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卫灵公是什么样的人他到底有多厉害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5 02:14:25

卫灵公是什么样的人他到底有多厉害

孔子为何故意抹黑卫灵公?卫灵公到底有多厉害?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孔子是鲁国人,当时的鲁哀公非常自负的问他:“依你看,现在的国君当中谁最贤能?”鲁哀公以为孔子会拍他的马屁,谁知孔子却这样回答:“最贤能的国君我还没有见到,不过相比之下应该就是卫灵公那样的吧!”鲁哀公听了气个半死。

虽然孔子现在将这个卫灵公夸得天上有地上无的,称卫灵公是一位直追尧舜的贤君,但是,后来这个卫灵公可是被孔子的一句气话给整惨了,在历史上遗臭万年啊,比窦娥还冤!

卫灵公,姬姓,名元,是春秋战国时期卫国的第二十八代君主,继位的那年他只有六岁,在位时间共42年。孔子之所以会对卫灵公作出如此高的评价不是没有原因的,卫灵公在位时期,卫国限于国势未能发展成数一数二的强国,但是他的所作所为比起春秋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来说也毫不逊色,是当时诸侯王中的佼佼者。

昭公二十年六月二十九日,齐豹、北宫喜、褚师圃、公子朝四家在卫国叛乱,他们杀了卫灵公的兄长絷,把卫灵公逼得只能逃亡。齐顷公的孙子公孙青恰好在此时聘卫,他闻讯以后将情况告知齐景公,齐景公称,只要卫灵公人还在卫国,那他就还是卫国的国君。所以,公孙青继续聘卫,还亲自给卫灵公担任警戒。

孔子为何故意抹黑卫灵公?六月三十日,北宫喜杀掉齐豹,卫灵公当晚就赶回国都与北宫氏定下盟约,第二天卫灵公又跟“国人”盟誓,仅仅用了两天时间便迅速稳定了局势,那一年他只有十八岁!而且自那之后的二十九年,卫国再无内乱!

卫灵公能平定此次内乱,北宫氏毫无疑问是最大的“功臣”,北宫一族因此成为卫国第一大氏族,北宫势力越来越大,大到卫灵公都快要压制不住的地步了。为了除掉北宫氏这个心腹大患,卫灵公暗中与齐景公密谋,他决定让北宫家主北宫结聘齐,然后齐国故意找个借口扣留了北宫结,并发兵卫国,届时他再出面说和。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除掉北宫氏,另一方面又可以不令其他大臣们起疑,第三个方面就是更加拉近了卫齐两国的关系,可谓一石三鸟。最后,卫灵公按照计划,一步一步除掉了北宫氏。

后来,齐景公遇到了危难,卫灵公立刻就准备出兵援助齐国。卫国有五百兵车,去齐国的中途要经过中牟,而中牟又有晋国的千辆兵车。在那个时候,遇到这种事一般都是要经过占卜,是要和老天爷沟通之后才能做决定的事,卫灵公也不例外,他请了占卜师来占卜,结果不知道那位占卜师是来搞笑的还是干嘛,他竟然把占卜要用的龟甲给烧了。没了龟甲,老天爷要怎么降下指示?卫灵公倒是不慌不忙,他豪情万丈的对士兵们说:“我们可以过去的,我们兵力是中牟的一半,我一个人就可以抵他们的一半,加起来实力正好相当。”

当时在卫国叛乱的褚师圃逃亡在中牟,他深深地忌惮卫灵公,劝中牟说:“攻打卫灵公还不如攻打齐军呢!卫灵公是不可战胜的,齐军就很好赢了。”中牟采纳了他的建议,攻打齐军,果然易胜,最后缴获了五百战车。

