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司马懿,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诸葛亮去世的时候,他唯一的儿子诸葛瞻年仅8岁。开个玩笑,诸葛瞻这个年纪也就刚上小学三年级,刚会玩王者荣耀或者“吃鸡”。
对此诸葛亮是有些担忧的,在去世前不久,诸葛亮曾写信给他的哥哥诸葛瑾说“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意思是瞻儿虽然聪慧,但我担心他过早成熟,将来没有什么大作为。
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但这并不是诸葛亮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而是诸葛亮身为蜀汉丞相,事事躬亲,又常年领兵在外。他肩扛着整个国家,总不能成天把不到10岁的诸葛瞻带在身边吧。
诸葛亮心里想等诸葛瞻再长大一点,起码15岁左右,就可以随他征战历练了。因为诸葛亮让他的养子诸葛乔(诸葛瑾的儿子,因诸葛亮40岁还没有儿子,所以过继给诸葛亮为子)一直随军征战,负责督运粮草的差事。可惜的是诸葛乔于228年卒于任上,年仅25岁。
所以不能说诸葛亮不想去培养诸葛瞻,只是诸葛瞻年纪实在是太小了。
而诸葛瞻8岁丧父,这对诸葛瞻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因为他这个年纪,可能还认识不到父亲去世意味着什么,也没有接受父亲完备系统的教育,但却一下子成了蜀汉最大的“官二代”,这对他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按诸葛亮培养诸葛乔的例子来看,他肯定要把诸葛瞻放在基层、艰苦的岗位锻炼成长,这对他发展是有好处的。但诸葛亮去世后,诸葛瞻顶着父亲如此巨大的光环,刘禅自然不能把他放在基层,显得自己亏待了丞相后人,还必须重用诸葛瞻。
所以诸葛瞻虽然8岁丧父,但之后的仕途却没有受到影响,可谓平步青云。17岁的时候迎娶了公主,后来进入御林军系统,到34的时候已经做到了平尚书事、代理都护、卫将军,跻身蜀汉核心领导班子。
虽然诸葛瞻升官很顺利,但他才能的成长速度却相对滞后。一来是缺少基层历练,他作为卫将军、代理都护却没有领兵作战的经验,这直接导致他在绵竹的惨败。二来是顶着父亲的光环。据《三国志》记载,只要蜀汉出台好的政策,不管是不是诸葛瞻建议的,百姓都会认为是诸葛瞻的功劳,所以诸葛瞻难免有些飘飘然。
虽然诸葛瞻的才能和职位不匹配,但他的忠心可鉴。绵竹之战时,诸葛瞻虽然坐失战机,但却带着儿子诸葛尚以身殉国,以死捍卫了诸葛一门的名节,报答了蜀汉对他的厚恩。
下面说说司马懿父子。
司马懿比诸葛亮年长两岁,算是同龄人。但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却要比诸葛瞻年长19岁,大了快两轮。次子司马昭也比诸葛瞻年长16岁。
虽然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但8岁丧父的诸葛瞻显然是推不过司马兄弟的。而司马懿要比诸葛亮多活了17年,司马师和司马昭接受的教育指导要远远强过诸葛瞻。当诸葛瞻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司马师和司马昭早已随父亲司马懿在军中历练多年了,这致命的差距,是造成诸葛瞻不如司马兄弟的关键所在。
所以在才能上来看他们不是一个档次的人。不过在忠君爱国上,诸葛瞻却完爆司马兄弟。
司马兄弟紧随父亲,架空了曹魏政权,大肆排除异己,大权独揽,最终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篡夺了曹魏政权,不仅西晋得国最为不正,还成为最弱的“大一统王朝”,很快陷入南北分裂、五胡乱华的局面,其罪行罄竹难书。
所以后人说起他们来,都是嗤之以鼻的,甚至连东晋皇帝都有些羞愧难当。而诸葛瞻虽然握有大权,却一直没有想过推翻蜀汉自立为帝,并最终以身殉国,以死明志,为后世所敬仰。
从这点来看,倒是司马懿的后代更像是“草包”。
说到三国,恐怕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和司马懿是一对旗鼓相当的对手,自从刘备死后,曹魏、蜀汉两国之间的斗争,几乎就是司马懿与诸葛亮的斗争,两人斗智斗勇,针锋相对,为大家上演了三国中最为精彩的对手戏。
不过,两人在各自阵营的起点并不一样,诸葛亮从始至终都是刘备手下至关重要的智囊,不但为刘备制定了“三分天下的”的基本策略,还凭借自己的才智让刘备具备了和曹魏、东吴三分天下的实力,因此,他的大名人尽皆知。
而司马懿最早在曹操手下并不如何显山露水,直到他提出五路伐蜀的计策,虽然最后被诸葛亮破解了,但是,诸葛亮也因此看出来司马懿是个非常难缠的对手,将他视为了心腹大患。
毫不夸张的说,虽然曹魏看上去很强大,但是后期如果没有司马懿的出现,以诸葛亮的能力,灭掉曹魏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因此,虽然曹魏与蜀汉进行了多年的争战,正是有了司马懿与诸葛亮斗得旗鼓相当,两国之间才形成了相对稳固的对峙局面。
