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条件下的战争,尤其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战争,人口并不是决定战争结果的唯一因素。
比如说匈奴,巅峰时期的人口大约在200万到300万之间,面积非常大,对中原地区的威胁也非常大,一直到汉武帝时期,经过了五十年的积累,才有了进行大规模主动出击战争的能力。通过持续的主动打击,迫使匈奴分裂并导致一部分匈奴向西迁徙,才减轻了这个压力。
突厥也一样。隋唐时期突厥处于巅峰期的时候,人口大约在200多万,统治的面积也非常大,西到中亚,东到今天的海参崴,北到西伯利亚,南到长城,都是匈奴的地盘,对中原地区的威胁也非常大。贞观二年,突厥南下进攻唐朝,直达长安外围,最后达成了便桥之盟。之后,唐朝开始逐步进行反击,到贞观九年,才打垮了突厥,并迫使其臣服。
汉朝时期,中原地区巅峰期在汉武帝到汉宣帝时期,人口大约在六千多万。隋唐时期,中原地区的人口大约七八千万。如果只是从人口数量看,当然汉朝和隋唐都是占据绝对优势的。但在战争过程中,中原地区的这种人口数量上的优势并没有完全决定战争的结果,无论匈奴还是突厥,都能够通过扬长避短,与中原地区进行长期的拉锯战。
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对游牧民族来说,主动进攻中原农耕地区,只要攻破任何一个地区的防线,深入腹地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抢掠,都足够维持游牧民族好多年的基本生活。而农耕民族如果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主动出击,以犁庭扫穴的方式进行摧毁式打击,就只能分兵把守,在每个地方都驻扎一部分军队来进行防御,也就是被动防御。
西夏的地盘并不大,主要是今天的内蒙西部和宁夏,以及贺兰山以西的河西走廊,全盛期的人口大约200万到300万之间,其中是包含大量定居农耕人口的。如果只是游牧民族,这个地区是很难有这么多人口的。其中的农耕人口基本上是在安史之乱后,河西走廊失陷后,当地的汉人经过长期与吐蕃等少数民族杂居,逐步被同化的汉族。
但作为西夏统治主体的仍然是党项,党项早先是鲜卑人,后来在吐蕃统治时期,逐步被吐蕃同化,所以很多习俗都是吐蕃化的。到吐蕃帝国解体之后,党项才开始逐步崛起,占据了西北地区,成为当地的半独立势力。比如今天的天水地区,原本是农耕地区,在被党项占领之后,就逐步变成了游牧地区。
这个情况是从晚唐时期就已经开始的,持续了整个五代时期。宋朝初期,党项部落还是比较恭顺的,并没有公然挑战宋朝。从宋真宗到宋仁宗时期,党项的势力日渐强大,对宋朝的态度也变来变去,叛服无常,最后就发展成了干脆自己独立建国,公然与宋朝分庭抗礼,要求平起平坐。
西夏与宋朝的战争爆发之前,宋朝的禁军数量已经达到四十多万人,但其中的重点还是在河北地区布防,以防御辽国的进攻。在西北方向虽然也囤积了一些军队,但一开始数量并不多,是在战争规模越来越大之后,宋朝在西北方向的军队才越来越多。到北宋灭亡时,在西北方向与西夏对峙的宋军规模已经达到三四十万人,数量相当庞大,而且战斗力相对来说是比较强的。
西夏虽然也统治着一部分农耕人口,但是在对宋朝作战的时候,还是以游牧的党项人为主,以骑兵为主。这对机动性相对来说比较差的宋军而言,就是很难对付的。而且,因为宋军是分区域防守,很难集中兵力主动出击,只能被动防御,西夏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情报选择宋军防御比较弱的区域进行突破,宋军防不胜防。
但经过韩琦和范仲淹对秦州、庆州和延州这几个对西夏作战的前线地区的防线的重新整理之后,宋军基本上稳住了防线,并通过堡垒战,不断向西夏境内进行渗透,压迫西夏。最后则是西夏与宋军达成了协议,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和平时期。到王安石变法时期,宋军又在西线主动出击,收复河湟地区,对西夏的打击是比较大的。
西夏和北宋的关系是战争与和谈并存的关系。
宋仁宗康定元年到庆历二年(1040年~1042)期间,西夏皇帝元昊对宋方又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双方损失都很大,结果在1044年订立和约。
宋万每年给西夏银七万二千两,绢十五万三千匹,茶叶三万斤,叫做“岁赐”。
契丹乘机要挟,宋方又增岁币银绢各十万,先后合计五十万两匹。
宋夏和约订立后,西北边境平静了二十多年。
到1066年(宋英宗治平三年),西夏又开始挑衅,战争不断。
元丰四年(1081)的北宋五路伐夏,双方损失惨重。
扩展资料
西夏与北宋关系变化
