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项羽分封天下如此公平,为何天下诸侯还要群起反对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5 01:49:58

项羽分封天下如此公平,为何天下诸侯还要群起反对

公元前206年一月,项羽佯尊怀王为义帝,又言:“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将其迁徙到南楚地区的郴县(今湖南郴州)。

秦汉时候的湖南,还是一片蛮荒之地。项羽这么做,与其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还不如说是把“天子”给变相的发配边疆了。

郴州义帝陵:义帝徒郴 壁 画

接下来,就该给自己上尊号了。

项羽与范增商量,西周之尊莫若王,东周之尊莫若霸,合称霸王,则可用其名虚尊天子而下制诸侯也。

于是在公元前206年二月,项羽专制主约而宰割天下,先自立为西楚霸王,管辖梁(泛指战国时的魏境)、楚之地最富庶的九个郡,建都彭城。

按照古人的说法,西周天子乃是王业,东周霸主乃是霸业,秦始皇乃是帝业,项羽自立为霸王,便是选择了王业与霸业的结合物,一个四不像的怪东西。

另外再解释一下,古有三楚之称,即江陵为南楚,吴越为东楚,彭城为西楚。项羽定都彭城,故称西楚霸王。彭城地近中原,为天下南北之脊,处关外之形胜必争之地,更兼水陆交通便利,物产丰饶,‘稻麦一熟可资数岁’,足可供战守之资。项羽放弃关中,而选这里做都城,其实是很有深意的。欲成帝业,必据关中天府以扼天下之亢,而欲成霸业,则必须占住彭城这个南北通衢之地,以就近控制山东诸侯。

至于西楚所辖之九郡,历史上有很多说法,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东海(今江苏连云港、扬州一带)、泗水(今江苏徐州及安徽宿州一带)、薛郡(今山东济宁一带)、东郡(今河南濮阳一带)、陈郡(今河南周口、上蔡一带)、鄣郡(今安徽芜湖一带)、砀郡、南阳、会稽等九郡,基本上囊括了整个黄淮平原,国土大致占天下四分之一。(秦共三十六郡。)如此之军事经济实力,足够制约天下诸侯了。

封完自己,再来就是要想想怎么安置刘邦这个二号人物了。

这是一件麻烦事儿。论实力,论功劳,刘邦都均只在项羽之下,分的地盘太少,刘邦会有意见;太多,诸将会有意见,项羽自己也不舍得。

分在哪里,也是个问题。关中这个重要地方肯定不能给他,刘邦收买人心,早与秦人亲的跟什么一样,封他在这里,岂不是养虎为患?

要么把刘邦放在身边,把他的发家之地砀郡封给他?这倒是个好办法,但项羽依旧不舍得,这样刘邦的封国不就成了西楚的国中之国了么?再说砀郡太小,也实在给不出手,再搭上一个陈郡还差不多,但这样又太便宜刘邦了,还是不行!

事情难办了,损约则违人,固信则自违,为之奈何?

关键时刻,范增给项羽出了个主意:不如把巴、蜀及汉中三郡封给刘邦吧,这里名义上也属于关中之地,而且地方偏远,道路难行,不会对项羽造成什么威胁。

项羽一想,这方法不错,这样至少在表面上没有违背楚怀王当初的约定,而且巴蜀与汉中占关中三大粮仓(渭河、巴蜀、汉中)之二,路虽难走,地盘却够大,吃穿也不愁,多好,我项羽对刘邦也可算是仁至义尽了。

于是,项羽封刘邦为汉王,辖巴、蜀、汉中三郡,管四十一县,建都于南郑(今陕西汉中市)。

唉,本以为项羽糊涂,没想到号称善谋的范增也没比他强多少,刘邦军中多为山东之人,灭秦之后,他们也是很想衣锦还乡的,可如今却被项羽发配到那远离家乡的汉中,他们能不日夜思归么?对中国人而言,世上最折磨人之物,便是思乡,思乡到了极点,不想造反也要造反了,更何况刘邦本来就志在天下,一遇风云岂能不化为龙?依我看,项羽还不如把砀郡与陈郡分给刘邦,这样就近还好控制些。当然,历史不能假设,我们在这儿瞎想,都是事后诸葛亮,一点用没有。

再下来,就是关中之地该怎么办了。这个项羽早有打算,就封给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个秦国降将吧,以秦治秦,既可防秦人作乱,又可防备刘邦之汉军东进,此真一举两得之妙计也。

