?苏秦说:臣闻忠信者,所以自为也;进取者,所以为人也。意思是,忠信之人一切为了自己,进取之人才是为了别人。 燕王说,你这是为自己开脱的借口。 苏秦就又为燕王说了一个小故事。一个妻子与人私通,打算用毒酒毒死丈夫。小妾知道了,可她又不敢直接说。于是就假装摔倒打翻了毒酒。丈夫很生气,惩罚了小妾。这名小妾虽然受到了委屈,但毕竟保住了丈夫的性命。苏秦说,大王,我的的罪名就跟这个小妾的遭遇是一样的。 苏秦一生做事,从不会刻意去沽洁自己的名誉。他帮助过张仪,帮助过两个弟弟,善待家人和乡里,但却从来不会去让别人对自己感恩戴德。《史记·乐毅列传》中,乐毅写给燕惠王的书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这段话用在苏秦身上同样合适。朋友之间,即使绝交了,你也不会从我口中听到对你的恶言恶语;君臣之间,即使分手了,我也不会为了我的名声而去损害你的名声。 【作者简介】风林秀,一个崇尚自由的写手。著有长篇小说《双莲记》、《爱情迷失的季节》,短篇小说《阳光女孩》《火狐狸》入选《就这么嫁给了他》合集出版等。 我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推荐: 袁崇焕干了这些事,倘若你是崇祯皇帝,你会杀他吗? 秦国灭赵国的当天,为何隆重地封赵国的相国郭开为上卿? 春秋战国时期的北大对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埔,孰更胜一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50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