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非南北朝莫属了,史说是五胡十六国,其实当时光有历史记录的国家,大小就几十个,这些国家各自为政,把当时的中原分成了南北两个大区,整天为了争地盘打打杀杀,弄得老百姓苦不堪言,比三国时期更加混乱,造成这种局面的却是司马懿。
按理说当时乱华的五胡,无非就是匈奴、羌、鲜卑、氐、羯这5个少数民族,在东汉末年的时候,中原的战斗力完全压得住他们,比如三国时只属于二流势力的公孙渊尚且能镇守辽东不被入侵,更不要说像董卓那种称霸大西北的诸侯了。为什么到了晋朝的时候,实力就变得这么差了呢。
一、看一下当时的情况,首当其冲的就是出了一个傻子皇帝:晋惠帝司马衷,这个家伙傻到什么程度呢?那句流传至今的名言: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就是他说的,而且这傻子还娶了个凶悍的老婆当皇后:贾南风,这个贾皇后可是个出了名的丑女,且好色、喜欢玩弄权术,八王之乱就是她玩专权玩出来的,不过她也死于八王之手,算是罪有应得。
二、八王之乱造成了国家动乱。说是八王其实当时参与动乱的不止他们八个,差不多有二十几个,也正是这八王之乱才让晋朝大伤了元气。但造成这种情况也不能完全怨这个傻皇帝,这和晋朝的制度有关,如果说一个国家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即使出现一两个昏庸的皇帝也不至于立马灭亡,这就说明当时的管理机构不健全,而且出现这么多藩王也是因为晋朝在建国的时候,想到当年曹魏不封王的规定,导致在司马氏夺曹氏的权的时候,曹家的叔伯兄弟因为无权无势,所以即使想出手帮忙也都无能为力,所以到了晋朝,在这方面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使劲的封司马家的人为王,前后封了二三十个,而且他们人人可以拥有兵权、财权,这些藩王当年真是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大的可以拥兵五千,小的也拥兵三千,还随时可以扩充,这就导致了藩王规模大了,权力欲望也随之膨胀,加之贾皇后在朝中乱搞,这些藩王个个都想把这个傻皇帝取而代之。
三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失败。晋朝之前的人才选拔,一直是延续汉朝的察举制,就是各地方权贵推荐制,这种机制的弊端就是,会让各地方产生世家大族,这些世族以学问入手,进入官场,形成学阀,垄断人才选举的名额,所以到了司马懿掌权的时候,他改革了这一制度,让陈群起草了九品中正制的选才制度,这个制度改变了直接由各地士族推举的选才方式,而是将人才分为九种,由吏部制作成一张表格,发放到各地,地方在将本地人才情况按表格统一填写,交回吏部,最后吏部根据表内的数据进行筛选,然后再按资质一一去核查,相当于制定了一个选拔人才的标准,之前对人才的要求是没有标准的,这让一些世族少了空子可钻,虽然这对后世产生的科举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当时的环境下是行不通的,因为这样动了世族的奶酪,这些士族本着谁动我饭碗,我动谁皇权的优良作风,就跟着乱了起来,纷纷开宗立派,这一乱北方的五胡彻底没人管了,统统跑到中原大展拳脚,最后就发展成了南北朝的混乱局面。
所以说造成南北朝的形成,司马懿肯定是脱不了干系的,司马衷和那些动乱藩王也都是司马懿的后代,九品中正制也是司马懿搞的,此后中原三百年的混乱就是他种下的祸根。
司马炎因为造成了八王之乱,可以说是历史罪人了,司马家的江山也是在他身上消耗殆尽。很多人说为什么司马懿晚年不称帝,当时年幼的曹芳根本拿司马懿没办法,但是司马懿始终还是没有一个正当的理由推翻曹家,或许也是怕后人诟病。按照当时的情况,政权始终要到司马家手里,只不过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太不争气,才导致了后来一系列的内乱。
曹操没把司马懿处死是因为司马懿藏的太深,之后司马师,司马昭两个儿子窃取了整个魏国的政权,把持了军队,后来在司马炎手里称帝,改国号晋!爷爷司马懿小心谨慎下谋得建国基业,叔父父亲南征北战下打下的江山,却在司马炎同意之后的欢霪无度很快败光。面对后宫如花似玉的美女目不暇接,不知道宠幸哪个好,于是坐在羊车上,让羊随意走,走到哪停下来就宠幸谁。
公元273年,司马炎昭告天下,禁止娶嫁,而且将黄花大闺女先在皇宫挑选,这位皇帝的后宫可不只三千佳丽那么简单,加上原有的和民间进来的以及东吴孙浩处来的一共上万人之多,真是令人羡慕不已啊。而且,司马炎还带领群臣沆瀣一气,竞相奢侈放荡,天下顿时处于一片混沌。