西夏早在夏州政权时期(定难军)就奉唐朝、五代诸国与北宋为宗主国,以维持自身势力。
后来北宋并吞夏州政权,李继迁举兵再起。
此时他采取事奉辽朝、连辽抗宋的策略,多次击退宋军,于990年被辽朝辽圣宗册封为夏国王。
到李德明时,为了巩固新领地,对北宋和谈,于公元1006年签署景德和议。
夏景宗时正式称帝建国,自称邦泥定国,多次入侵宋朝边疆。
宋仁宗不满西夏独立,派兵攻打之,至此宋夏战争爆发。
夏景宗在三大战役战胜宋朝后,双方于1044年签订庆历和约。
宋朝给予“夏国主”名号,西夏皇帝对宋朝称臣,但实际上西夏皇帝在国内仍以君王自称。
宋朝给与金钱、茶叶等大量物资。
西夏虽然击败北宋,但惹来辽朝不满,双方发生三次战争(贺兰山之战),最后以西夏称臣作收。
而后北宋的宋神宗为了击败西夏,趁西夏内乱之际发动五路伐夏与永乐城之战,最后都以西夏战胜作收。
然而西夏国力渐衰,横山地区又被北宋占领,此后有赖辽朝周旋方能稳定宋、辽、西夏三国鼎立的关系。
西夏和北宋的关系是战争与和谈并存的关系。
宋仁宗康定元年到庆历二年(1040年~1042)期间,西夏皇帝元昊对宋方又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双方损失都很大,结果在1044年订立和约。宋万每年给西夏银七万二千两,绢十五万三千匹,茶叶三万斤,叫做“岁赐”。契丹乘机要挟,宋方又增岁币银绢各十万,先后合计五十万两匹。
宋夏和约订立后,西北边境平静了二十多年。到1066年(宋英宗治平三年),西夏又开始挑衅,战争不断。元丰四年(1081)的北宋五路伐夏,双方损失惨重。
扩展资料
西夏与北宋关系变化
西夏早在夏州政权时期(定难军)就奉唐朝、五代诸国与北宋为宗主国,以维持自身势力。后来北宋并吞夏州政权,李继迁举兵再起。此时他采取事奉辽朝、连辽抗宋的策略,多次击退宋军,于990年被辽朝辽圣宗册封为夏国王。到李德明时,为了巩固新领地,对北宋和谈,于公元1006年签署景德和议。
夏景宗时正式称帝建国,自称邦泥定国,多次入侵宋朝边疆。宋仁宗不满西夏独立,派兵攻打之,至此宋夏战争爆发。夏景宗在三大战役战胜宋朝后,双方于1044年签订庆历和约。宋朝给予“夏国主”名号,西夏皇帝对宋朝称臣,但实际上西夏皇帝在国内仍以君王自称。宋朝给与金钱、茶叶等大量物资。
西夏虽然击败北宋,但惹来辽朝不满,双方发生三次战争(贺兰山之战),最后以西夏称臣作收。而后北宋的宋神宗为了击败西夏,趁西夏内乱之际发动五路伐夏与永乐城之战,最后都以西夏战胜作收。然而西夏国力渐衰,横山地区又被北宋占领,此后有赖辽朝周旋方能稳定宋、辽、西夏三国鼎立的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朝外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夏
你怎么问了这么大一个问题啊!
北宋按朝代来说是个极特殊的时期。无论是从版图还是从政治上都不是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历史上把它划为一个中原王朝的朝代,只因为北宋是由中原民族统治的最大的汉文化国家,连最大的汉文化国家也不能算。
北宋与西夏的并立有极深远的历史原因——包括宋国立国、唐以后五代十国战乱、政治正统名份、民族、政治需要、势力范围在里面。就算要大概说也不是几千字说得明白的。在这里我还是能说得多简单就多简单吧。
头疼……从哪说起呢?!
先说西夏吧,西夏是党项人在1038年建立的国家,但人家当定难节度使是公元881年唐王朝皇帝封的,节度使集一方军政大权于一身,除了头衔不是至尊和一方土皇帝没什么区别。后来唐灭,中原经历五代十国,众国都承认这个政权。宋国立国时人家都干了79年了。
你要是说唐灭了,宋是名正严顺的中原王朝,那对不起,人家唐有后人。南唐李氏还在,地盘不比你小多少,立国也比你早多了,军事也不比你差。人家节度是老李家人封的,凭什么你一立国人家就巴巴跑来归顺,成为你的一份子。再说人家是少数民族,但党项拓拔氏也是祖宗是周朝王室(自己考证去吧)。你老赵立国时满朝文武给你编祖宗也没编出个所以然来,以至于老赵对传国玺的热衷程度那叫一个高。而且别管你老赵有多大苦衷,你来位不正。满天下最具争议的一个皇帝就是宋祖了吧。
而且北宋有一北边有一个超级大国契丹国(后大辽国)虎视眈眈。契丹不同于以往的北方少数民族强大势力,人家立国比宋早60多年,有统一政权,也是以汉文化为主体的超级大国。出于平衡和统一野心的需要,西夏的独立在政治动荡,战事频发的北宋也是必然。
更何况,当时还有北汉、前后蜀、南唐、吴越、闽、南汉等等政权环绕。宋,四战之地,面对党项式的叛叛降降,最后人家要立国,你让不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49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