卫灵公的厉害,大家都看在眼里,所以孔子夸他是贤君,但是晚年的孔子到了卫国,却受不到卫灵公的重用,他一时激愤,便说了句:“谓卫灵公之无道”,这句话还被孔子的弟子们给写进了《论语》中。所以,卫灵公之所以名声那么臭,大多都是被人给抹黑的,他本人非常厉害,大约也只有唐太宗这样的皇帝才比得上他。

史?6?9尸谏中卫灵公和史?6?9分别是怎样的人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史鰌,字子鱼,生病到了弥留之际。他告诉他儿子说:“我既不能使蘧伯玉被提拔,也不能使弥子瑕被辞。我活着不能匡正国君(纠正国君的错误),死了又不成礼节,把我的尸体放在北堂就足够了。” 史鰌死后,卫灵公来吊丧,史鰌的儿子把史鰌的这些话具体告诉给了卫灵公。卫灵公说:“夫子活着的时候推荐贤人,弹劾不肖之人,死了还要用尸体来进谏,可以称得上是‘忠’了。”于是(卫灵公)召见蘧伯玉,封他为卿,辞退了弥子瑕,把尸体迁移到正堂,行礼后返回。卫国因此而进入治世。

读卫灵公的故事有感

不经意看到《论语. 卫灵公》的故事,有些感触对自己做事情和工作有了些启示,写下来分享给大家。

《论语. 卫灵公》记载了一次子贡与老师孔子的问对,大意说,子贡问老师,有没有一句可以奉行终身的至理名言(品德修养的道理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孔子就带着几分商量的口吻,答道:“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恕乎”这三个字说出了“恕”的精神:“恕”,就是以自己的感受推想别人的感受,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后世儒学将“恕”的精神上升为“道”的高度,称之为“恕道”,就是推崇宽宏的君子器量,可以包容他人,好的会欣赏,坏的也能容忍。就像上天庇佑万物,土地承载万物一样,君子应该有天地般宽广的胸怀,而不是清高、傲慢的心态,这样才能培养出内在的福德。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器量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品德。古人常说的“雅量”,值得就是宽宏的器量。一个有器量、能容人的人,总能处处与人为善,得到周围人群的高度评价,在各个领域中都能赢得成功的契机。

中国古代出过很多优雅量的名士,西汉张释之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 注释: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县东人)。生卒年不详。中国西汉法律家,法官。汉文帝元年(前179 年),以赀选为骑郎,历任谒者仆射、公车令、中大夫、中郎将等职。文帝三年升任廷尉,成为协助皇帝处理司法事务的最高审判官。他认为廷尉是“天下之平”,如果执法不公,天下都会有法不依而轻重失当,百姓于是会手足无措。他严于执法,当皇帝的诏令与法律发生抵触时,仍能执意守法,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他认为“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如果皇帝以个人意志随意修改或废止法律,“是法不信于民也”。他的言行在皇帝专制、言出法随的封建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时人称赞“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景帝立,出任淮南相。张释之对文景之治的实现,是有重要贡献的。

张释之曾任掌管全国刑政的廷尉之职。一天,满朝文武集聚大殿上,有一位年迈的处士王生,他见到张释之说:“我脚上的袜子系带松开了,请你帮我系好吧。”身为重臣的张释之,在听到这个身份低微的老人无礼要求后,平静而顺从的跪下去,俯在老人脚边为王生把袜子系好了。

散朝后,有人问王生“你为什么要在朝堂上,众目睽睽下羞辱廷尉,让他给你系袜子呢?”