于是,项羽将关中秦地一分为三:

秦将章邯,弃暗投明,灭秦有功,封为雍王,建都于废丘(今陕西兴平),管上秦三十八具,辖咸阳以西的地区,大致包括秦的内史西部、陇西郡和北地郡。

秦将司马欣,多年前曾对项梁有恩,封为塞王,建都于栎阳(今陕西临潼),管下秦一十八具,辖咸阳以东的地区,大致拥有秦的内史东部。

秦将董翳,劝章邯投降有功,封为翟王,建都于高奴(今陕西延安北),管中秦三十具,辖有秦的上郡。

秦地三分,从此,关中又称三秦之地。

几个大难题解决后,剩下的地就好分了。

项羽的头号大将英布,战功赫赫,封为九江王,建都于六县(今安徽六安),统治楚国南部的九江郡四十五县。

楚将吴芮,英布的岳父,率领百越各部落协同诸侯作战,又从入关,颇有战功,封为衡山王,建都于邾县(今湖北黄冈北),大致领有楚国南部的衡山郡地区。

义帝的柱国共敖,率军击南郡有功,封为临江王,建都于江陵(今湖北黄冈),大致统治楚国南部的南郡等地。

由于项羽本人统有以前魏国大部分精华地区,乃将魏王魏豹改封为西魏王,建都于平阳(今山西临汾),管辖河东、太原、上党三郡。

赵将司马卯,平定河内有功,封为殷王,建都于朝歌(今河南淇县),管辖黄河北部的河内郡三十二县。

赵将申阳,本为赵相张耳的心腹大将,因平定河南有功,封为河南王,建都于洛阳,领有三川郡二十县。

赵王歇,没有随项羽入关,功劳算小,但因为他是赵国王室之后,故将其迁徙于代地,仍号为赵王,统治赵国的北部地区(代郡、雁门郡、云中郡)。

赵相张耳,声望高且富于智谋,又随项羽入关,提供不少佳策,故封为常山王,将赵都信都(邯郸城已为章邯所毁)改名为襄国(今河北邢台),作为常山国的首都,统治赵国的东部地区(邯郸郡、巨鹿郡、恒山郡)。

韩王成,没有随项羽入关,功劳算小,故仍称韩王,但不能去到他的封地颍川郡去,实际上项羽变相吞并了韩国。(张良气死了)

燕将臧荼,随从楚军解除巨鹿之围,功劳颇大,封为燕王,建都于蓟(今北京),统治原燕国的西部地区(渔阳郡、上谷郡、广阳郡)。

原燕王韩广,没有随项羽入关,功劳算小,故将其迁徙于辽东,改称辽东王,建都于无终(今天津蓟县),统治原燕国的东部地区(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但韩广不愿东迁就国,臧荼只好把他给砍了。

齐将田都,当年主动叛齐救赵,随同联军入关,功劳颇大,封为齐王,建都于临淄,统治齐国的中部地区(临淄郡和琅玡郡)。

齐将田安,齐国王族嫡系后人,巨鹿之战前攻击济北数城,并引军投降项羽,故封为济北王,建都于都博阳(今山东泰安东南),统治原齐国的北部地区(济北郡)。

齐王田市,原本就是田荣的傀儡,存在感极差,意思一下封他个胶东王吧,以即墨(今山东平度东)为首都,统治齐国的东部地区(胶东郡)。

齐国被分成了三块,却没有齐地首席军事强人田荣的份儿,因为他先不助项梁攻秦,后不助项羽救赵,之前还与宋义打的火热,项羽最讨厌这个人了,所以什么爵位没有,哪儿凉快哪去。

另外还有个赵国大将军陈馀,本与张耳为刎颈之交,后因救援巨鹿问题关系破裂,故弃将印离去,隐居在南皮,未曾从联军入关,故啥爵位没有,也一边儿凉快去。

然而,在入关赵军将领中有不少是陈馀旧部,他们同情老上司,因而游说项羽道:“张耳、陈馀,一体有功于赵,今耳为王,馀不可以不封。”项羽乃将陈馀隐居所在地南皮(今天河北沧州一带)附近的三个县封给他去养老。