《晋书·后妃传》称:司马炎“多内宠,平吴后,复纳吴王孙皓宫人数千,自此掖庭殆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使宴寝。
当时有人指:“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可见为害之大。
纵欲过度,55岁即去世,他留下25个儿子,他死后他的儿女们互相残杀了16年,造成八王之乱的惨像。随后五胡入华!开始了十六国时期的军阀混战。
司马懿算的上真正的末世枭雄,史书有评价说“此司马懿敌孔明之智也”。意思就是说司马懿的智商谋略要胜过诸葛亮,所以后边诸葛亮在六出祁山的时候败给了他,当然那次失败完全不是因为诸葛亮失策,而是因为蜀国刘备已经不在,主事的是阿斗,军事力量也与曹操的相差悬殊太大,诸葛亮能够凭借自己的计谋跟司马懿周旋很久也是相当厉害了。客观原因的存在导致了那场战役的失败。司马懿虽然这次战胜是靠时机和运气,但是他的才智确实高于常人。
其实英雄有两种,一种是打出来的,还有一种是忍出来的。打出来的英雄生猛,如项羽,但是往往不及忍出来的英雄收益广大,如刘邦就是很好的例子。然而在汉末三国,曹操、诸葛孔明算前一种,刘备和孙权算后一种,而司马懿更是后者中的翘楚,他极其善于忍耐,精于等待。三国里面所有的人物为了江山打得不可开交,到头来却是给他司马家打了天下。三国最后的赢家并不是曹操,而是他司马懿。
司马懿,字仲达,今河南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今在曹魏大营担任过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等职位,更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他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为显著的功绩就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73岁去世,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所以说司马懿这个人内心城府深不可测,其实曹操在当初任用他的时候也看出了他不甘于为人臣的想法。心里很忌讳,因此对曹丕说,司马懿是不甘于为人臣的人,必定会干预我们的家族之事。但是因为曹丕和司马关系很好,经常维护他,再加上他这个人极其善于隐藏和忍耐,所以曹操放下戒备,对他深信不疑。
讲了司马懿的生平再来看看他的身世背景,这么一位奇才相信身世肯定不同一般,他是高阳之子重黎的后代,也就是夏官祝融。远古至商代世袭承接夏官这一职务,到了周朝,夏官改性司马。周宣王时,先祖程伯休父子平定徐方有功,恩赐司马为族姓,司马这个姓氏就是这样的一个来历,司马懿是司马防的次子,少年时期便是胸怀谋略,剧中的司马懿也是很好表现出了这一点,南阳太守杨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称,司马懿二十岁前,杨俊曾经见过他,说他绝非寻常之子。可见历史上很多的人对他的评价都很高。
后人虽然对他评价不好,说他阴险毒辣,但是隐忍才是他人生的主旋律。在有限的资料里面我们找不到司马懿意气风发、快意人生的场合,他从未有过自己的青梅煮酒的时刻,始终在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状态下达成自己的事业。司马懿的一生证明,通向成功的道路上,由一连串卑微、欺诈组成。一个从里到外、自幼及老不曾体现英雄气概的人,仍可能在一场由顶尖英雄参与的争斗中笑到最后,取得最后的成功。
这样的人在后世可能不会有太多好的评价,他的成功是阴柔奸雄战胜阳刚英雄的代表,有人说司马家的皇帝昏庸无能导致了后来的“五胡乱华”和南北朝,其实也不能这么说,谁也不能预见自己就成为一个皇帝,而且还是一个好皇帝,只能说历史把司马氏推向历史的舞台,而他们没有扮演好正面的角色,反而成了反面教材。
更加重要的是,从公元189年董卓进京到西晋统一280年,总共中国战乱了91年民生凋敝,而在这91年中北方少数民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机会,西晋本身就面对来自北方巨大的国防压力,又缺乏像样的天然屏障抵抗游牧骑兵,这种局面也不是普通帝王所能应付的,何况还窝里反。司马懿终其一生所奠定的基础最终也维持不了太久,也是历史必然性的。直到三百年后的唐朝,中国才重归盛世景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4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凌统,孙吴名将,为父报仇的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