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权统治下的时代,皇帝有权对全国的女孩子精挑细选,把其中最最出挑的那个挑出来留在自己宫中。被选中的女孩入宫前都要接受严格的身体检查。皇家会对其年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情况进行了解、测试。
第一头发。都说第一印象很是重要,那么在选美当中也不例外,为了能够给人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面相吉祥和面容端丽就无比重要了。其具体表现在五官和头发上了,首先古代男子对女子的第一审美标准便是乌发蝉鬓,也就是说古代女子的头发必须是要乌黑亮丽,不可有其他的颜色,而蝉鬓是古代女子的一种发式。
第二才艺。皇帝挑选妃子,不仅要家世好、长相端正,也是要有才能的。古代的皇帝大多都很有才能的,而作为皇帝的妃嫔当然也是要有才能的,这样才和皇帝有共同的话题聊,也可以通过自身的才能取悦皇帝,得到更多的宠幸。
第三年龄。东汉时要求,13岁以上,20岁以下。但各朝要求不尽一致。三国时吴主孙皓要求,“十五六岁简阅”;南北朝时北齐要求年14岁以上,20岁以下;明太祖朱元璋时则要求15岁以上,20岁以下,最小不能低于13岁。中国男人似乎都有一种处女情结,这个年龄段的女孩符合皇帝的心态。
第四身材。当然,在身体方面的要求也极为严格。首先,选妃一定要保证是处子,待选的妃子们脱光衣服由太监认真检查。这些待选的妃子们也是非常尴尬和害羞的。另外还有一些个性化的挑选标准则是由于不同朝代的不同流行,例如喜欢细腰的,那么选妃的时候,腰细的妃子便会多得到一些机会。几乎个个宫女都要被太监摸遍全身,这样的选妃过程你能接受吗?
古代皇帝选妃的标准,有很多的方面,并不仅仅是关于妃嫔的身高和长相美丑,相较于这些,皇帝更关注的可能是他的家庭背景,人格品性,年龄大小,为人是否忠厚孝顺还有其是否为处子之身等。
看过很多古言或者是电视剧的,应该都知道,在选妃之前,那些进宫的女孩都会穿的很单薄然后站在一起,让老嬷嬷来检查自己是否有身体上的缺陷。比如说,有的人身上有狐臭,或者是有的人身上有大面积的胎记,烧伤的疤痕,受伤的痕迹的,这些样貌不周正身体上有缺陷的都是不可取的。
再进行完这方面的筛选之后,就是看他的出身,他的家庭背景以及他的父母在朝堂上或者是在整个朝代的地位。皇帝选妃的最重要的标准就是他要在政治和能力上能够帮到自己,说白了就是作为巩固自己权力以及皇位的工具。
然后就是看她们的年龄,皇帝选妃的女子年龄在13~16岁之间,不可以年龄太大,也不可以年龄太小。一般来说进宫选妃的都不会丑到哪里去,模样周正,也算是他们的必修课和身体好看是一样的。
还有,对于皇帝来说,是不是处子之身这件事情是很重要的。如果女孩儿以经不是处女但是将这件事情欺瞒不予上报,然后偷偷的将女儿送进宫后被发现,当欺君之罪处置。男人都是占有欲很强的,再说那可是皇帝,古代最高权利统治者,他会忍受别人给他带绿帽子么?