另外,衡山王吴芮手下大将梅鋗,也曾率领一支独立的部队建立军功,故封为十万户侯,辖地在岭南一带。

至此,蛋糕分配完毕。

貌似很公平,其实不然。

此次分封,项羽乘百战百胜之威,而执诸侯之柄,手袭天下以王豪杰而宰制之,看起来豪情万丈,风光无限,实际上暗藏了很多不得已的苦衷,莫为人知。

事实上,分配秦亡之后的大蛋糕,并维持分完后的新秩序,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问题是:如何将分配蛋糕尽量做到公平,这太难了。诸侯诸王与随同项羽入关的诸侯诸将,在面对诛灭暴秦的大原则问题上,可因仰仗项羽的威势而团结在他身边,但当大家共同的敌人暴秦已灭,内部的利益纠缠以及私人恩怨就会不失时机的浮上水面。即“人民内部矛盾”转化为了“争夺利益的矛盾”,在这样的敏感问题上,项羽即便做的再公平,恐也无法满足某些人的胃口。因为在那个私利膨胀的乱世,诸侯们的野心是无穷的,跟这些手握重兵的军阀与地方豪强们讲公平,无异对牛弹琴。

基本来说,在处理公平这个问题上,项羽最终选择了“战功”作为分配原则,这实际上是在照顾那些手握重兵的实权派,而伤害了原诸侯诸王的既得利益,如此势必引起原诸侯诸王的抵触情绪,造成刚太平下来的天下再次陷入混乱,但项羽却不得不这么做,他这叫两害相权取其轻,得罪实力较弱的诸侯诸王,总比得罪手握重兵立有战功的诸侯诸将要好的多。

由此可见,项羽虽然实施的是西周的封建制,但他所面对的问题明显比八百年前的周公旦要复杂的多,周公旦可以依照严密的宗法制度和血浓于水的宗族情谊来分封天下,项羽却只能靠自己的武力来慑服封在各地的骄王悍将,其中的难度,可向而知。

事实上,如何处理异姓王,这是汉代、清代等强势王朝都很难解决的问题。作为政治经验匮乏的项羽,处理起来就更加捉襟见肘了。黑格尔曾说:“在世界史中凡是开创新世界的新英雄们的情况一般都是悲剧性的。”项羽毁灭了一个旧时代,开创了一个新秩序,便注定要为那更完备的汉代新秩序去做一个悲剧的垫脚石,同时也注定他与虞姬“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理想终将只是一个梦想而已。

项羽分封天下如此公平为何天下诸侯还要群起反对呢?

项羽分封天下,指的是秦朝灭亡之后,由项羽主持的分封十八路诸侯。在巨鹿之战消灭秦军主力威震天下的项羽在进入关中之后,就自封西楚霸王,然后就按自己的标准将天下分封给了十八路诸侯。自己则回到故乡,建都彭城。作为一个近乎于统一天下的人能够如此“慷慨”的与人分享天下,但却依旧惹的群雄并起,反抗不断,其原因究竟为何呢?

项羽的分封项羽分封的时间是在公元前206年,当时他率领诸侯联军数十万进入咸阳,杀死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火烧秦王宫。随后开始与诸侯、部将和降将们分享胜利果实。他的分封主要有以下几个层次:

楚王熊心:这个项羽名义上的老大,作为灭秦主力楚国的君王,也是项羽叔侄名义上的主公。本来分封应该由他来安排,但是他根本无力控制已经威震天下的项羽。项羽遥尊他为“义帝”,然后将他安排到了当时还可以算蛮荒之地的湖南郴县。

西楚霸王项羽:搞定了自己头上的熊心之后,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将自己的家乡徐州一带分封给了自己。

汉王刘邦:作为楚国派出攻秦的另一支主力部队的领袖,也是与项羽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对手,项羽没有遵守楚王熊心当初的安排。也即先入关中者王之的命令。转而让刘邦到汉中一带受封汉王,让自己的对手到了另一个偏僻之地。

