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唐元明皆亡于农民起义,而宋朝却是个例外,宋朝没有亡于农民起义,而是亡于外族入侵。之所以这样,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宋朝“扬文抑武”政策的推行。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有感于唐末五代时期武将嚣张,掌握军队以后,常常废除自己所服务的君主,取而代之,这种现象在唐末五代数十年间轮番上演,频繁出现。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重演,赵匡胤当上皇帝后,大力推行“扬文抑武”的政策,重文而轻武。
而朝廷的政策是民间追求的风向标,所以宋朝民间有“好男不当兵”之说,民间不尚武,而一个不尚武的基层群体,遇事往往忍字当头,很少会揭竿而起搞起义暴动。
当然,两宋300多年间,并非没有农民起义,像宋太宗时期的王小波、李顺起义,宋徽宗时的方腊起义,南宋初的钟相、杨幺起义,已经算是规模较大的起义了,但与其他朝代的农民起义相比,则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其次的原因就是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手工业的繁荣。农民什么情况下起义?饿!一个国家,农民如果饿殍遍地了,农民才会起义。宋朝一直比较重视农业生产,而且手工业也较发达,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有事做,就业问题得以解决,虽然宋朝不是农业税最低的时代,但也绝不是苛政猛如虎的时代,这样便缓和了官僚、贵族、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同时,宋朝的救助体系相对健全。
宋朝针对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从宋朝初年开始,就发起设立了救助机构,如福田院、居养院等等。民间也响应政府号召,一些地方官员和富户,普遍办理义庄、社仓等,怜贫扶弱,救助孤寡,像范仲淹在家乡苏州吴县设置义庄,用以赡和救济族人,这些举措给了基层群众以救助和安慰,减少了农民铤而走险的可能。故宋朝的农民起义次数不多,规模也不大,今天人们熟知的宋江起义,也不过几十人作乱山东,就被炒得沸沸扬扬。再者,宋朝对于农民起义的态度,往往是以减小影响的方式处理,大都是招安,比如对于起义首领,大都许以官爵,对于解散的义军士兵,往往也发路费,回家后还分给荒地开垦,给生产发展的机会,这也有效降低了起义的规模。
还有一个根本原因,那就是宋朝的政治大部分时期相对清明。宋朝的政治架构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一方面少有独断专行,对于大政方针,皇帝不会一人独断,多与那些文官商量确定后颁布实施,因此在朝廷直接出台的苛政较少;另一方面,那些文官又熟读四书五经,爱民的思想深入骨髓,凡确定国家政策上,往往考虑农民的实际和他们的承受能力,因此也很少涸泽而渔,像王安石变法过程中,曾经制定颁布过与民争利的政策,就遭到了许多朝臣的攻击,这样,也大大降低了农民起义的可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49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神秘的西夏文字长什么样
下一篇: 哀牢国是怎么消失的是被谁所灭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