据《明史·后妃传》记载,朱元璋汲取历朝后宫乱政的教训,于洪武元年修纂《女训》作为管理后妃的“家法”。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间。”而且偏重于选择清贫之家的女子,试图以此辅佐皇帝去节俭勤政。当然,这不过是一个良好的愿望罢了。但明代选后妃的制度却是十分规范,其过程大致分为“八级”,逐级加以筛选淘汰。
第一级是“海选”。在皇帝届大婚年龄时,派遣宦官到全国各地挑选十三至十六岁之间的良家美少女,从中海选出五千名。这五千人相当于拿到了一张选美“准考证”。皇家则支付若干银币作为聘金与路费,令被选少女父母按规定时限送女儿京城应选。
第二级叫初选。这初选得选择一个大场子,由太监们把少女每百人排成一行,按年龄大小排序,逐一察看后,把那些或稍高、或稍矮、或稍胖、或稍瘦的少女淘汰
第三级叫复选。一般于初选的第二天,这些初选过关的少女继续列队,太监们用十分挑剔的标准,仔细察看每人的五官、头发、皮肤,当然也包括“三围”,只要有一项不合规定,即令“靠边站”。然后就是让大家自报门第、姓名、年龄等,以考察音色、仪态,淘汰掉嗓音粗浊、口齿不清、仪态欠雅者。如此又筛掉二千人。
第四级是精选。太监们用尺子细量少女的手足,再让她们走上几十步“台步”,看看步姿与风韵。于是,那些脚稍大的,手腕稍粗的,举止不端的,又遭淘汰。最终留下一千名美女召入宫中继续参加“考级”。而太监们的使命也至此打上了句号。
第五级是留宫。分头安排宫中的老宫娥,将美女们逐一“引至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扪其肌理”。其体检的严格程度不亚于选“航天员”。通过体检,确定其中的三百人成为入选留宫的宫女。
第六级是晋嫔。这三百名留宫的美女,由皇帝的特派专员详细观察一个月,依据她们的性情言语,判断是否性格温柔敦厚,是否具有智慧并且贤惠。据此,再筛掉二百五十人,剩下的五十人便自动晋级为嫔妃。
第七级是“选三”。所谓“选三”,就是由皇太后或太妃从五十人中选出三个供皇帝钦定。这倒有点类似科举廷试后张榜的“一甲三名”。以明熹宗选后为例,当年由太妃刘氏亲召五十人,“与之款语,试以书算诗画诸艺”后选定三人,即皇后张嫣,贵妃王氏、段氏。
第八级是钦定。刘太妃先把张嫣等三人的美态转告皇帝,熹宗再亲自召见三人,直接进行面试。
不同的皇帝选妃有不同的要求。
汉太祖高皇帝选妃的标准基本上就一个,即,「有色」。
太史公司马迁在《外戚世家》中记载了刘邦选薄姬为妃的原因,挺有意思的。
要说这薄姬呢,血统也还算高贵,至少比刘邦的出身高贵多了。薄姬的父亲是吴人,也就是咱们现在所说的江南。那时的江南与现在不大相同,那时的江南属于楚,在春秋战国时属于蛮夷,而现在的江南是有文化的地方。
薄姬血统的高贵并不体现在父系上,而是体现在母系上。薄姬的母亲是魏国的宗室女,也就是说,薄姬的母亲有着魏国王族的血统,所以,薄姬身上自然也有魏国王族的血统。
在魏王咎死后,魏咎的弟弟魏豹到楚国借兵,之后,魏豹在强大的楚军的帮助下,收复了魏地二十余座城池,之后,魏豹又随着项羽西进,进入关中。项羽在关中把魏豹改封为西魏王,魏豹之国,薄姬的母亲就把薄姬献给了魏王豹。
就这样,薄姬有了自己的第一个男人,即魏豹。可这个男人很不争气,薄姬刚当上魏王妃没多久,魏王豹的魏国就被刘邦的军队给打下来了,魏国成为汉的一个郡,魏王豹成为刘邦的一个俘虏,薄姬成了汉的奴仆,在织室劳作起来。
古人不是讲究男耕女织嘛,男人负责耕田,女人负责织布,王的织室就是给王和王的家人负责织布的机构,堂堂的魏王妃沦为「织女」,像木兰一样每天织布,想必薄姬每天,也是像木兰一样,一边织布一边叹息。
在魏王豹被周苛杀掉以后的某一天,当时还是汉王的刘邦闲着没事,到织室转了转,不知道是要视察工作还是要看看奴仆的颜色,总之,刘邦就去了织室。
刘邦到织室后,看到了薄姬。
司马迁记载,刘邦是一个好酒及色的男人,这样一个好酒及色的刘邦看到薄姬后,觉得薄姬「有色」,所以就把薄姬弄到了自己的后宫。司马迁在《外戚世家》中记载的原文是:「见薄姬有色,诏内后宫」。
看到了吗?跟儿戏一样,不管你以前是什么身份,你是吴人和魏国宗室女私通生下的也好,你曾是魏王豹的女人也罢,都不重要,只要你「有色」,就能做我刘邦的女人。看来啊,现在流行的「颜值即正义」,早就被刘邦践行过了。
不过呢,虽然薄姬成了刘邦的妃子,但转瞬就被刘邦忘记了,薄姬成了刘邦的妃子一年多,都没有被刘邦睡过,也是蛮憋屈的。薄姬还是魏王豹妃子的时候,许负给薄姬算卦,说薄姬当生天子,这刘邦都不睡自己,怎么生啊?难道还要等刘邦被别的诸侯王灭了,自己再投入别的诸侯王的怀抱吗?
好在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刘邦听到一个「先贵无忘」的故事,心下惨然,可怜之心油然而生,决定睡薄姬一次。
一睡生男,取名为恒,先封代王,后为天子,即汉太宗孝文皇帝刘恒。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48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五不祥是什么孔子为什么要告诫鲁哀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