不过,虽然诸葛亮与司马懿两人各有千秋,不相上下,但是说到他们的儿子,最后的结局却是天差地别,那么为什么两个三国中的绝顶人物,后代却相差这么大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大家都知道,司马懿有两个儿子,分别是大儿子司马师和二儿子司马昭,想当初,哥俩在司马懿还没有发动剿灭草包大将军曹爽的“政圌变”之前,就已经随着父亲四处征战,历练多年。
因此,即便后来司马懿不在了,司马兄弟不管在政治上还是军事能力上早已变得非常成熟了,甚至他们在曹魏的地位权势比司马懿在世的时候还要显赫得多,可以说是完全控制了曹魏的局势。
虽然司马师死了以后,司马昭拜为晋王,并未改变曹魏的国号,不过,当时天下究竟是姓曹还是姓魏,早已是“路人皆知”的事了,如果司马懿在泉下有知,也可以欣慰自己能够培养出如此“出色”的儿子了。
接下来,咱们再反过头来看看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在蜀汉灭亡之前,不管是在正史中还是演义中,基本都看不到关于诸葛瞻其人其事的只言片语,好像诸葛亮从来就没有过这么一个儿子似的,实在令人费解。
直到邓艾入川,兵临成都城下的时候,诸葛瞻才终于带着长子诸葛尚出现在众人的面前,然而,谁也不曾想到,这次竟成了诸葛瞻最后一次“露脸”的机会,可是这次的“露脸”却非常失败。
当时诸葛瞻带着张遵、黄崇等人前去抵御邓艾的进攻,黄崇曾经多次劝他迅速抢占险要地势,不能让敌人进入平原地带,但是,诸葛瞻却犹犹豫豫,最后也没采纳黄崇的建议,诸葛瞻的畏首畏尾让黄崇忍不住失声痛哭。
最后的结局就是,诸葛瞻带领的全军被司马昭派去的邓艾杀的片甲不留,不但绵竹失守,他本人也死于这场战斗中,绵竹之失也意味着蜀汉彻底进入了灭亡的倒计时中,而诸葛亮和司马懿的争斗这一次延续到了自己的儿子身上,结果司马懿的儿子完胜。
不得不说,同为三国顶级人物的后代,诸葛瞻与司马兄弟相差竟然如此之大,实在可悲,造成这样的结果其实也不难理解,一个是从小跟在父亲身边四处征战,经历无数大场面,一个是放在家里圈养,成了温室的花朵,日后的成就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了。
诸葛亮,想必早已经家喻户晓了,其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令后世惊叹。都说?虎父无犬子?,但孔明的儿子却并无大用,一生仅得?忠孝?二字。司马懿和诸葛亮同为丞相,同他的儿子相比,孔明之子便显得有些草包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司马懿,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是辅佐了魏国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由此看来,他与诸葛亮可以说是旗鼓相当,二人也经常作为敌对势力在战场上相遇。司马懿育有九子,分别是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平原王司马干,汝南文成王司马亮,琅邪武王司马伷,清惠亭侯司马京,扶风武王司马骏,梁孝王司马肜以及赵王司马伦。
这可见,司马懿的儿子可以说是个个都是人中龙凤,尤其是那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更是侧面写出了司马昭的不凡。相比之下,诸葛亮的儿子就显然不够看了。传闻诸葛亮育有三子一女,由于其中有一个是义子,还有两个正史中并无记载,在此便不进行讨论。
单说袭爵了武乡侯的诸葛瞻。延熙七年(244),诸葛瞻担任羽林中郎将,因为父亲诸葛亮的原因,每当朝廷颁布一项好的政令,尽管不是诸葛瞻建议倡导,百姓们也都会互相转告说:?这是诸葛武乡侯所提倡的。?因而诸葛瞻的美名受到过分渲染,有些名过其实。后绵竹御敌,诸葛瞻不听黄崇速占险要的建议,坐失兵机,出城与邓艾决战,兵败被杀,绵竹失守。后主刘禅出降,蜀国灭亡。徒留一句?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进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目反??
其实,造成这样的局面也不能怪诸葛亮。诸葛亮一生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其46岁时才得一子也就是诸葛瞻,但是诸葛亮却忙于社稷,根本没有时间抚养教育这个儿子。更让人遗憾的是,在诸葛瞻八岁时,其父便积劳成疾逝世了,只留下了一封《诫子书》作为最后的礼物。
那么《诫子书》讲了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但是,文中仅仅是教导了儿子如何成为一个君子,在蜀汉如此危难之际,单单成为一个君子显然无用,对于没有父亲教导的诸葛瞻,我们又如何去希望他成大器呢?因此相比总是将儿子带在身边教养的司马懿,诸葛亮的儿子差一大截也就可以理解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4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