王生说:“我老而贫贱,知道自己没什么好东西好送给张廷尉的。张廷尉现在权重天下的贤臣,我之所以当众提出这样的要求,就是借此为他再增加一些声誉啊。”

人们听说后,都称赞王生明哲通达,而对宽容忍让的张释之更加敬重了。

不仅是古代,即使是今天“恕道”依然是为人所称颂的精神品质。

恕分两种:被动和主动。懂得尊重别人,有宽宏大量的风度,不纳人嫌,不挟私怨,能容纳一切人和事,这都是被动的恕。

前两天找个老师算命,老师说《易经》里面的六十四卦,有几个卦象是上上大吉,叫“元吉”,其中一个叫“鼎卦”,寓意国家像重鼎一样稳固;另外一个叫“损卦”,“损”的意思是损己利人。能损己利人,诚心诚意面对一切众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就是主动的恕。

老子》所讲“上善若水”,水之德就是永远都不居于盈满,总是避高就低。安于损的态势。但这个世界恰恰是看似柔弱的水,能够蓄积的态势,能够汇成最广阔的汪洋,“上善”之德,就是损己而利物。

一个人在社会上、在群体中只要坚持损己利人的态度,多做一点自我牺牲,多为别人着想一些,多为别人出点力,那你就一定能具备水一般的运势,像“损卦”所预示的那样,真正做到广结善缘,无往不利。你说说,还有什么福德因缘,比你在生活和工作中处处得到“人和”的助缘更宝贵呢?所以说,有宽宏的器量,更能积极主动的践行恕道,自然福慧具足。

恕的反面是什么?就是不恕。不恕会怎么样?生气、上火。

人们常说,生气就是用别人错误来惩罚自己。这话大体不错,但是人们不清楚,这惩罚会严重到什么程度。禅宗常讲:“心火无烟日日烧。”想想看,心中天天有把火,对人的心智、身体是多大的伤害啊!最好的方子就是三个字---- 其恕乎!

这三个字也是对我自己也是一个要求。希望自己能够多去感悟人生的道理勉励自己,在工作和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论语卫灵公翻译及原文

论语卫灵公翻译及原文如下:

1.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翻译如下:

卫灵公向孔子询问排兵布阵的方法。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

2.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翻译如下:

孔子在陈国断绝了粮食,跟从的人都饿病了,躺着不能起来。子路生气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窘没有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困窘时还能固守正道,小人一困窘就会胡作非为。”

3.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翻译如下:

孔子对子贡说:“赐呀,你以为我是多多地学习并能牢记所学知识的人吗?”子贡回答说:“是的,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观念把它们贯穿起来。”

4.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翻译如下:

孔子说:“仲由!知晓德的人太少了。”

5.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翻译如下:

孔子说:“能够不做什么就使天下得到治理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什么呢?他只是庄重端正地面向南地坐在王位上罢了。”

6.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翻译如下:

子张问怎样才能处处行得通。孔子说:“言语忠实诚信,行为笃厚恭敬,即使到了蛮貊地区,也能行得通。言语不忠实诚信,行为不笃厚恭敬,即使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立时,就好像看见‘忠实、诚信、笃厚、恭敬’的字样直立在面前;在车上时,就好像看见这几个字靠在车前横木上,这样才能处处行得通。”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衣服大带上。

7.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翻译如下:

孔子说:“史鱼正直啊!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像箭一样直;国家政治黑暗,他也像箭一样直。蘧伯玉是君子啊!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就出来做官;国家政治黑暗时,就把自己的才能收藏起来(不做官)。”

8.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翻译如下:

孔子说:“可以和他谈的话但没有与他谈,这是错失了人才;不可与他谈及却与他谈了,这是说错了话。聪明的人不错过人才,也不说错话。”

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翻译如下:

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为了求生损害仁,却能牺牲生命去成就仁。”

10.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翻译如下:

子贡问怎样培养仁德,孔子说:“工匠要想做好工,必须先把器具打磨锋利。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侍奉大夫中的贤人,结交士中的仁人。”

11.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翻译如下:

颜渊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实行夏朝的历法,乘坐殷朝的车子,戴周朝的礼帽,音乐就用《韶》和《舞》,舍弃郑国的乐曲,远离谄媚的人。郑国的乐曲很淫秽,谄媚的人很危险。”

12.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翻译如下:

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13.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翻译如下:

孔子说:“罢了罢了!我没见过喜欢美德如同喜欢美色一样的人。”