旧六国诸侯:这些旧六国诸侯中多数在反秦起义中就复国称王,也有的是追随项羽和刘邦参与灭秦立功受封复国。如项羽分封前的赵王赵歇,燕王韩广,齐王田市,魏王魏豹等等。

项羽的部将兼盟友:这些人是与项羽在反秦起义尤其是巨鹿之战中并肩作战的部将,如项羽麾下的名将英布,如受诸侯国国君派遣到巨鹿救援随后跟随项羽入关的燕将臧荼等。

秦朝降将:这些就是巨鹿之战后率领剩余秦军主力投降项羽的章邯、司马欣等人。

从上述分类来看,项羽的确做到了“公平”,几乎照顾到了方方面面,既有原来身居高位的旧诸侯,也有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部将和盟友,甚至连自己的对手刘邦也有一份。看起来似乎大家都应该满意了吧。但是事实上项羽的分封从一开始就激起了强烈的反抗。

项羽分封中的“原则错误”项羽的分封看似公平,实则有许多原则性的错误,因此从一开始就激起了强烈的反抗,甚至项羽自己就带头破坏了自己分封。可以说项羽的分封几乎没有完整的实行过一天。

把政治分封当成了战场论功:仔细分析项羽的分封,可以看出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跟随他参加巨鹿之战和之后的灭秦之战的人大都获得了较好的封赏或者封地。而那些派兵支持,但没有亲临战场的六国旧诸侯均没有得到什么好处,有的还吃了亏。

项羽的分封并没有从政治大局的角度去考量,他的分封最大原则是谁跟着自己在战场上立过战功就把谁封到好地方。正如陈余派人游说齐王田荣的时候说的:“项羽做为天下的主宰,却不公平,把好地方都分封给将军们去称王,把原来称王的都迁到坏地方。”这种仅凭个人好恶决定的分封必然会引发不满,也导致项羽分封之后天下并没有得到稳定,反而转瞬间就引发反抗,北方的诸侯几乎都陷入了战争,项羽也在为了平定这些反抗和维护自己的分封决策中疲于奔命。

瞬间瓦解的分封因为项羽的分封没有从政治大局去考量,结果导致他的分封方案迅速瓦解,各地方势力陷入新一轮的斗争。

项羽分封天下如此公平,为何天下诸侯还要群起反对?

首先,项羽的分封并不算公平。他是怎么排挤刘邦的,就不用多说了。就拿后来推倒楚汉战争“多米诺骨牌”的齐国来说。当时的齐国有两派势力。一派是以田假、田安为代表的近支宗室势力,一派是以田儋、田荣兄弟为代表的齐国远支宗室势力。

在推翻秦朝的过程中,田假、田安都只是打酱油的角色,无尺寸之功。田儋、田荣才是齐国反秦的真正主力。立了大功。

结果,项羽分封时,为了削弱齐国实力,使齐国对自己不造成威胁,他就把齐国直接一分为三,分成了三个国家。

其中的两个王号给了功劳不大,但拍他马屁的田都和田安。另一个给了田儋的儿子,也就是性格懦弱的田市。而反秦功劳最大,同时也是齐国最有实力的田荣,则什么封号都没得到。

项羽排挤田荣,而田荣本身又有实力,后来田荣和项羽开打,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项羽对赵、魏、燕、韩等诸侯王以及实力派人物也进行了打压。

当时的赵国被项羽一分为二,原赵国大将张耳被封为常山王,原赵王赵歇封为代王,至于赵国的实力派陈余,则不予封王;

燕国也被项羽一分为二,原燕将臧荼被封为燕王,原燕王韩广被封为辽东王;

韩国也被一分为二,原赵国大将申阳被封为河南王,韩王韩成不变。不过项羽认为韩王成跟刘邦关系太好,就把他弄死了,又封了自己的部将郑昌为韩王;

魏地跟齐国一样,被一分为三,依附于楚国的魏王魏豹封为西魏王,原赵国大将司马昂封为殷王。

至于魏国的实力派彭越则不予封王。并且项羽还把应该封给彭越的地盘直接划入了他自己的西楚国版图

所以说,项羽的分封确实谈不上公平,他该封的不封,不该封的乱封。结果就是:分封不久后,田荣就在齐地起兵,先杀田巿,再诛杀田安,接着拉拢陈余、彭越二人,助他们一个击楚,一个乱赵,搅得项羽周围一圈诸侯王全乱了。

至于韩国,韩王成死后,张良投奔刘邦,为刘邦出谋划策。刘邦派韩国太尉韩信(与大将军韩信同名同姓)反攻韩国,项羽封的韩王郑昌根本就不敢抵抗,直接投降了刘邦。

第二,项羽“分封诸侯”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准确的说,应该是:项羽承认了各地诸侯的政治地位。

项羽灭秦后,分封了:汉王刘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韩成、殷王司马邛、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辽东王韩广、燕王臧荼、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为十八路诸侯王。

在这十八路诸侯王中,除了田都、田安、司马欣、章邯、董翳等人的地盘是项羽分封给他们的外,其余诸侯的地盘,都是诸侯们自己打下来的。(刘邦也是被项羽分封的,但他是特殊情况,他被项羽排挤了)

比如,项羽为什么要发动巨鹿之战?