14.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翻译如下:

孔子说:“臧文仲大概是个窃据官位(而不称职)的人吧!他知道柳下惠贤良,却不给他官位。”

15.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翻译如下:

孔子说:“严厉地责备自己而宽容地对待别人,就可以远离别人的怨恨了。”

16.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翻译如下:

孔子说:“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17.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翻译如下:

孔子说:“整天聚在一起,言语都和义理不相关,喜欢卖弄小聪明,这种人很难教导。”

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翻译如下:

孔子说:“君子把义作为本,依照礼来实行,用谦逊的言语来表述,用诚信的态度来完成它。这样做才是君子啊!”

19.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翻译如下:

孔子说:“君子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

20.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翻译如下:

孔子说:“君子担心死后自己的名字不被人称道。”

21.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翻译如下:

孔子说:“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苛求别人。”

22.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翻译如下:

孔子说:“君子矜持庄重而不与人争执,合群而不与人结成宗派。”

2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翻译如下:

孔子说:“君子不因为一个人的言语(说得好)而推举他,也不因为一个人有缺点而废弃他好的言论。”

2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如下:

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25.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翻译如下:

孔子说:“我对于别人,毁谤了谁?赞誉了谁?如果有所赞誉的话,一定对他有所考察。有了这样的民众,夏、商、周三代所以能直道而行。”

26.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翻译如下:

孔子说:“我还能够看到史书中存疑空阙的地方。有马的人(自己不会调教)先借给别人骑,现在没有这样的了。”

27.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翻译如下:

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上不忍耐,就会扰乱了大的谋略。”

28.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翻译如下:

孔子说:“众人都厌恶他,一定要去考察;大家都喜爱他,也一定要去考察。”

29.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翻译如下:

孔子说:“人能够把道发扬光大,不是道能把人发扬光大。”

30.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翻译如下:

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真叫过错了。”

31.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翻译如下: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去思索,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32.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翻译如下:

孔子说:“君子谋求的是道而不去谋求衣食。耕作,常常会有饥饿;学习,往往得到俸禄。君子担忧是否能学到道,不担忧贫穷。”

33.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翻译如下:

孔子说:“靠聪明才智得到它,仁德不能守住它,即使得到了,也一定会丧失。靠聪明才智得到它,仁德能够守住它,但不以庄重的态度来行使职权,那么民众就不敬畏。靠聪明才智得到它。用仁德保持它,能以庄重的态度来行使职权,但不能按照礼来动员,也是不完善的。”

34.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翻译如下:

孔子说:“君子不能让他们做那些小事,但可以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小人不能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但可以让他们做那些小事。”

35.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翻译如下:

孔子说:“民众对于仁的需要,超过对水火的需要。水和火,我看见有人死在里面,却没有见过有为实行‘仁’而死的。”

3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翻译如下:

孔子说:“遇到可以实践仁道的机会,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37.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翻译如下:

孔子说:“君子讲大信,而不拘泥于守小信。”

38.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翻译如下:

孔子说:“侍奉君主,应该认真做事,而把领取俸禄的事放在后面。”

39.子曰:“有教无类。”

翻译如下:

孔子说:“人人都教,没有高低贵贱的等级差别。”

40.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说:“侍奉君主,应该认真做事,而把领取俸禄的事放在后面。”

翻译如下:

孔子说:“志向主张不同,不在一起谋划共事。”

41.子曰:“辞达而已矣。”

翻译如下:

孔子说:“言辞能表达出意思就可以了。”

42.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翻译如下:

乐师冕来见孔子,走到台阶沿,孔子说:“这儿是台阶。”走到坐席旁,孔子说:“这是坐席。”等大家都坐下来,孔子告诉他:“某某在这里,某某在这里。”师冕走了以后,子张就问孔子:“这就是与乐师谈话的道吗?”孔子说:“这就是帮助乐师的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47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