因为要救赵国。

赵国不是被秦国灭了吗?项羽要救的这个赵国是哪来的?

秦末大乱时,赵国遗民趁陈胜吴广起义,复国了呗。

除了赵国,齐国、燕国、韩国也都复国。韩国是刘邦帮忙复国的。

这些复国诸侯,当时有自己的国王,有自己的军队,不管项羽封不封他们为王,他们自己都会自立为王。而且,这些诸侯当时本来就已经自立为王了。

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了。项羽当时干嘛要分封诸侯,分封前直接把诸侯灭了不行吗?

灭,是灭不掉。项羽没能力灭这些诸侯。

项羽的兵权是在巨鹿之战中杀了宋义之后才取得的,一共五万人。而巨鹿之战和鸿门宴两起事件之间又只间隔了几个月。如果不算战争损耗,项羽给刘邦摆鸿门宴时,他手上最多不会超过十万兵。现实点说,项羽当时手上可能也就5~7万兵。

而在《史记》中又说了,刘邦十万,项羽四十万,刘邦迫于压力,只得赴鸿门宴。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史记·项羽本纪》 所以这很显然了:

项羽分封时,汇聚在关中的五十万大军中(包括刘邦),真正直属于项羽的嫡系兵力,只是少部分。绝大部分军队都是诸侯王的。这些人只是听说刘邦进了咸阳,要独吞关中,觉得气愤,才跟着项羽一起杀入关中,收拾刘邦而已

他们跟着项羽,只能说明项羽有威望,并不能表明项羽是诸侯们的“主公”。他当时与诸侯们的关系应该是“盟主”和“盟友”的关系。

千万不要把项羽摆鸿门宴时的兵力,全部都当成是项羽的了。

总的来说,项羽的分封并不公平。田荣、彭越等人反抗项羽,就是不公平最好的证明。

至于项羽分封的性质,并不是项羽大方得给诸侯们赐爵、赏地,而是诸侯们本来就有兵有权,项羽的分封只是承认了他们的合法地位而已。

既然项羽没有那么“伟大”,那么诸侯反他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对于楚汉战争,其实只要把它看作是一场诸侯混战就可以了。项羽对部分诸侯有恩,但并不是对所有诸侯都有恩,这些诸侯并不亏欠项羽什么。

项羽分封天下如此公平,为何诸侯还要群起反对?

因为没有一个人是会感到知足的,就算项羽分封天下再怎么公平,但是仍旧有人会认为得到的比不上自己付出的,或者是这些人认为假如打到最后,天下共主那个至高的位置就会轮到自己身上,这些人就是不知足才会反抗项羽的。

我们都知道,项羽年少的时候也去读过书,但是他却根本就学不进去,家人们也没有办法,只能让他弃文从武,可是没想到项羽在剑术上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后来项羽成年之后,为了给自己的先辈们报仇也走上了反秦之路。虽然靠着三万楚军在巨鹿之战当中,破釜沉舟成功击败了之前战无不胜的四十万秦军。也是此战让项羽名震天下,各路诸侯纷纷投奔项羽,最后也是拥立楚怀王为主,攻打秦朝。

虽然项羽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将军,但是他不是一个合适的首领。首先就是他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根本就不重视他人的意见,唯一一个比较重视的人可能就是他的亚父范增吧,可是就算是范增有时候也管不住项羽,就比如说鸿门宴上,不听范增的劝住,坚决放走了刘邦。

还有就是他所带领的军队是相当的严格,一方面是好事,另一方面就让人有些不满,经常有人因为一些小错被项羽?烹之?。可想而知这些人对项羽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可以说项羽是在武力上征服了这些人,但是精神上并没有,这也是为什么这些人在后来会反对他,因为没有让他们心悦诚服。

还有就是人的本性了,因为项羽没有称帝,而是分封,这些人对自己得到的封赏都是不满意的,都还想要更进一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47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